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赵州录(4)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祖堂集》卷第十六《南泉和尚》)
  赵州和尚,嗣南泉,在北地。……问:“学人拟作佛去时,如何?”师云:“费心力。”僧云:“不费心力时,如何?”师云:“作佛去。”……
  问:“第一座堂中,还有祖父摩?”对云:“有。”师云:“唤来与老僧洗脚。”……
  师问座主:“又蕴什摩业?”对云:“《涅槃经》。”师问座主:“一段义得不?”对云:“得。”师以脚剔(“踢”之误)空中,口吹却,头号:“这个是《涅槃经》中义不?”云:“是。”师云:“会摩?”云(据文义补“云”字):“不会”,师云:“这个是五百力士结成之义。”……
  (《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问一座主:‘讲什么经?’对云:‘讲《涅槃经》。’师云:‘问一段义,得否?’云:‘得。’师以脚踢空,吹一吹,云:‘是什么义?’座主云:‘经中无此义。’师云:‘五百力士揭石义,便道无?’”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问座主:‘讲甚么经?’云:‘《涅槃经》。’师云:‘问大德一段义,得么?’主云:‘问甚么义?’师以脚踢空,吹一吹,云:‘是甚么义?’主云:‘经中无此义。’师云:‘脱空谩语汉!此是五百力士揭石义。’有老宿代云:‘和尚谩某甲?谩大众?’雪窦云:‘和尚惯得其便。’”
  宋无准师范(1178——1299)《佛鉴禅师语录》卷四,误为睦州之因缘:“睦州问一座主:‘讲什么经?’主云:‘《涅槃经》。’州云:‘问一段义,得么?’主云:‘问什么义?’州遂踢一踢,吹一吹,云:‘此是什么义?’主云:‘经中无此义。’州云:‘脱空漫话汉!此是五百力士揭石义。’主无语。”
  问:“离教请师诀。”师云:“与摩人则得。”僧才礼拜。师云:“好问!好问!”僧云:“谘和尚。”师云:“今日不答话。”……
  问:“如何是本分事?”师指学人,云:“是你本分事。”僧云:“如何是和尚本分事?”师云:“是我本分事。”……
  问:“如何是密室中人?”师展手,云:“茶盐钱布施。”有人问云居:“赵州与摩道,意作摩生?”云居云:“八十老公出场屋。”……
  镇州大王请师上堂。师升座,便念经。有人问:“请和尚上堂,因什摩念经?”师云:“佛弟子念经,不得摩?”
  又别时上堂,师念《心经》。有人云:“念经作什摩?”师云:“赖得阇梨道念经。老僧洎忘却。”……
  问:“如何是玄中一句?”师云:“不是,‘如是我闻……’”……
  师问僧:“你在这里得几年?”对云:“五六年。”师云:“还见老僧也无?”对云:“见。”师云:“见何似生?”对云:“似一头驴。”师云:“什摩处见似一头驴?”对云:“入法界见。”师云:“去!未见老僧在!”有人举似洞山,洞山代云:“吃水吃草。”……
  师问:“什么摩处来?”对云:“从五台山来。”师云:“还见文殊也无?”对云:“文殊则不见,只见一头水牯牛。”师云:“水牯牛不有语也无?”对云:“有。”师曰:“道什摩?”对云:“孟春犹寒,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
  古时有官长教僧拜,马祖下朗瑞和尚不肯拜,官长便嗔,当时打杀。有人问师:“瑞和尚为什摩却被打杀?”师云:“为伊惜命。”龙花拈问僧:“惜个什摩命?”无对,龙花代云:“嗔我不得。”问:“正在摩时,作摩生?”师云:“生公忍死十年,老僧一时不可过。”
  师唤沙弥,沙弥应喏。师云:“煎茶来。”沙弥云:“不辞煎茶与什摩人吃?”师便动口。沙弥云:“大难得吃茶。”有人拈问漳南:“又须教伊煎茶,又须得吃茶,合作摩生道?”保福云:“虽然如此,何不学观音?”……
  院主请上堂,师升座唱如来梵。院主云:“比来请上堂——这个是如来梵。”师云:“佛弟子唱如来梵,不得摩?”
  问:“开口是一句,如何是半句?”不得摩?
  三峰见师,云:“上座何不住去?”师云:“什摩处住好?”三峰指面前山,师云:“此是和尚住处。”
  师为沙弥,扶南泉上胡梯。问:“古人以三道宝阶接人,未审和尚如何接?”南泉乃登梯,云:“一!二!三!四!五!”师举似师伯,师伯云:“汝还仁摩?”师云:“不会。”师伯云:“七!八!九!十!”
  南泉指铜瓶,问僧:“汝道内净?外净?”僧云:“内、外俱净。”却问师,师便剔(“踢”之误)却。”
  (《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
  释从谂,青州临淄人也。……以真定帅王氏阻兵,封疆多梗,朝廷患之。王氏抗拒过制,而偏归心于谂。谂尝寄尘拂上王氏,曰:“王若问‘何处得此佛子’,答道‘老僧平生用不尽者物’。”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唐赵州东院从谂传》)
  按,此则化语,最早见于《赵州真际禅师行状》。请参见本书附编之一。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师寄拂子与王公,日:‘若问何处得来,但道:“老僧平生用不尽者。”’”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将示寂,寄拂子与真定帅王公,谓僧云:‘若问何处得来,但道“老僧平生用不尽底”。’”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近于《景德录》。
  僧问赵州:“国师唤侍者,意作么生?”赵州云:“如人暗里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福州东禅寺版《景德传灯录》卷第五《西京光宅寺慧忠国题》:“一日唤侍者,侍者应喏。如是三召,皆应喏。师曰:‘将谓吾辜负汝,却是汝辜负吾。’”其下即是此注文)
  按,《联灯会要》卷第三《西京光宅寺惠忠国师》,辞稍异:“师一日唤侍者,者应喏。如是三唤,侍者三应。师云:‘将谓吾辜负汝,谁知汝辜负吾!’”注文曰:“赵州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者……师示众云:‘王老师要卖身,阿谁要买?’一僧出云:‘某甲买。’师云:‘他不作贵价,不作贱价,汝作么生买?’僧无对。”注文有曰:“赵州代云:‘明年来,与和尚缝个布衫。’”……
  (《景德传灯录》卷第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四《池州南泉普愿禅师》:“示众云:‘王老师卖身去也,不家人买么?’时有僧出众,云:‘某甲买。’师云:‘不作贵,不作贱,你作么生买?’僧无对。”双行夹注有曰:“赵州云:‘来年与和尚作领布衫。’”
  宋僧绍昙《五家正宗赞》卷第一《南泉愿禅师》录南泉此语,然无注文。
  浮杯和尚。有凌行婆来礼拜师,师与坐吃茶。行婆乃问云:“尽力道不得底句,还分付阿谁?”师云:“浮杯无剩语。”婆云:“某甲不恁么道。”师遂举前语问婆,婆敛手哭云:“苍天!中间更添冤苦。”师无语。婆云:“语不知偏正,理不识倒邪,为人即祸生也。”
  后有僧举似地泉,南泉云:“苦哉!浮杯被老婆摧折。”婆后闻南泉恁道,笑云:“王老师犹少机关在。”有幽州澄一禅客,逢见行婆,乃问云:“怎生南泉恁道,由(通“犹”)少机关在?”婆乃哭云:“可悲可痛!”禅客罔措。婆乃问云:“会么?”禅客合掌而退。婆云:“伎死禅知,如麻似粟。”
  后澄一禅客举似赵州,赵州云;“我若见这臭老婆,问教口哑却。”澄一问赵州云:“未审和尚怎生问他?”赵州以棒打,云:”似这个伎死汉,不打待几时!”连打数棒。婆又闻赵州恁道,云:“赵州自合吃婆手里棒。”后僧举似赵州,赵州哭云:“可悲可痛!”婆闻赵州此语,合掌叹云:“赵州眼放光明,照破四天下也。”后赵州教僧去问婆云:“怎生是赵州眼?”婆乃竖起拳头。赵州闻,乃作一颂送凌行婆,云:“当机直面提,直面当机疾。报你凌行婆,哭声何得失!”婆以颂答赵州云:“哭声师已晓,已晓复谁知。当时摩竭国,几丧目前机。”
  (《景德传灯录》卷第八《浮杯和尚》)
  《全唐诗补编》中册《全唐诗续拾》卷第三十《从谂》据《景德录》录文,赵州所作颂“报你”为“报尔”;凌行婆答颂,“摩竭国”作“魔竭国”。 
  《联灯会要》卷第五《浮杯和尚》:“浮杯和尚。凌行婆问:‘尽力道不得底句,分付阿谁?’师云:‘浮杯无剩语。’婆云:‘未到浮杯,不妨疑著。’师云:‘别有长处,不妨拈出。’婆敛手哭云:‘苍天!中更添冤苦。’师无语。婆云:‘语不知偏正,理不知倒邪,为人即祸生。’后有僧举似南泉,泉云:‘苦哉!苦哉!浮杯被这老婆折挫一上。’婆闻,笑云:‘王老师犹少机关在。’时有澄一禅客问婆云:‘南泉为甚么少机关在?’婆哭云:‘可悲!可悲!’一罔措。婆云:‘会么?’一合掌而立。婆云:‘伎(当作“□”。下同)死禅和!如麻似栗。’后澄一举似赵州,州云:‘我若见这臭老婆,问教他口哑。’一云:‘和尚作么生问他?’州便打。一云:‘为甚么却打某甲?’州云:‘你这伎死禅和!不打更待何时?’婆闻,乃云:‘赵州合吃婆手中棒。’州闻,乃哭云:‘可悲!可痛!’婆闻,乃云:‘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州闻,令人问婆云:‘如何是赵州眼?’婆竖起拳。僧举似赵州,州作颂寄之,云:‘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报汝凌行婆,哭声何得失!’婆答颂云:‘哭声师已晓,已晓复谁知!当时摩竭国,几丧目前机。’”
  《五灯会元》卷第三《浮杯和尚》亦著录,然辞又略异于底本,而与《联灯会要》类似。如:“婆云:‘某甲不恁么道。’师遂举前语问婆。”,作“婆曰:‘未到浮杯,不妨疑着。’师曰:‘别有长处,不妨拈出。’”赵州公颂中之“直面”作“觌面”。
  赵州观音院亦东院从谂禅师,曹州郝乡人也。……便抵池阳参。南泉偃息而问曰:“近离什么处?”师曰:“近离瑞像。”曰:“还见立瑞像么?”师曰:“不见立瑞像,只见卧如来。”曰:“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曰:“主在什么处?”师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体万福。”……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按,此则最早见于《赵州真际禅师行状》(请参见本书除附编之一)。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曹州郝氏子。初谒南泉,值泉偃息次,泉问:‘近离甚处?’师云:‘瑞像。’泉云:‘还见瑞像么?’师云:‘瑞像即不见,只见卧如来。’泉遂起,问:‘你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云:‘有主。’泉云:‘那个是你主?’师云:‘孟春犹寒,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泉唤维那,云:‘此沙弥别处安排著。’”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参南泉。值泉偃息而问曰:‘近离甚处?’师曰:‘瑞像。’泉曰:‘还见瑞像么?’师曰:‘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泉便起坐,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泉曰:‘那个是你主?’师近前躬身,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假万福。’……”
  又到黄檗。黄檗见来,便闭方丈门。师乃把火于法堂内,叫云:“救火!救火!”黄檗开门捉住,云:“道!道!”师云:“贼过后张弓。”……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到黄檗。檗见来,闭却方丈门。师于法堂上云:‘救火!救火!’檗开门拦胸扭住,云:‘道!道!’师云:‘贼过后张弓。’雪窦云:‘直是好笑!笑须三十年。忽有个衲僧问雪窦笑个甚么,笑贼过后张弓。’”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言辞近于《景德录》。
  《五家正宗赞》卷第一《赵州真际禅师》,约同于《景德录》。
  师将游五台山次,有大德作偈留云:“何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师云:“作么生是正眼?”大德无对。法眼代云:“请上座领某甲卑情。”同安显代云:“是上座眼”……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欲游五台。有老宿作偈相留,云:‘保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看来非吉祥。’师云:‘作么生是正眼?’宿无对。”
  《佛鉴禅师语录》卷第四:“赵州到一乡院。经旬,辞院主,游五台山。主有颂送之。师云:‘可惜院主开口了,合不得。若是径山,待他问如何是正眼,拦腮便掴,教这老汉知道草窠里也有大虫!’”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亦载未一则,言辞稍异。如,“何处青山”,作“无处青山”;最后一“大德”,略称“德”。
  “何处青山不道场”云云,《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一误作从谂诗。
  又僧问:“清净伽蓝,为什么有尘?”师曰:“又一点也。”……
  师院有石幢子被风吹折。僧问:“陀罗尼幢子作凡去?作圣去?”师云:“也不作凡,亦不作圣。”僧云:“毕竟作什么?”师云:“落地去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略同。
  僧问:“如何是囊中宝?”师云:“合取口。”法灯别云:“莫说似人。”
  (《景德传灯录》卷第四《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近似。
  有新到僧,谓师曰:“某甲从长安来,横担一条拄杖,不曾拨著一人。”师曰:“自是大德拄杖短。”同安显别云:“老僧这里不曾见恁么人。”僧无对。法眼代云:“呵呵。”同安显代云:“也不短。”……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大致无别。
  僧问:“如何是佛?”师云:“殿里底。”云:“殿里底岂不是泥龛塑像?”师云:“是。”云:“如何是佛?”师云:“殿里底。”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云:‘殿里底。’云:‘殿里底岂不是泥龛塑像?’师云:‘是。’云:‘如何是佛?’师云:‘殿里底。’”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略同于《景德录》。
  师托起钵,云:“三十年后若见老僧,留取供养。若不见,即扑破。”一僧出云:“三十年后,敢道见和尚?”师乃扑破。……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言辞略同。然“托起”作“拈起”;“一僧出”作“别僧。”
  “洛京崇山和尚。……日子和尚亚溪来参,师作起势。亚溪曰:‘这老山鬼!犹见某甲在。’师曰:‘罪过!罪过!适来失祗对。’亚溪欲进语,师乃叱之。亚溪曰:‘大阵前,不妨难御。’师曰:‘是。是。’亚溪曰:;‘不是。不是。’”注文:“赵州云:‘可怜两个汉,不识转身句。’”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洛京崇山和尚》)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日子和尚》亦载:“日子和尚。亚溪来,师作起势。溪云:‘这山鬼精!犹见我在。’师云:‘罪过!罪过!适来失祗对。’溪拟进语,师叱之。溪云:‘大阵前,不妨难御。’师云:‘是!是!’云:‘不是!不是!’”又行不注:“赵州云:‘可怜两个汉,不识转身句。’”
  故赵州曰:“一切但仍旧。从上诸圣,无人从仍旧中得。”
  (宋代僧人惠洪〈1071——1128〉撰《林间录》,卷上有云:“石头大师作《参同契》,其末曰:‘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法眼禅师注曰:‘住!住!恩大难酬。’法眼可谓见先德之心矣。众生日用以妄想颠倒自蔽光明,故多违时失候,谓之虚度光阴。有道者无他,能善用其心耳。”其下即引赵州此语。)
  南泉和尚有书与茱萸和尚,书中云:“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从理变,寂廖非内。”茱萸看了,呈起问大众云:“谁能与山僧作得回书?”仍有僧问:“如何是宽廓非外?”茱萸云:“问一答百,也无妨。”僧曰:“如何是寂廖非内?”茱萸云:“睹对颜色,不好手。”僧又问长沙和尚:“如何是宽廓非外?”长沙闭目良久。僧曰:“如何是寂廖非内?”长沙开目视之。僧又问赵州和尚:“如何是宽郭非外?”州作吃饭势。僧问:“如何是寂廖非内?”州作拭口势。僧便举似南泉,泉云:“此三人,不谬为吾嫡子。”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七《拈古门·婺州承天简禅师五则》之一,所拈古话头)
  按,《古尊宿语录》卷第十二《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师讳普愿,郑州王氏之也。……师寄书与茱萸云:‘理随事变,宽郭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僧问茱萸:‘如何是宽郭非外?’茱萸云:‘问一答百也无妨。’云:‘如何是寂寥非内?’,萸云:‘睹对声色,不是好手。’又问赵州,州作吃饭势。僧进后语,州作拭口势。又问长沙岑,岑瞪目视之。僧进后语,岑闭目示之。僧举似师,师云:‘此三人,不廖为吾弟子。’”
  《联灯会要》卷第四《池州南泉普愿禅师》亦载,语稍异:“师寄书与茱萸,云:‘理随事变,宽郭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僧问茱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茱萸云:‘问一答百也无妨。’云:‘如何是寂寥非内?’萸云:‘睹对声色,不是好手。’又问赵州,州作吃饭势。僧进后语,州作拭口势。又问长沙岑,岑瞪目视之。僧进后语,岑闭目示之。僧举似师,师云:‘此三人,不谬为吾弟子。’”
  ……(赵州和尚)问:“出门不见佛时,如何?”师云:“佛□(疑乃“尔”之误)。”
  (《古尊宿语录》卷第三十六《投子和尚语录》)
  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年尽不烧钱。”
  (天童正觉〈1091——1157〉《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四,宏智上堂所举)
  昔有一婆子施财,请赵州和尚转大藏经。赵州下禅床绕一匝云:“转藏已毕。”人回举似婆子,婆云:“比来请转一藏,如何和尚只转半藏?”
  (普觉〈1089——1163〉《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九,普觉所举话头)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有一婆子今人送钱,请转藏经。师受施利了,却下禅床转一匝,乃曰:‘传证婆,转藏经已竟。’其人回举似婆,婆曰:‘比来请转全藏,如何只为转半藏?’玄觉云:‘甚么处是欠半藏处?且道那婆子具甚么眼,便与么道?’……”
  南泉道:“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计。”赵州道:“我十八上便会破家散宅。”
  (《联灯会要》卷第十二《潭州神鼎鸿湮禅师》,鸿湮示众所举)
  按,《联灯会要》卷第十六《福州普贤元素禅师》:“示众云:南泉道:‘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计。’囊无系蚁之丝,厨乏聚绳(当作“绳”)之糁。赵州道:‘我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南头卖贱,此头卖贵,捡点将来,好与三十棒。何故?曾为宕子偏怜客,自爱贪杯惜醉人。”  
  又,卷第十七《明州阿育王山端裕禅师》,端裕示众亦援:“南泉道:‘老僧十八上便解作话计。’赵州道:‘我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
  赵州问僧:“甚处去?”云:“摘茶去。”州云:“闲。”
  (《联灯会要》卷第十四《潭州云盖守智禅师》,守智示众举此话后,复评曰:“道著不著,何处摸索?背后龙鳞,面前驴脚,飞身筋斗,孤云野鹤。阿呵呵!”) 
  按,《五家语录》卷第三《韶州云门匡真文偃禅师》:“举:赵州问僧:‘什么处去?’僧云:‘摘茶去。’师云:‘闭口。’”
  师访道吾。吾见来,著豹皮裩棒于三门外等候。才见师来,便高声唱喏而立。师云:“小心祗候著。”吾又唱喏一声而去。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按,宋无准师范(1178——1249)《佛鉴禅师语录》卷第四::“赵州访道吾。吾著豹皮裩,三门外立。师云:‘诸人还会么?奴见婢殷勤。’”
  师到保寿。寿见来,便背面而坐。师展坐具,寿便起,归方丈。师书坐具,便下去。保福展云:“保寿忘头失尾,赵州平地吃交。”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有一老宿问师:“近离甚处?”师云:“滑州。”宿云:“几程到?”师云:“一跶到。”宿云:“好个捷疾鬼!”师云;“万福,大王!”宿云:“参堂去。”师云:“喏!喏!”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师因老宿问:‘近离甚处?’曰:‘滑州。’宿曰:‘几程到这里?’师曰:‘一跶到。’宿曰:‘好个捷疾鬼!’师曰:‘万福,大王!’宿曰:‘参堂去。’师应喏。……”
  师一日于雪中倒,叫云:“相救!相救!”时有一僧却去师边卧,师便起去。翠岩芝云:“这僧在赵州绻里,还有人出得么?”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按,《佛鉴禅师语录》卷第四:“赵州一日向雪中卧,乃叫云:‘相救!相救!’时有僧便来赵州身边卧,州便起去。”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赵州观音院亦曰东院从谂禅师,曹州郝乡人也。……师一日于雪中卧,曰:‘相救!相救!’有僧便去身边卧,师便起去。……”
  师在僧堂逢一僧,师问云:“大众向甚么处去?”云:“普请去。”师袖中取刀度与僧,云:“老僧住持事繁,请上座为我斫倒却。”乃引颈向前。其僧便走。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僧问:“言诠不到处,请师直道。”师云:“老僧耳背多时。”僧绕绳床一匝,云:“请师直道。”师亦绕绳床一匝,云:“百千诸佛,皆从此门而入。”僧云:“如何是百千三昧门?”师便打。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猫儿是一百五十文买。”云:“我不问猫儿。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这橐子是大王送来。”云:“谢师答话。”师云:“作家师僧,天然有在。”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僧问赵州:“如何是不迁义?”州以手作流水势。其僧有省。
  (《联灯会要》卷第十六《建康府蒋山慧勤禅师》,慧勤示从所举。)  
  僧问:“古涧寒泉时,如何?”师云:“瞪目不见底。”云:“饮者如何?”师云:“不从口入。”僧后举以(“似”之误)赵州,州云:“既不从中入,不可从入鼻孔里入。”僧却理前问,州云:“苦。”僧进后语。州云:“死。”师闻,遥望作礼云:“赵州古佛。”从此不答话。
  (《联灯会要》卷第二一《福州雪峰义存禅师》)
  按,请参《赵州录》第512则、《赵州真际禅师行状》。
  《五家正宗赞》卷第一《赵州真际禅师》:“僧问雪峰:‘古涧寒泉时,如何?’峰曰:‘瞪目不见底。’曰:‘饮者如何?’曰:‘不从口入。’师闻,曰:‘不可从鼻孔里入。’僧便问:‘古涧寒泉时,如何?’师曰:‘苦。’曰:‘饮者如何?’曰:‘死。’僧举似雪峰,峰遥望作礼,曰:‘赵州古佛。’从此不答话。”
  昔有一婆,入赵州僧堂,云:“这一堂师僧,总是婆生。只有大底孩儿,五逆不孝。”州才顾视,婆便出去。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九《亡名尊宿》)
  问僧:“一日看多少经?”曰:“或七八,或十卷。”师曰:“阇梨不会看经。”曰:“和尚一日看多少?”师曰:“老僧一日祗看一字。”……
  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三个婆子排班拜。”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一个野雀儿,从东飞过西。”……
  问:“如何是毗卢师?”师便起立,僧曰:“如何是法身主?”师便坐,僧礼拜,师曰:“且道坐者是?立者是?”……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
  僧问赵州:“如何是妙峰顶?”赵州云:“不答你这话。”僧云:“为什么不答?”赵州云:“我若答,落在平地。”
  (明代语风圆信、郭凝之共编《五家语录》卷第三《韶州云门匡真文偃禅师》,文偃〈864——949〉所举所头有此。)
  附编之一:传记序赞等
  一、赵州真际禅师行状
  师即南泉门人也。俗性郝氏,本曹州郝乡人也,讳从谂。镇府有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
  值截王微沐,避地岨崃,木食草衣,僧仪不易。
  师实随本师行脚。到南泉,本师先人事了,师方仍人事。南泉在方丈内卧次,见师来参,便问:“近离什么处?”师云:“瑞像院。”泉云:“还见瑞像么?”师云:“瑞像即不见,即见卧如来。”南泉乃起,问:“你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对云:“有主沙弥。”泉云:“那个是你主?”师云:“孟春犹寒,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泉乃唤维那,云:“此沙弥别处安排。”
  师受戒后,闻受业师在曹州西住护国院,乃归院省觐。到后,本师令郝氏云:“君家子之游方已回。”其家亲属忻怪水已,只候来日,咸往观焉。师闻之,乃云:“俗尘爱网,无有了期,已辞出家,不愿再见。”乃于是夜,结束前迈。其后,自携瓶锡,遍历诸方,常自谓曰:“七岁童儿胜我者,我即问伊。百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
  年至八十,方住赵州城东观音院,去石桥十里已来。住持枯槁,志效古人。僧堂无前后架,旋营斋食。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每有别制新者,师不许也。住持四十来年(径山本作“年来”),未尝赍一封书告其檀越。
  因有南方僧来,举:“问雪峰:‘古涧寒泉时,如何?’雪身云:‘瞪目步见底。’学云:‘饮者如何?’峰云:‘不从口入。’”师闻之曰:“不从口入,从鼻孔里入。”其僧却问师:“古涧寒泉时,如何?”师云:“苦。”学云:“饮者如何?”师云:“死。”雪峰闻师此语,赞云:“古佛!古佛!”雪峰因此,后(径山本作“后因此”。)不答话矣。
  厥后,因河北燕王领兵收镇压府,既到界上,有观气象者奏曰:“赵州有圣人所居,战必不胜。”燕、赵二王因展筵会,俱息交锋。乃问:“赵之金地,上士何人?”或曰:“有讲《华严经》大师,节行孤邈。若岁大旱,咸命往天台山诉祷;大师未回,甘泽如泻。”乃曰:“恐未尽善。”或云:“此去一百二十里,有赵州观音院,有禅师年腊高邈,道眼明白。”佥曰:“此可应兆乎!”
  二王税驾观焉。既届院内,师乃端坐不起。燕王遂(径山本作“遂”字。)问曰:“人王尊耶?法王尊耶?”师云:“若在人王,人王中尊。若在法王,法王中尊。”燕王唯然矣。师良久中间,问:“阿那个是镇府大王?”赵王应喏:“弟子。”缘赵州属镇府,以表加重之礼,师云:“老僧滥在山河,不及趋面。”须臾,左右请师为大王说法,师云:“大王左右多,争交老僧说法?”乃约令左右退。师身畔时有沙弥文远,高声云:“启大王!不是者个左右!”大五乃问:“是什么左右?”对曰:“大王尊讳多,和尚所以不敢说法。”燕王乃云:“请禅师去讳说法。”师云:“故知大王曩劫眷属俱是冤家。我佛世尊,一称名号,罪灭福生。大王先祖才有人触著名字,便生嗔怒。”师慈悲生倦,说法多时。二王稽首赞叹,珍敬无尽。
  来日将回,燕王下先锋使闻师不起,凌晨入院,责师傲亢(原本作“兀”,此从径山本)君侯。师闻之,乃出迎接。先锋乃问曰:“昨日见二王来,不起。今日见某甲来,因何起接?”师云:“待者衙得似大王,老僧亦不起接。”先锋聆师此语,再三拜而去。
  雪后,赵王发使取师供养。既届城门,阖城威仪迎之入内。师才下宝辇,王乃设拜,请师上殿,正位而坐。师良久,以手斫额云:“阶下立者是何官长?”左右云:“是诸院尊宿,并大师大德。”师云:“他各是一方化主,若在阶下,老僧亦起。”王乃命上殿。
  是日,斋宴将罢,僧官排定,从上对下,一人一问,一人问佛法。师既望见,乃问:“作什么?”云:“问佛法。”师云:“这里已坐却老僧,那里问什么法?二尊不并化。”此乃语之词也。王乃令止。其时,国后与王俱在左右侍立。国后云:“请禅师为大王摩顶受记。”师以手摩大王顶,云:“愿大王与老僧齐年。”
  是时,迎师权在近院驻泊,获时选地建造禅宫。师闻之,令人谓王曰:“若运著一茎草,老僧却归赵州:”其时,窦行军愿舍果一所,直一万五千贯,号为真际院,亦云窦家园也。师入院后,海众云臻。
  是时,赵王礼奉。燕王从幽州奏到命服,镇府具威仪迎接,师坚让不受。左右舁箱至师面前,云:“大王为禅师、佛法故,坚请师著此衣。”师云:“老僧为佛法故,所以不著此衣。”左右云:“且看大王面。”师云:“又干俗官什么事?”乃躬自取衣挂身上。礼贺再三,师惟知应喏而已。
  师住赵州二年,将谢世时,谓弟子曰:“吾去世之后,焚烧了,不用净淘舍利;宗师弟子,不同浮俗。且身是幻,舍利何生!斯不可也。”令(原作“今”。此从径山本)小师送拂子一枝与赵王,传语云:“此是老僧一生用不尽底。”师于戊子岁十一月十日端坐而终。于时,窦家园道俗车马数万余人,哀声振动原野。赵王(“原野赵王”四字,《语要》亦有;径山本无)于时尽送终之礼、感叹之泣,无异金棺匿彩于俱尸矣。莫不高营雁塔,特竖丰碑。谥号曰真际禅师光祖之塔。
  后唐保大十一年孟夏月旬有三日,有学者咨问(径山本作“闻”)东都东院惠通禅师赵州先人化厥由,作礼而退。乃授笔录之,具实矣(此三字,《语要》有,径山本无)。
  (《明版嘉兴大正藏》本《赵州和尚语录》卷下后附。另见:《古尊宿语要》;径山藏本《古尊宿语录》卷第十三《赵州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卷上南岳下四世,嗣南泉》卷首)
  按,南宋括山一庵沙门本觉咸淳六年(1270)所集《释氏通鉴》,据此《行状》而述赵州和尚事,言辞稍有改变,颇有助于理解。卷第十一《癸导景福一年[年]》:“赵州从谂禅师。初参南泉得旨。后归北地,众请住赵州观音古刹,道风大振。一日,燕王领兵至镇府界,欲取赵城。有观气者曰:‘赵州必有圣人者居,战必不胜。’因此,燕、赵通和。闻有观音院谂禅师道眼明白,此必应兆。一日,二王命驾谒赵州和尚。师见王,端坐不起。燕王问:‘人王尊?法王尊?“师曰:‘在人中,人王尊。在法中,法王尊。’王唯然而已。师良久,乃问:‘那个镇府大王?’赵王曰:‘弟子是。’师曰:‘老僧滥在化部,不及趋见。’须臾,王请说法,师曰:‘大王尊讳多。’王曰:‘请去讳说法。’师曰:‘我佛世尊一称名号,罪灭福生。大王先祖才有人触著名讳,便生嗔怒。’赵州于是慈悲说法,二王大惊,稽首而退。至来日,燕王有先锋入院,欲责慢君之礼。师闻来,乃出接。锋云:‘昨日见二王来不起,今日见某甲来,何故出接?’师云:‘等者使似大王,老僧亦不出接。’锋愧而退。……赵王请赵州和尚供养。师届城,王敕令合城具威仪,迎接入内。师下辇,王乃设拜,请上殿正位而坐。斋罢,众欲请师演法,师云:‘这里已坐却老僧,那里更问甚法!二尊不并化。’王乃止。时王与后在师左右侍立,后曰:‘请师与王摩顶受记。’师以手摩王顶,云:‘愿大王与老僧齐年。’”(《大日本续藏经》第壹辑第贰编乙第肆套第伍册,叶四百九十五右。)
  卷第十一《丁巳[乾宁]四年》:“燕王尊仰赵州,尝自幽州降至命报,镇府具威仪迎接,持以奉师。师坚让有受。左右曰:‘大五为和尚佛法,故以为奉。请著此衣。’师云:‘老僧为佛法故,不著此衣。’诸官咨闻再三,师乃取著。诸官礼贺,师唯应喏而已。十一月,赵州示灭,寿一百二十。后谥真际大师。师临化,令侍者送拂子与赵王,嘱云:‘此是老僧一生受用不尽底。’”(第伍册,叶四百九十五左。)
  二、《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节选)
  赵州和尚,嗣南泉。在北地。师讳全谂,青社缁丘人也。少于本州龙兴寺出家。嵩山琉璃坛受戒。不味经律,遍参丛林。一造南泉,更无他往,既遭盛筵,宁无扣击。
  师问:“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师云:“还可趣向否?”南泉云:“拟则乖。”师云:“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是非!”师于是顿领玄机,心如朗月。自尔,随缘任性,笑傲浮生,拥毳携筇,周游烟水矣。
  …………
  (以下是师徒问答语录数则,其中有的已见于本书正编,有的被辑录入本书《补遗》,故此不复录之)
  三、《宋高僧传》卷第十一《唐赵州东院从谂传》
  释从谂,青州临缁人也。童稚之岁,孤介弗群,越二亲之羁绊,超然离俗。乃投本州龙兴伽蓝,从师翦(《大正藏》本作“剪”)落。寻往崇山琉璃坛纳戒。师勉之,听习于经律,但染指而已。
  闻池阳(当作“池州”。《祖堂集》卷第十六《南泉和尚》:“南泉和尚。嗣马大师,在池州。……”)愿禅师道化翕如,谂执心定志,钻仰忘疲。南泉密付授之。灭迹匿名端,坦然安乐。后于赵郡开物化迷,大行禅道。
  以真定帅王氏阻兵,封疆多梗,朝廷患之。王氏杭拒过制,而偏归心于谂。谂尝寄尘拂上王氏,曰:“王若问‘何外得此佛子’,答道‘老僧平生用不尽者物。’”
  凡所举扬,天下传之,号“赵州法(《大正藏》本作“法”)道。”语录大行,为世所贵也。
  (碛砂藏本)
  四、《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东院从谂禅师》(节选)
  赵州观音院亦曰东院从谂禅师,曹州郝乡人也。姓郝氏。童稚于本州扈通院从师披剃。未纳戒,便低池阳(当作“池州”。说详上),参。南泉偃息而问曰:“近离什么处?”师曰:“近离瑞象。”曰:“还见立瑞像么?”师曰:“不见立瑞像,只见卧如来。”曰:“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不见立瑞像,只见卧如来。”曰:“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曰:“主在什么处?”师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体万福。”南泉器之,而许入室。异日问南泉:“如何是道?”……师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纳戒,却返南泉。……
  又到黄檗……
  又到宝寿……
  又到盐官……
  又到夹山……
  师将游五台山次……
  师自此道化被于北地,众请住赵州观音。……
  一日,真定帅王公携诸子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云:“不会。”师云:“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公尤加礼重。竖日,令客将传语,师下禅床受之。少间,侍者问:“和尚见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军将来,为什么却下禅床?”师云:“非汝所知。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师寄拂子与王公,曰:“若问何处得来,但道老僧平生用不尽者。”
  师之玄言,布于天下,时谓赵州门风,皆悚然信伏矣。唐乾宁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胁而寂,寿一百二十。有人问师:“年多少?”师云:“一患念珠数不尽。”后谥真寂大师。
  (福州东禅寺版《景德传灯录》卷第十本传。内中略者亦有为问答机缘,亦已其于本书正编或《补遗》,故此仅择录有关赵州行迹之语尔)
  五、《祖庭事苑》卷第七《八方珠玉集、赵州》
  师讳从谂,姓郝氏,曹州郝乡人。
  作沙弥时,造南泉之室,颖拔不群,南泉待之异于流辈。一日,问:“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那知是道?”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大虚廓然,岂可强是非邪!”师既领旨,却往嵩岳,请戒而归。
  晚游河朔,被檀越之主,唱道于赵州之观音。一日,真定帅王公镕访师,师坐而问曰:“会么?”王曰:“不会。”师曰:“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公益加敬仰。
  至唐昭宗乾宁年仲冬二日,右胁于寂,谥真际大师。
  (《大日本续藏经》第壹辑第贰编第壹拾捌套第壹册)
  六、赵王师作真赞
  碧溪之月,清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
  (《明版嘉兴大藏经》本《赵州和尚语录》卷首附。永乐本《古尊宿语录》附于卷十五之尾,径山本则卷第十四《赵州真际禅师语录之余》末。)
  七、哭赵州和尚二首
  师离□水动王侯,心印光潜麈尾收。碧落雾霾松岭(原作“领”,此据永乐本和径山本)月,沧溟浪覆济人舟。一灯乍灭波旬喜,双眼重昏道侣愁。纵是了然云外客,每瞻瓶几(此从径山本。原作“机”,永乐本作“机”)泪还流。
  (永乐本有“其二”二字)佛日西倾祖印隳,珠沉丹沼月沉辉。影敷丈室炉烟惨,风起禅堂松韵微。只履乍来留化迹,五天何处又逢归?解空弟子绝悲喜,犹自潸然对雪帏。
  (《明版嘉兴大藏经》本《赵州和尚语录》卷首附。永乐本《古尊宿语录》卷第十五尾、径山本卷第十四尾附。)
  按,诸本皆未及其作者,《释氏通鉴》卷第十一据《禅苑联芳》征引,谓此乃“赵王哭师颂二首”。
  八、重刻赵州祖师语录序
  闻夫破家散宅,于十八上而善舞太阿;纵宾夺主,于贤圣前而逢场作戏。一物不将来,便教放下著;不起一念时,向道须弥山。每拈一径草而唤作丈六金身,口惟一个齿而尽知世间滋味。镇州萝卜,诸方谩云即是师承;青州布衫,学者休向言中取的。一个老实头,杀活临机,顿超他动棒(原作“捧”。据文义改)用喝;三寸绵软舌,纵横自在,何尝用怪语寄言!其犹水上按葫芦,垂手东捺西捺;室中悬宝镜,任教凡来圣来。拈提向上,宗乘念佛,则漱口三日,善解拖泥带水。随而问随答有无。(原本中,小字注文仅“随问而随”四字,“答有无”羼入正文)南泉真子,马祖的孙,其惟此老一人而已矣。其垂迹也,滕蚼入口而糠食自安;转现报也,明珠出海而二王供养。如此,则宁非先佛示现利生者哉!
  惜其语录不能尽传,学者仅获一帙,真如尝鼎一脔,饮海一滴者矣。柰旧刻岁久,字迹模糊。吾徒明声发心重刻,诏示后来,真报祖师之恩,深惬老朽之意。因佳其志,聊缀数言。其全机大用,非予劣智能解;造渊洞微,自有通方作者。
  传曹洞正宗第二十七代云门显圣寺住持散木圆澄撰。
  (《明版嘉兴大藏经》本《赵州和尚语录》卷首附)
  附编之二:赵州从谂禅师法嗣
  洪州新兴严阳尊者
  洪州武宁县新兴严阳尊者。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土块。”曰:“如何是法?”师曰:“地动也。”曰:“如何是僧?”师曰:“吃粥吃饭。”  
  僧问:“如何是新兴水?”师曰:“前在江里。” 
  僧问:“如何是应物现形?”师曰:“与我拈床子过来。”
  师常有一蛇一虎,随从左右,手中与食。
  (福州东禅寺院《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洪州新兴严阳尊者》)
  按,近代睦庵善卿编、大观二年(1108)即初刊印的《祖庭事宛》卷第六《法眼严阳尊者》:“尊者得法于赵州谂,洪州武宁县新兴人也。所居常有一蛇一虎,从其左右,掌手饲之。僧问:‘如何是佛?’曰:‘土块。’‘如何是法?’曰:‘地动。’‘如何是僧?’曰:‘吃粥吃饭。’”
  宋代僧人惠洪(1071——1128)《林间录》卷上:“严阳尊者单丁住山,蛇虎就手而食。”
  南宋释晓莹于绍兴年(1131——1162)撰《感山云卧纪谈》,卷上《严阳尊者》:“严阳山在武宁县东南四十里,有赵州和尚嗣法上首讳善信者,乐山之奇秀,结庵其间。信以道德崇重,世不欲名,故称严阳尊者。二虎二蛇,驯绕左右。……唐天佑间,江西制置刘公于县治之西创新兴院,迎尊者居焉。僧致问曰:‘如何是新兴水?’答曰:‘面前江里。’今院之额改为明心。”
  宋僧大慧宗杲(1089——1163)著《宗门武库》,述僧问“如何是佛”至答“前面江里”后,评曰:“师云:‘似这般法门,恰似以戏相似;入得这般法门,方安乐得人。如真净和尚拈提古今,不在雪窦之下,而未流传习,却成恶口小家,只管问:“古人作么生?真如又如何下语?杨岐又如何下语?”你管得许多闲事!瘥病不假驴驼药。若是对病与药,篱根下拾得一茎草,便可疗病,说什么朱砂、附子、人参、白术?’”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谂禅师法嗣·严阳善信尊者》亦有之,惟文略异:“洪州新兴严阳尊者,讳善信。初参赵州……住后,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土块。’曰:‘如何是法?’师曰:‘地动也。’曰:‘如何是僧?’师曰:‘吃粥吃饭。’问:‘如何是新兴水?’师曰:‘面前江里。’问:‘如何是应物现形?’师曰:‘与我拈床子过来。’师常有一蛇一虎,随从手中与食。”
  《御选语录》卷第三十四《历代禅师语录后集·新兴严阳尊者》,亦有随从一蛇一虎的记载。
  岂不见严阳尊者路逢一僧,拈起杖云:“是什么?”僧云:“不识。”严云:“一条拄杖也不识?”严复以拄杖地上答 (当为“扎”之音误)一下,云:“还识么?”僧云:“不识。”严云:“土窟子也不识?”严笔以拄杖担,云:“会么?”僧云:“不会。”严云:“ (当作“榔”,榔,即榔榆,又叫“脱皮榆”、“小叶榆”,一种榆科落叶乔木)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
  (约成书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的《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第三《莲花峰拈拄杖》)
  按,《感山云卧纪谈》卷上《严阳尊者》:“国初,有僧道宁于尊者祠堂作分书,写尊者送僧偈,大观中尚存败壁间。曰:‘身如云兮貌如祖,乃至身中无伴侣。榔(疑乃“榔”之误。榔,榆科落叶乔木)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今丛林中唯诵后二句,亦不知为谁作。至于《传灯录》遗脱尊者之名,诚可大息也。”
  昔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著。”严阳云:“一和既不放来,放下个甚么?”州云:“放不下,担取去。”严阳于言下大悟。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九《答楼枢密》)
  按,《感山云卧纪谈》卷上《严阳尊者》:“尊者尝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州曰:‘放下著。’尊者曰:‘既是一物不将来,又放个甚么?’赵州曰:‘放不下,便担取去。’黄龙南禅师有颂发挥之,曰:‘一物不将来,肩头担不起。言下忽知非,心中无限喜。毒恶既忘怀,蛇虎为知己。光阴几百年,清风犹未已。’”
  《五灯会元》卷第四《严阳善信尊者》:“洪州新兴岩阳尊者,讳善信。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着。’师曰:‘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州曰:‘放不下,担取去。’师于言下大悟。”
  又,宋绍昙撰、刊于宝佑二年(1254)的《五家正宗赞》卷第一《赵州真际禅师》亦载,末句作“严有省”。
  《御选语录》卷第三十四《历代禅师语录后集·新兴严阳尊者》谓,此乃严阳参赵州时的问答。
  扬州光孝院慧觉禅师
  扬(原误作“杨”)州城东光孝院慧觉禅师。僧问:“觉华才绽,遍满娑婆。祖印西来,合谈何事?”师曰:“情生智隔。”曰:“此是教意?”师曰:“汝披什么衣服?”
  问:“一棒打破虚空时,如何?”师曰:“困即歇去。”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扬州光孝院慧觉禅师》)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谂禅师法嗣·光孝慧觉禅师》,辞极类似。
  师问宋齐丘:“还会道么?”宋曰:“道也著不得。”师曰:“有著不得?无著不得?”宋曰:“总不恁么。”师曰:“著不得底?”宋无对。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扬州光孝院慧觉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七《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文有异:“师问宋齐止:‘还会道么?’宋云:‘若是道,也著不得。’师云:‘是有著不得?是无著不得?’宋云:‘总不恁么。’师云:‘著不得底 ?’宋无对。”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谂禅师法嗣·光孝慧觉禅师》几同于《联灯会要》,然称宋齐丘乃“相国宋齐止”,“著不得底”后,多一“聻”字。 
  师领众出,见露柱。师合掌曰:“不审,世尊!”一僧曰:“和尚!是露柱!”师曰:“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扬州光孝院慧觉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七《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扬州光孝慧觉禅师》:“师一日见露柱,合掌云:‘不审,世尊!’僧云:‘和尚!是露柱!’师云:‘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光孝慧觉禅师》,几同于《景德录》。
  僧问:“远远投师,师意如何?”曰:“官家严切,不许安排。”曰:“师岂无方便?”师曰:“且向火仓里一宿。”
  张居士问:“争奈老何?”师曰:“年多少?”张曰;“八十也。”师曰:“可谓老也。”曰:“究竟如何?”师曰:“直至千岁也未住。”
  有人问:“某甲平生爱杀牛,不有罪否?”师曰:“无罪。”曰:“为什么无罪?”师曰:“杀一个,还一个。”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扬州光孝院慧觉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七《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扬州光孝慧觉禅师》录后两则,文辞有异:“张居士问:‘奈老何?’师云:‘年多少?’士云:‘八十也。’师云:‘可谓老也。’士云:‘毕竟如何?’师云:‘直到千岁也未在。’”
  “或人问:‘某甲平生杀牛,还有罪也无?’师云:‘无。’或人云;‘何得无罪?’师云:‘杀一个,还一个。’”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光孝慧觉禅师》,录此三则。前一则极类于《景德录》。后两则辞句是糅合《景德录》和《联灯会要》而成,然亦稍异,如“或人”作“俗士”。
  师到崇寿。法眼问:“近离甚处?”师云:“赵州。”眼云:“承闻赵州有柏树子话,是否?”师云:“无。”法眼云:“往来皆谓:‘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上座何得言无?”师云:“称师实无此语。和尚莫谤先师好。”
  (《联灯会要》卷第七《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扬州光孝慧觉禅师》)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谂禅师法嗣·光孝慧觉禅师》,言辞小异。如,“柏树子话”前有“庭前”二字等。
  《五家正宗赞》卷第一《赵州真际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后法眼问觉铁嘴:‘闻赵州有柏树子话,是否?’觉曰:‘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宋天童正觉颂古、元万松行秀评唱《从容庵录》卷第三《第四十七则“赵州柏树”》之“评唱”有云:“扬州城东光孝寺慧觉禅师到法眼处,眼问:‘近难(疑乃“离”之误)保外?’觉曰:‘赵州。’眼曰:‘承闻赵州有柏树子话,是否?’觉曰:‘无。’眼曰:‘往来皆谓,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上座何得道无?’觉曰:‘先师实无此语,和尚莫谤先师好。’诸方名为‘觉铁嘴。’”
  此则,在《联灯会要》之前实已流行于禅衲之间。成书于绍兴年间(1131——1162)的《感山云卧纪谈》卷下《旦公颂古》:“大沩佛性禅师。为其嗣者潭州无此语?焦尾大虫元是虎。胡峰不恋旧时窠,猛将不归家里面死!急著眼,勿回顾,若会截流那下行,币地清风随步武。’佛性见而喻之曰:‘颂古拈古要奢俭得所,如人解使钱,不必多也。”
  陇州国清院奉禅师
  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问:“祖意与教意,同?别?”师曰:“雨滋三草秀,春风不裹里。”僧曰:“毕竟是一?是二?”师曰:“祥云竞起,岩洞不亏。”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台盘倚子,火炉窗牖。”
  问:“如何是出家人?”曰:“铜头铁额,鸟嘴鹿身。”
  僧曰:“如何是出家人本分事?”师曰:“早起不审,夜间珍重。”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什么鸟兽衔花?”师曰:“如陕府人送钱财与铁牛。”曰:“见后为什么不衔花。”师曰:“木马投明行八百。”
  问:“十二时中,如何降伏其心?”师曰:“敲冰求火,论劫不逢。”
  问:“十二分教是止啼之义。离却此啼,请师一句。”师曰:“孤峰顶上双角女。”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东壁打西壁。”
  问:“如何是扑不破底句?”师曰:“不隔毫厘,时人远向。”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陇州国清院奉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七《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陇州国清院奉禅师》,择录此中数则,次序、文字皆有别:“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么百鸟衔花献?’师云:‘陕府人送钱财与铁牛。’云:‘见后,为甚么不衔花献?’师云:‘木马投明行八百。’”
  “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云:‘雨滋三草秀,春风不裹头。’”
  “问:‘如何是出家人?’师云:‘铜头,铁额,鸟嘴,鹿身。’”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傍。’”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东壁打西壁。’”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谂禅师法嗣·国清院奉禅师》,全录,惟辞句稍异。《联灯会要》有者,则近之,如,“同?别?”作“是同?是别?”;“鸟兽”,作“百鸟”;“马面阿婆”,为“马面阿旁”。
  婺州木陈从朗禅师
  婺州木陈从朗禅师。僧问:“放鹤出笼和雪去时,如何?”师曰:“你道不一色。”
  因金刚倒,僧问:“既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却倒地?”师敲禅床曰:“行住坐卧。”
  师将归寂,有颂曰:“三十年来住木陈,时中无一假功成。有人问我西来意,展似眉毛作么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婺州木陈从朗禅师》)
  按,《五灯会元》卷第十一《赵州谂禅师法嗣·婺州木陈从朗禅师》,文小异。如,“为什么”,作“为甚么”。
  婺州新建禅师
  婺州新建禅师。不度小师。有僧问:“和尚年老,何不畜一童子待奉?”师曰:“有瞽聩者,为吾讨来。”
  僧辞,师问:“什么处去?”僧曰:“府下开元寺去。”师曰:“我有一信附与了寺主,汝将得去否?”僧曰:“便请。”师曰:“想汝也不奈何。”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婺州新建禅师》)
  按,《联灯会要》卷第七《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婺州新建禅师》采第一则:“一生不畜沙弥童行。有座主问:‘和尚年尊,何不讨个小师侍奉?’师云:‘若有眼暗、耳聋、口哑底,为我讨一个来。’主无对。”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谂禅师法嗣·婺州新建禅师》,文稍异。如,“什么处去”,作“甚么去”;“汝将得去否”,作“汝将去得否”。
  杭州多福和尚
  杭州多福和尚。僧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师曰:“一茎两茎斜。”曰:“学人不会。”师曰:“三茎四茎曲。”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杭州多福和尚》)
  按,北宋惠洪撰成于宣和二年(1120)的《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三《黄龙宝觉心禅师》有云:“试阅《传灯》,至‘僧问多福禅师曰:“如何是多福一丛竹?”福曰:“一茎两茎斜。”僧曰:“不会。”福曰:“三茎四茎曲”’,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径归黄檗。……”
  《联灯会要》卷第七《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杭州多福和尚》,文小别。如,“学人不会”,径作“不会”。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杭州多福和尚》,文同。
  《御选语录》卷第三十四《历代禅师语汇录后集·杭州多福和尚》,亦录多福此化语。
  僧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曰:“大有人疑在。”曰:“为什么如是?”师曰:“月里藏头。”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杭州多福和尚》)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杭州多福和尚》,文稍异。如,“疑”,作“疑著”;“什么”,作“甚么”。
  益州西睦和尚
  益州西睦和尚。上堂。有一俗士举手,云:“和尚便是一头驴。”师曰:“老僧被汝骑。”彼无语。去后三日,再来,自言:“某甲三日前著贼。”师拈拄杖趁出。
  师有时蓦唤侍者,会者应喏。师曰:“更深夜静,共伊商量。”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法嗣·益州西睦和尚》)
  按,《联灯会要》卷第七《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法嗣·益州西睦和尚》亦有,然次序、语句皆有不同:“师召侍者,者应诺。师云:‘更深夜静,共伊商量。’”
  “有俗士举手,云:‘和尚是一头驴。’师云:‘老僧被你骑。’士无语去。后三日去来,云:‘某甲前日著贼了也。’师拈棒打出。”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谂禅师法嗣·益州西睦和尚》,文稍异。如,“自信”,作“白言”;“柱杖”,作“杖”;“侍者应喏”,作“者应诺”。
  又,《御选语录》卷第三十四《历代禅师语录后集·益州西睦和尚》,录有第一则化语,“自信”亦作“白言”,盖从《五灯会元》也。
  有关赵州和尚的论著目录
  一、专著类及其书评
  《赵州禅师语录》 秋月龙珉校订并日译。全书231页,B5大小。东京,春秋社,1964年3月。
  《赵州录》 秋月龙珉译注。全书共480页,A5大小。见《禅の语录》卷11,东京,筑摩书房,1972年12月版。1979年再版。
  其书评:木村撰。载《禅文化》Vol.68,1973年3月,页24。
  《赵州录一字索引》 App,Urs编。花园大学一字索引丛书,Vol.10,1996年4月。
  Hoffman, Yoel, Radical Zen. Brookline,MA:Autumn Press,1978(Complete translation;English).
  二、论文类
  《漫谈赵州禅》 乃光、船庵著。见《现代佛学》4期,1960年4月。
  《赵州‘无’的展开》 吉田绍饮著。见《理想》Vol.382,1965年3月,页31至36。
  《南泉と赵州》 平野宗净著。见《印度学佛教研究》Vol.20&21,1971年12月,页273至276。
  《庭子柏子问何人》 明纯著。见《禅》1991年3期。
  《临济禅·赵州禅·安详》 耕云著。见《禅》1991年4期。
  《赵州と信心铭》 村上俊著。见《禅文化研究所纪要》Vol.18,1992年5月,页111至162。
  《步步生莲:法国一行禅师及其弟子朝拜赵州祖庭侧记》 明博著。见《禅》1995年4期,页17至19。
  《直朴率真,赵州从谂诗偈的逾世风格》 张子开著。见《浙江佛教》1997年3期。
  本书参考书目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汉语大词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及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年11月——1993年11月第1版。
  《辞源》(修订本)合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第1版。
  《大汉和辞典》 [日本]诸桥辙次著。昭和六十一年七月一日修订版第二次印刷发行。
  《大辞典》 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5年8月初版。
  《说文解字注》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
  《敦煌俗字研究》 张涌泉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
  《四库全书传记资料索引》 台湾省,商务印书馆;册一,1990年5月初版;册二、册三,1991年6月初版。
  《旧唐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5月第1版。
  《新唐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2月1第版。
  《旧五代史》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年5月第1版。
  《新五代史》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12月第1版。
  《国史经籍志》 [明]焦竑辑。见《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
  《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11月初版。
  《百川书志》 [明]高儒编。见《百川书志·古今书刻》。
  《百川书志·古今书刻》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第1版。
  《明书经籍志》 [清]傅维鳞重编。见《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
  《秘殿珠林》 [清]张照等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嘉靖]青州府志》[明]杜思修、冯惟纳纂。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刻本,见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嘉庆重修一统志》 清史馆藏进呈写本。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6年5月第1版。
  《[隆庆]赵州志》 [明]蔡懋昭纂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5年5月影印。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上海,上海书店,1997年3月第1版。
  《山西通志》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全唐诗被编》 陈尚君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第1版。
  《卐正藏经》 日本藏经书院刊印,1902年至1905年。
  《大日本续藏经》 日本藏经书院编。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25年12月。
  《大正新修大藏经》 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编,1934年印行。
  《大正藏索引》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1987年12月印刷。
  《佛藏子目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洪业、田继综等编,1933年3月初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印,1986年9月第1版。
  《明版嘉兴大藏经》 台北,新文丰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4月影印。
  《中华大藏经》 北京,中华书局,各卷从1984年4月起陆续出版。
  《佛光大藏经》 台北,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释氏疑年录》 陈垣撰。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3月第1版。
  《禅籍解题》 [日本]柳田圣山著。见《世界古典文学全集》第36B《禅家语录Ⅱ》附录,日本,筑摩书房,1974年版。
  《中国佛学人名辞典》 比丘明复编。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1月第1版。
  《赵州和尚语录》 《明嘉兴大藏经》本。
  《古尊宿语录》:⒈明永乐南藏本;⒉明《径山藏》(《嘉兴藏》)本系统(包括《径山藏》本,《大日本续藏经》本,《佛光大藏经》本等);⒊萧□父等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5月第1版。
  《古尊宿语要》 [日本]无著道忠校写本。见柳田圣山主编《禅学丛书》影印本。
  《福州鼓山寺古尊宿语要全部目录》 [日本]无著道忠编。《大日本续藏经》本。
  《今刊古尊宿录目录》 [日本]无著道忠编。《大日本续藏经》本。
  《续刊古尊宿语要目录》 [日本]无著道忠编。《大日本续藏经》本。
  《续古尊宿录目录》 [日本]无著道忠编,《大日本续藏经》本。
  《无著道忠的学术贡献》 柳田圣山著。⒈见柳田圣山主编《禅学丛书》之八《百丈清规左觿》附录。日本中文出版社。1977年版;⒉董志翘中文译本,见《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12月)。日本京都花园大学禅籍俗语言研究会编。
  《祖堂集》 [南唐]静、筠编撰。高丽海印寺藏本。日本京都禅文化研究所影印,1992年7月1日发行。
  《〈祖堂集〉索引》 日本京都文化研究所编。禅文化研究所,1994月2日1发行。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 [唐]本寂述,[明]郭凝之编集,[日本]宜默玄契补编。《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唐]良价述,[日本]慧印编集校记。《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唐]义存语,[明]林弘衍编次。《大日本续藏经》本。
  《景德传灯录》 [北宋]道原编撰。⒈福州东禅寺版。日本京都文化禅文化研究所影印,1990年5月4日发行;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景德传灯录〉索引》上、下一步册 日本京都禅文化研究所编集。禅文化研究所,1993年8月20日发行。
  《宋高僧传》 [北宋]赞宁撰。碛砂藏本。
  《天圣广灯录》 [北宋]李遵勖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建中靖国续灯录》 [北宋]佛国惟白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林间录》 [北宋]惠洪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禅林僧宝传》 [北宋]惠洪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大慧普觉禅师录》 [北宋]大慧宗杲语,[南宋]蕴闻录。《卐正藏经》本。
  《宗门武库》 [北宋]大慧宗杲语,[南宋]道谦编。《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祖庭事苑》 [北宋]睦庵善卿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碧岩录》 即《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明觉禅师语录》 [北宋]雪窦重显语,[南宋]惟盖竺编,[明]净戒重校。《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北宋]重显颂古,[北宋]克勤评唱。《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宏智禅师广录》 [北宋]天童正觉语,[南宋]集成等编。《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从容庵录》 [宋]天童正觉颂古,[元]万松行秀评唱。《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联灯会要》 [南宋]晦翁悟明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嘉泰普灯录》 [南宋]雷庵正受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五灯会元》 [南宋]普济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云卧纪谭》 [南宋]晓莹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感山云卧纪谭》 即《云卧纪谭》。
  《五家正宗赞》 [南宋]希叟绍昙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佛祖统记》 [南宋]南磐撰。《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释氏通鉴》 [南宋]本觉编集。《大日本续藏经》本。
  《无准师范禅师语录》 [南宋]无准师范语,[南宋]宗会等编。《大日本续藏经》本。
  《佛鉴禅师语录》 即《无准师范禅师语录》。
  《护法论》 [北宋]张商英著。《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佛祖历代通载》 [元]念常集,《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释氏稽古略》 [元]觉岸撰。《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五家语录》 [明]语风圆信、郭凝之共编。《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缁门警训》 [明]如卺续集。《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佛祖纲目》 [明]朱时恩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补续高僧传》 [明]释明河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禅林象器笺》 [日本]无著道忠撰。《佛光大藏经》本。
  《宗编编年》 [清]纪荫撰。《大日本续藏经》本。 
  《御选语录》 [清]雍正编著。《乾隆大藏经》本,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1993年12月版。
  《禅学思想史》上卷《支那の部》 [日本]忽滑谷快天著。玄黄社,大正十二年七月一日发行。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中国禅宗史》 印顺著。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年12月第7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