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赵州录(3)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文则为:“问僧:‘发足甚外?’曰:‘雪峰。’师曰:‘雪峰有何言句示人?’曰:‘寻常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你等诸人,向甚处屙?”’师曰:‘阇黎若回,寄个锹子去。’”
  明代林弘衍编《雪峰义存禅师语录》卷上:“师垂语云:‘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汝等诸人向什么外屙?’僧到赵州,州问:‘甚处来?’僧云:‘雪峰来。’州云:‘雪峰近日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州云:‘你过去时,寄个锹去。’后雪窦拈云:‘者僧不从雪峰来,可惜个锹子。’”
  444、师因舍衣俵大众次,僧便问:“和尚总舍却了,用个什么去?”师召云:“湖州子!”僧应喏。师云:“用个什么?”
  445、师①示众云:“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僧问:“如何是此性?”师云:“五蕴四大。”云:“此犹是坏。如何是②此性?”师云:“四大五蕴。”
  校记
  ①“师”,永乐本无。
  ②“是”,底本、永乐本皆无。据径山本补。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八《诸方广语·赵州从谂和尚语》,将此则与第205则连在一起:“……时有僧问:’承师有言:“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如何是此性?’师曰:‘四大五阴。’僧曰:‘此犹是坏底。如何是此性?’师曰:‘四大五阴。’”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时有僧问:‘承闻和尚有言:“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如何是此性?’师云:‘四大五蕴。’云:‘此犹是坏底。如何是此性?’师云:‘四大五蕴。’法眼云:‘是一个?是两个?是坏?是不坏?且作么生会?试断看。’”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文几同于《景德传灯录》,小注则与《联灯会要》一致。
  446、定州有一座主到。师问:“习何业?”云:“经律论不听便讲。”师举物示之:“还讲得者个么?”座主茫然不知。师云:“直饶你不听便讲得,也只是个讲经论汉。若是佛法,未在。”云:“和尚即今语话,莫便是佛法否?”师云:“直饶你问得、答和,总属经论。佛法未在。”①主②无语。
  校记
  ①“云和尚即今语话……佛法未在”一段,径山本无。
  ②“主”,底本无。据永乐本、径山本补。
  447、师因①问一行者:“从什么处来?”云:“北院来。”师云:“那院何似者院?”行者无对。有僧在边位,师令代行者语。僧代云:“从那院来。”师笑之。师又令文远代之,文远云:“行者还是不取师语话。”
  校记
  ①“因”,对校本无。
  448、师问座主:“所习何业?”云:“讲《维摩经》。”师云:“《维摩经》步步是道场,座主在什么处?”主①无对。师令无益代座主语,全益云:“只者一问,可识道场云?”师云:“你身在道场里,心在什么处?速道取!”云:“和尚不是觅学人心?”师云:“是。”云:“只者一问一会,是什么?”师云:“老僧不在心所里,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知解。”云:“既不在心数里,和尚为什么觅?”师云:“为你道不得。”云:“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不解,作么生道不得?”师云:“吃我涕唾。”
  校记
  ①“主”,底本、永乐本无。据径山本补。
  449、师问僧:“你曾看《法华经》么?”云:“曾看。”师云:“经中道:‘纳衣在空闲,假名阿练若,诳惑世间①人。’你作么生会?”僧似礼拜,师云:“你披纳衣来否?”云:“披来。”师云:“莫或②我。”云:“如何得不或③去?”师云:“自作活计,莫取老僧语。”
  校记
  ①“间”,底本作“界”。据对校本改。
  ②“或”,对校本作“惑”。通。
  ③“或”,对校本作“惑”。通。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问僧:‘曾看《法华经》么?’云:‘曾看来。’师云:‘衲衣在空闲,假名阿练若,诳惑世间人”。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云:‘你披衲衣来么?’僧云:‘披来。’师云:‘莫惑我。’僧云:‘如何得不惑去?’师云:‘莫取我语。’”
  450、师问座主:“所习何业?”云:“讲《维摩经》。”师云:“那个是维摩祖父?”云:“某甲是。”师云:“为什么却儿孙传语?”无对。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师问座主:‘所业什摩?’对云:‘讲《维摩经》。’师云:‘维摩还有祖父也无?’对云:‘有。’师云:‘阿那是维摩祖父?’对云:‘则某甲便是。’师云:‘既是祖父,为什摩却与儿孙传语?’座主无对。”
  451、师一日上堂。僧才出礼拜,师乃合掌珍重。
  又一日,僧礼拜,师云:“好!好!”问云:“如何是禅?”师云:“今日天阳,不答话。”
  452、问新到:“从何方来?”云:“无方面来。”师乃转背,僧将坐具随师转。师云:“大好无方面!”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新到展坐具次,师问:‘近离何方?’僧云:‘无方面。’师起,向僧背后立。僧把坐具起。师云:‘太好无方面?’”
  453、问新到:“从什么处来?”云:“南方来。”师云:“三千里外逢,莫戏。”云:“不曾。”师云:“摘杨花!摘杨花!”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有僧辞,师问(“师问”二字原无。据文义补):‘什摩处去?’对云:‘南方去。’师云:‘三千里外逢人,莫喜。’僧云:‘学人不会。’师云:‘柳絮!柳(原作“□”。《字汇补·木部》:“□,古文字柳字。”)絮!’”
  454、丰干到五台山下,见一老人。干云:“莫是文殊也无?”老人云:“不可有二文殊也。”干便礼拜,老人不见。有僧举似师,师云:“丰干只是一只眼。”师乃令文远:“作老人。我作丰干。”师云:“莫是文殊也无?”运去①:“岂有二文殊也!”师云:“文殊!文殊!”
  校记
  ①“远云”二字,底本、永乐本无。据径山本补。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七《天台丰干禅师》:“天台丰干禅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居天台国清寺。剪发齐眉,衣布裘。……师入寻独入五台山巡礼,适一老翁。师问:‘莫是文殊否?’曰:‘岂可有二文殊?’师作礼未起,已然不见。”注文曰:“赵州沙弥举似和尚,赵州代丰干云:‘文殊!文殊!’”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九《应化贤圣·无著和尚》称,在五台山见老人者乃无著:“无著和尚,往台山。……师游五台,逢一老人。师问:‘莫是文殊么?’云:‘岂有二文殊?’师才作礼,老人忽然不见。赵州代云:‘文殊!文殊!’天衣怀云:‘无著只有先锋,且无殿后。老人若不隐去,有甚面目见天著?’”
  455、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①。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喏。师云:“吃茶去!”
  校记
  ①“置”,底本、永乐本作“致”,同音替代字。
  按,倘依《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被问的僧乃同一人:“师问僧:‘还曾到这里摩?’云:‘曾到这里。’师云:‘吃茶去。’师云:‘还曾到这里摩?’对云:‘不曾到这里’师云:‘吃茶去。’又问僧:‘还僧到这里摩?’对云:‘和尚问作什摩?’师云:‘吃茶去。’”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一僧,僧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为甚曾到此间,吃茶去。’不曾到此间,也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云:‘吃茶去。’保福展云:‘赵州惯得其便。’后镜清举问僧云:;‘作么生?’僧便出去。清云:‘邯郸学唐步。’雪窦云:‘这僧不是邯郸人,为其他却学唐步?若辨得出,与你茶吃。’”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僧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456、师到云居。云居云:“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师云:“什么处住昨?”云居云:“前面有古寺基。”师云:“与么,即和尚自住取。”
  师又到茱萸。茱萸云:“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去?”师云:“什么处住得?”茱萸云:“老老大大,住处也不识?”师云:“三十年弄马骑,今日却被驴补。”
  师又到茱萸方丈,上下难瞻。茱萸云:“平地吃交作什么?”师云:“只为心粗。”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并未言问者身份:“师又到一老宿处。老宿云:‘老大人,何不觅取住处?’师云:‘什摩外是某甲住外?’老宿云:‘老大人,住处也不识?’师云:‘三十年学骑马,今日被驴补。’”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鄂州茱萸山和尚》,则云:“鄂州茱萸山和尚。……赵州谂和尚先到云居,云居问曰:‘老老大大汉,何不觅个住处?’谂曰:‘什么处住得?’云居曰:‘山前有古寺基。’谂曰:‘和尚自住取。’后到师处,师曰:‘老老大大汉,何不住去?’谂曰:‘什么处住得?’师曰:‘老老大大汉,住处也不知?’谂曰:‘三十年弄马骑(《大正藏》本作“伎”。义皆不畅,疑乃“骑”之音误),今日却被驴补。’云居锡云:‘什么处是赵州板(《大正藏》本作“被”)驴补处?’”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到云居,居云:‘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师云:‘甚么处是某住处?’居云:‘山前有个古寺基。’师云:‘和尚自住取好。’后到茱萸,萸云:‘老老大大,何不觅个往处?’师云:‘甚么处是某甲住处?’萸云:‘老老大大,住处也不知?’师云:‘三十年弄马骑,今日被驴扑。’大沩喆云:‘云居、茱萸为人如为己,争奈赵州不入绻缋。然虽如是,不得雪霜力,焉惠知松柏操!”
  457、师一日将拄杖上茱萸法堂上,东西来去。萸云:“作什么?”师云:“探水。”萸云:“我者晨一滴也无,探个什么?”师将杖子倚壁,便下去。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言辞大异:“……又到夹山。将拄杖入法堂。夹山曰:‘作么?’师曰:‘沁水。’夹山曰:‘一滴也无,沁什么?’师倚杖而出。”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到茱萸,半拄杖于法堂上从西过东,从东过西。茱萸云:‘作甚么?’师云:‘探水。’萸云:‘我这里一滴也无,探个甚么?’师靠却拄杖,便去。琅瑘觉云:‘世乱奴欺主,时衰鬼弄人。’”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乃糅合底本与《联灯会要》而成。
  《五家正宗赞》卷第一《赵州真际禅师》:“到茱萸,执主(当作“拄”)丈,法堂上从东过西。萸曰:“作什么?”师曰:‘探水。’萸曰:‘我者里一滴也无,探个什么?’师以丈倚壁便行。”
  458、台山路上有一婆子,要问僧。僧问:“台山路向什么处去?”云:“蓦直去。”僧才行,婆云:“又与么去也。”
  师闻后①,便去问:“台山路向什么处去?”云:“蓦直去。”师才行,婆云:“又与么去也!”师便②归,举似大众云:“婆子今日③被老僧勘破了也!”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①“后”,径山本无。
  ②“便”,径山本无。
  ③“今日”,径山本无。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所问问题和答语颇为不同:“有人问老婆:‘赵州路什摩处去?’婆云:‘蓦底去。’僧云:‘莫是西边去摩?’婆云:‘不是’。僧云:‘莫是东边去摩?’婆云:‘也不是。’有人举似师,师云:‘老僧自动勘破。’师自去,问:‘赵州路什摩处去?’老婆云:‘蓦底去。’师归院,向师僧云:‘勘破了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则曰:“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云;‘台山路向什么处去?’婆子云:‘蓦直去。’僧便去。婆子云:‘又恁么去也。’其僧举似师,师云:‘待我动勘破这婆子。’师至明日,便去问:‘台山路向什么处去?’婆子云:‘蓦直去。’师便去。婆子云:‘又恁么去也。’师归院,谓僧云:‘我为汝勘破这婆子了也’玄觉云:‘前僧来(原文“僧”、“来”二字倒乙)也恁么道,赵州去也恁么道,什么处是勘破婆子?’又云:‘非唯被赵州勘破,亦被这僧勘破。’”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台山下有婆子,凡有僧问:‘台山路向甚么处去?’便云:‘蓦直去。’僧才行,婆云:‘好个师僧,又恁么去。’每每如斯。僧举似师,师云:‘待我与汝勘过。’明日便去,亦如是问,婆亦如是答。师归,谓众云:‘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玄觉徵云:‘前来也恁么问答,后来也恁么问答,且那里是赵州勘破婆子处?’又云:‘非唯被赵州勘破,亦被这僧勘破。’琅珥觉云:‘大小赵州,去这婆子手中丧身失命。虽然如是,错会者多。’大沩喆颂云:‘丛林老作世无俦,凛凛威风四百州。一击铁关成粉碎,恩大难将雨露酬。’”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大略同于《景德录》,惟个别文字依《联灯会要》而有所改动。
  《五家正宗赞》卷第一《赵州真际禅师》,认为此婆子在五台山:“有僧游五台,问婆子:‘蓦直去。’僧才行,婆云:‘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后僧举似师,师曰:‘待我动勘破这婆子。’师至明日,便去问:‘台山路向什么处去?’婆子云:‘蓦直去。’。师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师归,谓僧曰:‘台山婆子为汝勘破了也。’”
  459、师见僧来,挟火示之,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你不得唤作火,老僧道了也。”师挟起火,云:“会么?”云:“不会。”师却云:“此去舒州有投子山和尚,你去礼拜问取。因缘相契,不用更来;不相契,却来。”其僧便去。才到投子和尚处,投子乃问:“近离什么处?”云:“离赵州,特来礼拜和尚。”投子云:“赵州老人有何言句?”僧乃具①举前话。投子乃下禅床,行三五步,却坐,云:“会么?”僧云:“不会。”投子云:“你归,举似赵州。”其僧却归,举似现,师云:“还会么?”云:“未会。”师云:“也不较②多也。”
  校记
  ①“具”,底本无。据对校本补。
  ②“较”,底本作“教”。据对校本改。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师敲火,问僧云:‘老僧唤作火,汝唤作什么?’僧无语。师云:‘不识玄旨,徒劳念静。’法灯别云:‘我不如汝’”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指火问僧云:‘这个是火,你不得唤作火。’僧无对。师筴火示之,云:‘会么?’云:‘不会。’师云:‘此去舒州有投子和尚,汝往问之,必为汝说。’其僧到投子,子问:‘甚处来?’云:‘赵州。’子云:‘有何言句?’僧举话前,子云:‘你作么生会?’云:‘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子下绳床,行三两步,却问云:‘会么?’云:‘不会。’僧回,举似师。师云:‘投子恁么,不较多也。’”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言辞有异:“因僧侍次,遂指火问曰:‘这个是火,我不得唤作火,老僧道了也。’僧无对。复挟起火,曰:‘会么。’曰‘不会。’师曰:‘此去舒州,有投子和尚,汝往礼拜,问之,必为汝说。因缘相契,不用更来;不相契,却来。’其僧到投子,子问:‘近离甚处?’曰:‘赵州。’子曰:‘赵州有言句?’僧举话前。子曰:‘汝会么?’曰:‘不会。乞师指示。’子下禅床,行三步,却坐,问曰:‘会么?’曰:‘不会。’子曰:‘你归,举似赵州。’其僧却回,举似师。师曰:‘还会么?’曰:‘不会。’师曰:‘投子与么,不较多也。’”
  460、洞山问僧:“什么处来?”云:“掌鞋来。”山云:“自解?依他?”云:“依他。”山云:“他还指阇梨①也无?”无对。师代云:“若允,即不违。”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按,此事《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亦记载,惟言辞有异:“师问僧:‘去什么处来?’僧云:‘制鞋来。’师曰:‘自解?依他?’僧云:‘依他。’师曰:‘他还指教汝也无?’僧无对。赵州代云:‘若允,即不达。’”
  461、普化吃生菜,临济见云:“普化大似一头驴。”普化便作驴鸣,临济便休去。普化云:“临济小厮儿,只具一具眼。”师代云:“但与本分草料。”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七《镇州普化和尚》:“师在临济堂前吃生菜,济云:‘这汉大似一头驴!’师便作驴鸣。济唤直岁云:‘细抹草料著。’师云:‘少室人不识,金陵又再来。临济一只眼,到处为人开。’”又行夹注:“赵州云:‘何不与他本分草料著?’”
  《五家语录》卷第三《韶州云门匡真文偃禅师》,文偃有举:“僧问投子:‘密岩意旨如何?’投子云:‘须是与么人,始得。’赵州云:‘何不与他本分草料?’”其下载:“师问僧:‘作么生是本分草料?’僧拟议,现便打。”
  462、保寿问胡钉铰①:“莫便是胡钉铰②否?”云:“不敢。”保云:“还钉得虚空么?”云:“请打破虚空来。”保寿便打却,云:“请打破虚空来。”保寿便打却,云:“他后有多中阿师,与你点破在。”胡钉铰③后举似师,师云:“你因什么被打?”云:“不知过在什么处。”师云:“只者一缝尚④不奈何,更教他打破钉铰⑤,便会。”师代⑥云:“且钉者一缝。”
  校记
  ①“铰”,底本作“教”,同音替代字。据对校本改。
  ②“铰”,底本作“教”。据对校本改。
  ③“铰”,底本作“教”。据对校本改。
  ④“尚”,底本、永乐本作“上”,音同。据径山本改。
  ⑤“铰”,底本作“教”。据对校本改。
  ⑥“代”,径山本作“又”。
  按,《祖堂集》卷第二十《宝寿和尚》:“宝寿和尚,嗣临济。师讳沼。在镇州。未睹行录,不决化缘终始。师问胡钉铰:‘见说解钉铰,是不?’对曰:‘是也。’师曰:‘还解打铰得虚空摩?’对曰:‘请和打破将来,’师便打之,对曰:‘莫错打某甲!’师云:‘向后有多口阿师,与你点破在。’有人举似赵州,赵州云:‘只者一缝,尚不奈何。’东山代第一云:‘若是某甲手里,阿那个缝开不钉!’”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镇州宝寿和尚》,亦有关于胡钉铰的类似文字:“胡钉铰参。师问:‘汝莫是胡钉铰?’曰:‘不敢。’师曰:‘还解钉得虚空否?’曰:‘汝莫尚打破,某甲与钉。’师以拄杖打之,胡曰:‘和尚莫错打某甲。’师曰:‘向手有多口阿师,与汝点破在。’”下引赵州语乃注文:“赵州云:‘只这一缝,尚不奈何。’乃代云:‘且钉这一缝。’”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二《镇州宝寿沼禅师》中,多出赵州所说数语:“胡钉铰来参。师云:‘莫是胡钉铰么?’铰云:‘不敢。’师云:‘还钉得虚空么?’胡云:‘请和尚打破将来。’师便打,铰不肯,到骂于师。师云:‘已后有多口阿师,与汝说去。’铰后参赵州,赵州云:‘莫是胡钉铰么?’铰云:‘不敢。’赵州云:‘还钉得虚空么?’铰云:‘请和尚打破将来。’赵州云:‘且钉者一缝。’铰于言下有省,遂举宝行棒因缘。赵州云:‘我恁么道,与宝寿三里万里。’”
  《联灯会要》卷十《镇州保寿沼禅师》语辞相近,然无“到骂于师”,“已后”作“向后”,“与汝说去”作“为汝点破在”。其下曰:“胡后见赵州,州问:‘莫是胡钉铰么?’胡云:‘不敢。’州云:‘还钉得虚空么?’胡云:‘请和尚打破将来。’州云:‘且钉这一缝。’胡于言下有省,遂举保寿行棒因缘问州:‘未审某甲过在甚么处?’州云:‘我与么,与他保寿千里万里。’”
  463、师问新到:“离什么处?”云:“雪峰来。”师云:“雪峰有什么言句示人?”云:“雪峰寻常道:‘尽十方世界都来①是沙门一只眼,你诸人向什么外阿②?’”师云:“你若回,寄阇梨③一个锹子去。”
  校记
  径山本无。此则,此第443则颇为近似,请参看。
  ①“来”,底本无。据永乐本补。
  ②“阿”,永乐本作“屙”。“阿”、“屙”是古今字的关系。
  464、师因行路次,见一婆子。问:“和尚住①什么处?”师云:“赵州东院西。”师举向②僧,云:“你道使那个西字?”一僧云:“东西字。”一僧云:“依栖字。”师云:“汝③两人总作得盐铁判官。”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①“住”后,径山本有“在”字。
  ②“向”,径山本作“问”。
  ③“汝”,径山本作“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师出院,路适一婆子,问:‘和尚住什么处?’师云:‘赵州东院西。’婆子无语。师是院,问众僧:‘合使那个西字?’或言东西字,或言栖泊字。师曰:‘汝等总作盐铁判官。’僧曰:‘和尚为什么恁么道?’师曰:‘为汝总识字。’法灯别众僧云:‘已知去处。’”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婆子问云:‘和尚住在甚处?’师云:‘赵州东院西。’婆无语。师归寺,问僧:‘你道使那个西字?’或云东西字,或云栖拖泊字。师云:‘汝总作得盐铁判官。’僧云:‘师意如何?’师云:‘为汝总识字。’”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大略同于《景德录》。
  465、师与侍郎游园,见兔走过。侍郎问:“和尚是大善知识,兔子见为什么走?”师云:“老僧好杀。”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又有人与师游园,见兔子惊走。问云:‘和尚是大善知识,为什么兔子见惊?’师云:‘为老僧好杀。’”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师与官人游园次,兔见乃惊走。遂问:‘和尚是大善知识,兔见为甚么走?’师曰:‘老僧好杀。’”
  466、师因见僧扫地次,遂问:“与么扫,还扫净洁也无?”云:“转扫转多。”师云:“岂无拨尘也?”云:“谁是拨尘者?”师云:“会与①?”云:“不会。”师云:“问取云居去。”其僧乃去问云居:“如何是拨尘者?”云居云:“者瞎汉。”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①“与”,径山本无“么”。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见僧扫地,遂问:‘与么扫,还得净洁也无?’僧云:‘转扫转多。’师云:‘岂无拨尘者?’僧云:‘谁是拨尘者?’师顾视,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问取云居去。’僧问云居,居云:‘这瞎汉!’”
  467、师问僧:“你在此间多少时也?”云:“七八年。”师云:“还见老僧么?”云:“见。”师云:“我作一头驴,你作么生见?”云:“入法界见。”师云:“我将为①你有此一著。枉吃了如许多饭。”僧云:“请和尚道。”师云:“因什么不道:‘向草料里见?’”
  校记
  则此,永乐本无。
  ①“为”,通“谓”。
  468、师问菜头:“今日吃生菜?熟菜?”菜头提起一茎菜,师云:“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现问菜头:‘今日吃生菜?熟菜?’菜头拈起菜呈之。师云:‘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几同于《景德录》。
  469、有俗行者到院烧香。师问僧:“伊在那里烧香礼拜,我又共你在者里语话。正与么时生,在那头?”僧云:“和尚是什么?”师云:“与么,即在那头也。”云:“与么,已是先也。”师笑之。
  470、师与小师文远论义,不得占胜,占胜者输餬饼。师云:“我是①一头驴。”远云:“我是驴肘②。”师云:“我们驴粪。”远云:“无是粪中虫。”师云:“你在彼中作么?”远云:“我在彼中过夏。”师云:“把将餬饼来!”
  校记
  ①“是”,底本作“有”。据对校本及文义改。
  ②“肘”,底本作“纣”,同音替代字。永乐本作“胃”;径山本作“胄”,显为“胃”之形误。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所记详尽得多:“师有一日向七岁儿子云:‘老僧尽日来心造,与你相共论义。你若输,则买餬饼与老僧;老僧若输,则老僧买餬与你。’儿子云:‘请师立义。’师云:‘以劣为宗,不得诤胜。老僧是一头驴。’儿子云:‘某甲是驴粪。’师云:‘是你与我买餬饼。’儿子云:‘不得,和尚!和尚须与某甲买餬饼始得。’师与弟子相争,断不得。师云:‘者个事军国事一般,官家若判不得,须唤村公断。这里有三百来众,于中不可无人,大众与老僧断:宾主二家,阿那个是有路?’大众断不得。师云:‘须是具眼禅师始得。’三日后,沙弥觉察,买餬饼供养和尚矣。”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与文远论义,斗劣不斗胜,胜者输胡饼。远云:‘请和尚立义。’师云:‘我是一头驴。’远云:‘某甲是驴胃。’师云:‘我是驴粪。’远云:‘某甲是粪虫。’师云:‘你在彼作甚么?’远云:‘在彼过夏。’师云:‘把将胡饼来!’”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则将斗胜劣的奖品亦为果子:“师与文远论义曰:‘斗劣不斗胜。胜者输果子。’远曰:‘请和尚立义。’师曰:‘我是一头驴。’远曰:‘我是驴胃。’,师曰:‘我是驴粪。’远曰:‘我是粪中虫。’师曰:‘你在彼中作甚么?’远曰:‘我在彼中过夏。’师曰:‘把将果子来!’”
  471、师因入内,回路上,见一幢子无一截。僧问云:“幢子一截上天去也?入地去也?”师云:“也不上天,也不入地。”云:“向什么处去?”师云:“扑落也。”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472、师坐次,一僧才出礼拜,师云:“珍重。”僧伸问次,师云:“又是也。”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有僧才礼拜,师云:‘珍重。’僧申问,师云:‘又是也!又是也!’”
  473、师因在檐前立,见燕子语。师云:“者燕子!喃喃地招人言语。”僧问:“未审他还甘也无?”师云:“依稀①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校记
  ①“稀”,底本误作“俙”。  
  474、有僧辞去,师云:“什么处去?”云:“闽中去。”师云:“闽中大有兵门,你顺回避。”云:“向什么①处回避?”师云:“恰好。”
  校记
  ①“什么”,径山本作“甚”。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言辞有异:“僧辞,师问:‘甚么处去?’曰:‘闽中去。’师曰:‘彼中兵马隘,你须回避始得。’曰:‘向甚么处回避?’师曰:‘恰好。’”
  475、有僧上参次,见师衲衣盖头坐次,僧便退。师云:“阇梨①莫道老僧不祗对。”
  校记
  ①“梨”。径山本作“黎”。
  476、师问僧:“从什么处来?”云:“南方来。”师云:“共什么人为伴?”云:“水牯牛。”师云:“好个师僧!因什么与畜生为伴?”云:“不异故。”师云:“好个畜生!”云:“争肯?”师云:“不肯且从。还我伴来!”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师问新到:‘近离什摩处?’云:‘近离南方。’师云:‘什摩人为伴子?’僧云:‘畜生为伴子。’师云:‘好个阇梨!为什摩却与畜生作伴子?’僧云:‘无异故。’师云:‘太好畜生!’僧云:‘争肯?’师云:‘不肯则一任,还我伴子来!’僧无对。”
  477、师问僧:“堂中还有祖师也无?”云:“有。”师云:“唤来与老僧洗脚。”
  478、堂中有二僧相推,不肯作第一座。主事白和尚,师云:“总教他作第二①座。”云:“教谁作第一座?”师云:“装香着②。”云:“装香了也。”师云:“戒香?定香?”
  校记
  ①“第二”,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②“着”,对校本作“著”。通。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座下有二僧,相推不肯作第一座。主事白师,师云;‘总教作第二座。’主事云:‘第一座教谁作?’师云:‘装香著。’云:‘装香了也。’师云:‘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
  479、师问僧:“离什么处?”云:“离京中。”师云:“你还从潼关过么?”云:“不历。”师云:“今日捉得者贩私盐汉。”
  480、因送亡僧,师云:“只是一死人,得无量人送。”又云:“许多死汉,送一个生汉。”时有僧问:“是心生?是身生?”师云:“身心俱不生。”云:“者个作什么?”师云:“死汉。”
  481、有僧见猫儿,问云:“某甲唤作猫儿,未审和尚唤作什么?”师云:“是你唤作猫儿。”
  482、因镇州大王来访师,侍者来报师,云:“大王来!”师云:“大王万福。”侍者云:“未在,方到三门下。”师云:“又道大王来也。”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因侍者报云:‘大王来!’师起身鞠躬,云:‘万福,大王!’者云:‘未到在。’师云:‘又道来也!’黄龙南云:‘头头漏泄,罕遇仙陀。侍者只解报客,不知身在帝乡;赵州入草救人,不觉深身泥水。’”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文亦有省略:“因侍者报:‘大王来也!’师曰:‘大王万福。’者曰:‘未到在。’师曰:‘又道来也。’”
  483、因上东司,召文远。文远应喏。师云:“东司上,不可与你说佛法也。”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一日在东司上,见文远过,蓦召云:‘文远!’远应喏。师云:‘东司上,不可与汝说佛法。’”
  484、因在殿上过,乃唤侍者,侍者应喏。师云:“好一殿功德。”侍者无对。
  485、师因到临济,方始洗脚,临济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正值洗脚。”临济乃近前侧聆,师云:“若会便会。若①不会,更莫□啄。作么!”临济拂袖去。师云②:“三十年行脚,今日为人错下注脚。”
  校记
  ①“若”,底本无。据对校本补。
  ②“云”,永乐本作“二”,显系误刻。
  按,《天圣广灯录》卷第十《镇州临济院义玄慧照禅师》:“赵州行脚时,参师。遇师洗脚次,州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恰值老僧洗脚。’州近前作听势。师云:‘更要第二杓恶水泼在?’州便下去。”
  《联灯会要》卷第九《镇州临济义玄禅师》亦有,语句颇类于《天圣广灯录》,惟“参师”作“见师”、“遇师”作“值师”而小异尔。
  《古尊宿语录》卷第四《镇州临济慧照禅师·勘辨》所撷,同于《天圣广灯录》。
  《五家语录》卷一《临济宗·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所记,近于底本,然又有异文:“赵州游方到院,在后架洗脚次,师但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云:‘恰值山僧洗脚。’师近前作听势,赵州云:‘会即便会,□啄作甚么?’师便归方丈。赵州云:‘三十年行脚,今日错为人下注脚。’”
  486、师因到天台国清寺,见寒山、拾得。师云:“久向①寒山、拾得,到来只见两头水牯牛。”寒山、拾得便作牛斗。师云:“叱!叱!”寒山、拾得咬齿相看。师便归堂。二人来堂内,问:“师适来因缘,作么生?”师乃呵呵大笑。
  校记
  ①“向”,底本、永乐本作“响”。据径山本和文义改。
  487、一日,二人问师:“什么处去来?”师云:“礼拜五百尊者来①。”二人云:“五百头水牯牛聻,尊者?”师云:“为什么作五百来水牯牛去?”山云:“苍天!苍天!”呵呵大笑。
  校记 
  ①“来”,底本无。据对校本补。
  按,《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九《应化贤圣·寒山》所记,内容颇为不同:“寒山因赵州游天台,路次相逢。山见牛迹,问州云:‘上座还识牛么?’州云:‘不识。’山指牛迹,云:‘此是五百罗以游山。’州云:‘既是罗汉,为甚么却作牛去?’山云:‘苍天!苍天!’州云:‘这厮儿!宛有大人之作。’”
  488、师行脚时,见二庵主,一人作丫解童。师问讯,二人殊不顾。来日早晨,丫解童净一铛饭来放地上,分作三分。庵主将席子近前坐,丫解童亦将席近前相对坐,亦不唤师。师乃亦将席子近前坐。丫①解童目顾于师,庵主云:“莫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师云:“何不教诏这行者?”庵主云:“他是人家男女。”师云:“洎合放过。”丫童便起,顾视庵主云:“多口作么?”丫童从此入山不见。
  校记
  ①“丫”后,原有一“童”字。据对校本及上下文删。
  489、师因看经次,沙弥文远入来,师乃①将经侧视之。沙弥乃出去②。师随后把住,云:“速道!速道!”文远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师便归方丈。
  校记
  ①“乃”,永乐本无。
  ②“乃出去”,“乃”、“去”,永乐本无。
  490、因沙弥童行参,师向侍者道:“教伊去。”侍者向行者道:“和尚教去。”①师云:“沙弥童行得入门,侍者在门外。”
  校记
  ①“和尚教去”,后,径山本有“行者便珍重”数字。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师闻沙弥喝参,向侍者云:‘教伊去。’侍者乃教去。沙弥便珍重去。师云:‘沙弥入门,侍者在门外。’云居锡云:‘什么处是沙弥入门、侍者在门外?这里若会得,便见赵州。’”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闻沙弥喝参,乃向侍者道:‘教伊去。’者才教去,沙弥便珍重。师谓傍僧云:‘沙弥得入门,侍者在门外。’云居锡云:‘甚么处是沙弥得入门,侍者在门外处?这里会得,便见赵州。’”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略同于《景德录》。
  491、师行脚时,到一尊宿院。才入门①相见,便云:“有么?有么?”尊宿竖起拳头,师云:“水浅般②难泊。”便出去③。又到一院,见尊宿便云:“有么?有么?”尊宿竖起拳头,师云:“能纵能夺,能取能撮。”礼拜便出去④。
  校记
  ①“入门”二字,永乐本无。
  ②“船”,永乐本作“舡”。同。
  ③“去”字,永乐本无。
  ④“去”字,永乐本无。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访一庵主,问云:‘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师云:‘水浅不是泊舡处。’又访一庵主,云:‘有么?有么?’主亦竖起拳。师云:‘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云居舜云:‘赵州当时甚生意气。虽然如是,要且鼻孔在二庵主手里。’教忠光云:‘赵州气宇如王,向二庵面前冰消瓦解。’”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师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师曰:‘水浅不是泊船处。’便行,又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亦竖起拳头。师曰:‘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
  492、师一日拈数珠,问新罗长老:“彼中还有者个也无?”云:“有。”师云:“何似者个?”云:“不似者个。”师云:“既有,为什么不似?”无语。师自①代云:“不见道新罗、大唐?”
  校记
  ①“师自”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
  493、问新到:“什么处来?”云:“南方来。”师坚起指,云:“会么?”云:“不会。”师云:“动止万福,不会?”
  494、师行脚时,问大慈:“般若以何为体?”慈云:“般若以何为体?”师便呵呵大笑而且出。大慈来日见师扫地次,问:“般若以何为体?”师放下扫帚,呵呵大笑而去。大慈便归方丈。
  校记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九《杭州大慈寰中禅师》:“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蒲圻人也。……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师云:‘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师明日见赵州扫地,问:‘般若以何为体?’赵州置扫,拊掌大笑,师便归方丈。”
  《联灯会要》卷七《杭州大慈寰中禅师》亦载之,言辞近似。
  495、师到百丈。百丈问:“从什么处来?”云:“南泉来。”百①丈云:“南泉有何言句示人?”师云:“有时道。‘未得之人,亦须峭然去。’”百丈叱之,师容愕然。百丈云:“大好峭然。”师便作舞而且出。
  校记
  ①“百”,永乐本无。
  按,《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二七《拈古门·滁州琅瑘惠觉广照禅师四则》,所举公案有云:“百丈见赵州来参,百丈云:‘甚么处来?’州云:‘南泉来。’丈云:‘南泉近日有何言句示徒?’州云:‘今时人直教悄然云。’百丈云:‘悄然且致。茫然一句,作么生道?’州近前三步,百丈咄之。州作宿头势,百丈云:‘大好悄然。’赵州拂袖便出去。”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到百丈。丈问:‘近离甚处?’师云:‘南泉。’丈云:‘有何言句?’师云:‘未得之人,直须悄然去。’丈便喝,师作怕势。丈云:‘大好悄然。’师作舞而退。琅瑘觉云:‘赵州老人向师子窟中换得爪牙。’”
  496、师到投子处,对坐斋。投子将蒸饼与师吃,师云:“不吃。”不久下糊饼,投子教沙弥度与师。师接得饼,却礼沙弥三拜。投子默然。
  497、因僧写师真呈师,师云:“若似老僧,即打杀我。若不似,即烧却。”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即打杀老僧;不似我,即烧却真。’僧无对。玄觉代云:‘留取供养。’”
  《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僧寅真呈师,师云:‘且道似老僧?不似老僧?若似,即打杀生僧;若不似,即烧却。’僧无对。”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几同于《景德录》。
  498、师因与文远行次,乃以手指一片地,云:“这里好造一个巡铺子。”文远便去彼中立,云:“把将公验来。”师便打一掴。远云:“公验分明。过!”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与文远行次,师云:‘这里好作个巡铺。’远于路傍立,伸手云:‘把将公验来!’师打远一掴。远云:‘公验分明。过!’”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亦收录,惟言辞与底本稍异。
  499、师问新到:“近离甚处?”云:“台山。”师云:“还见文殊也无?”僧展手,师云:“展手颇多,文殊谁睹?”云:“只守气,急杀人。”师云:“不睹云中雁,焉知沙塞寒。”
  校记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师问僧:‘什么摩处来?’对云:‘从五台山来。’师云:”还见文殊也无?’对云:‘文殊则不见,只见一头水牯牛。’师云:‘水牯牛还有语也无?’对云:‘有。’师曰:‘道什摩?’对云:‘孟春犹寒,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
  500、问:“远远投师,请师一接。”师云:“孙宾①门下,因什么钻龟?”僧拂袖出去。师云:“将为当荣,折他双足。” 
  校记
  ①“宾”,对校本皆作“膑”。“宾”、“膑”乃古今字的关系。
  501、师与首座看石桥,乃头号首座:“是什么人造?”云:“李膺造。”师云:“造时向什么处下手?”无对①。师云:“寻常说石桥,问着②下手处也不知。”
  校记
  ①“无对”着,径山本有一“座”字。
  ②“着”,对校本作“著”。通。
  502、有新罗院主请师斋。师到门首,问:“此是什么院?”云:“新罗院。”师云:“我与你隔海。”
  503、问僧:“什么处来?”云:“云居来。”师云:“云居有什么言句?”云:“有①僧问:‘灵②羊挂角时,如何?’云居云:‘六六三十六。’”师云:“云居师兄由③在。”僧却问:“未审和尚尊意如何?”师云:“九九八十一。”
  校记
  ①“有”,底本无。据对校本补。
  ②“灵”,径山本作“□”。“□”。同“羚”。
  ③“由”,径山本作“犹”。音同通用。
  按,《祖堂集》卷第八《云居和尚》亦有类似记载,然赵州最终回答大异;“云居和尚,嗣洞山。在洪州。……师示众云:‘如人将一百贯钱买得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灵羊挂角,莫道踪迹,气也不识。’僧便问:‘不羊挂角时,如何?’师云:‘六六三十六。’又云:‘会摩?’对云:‘不会。’师云:‘不见道无踪迹?’僧举似赵州,赵州云:‘云居和尚犹在。’僧便问赵州:‘灵羊挂角时,如何?’州云:‘六六三十六。’”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洪州云居山道膺禅师》则曰:“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幽州玉田人也。……僧问:‘羚羊挂角时,如何?’师曰:‘六六三十六。’又曰:‘会么?’僧曰:‘不会。’师曰:‘不见道无踪迹?’”注文:“有僧举似赵州,赵州云:‘云居师兄犹在。’僧乃头号:‘羚羊挂角时,如何?’赵州云:‘六六三十六。’”
  《联灯会要》卷二二《洪州云居道膺禅师》,文字又不同:“示众云:‘如人将三贯钱买得一只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多气息底,忽遇羚羊挂解时,气息也无。’僧问:‘羚羊未挂角时,如何?’师云:‘六六三十六。’云:‘挂角后,如何?’师云:‘六六三十六。’僧作礼。师云:‘会么?’云:‘不会。’师云:‘岂不见道绝踪迹!’僧举似赵州,州云:‘云居师兄犹在。’僧却问:‘羚羊未挂角时,如何?’州云:‘九九八十一。’云:‘挂解后如何?’州云:‘九九八十一。’”
  504、有一婆子日晚入院来,师云:“作什么?”婆云:“寄宿。”师云:“者里是什么所在?”婆呵呵大笑而去。
  505、师出处,逢见一个婆子提一个篮子。师便问:“什么处去?”云:“偷赵州笋去。”师云:“忽见赵州,又作么生?”婆子近前,打一掌。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师问婆子:‘甚么处去?’云:‘偷赵州笋去。’师云:‘忽遇赵州时,如何?’婆便掌,师便休。雪窦云:‘好掌!更下两掌,也无勘处。’”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著录,文曰:“师问一婆子:‘甚么处去?’曰:‘偷赵州笋去。’师曰:‘忽遇赵州,又是作么生?’婆便与一掌,师休去。”
  506、师因见院主送生饭,鸦子见便总飞去。师云:“鸦子①见你,为什么却飞去?”院主云:“怕某②甲。”师云:“是什么语话?”师代云:“为某甲有杀心在。”
  校记
  此则,永乐本无。
  ①“鸦子”后,径山本有一“儿”字。
  ②“某”,底本作“专”,乃形误。据径山本为及文义改。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师问院主:‘什么处去来?’对云:‘送生来。’师云:‘鸦为什么飞去?’院主云:‘怕某甲。’师云:‘是什么语话!’院主却问:‘鸦子为什么却飞去?’师代云:‘为某甲有杀心在。’”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言句又有不同:“问院主:‘甚么处来?’主曰:‘送生来。’师曰:‘鸦为甚么飞去?’主曰:‘怕某甲。’师曰:‘汝十年知事,作恁么语话?’主却问:‘鸦为甚么飞去?’师曰:‘院主无杀心。’”
  507、师问僧:“什么处来?”云:“江西来。”师云:“赵州着①在什么处?”僧无对。
  校记
  ①“着”,对校本作“著”。通。
  508、师从殿上地,见一僧礼拜,师打一棒,云:“礼拜也是好事。”师云:“好事不如无。”
  校记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称礼拜之僧乃文远:“文远侍者在佛殿礼拜次,师见,以拄杖打一下,曰:‘作甚么?’者曰:‘礼佛。’师曰:‘用礼作甚么!’者曰:‘礼佛也是好事。’师曰:‘好事不如无。’”
  509、师因参潼关,潼关问师云:“你还知道有潼关么?”师云:“知有。”潼关云:“有公验者,即得过。无公验者,不得过。”师云:“忽遇銮驾来时,如何?”关云:“也须检点过。”师①云:“你要造反②!”
  校记
  ①“师”,底本、对校本皆无。据文义补。
  ②“反”,永乐本作“返”。
  510、师到宝寿。宝寿见师来,遂乃背面而坐,师便展坐具。宝寿起立,师便出去。
  校记 
  按,此则,永乐本无。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赵州本传:“又到宝寿。宝寿见来,即于禅床上背面坐。师展坐具礼拜,宝寿下禅床。师便出。”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镇州宝寿沼和尚》亦记其事:“镇州宝寿沼和尚。……赵州谂和尚来,师在禅床背面而坐。谂展坐具,礼拜,师起入方丈。谂收坐具而出。”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近于《景德录》本传。
  511、师在南泉时,泉牵一头水牯牛入僧堂内,巡堂而转。首座乃向牛背上三拍,泉便休去。师后将一束草安首座面前,首座无对。
  512、有秀才见师,乃赞叹师云:“和尚是古佛。”师云:“秀才是新如来。”
  513、有僧问:“如何是涅槃?”师云:“我耳重。”僧再问,师云:“我不害耳聋。”乃有颂:
  滕滕大道者,对面涅槃门。但坐念无际,来年春又春。
  514、有僧问:“生死二路,是同是别?”师乃有颂:
  道人问生死,生死若为论?双林一池水,朗月耀乾坤。
  唤他句上识,此是弄精魂。欲会个生死,颠人说梦春。
  515、有僧问:“诸佛有难,火焰里藏身。和尚有难,向什么处藏身?”师乃有颂:
  渠说佛有难,我说渠有灾。但盾我避难,何处有相随?
  有无不是说,去来非去来。为你说难法,对面识得未①?
  校记
  ①“未”,对校本、《古尊宿语要》、《全唐诗补编》中册《全唐诗续拾》卷第三十《从谂》皆作“来”。作“未”是。
  516、十二时歌:
  (1)鸡呜丑,愁见起来还①漏逗,裙子褊②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③。裩无腰④,绔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比望⑤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⑥不唧溜⑦。
  校记
  ①“还”,《联灯会要》卷第三十作“成”。
  ②“褊”,《禅门诸祖师偶颂》卷上之下作“偏”。
  ③“形相”、“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四引此首,甲本分作“影里”、“子”。
  ④“腰”,《碧岩录》引此首,作“裆”。
  ⑤“比望”,底本作“北望”;《碧岩录》引用,作“本为”。据对校本及文义改。
  ⑥“变作”,《碧岩录》引用,作“翻成”。
  ⑦“溜”,永乐本作“□”,显为形误。
  (2)平理寅,荒村破院实难信纸,解斋粥米全无粒,空对闲窗与隙尘。唯雀噪,无人亲,独坐时闻落叶频。谁道出家憎爱断?思量不觉泪沾巾。
  (3)日出卯,清净却翻为烦恼,有为功德被尘幔①,无限田地未曾扫。攒眉多,称心少,叵耐东村黑黄老②,供利不曾将得来,放驴吃我堂前草。
  校记
  ①“幔”,永乐本作“谩”。《全唐诗补编》中册《全唐诗续拾》卷第三十《从谂》,亦录作“谩”,《联灯会要》卷第三十作“漫”。
  ②“东村”二字,永乐本为双行小字。“黑黄老”,《联灯会要》卷第三十作“黑王老”。
  (4)食是辰,烟火徒劳望四邻,馒头□子前年别,今日思量空咽津,嗟叹频,一百家中无善人:来者祗道觅茶吃,不得茶噇①去又嗔。
  校记  
  ①“噇”,《全唐诗补编》录作“童”。
  (5)禺中巳,削发谁知①到如此!无端被请作村僧,屈辱饥凄受欲死。胡张三,黑李四,恭敬不曾生些子,适来忽尔到门头,唯道借茶兼借纸。
  校记
  ①“谁知”,《联灯会要》卷第三十作“那知”。
  (6)日南午,茶饭轮还①无定度,行却南家到北家,果至北家不推注:若沙盐,大麦醋,蜀黍②米饭虀莴苣;唯称“供养不等闲,和尚道心须坚固!”
  校记
  ①“轮还”,《联灯会要》卷第三十作“轮环。”
  ②“黍”,永乐本作“忝”。形误。
  (7)日昳未,者回①不践光阴地。曾闻一饱忘百饥,今日老僧身便是:不习禅,不论义,铺个破席日里睡。想料上方兜率天,也无如此日炙背!
  校记
  ①“者回”,《联灯会要》卷第三十作“这回”。
  按,天童正觉(1091——1157)《宏智禅师广录》卷四尝引“不习禅”以下,文辞同。
  (8)晡时申,也有烧香礼拜人:五人老婆三个瘿,一双面子黑皴皴。油麻茶,实是珍,金刚不用苦张筋;愿我来年蚕麦熟,罗睺罗作与一文。
  (9)日入酉,除却荒凉更何守!云水高流定委无,历寺沙弥镇长有:出格言,不到口,枉续牟尼子孙后。一条拄丈粗楋藜①,不但登山兼打狗。
  校记
  ①“丈”,《联灯会要》卷第三十作“杖”。“粗”,底本作“觕”,乃“粗”之分化字。据对校本改。“藜”,《联灯会要》作“梨”。
  (10)黄昏戌①,独坐一间空暗室;阳焰灯光永不逢,眼前纯是金州漆;钟不闻,虚度日,唯闻老鼠闹啾唧。凭何更得有心情,思量念个波罗蜜?
  校记
  ①“戌”,永乐本作“戍”,误。
  (11)人定亥,门前明月谁人爱?向里唯愁卧去时,勿个六个衣裳着①甚盖?刘维那,赵五戒,口头说善甚奇怪:任你山僧囊罄空,问著都缘总不会。
  校记
  ①“着”,径山本作“著”。通。《联灯会要》卷第三十亦作“著”。
  (12)半夜子,心境何曾得暂止!思量天下出家人,似我住持能有几?土榻床,破芦□,老榆木枕全无被;尊像不烧安息香,灰里唯闻牛粪气。
  517、见起塔,乃有颂:
  本自圆成,何劳叠石?名邈雕镌,与吾悬隔。若人借问,终不指画。
  518、因见诸方①见解异途,乃有颂②:
  赵州南,石桥北,观音院里有弥勒。祖师遗下一只履,直到如今觅不得。
  校记
  ①“诸方”,《全唐诗补编》作“诸书”,不知何据。
  ②“乃有颂”后,底本、永乐本皆“呵”字。据径山本及文义删。
  按,《祖堂集》卷第十八《赵州和尚》:“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仲冬严寒。’有人举似云居,便问:‘只如赵州与摩道,意作摩生?’居云:‘冬天则有,夏月则无。’僧举似师:‘只如云居与摩道,意作摩生?’师因此便造偈曰:‘石桥南,赵州北,中有观音有弥勒。祖师留下一只履,直到如今觅不得。’”
  又,《全唐诗补编》所录此颂,文字同于《祖堂集》。
  519、因鱼鼓有颂:
  四大犹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怪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校记
  按,《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本传著录,言辞稍有不同:“师《鱼鼓颂》曰:‘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520、因莲花,有颂:
  奇异根苗带雪鲜,不知何代别西天。淤泥深浅人不识,出水方知是白莲。
  补遗
  椑树和尚,嗣药山。未睹实录,不决化缘终始。……师扫地次,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师曰:“只与摩去。”赵州第二日见师扫地,依前与摩问。师曰:“借这个问阇梨,不得也无。”赵州曰:“便请。”师便问,赵州后拍掌而去。
  (《祖堂集》卷第五《椑树和尚》)
  投子和尚,嗣翠微。在舒州相城县。师讳大同,舒州怀宁县人也。……赵州到投子。山下有铺,向人问:“投子那(“哪”之古体)里?”俗人对曰:“问作什摩?”赵州云:“久向和尚,欲得礼谒。”俗曰:“近则近,不用上山,明日早朝来乞钱,待他相见。”赵州云:“若与摩,和尚来时莫向他说纳(“衲”之误)僧在里。”俗人唱喏。师果然是下来乞钱,赵州便出来把驻(“住”之误),云:“久向投子,莫只这个便是也无?”师才闻此语,便侧身退。师又拈起笊篱,云:“乞取盐钱些子。”赵州走入里头,师便归山。
  赵州落后到投子,便问:“死中得活时,如何?”师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赵州便下来,一直走。师教沙弥:“你去问他,我意作摩生?”沙弥便去唤赵州。赵州回头,沙弥便问:“和尚与摩道,意作摩生?”赵州云:“遇著个太伯。”沙弥归,举似师,师(此“师”字原无)便大笑。有僧举似雪峰,便问:“只如古人与摩道,意作摩生?”雪峰曰:“翁(?)为我胡伯,更有胡伯在。”僧问黄龙:“古人道,‘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意作摩生?”黄龙曰:“嚼饭喂鲁伯。”……
  (《祖堂集》卷第六《投子和尚》)
  按,《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五《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归旋故土,隐投子山,结茅而居。一日,赵州谂和尚至桐城县。师亦出山,途中相遇,未相识。赵州潜问俗士,知是投子,乃逆而问曰:‘莫是投子山主么?’师曰:‘茶盐钱乞一个。’赵州即先到庵中坐,师后携一瓶油归庵。赵州曰:‘久向投子,到来只见个卖油翁。’师曰:‘汝只见卖油翁,且不识投子。’曰:‘如何是投子?’师云:‘油!油!’
  赵州问:‘死中得活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赵州曰:‘我早侯白,伊更伊黑。’”
  下又有注文云:“同、谂二师互相问畴(当为“酬”之音误),广如本集。其辞句简捷,意趣玄险,诸方谓赵州、投子得逸群之用。”
  《联灯会要》卷第二一《舒州投子大同禅师》,略同于《景德录》:“师在桐城县,因赵州问:‘莫是投子庵主么?’师云:‘茶盐钱布施我来!’州先归庵,见师自携油归,州云:‘久响投子,到来只见个卖油翁。’师云:‘你只见卖油翁,且不见投子。’州云:‘如何是投子?’师提起瓶,云:‘油!油!’赵州问:‘死中得活时,如何?’师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州云:‘我早喉(“候”之音误。下同)白,你便喉黑。’”
  《古尊宿语录》卷第三六《投子和尚语录》亦见,惟文则为:“赵州和尚出桐城,路见师,乃问云:‘莫是投子庵主么?’师云:‘茶盐钱布施我。’赵州先归庵内坐,师后携一瓶油归。赵州云:‘久向投子,到来只见个卖油翁。’师云:‘汝只识卖油翁,不识投子。’赵州云:‘如何是投子?’师拈起油瓶,云:‘油!油!’”
  保福和尚,嗣雪峰。在漳州。……因举:“南泉云:‘文殊、普贤昨夜三更各打与二十棒,一时趁出院。’赵州云:‘和尚棒教什摩人吃?’”师代云:“不得不道。”
  (《祖堂集》卷第十一《保福和尚》)
  按,《祖堂集》卷第十六《南泉和尚》:“……师又时曰:‘若是文殊、普贤,昨夜三更各打二十棒,趁出院了也。’赵州对云:‘和尚合吃多少棒?’师云:‘王老师有什摩罪过?’赵州礼拜出去。”
  《景德传灯录》卷第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文又稍异:“池州南泉普愿禅师者……师有时云:‘文殊、普贤,昨夜三更每人与二十棒,趁出院也。’赵州云:‘和尚棒教谁吃?’师云:‘且道王老师过在什么?’赵州礼拜而出。”
  《联灯会要》卷第四《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则曰,文殊、普贤先自相殴:“示从云:‘文殊、普贤昨夜三更相打,每人与二十棒,趁出院了也。’赵州出众,云:‘和尚棒教谁吃?’师云:‘王老师过在甚么处。’州便作礼。云门代云:‘深领和尚慈悲,某甲归衣钵得个安乐。’又代云:‘为众除害。’”
  杉山和尚,嗣马大师。在池州。……师与南泉向火次,南泉问师:“不用指东指西,本么(疑乃“末”之音误)事直下道将来!”师便把火箸放下一步,南泉云:“饶你与摩,犹较王老师一线道。”南泉又问赵州,赵州以手作圆相,中心一点。泉云:“饶你与摩,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云门闻举,云:“南泉只是步步登高,不解空里放下。”
  (《祖堂集》卷第十四《杉山和尚》)
  按,《联灯会要》卷第四《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师与杉山向火次,师云:‘不用指东画西,本分事直下道将来。’杉以火箸插向炉内。师云:‘直饶如是,犹较王老师一线道。’又问赵州,州划一圆相,于相中著一点,师云:‘直饶恁么,犹较王老师一线道。’”
  南泉和尚,嗣马大师。在池州。……师谓赵州云:“江西马大师道即心即佛,老僧这里则不与摩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与摩道,还有过也无?”赵州礼拜出去。
  (《祖堂集》卷第十六《南泉和尚》)
  《景德传灯录》南泉本传,文有异:“师有时云:‘江西马祖说即心即佛,王老师不恁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还有过么?’赵州礼拜而出。时有一僧随问赵州云:‘上座礼拜了便出,意作么生?’赵州云:‘汝却问取和尚。’僧上问曰:‘适来谂上座意作么生?’师云:‘他却领得老僧意旨。’”
  《联灯会要》卷第四《池州南泉普愿禅师》,亦未谓南泉专对赵州语此也:“示众云:‘江西马大师说“即心即佛”,王老师恁么。“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还有过也无?’时赵州出作礼,师便下座。妙喜颂云:‘倒腹倾肠说向君,不知何故尚沈吟。如今便好猛提取,付与世间无事人。’后有僧问赵州:‘上座礼拜了去,意作么生?’州云:‘你去问取和尚。’僧问师,师云:‘他却领得老僧意。’”
  南泉山下有僧住庵。有人向他道:“此间有南泉近日出世,何不往彼中礼拜去?”僧云:“任你千圣现,我终不疑得。”有僧举似师,师令赵州看他。赵州到庵,便礼拜;起来,从东边过西边立,从西边过东边立。此僧总不动。赵州又拔路帘,其僧亦不动。赵州归,举似师,师云:“我从来疑他。”……  
  (《祖堂集》卷第十六《南泉和尚》)
  《联灯会要》卷第四《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有一庵主,人谓之曰:‘南泉近日出世,何不去礼拜?’主云:‘非但南泉,直饶千佛出兴,亦不去。’师闻,令赵州往勘之。州才见庵主,便作礼,主不顾。州从西过东,从东过西而立,主亦不承。州云:‘草贼大败!’拽下帘子便行。举似师,师云:‘我从来疑著这汉。’雪窦云:‘大小南泉、赵州,被个担板汉勘破。’”
  《古尊宿语录》卷第十二《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有一庵主,人谓之曰:‘南泉近日出世,何不去礼拜?’主云:‘非但南泉,直饶千佛出兴,亦不去。’师闻,令赵州往勘之。州才见庵主,便作礼,主不顾。州从西边东、从东过西而立,主亦不顾。州云:‘草贼大败’拽下帘子便行。举似师,师云:‘我从来疑著这汉。’”
  宋绍昙成是书于理宗宝佑二年(1254)的《五家正宗赞》卷第一《南泉普愿禅师》则云:“山下有一庵主,人谓曰:‘近日南泉和尚出世,何不去礼拜?’曰:‘非但南泉出世,直饶千佛出兴,我亦不去。’师闻,乃令赵州动勘。州去,便设礼,主不顾。州从西过东,从东过西,主亦不顾。州曰:‘草贼大败!’遂拽下帘便行。举似师,师曰:‘我从来疑著者汉。’”
  有讲经论大德来参师,师问:“教中以何为体?”对云:“如如为体。”师云:“以何为极则?”对云:“法身为极则。”师云:“实也无?”对云:“实也。”师云:“唤作如如,早是变也,作摩生体?”大德无对。因此索上堂,云:“今时学士,类尚辩(通“辨”。下同)不得,岂弁(“辨”之音误,下同)得类中异?类中异尚弁不得,作摩生辩得异中异?唤作如如,早是变也。直须向异类中行。”赵州和尚上堂,举者个因缘,云:“这个是先师勘茱萸师兄因缘也。”有人便问:“如何是异中异?”赵州云:“直得不被(“披”之古体)毛,不戴角,又勿交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赵州录(2)
下一篇:赵州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