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人间之乐不宜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间之乐不宜求
  人们常说︰“我们一定要追求快乐的人生。”而今笔者主张“人间之乐不宜求”,岂非与世人唱反调?不错,我们佛教所讲的道理,是颇异于世俗的。由于人们的思想与观念是由个人的性格与嗜好产生,并不能跳出凡夫知见的范畴。同一事物,甲认为是美好的,乙可能认为丑恶,而丙则或视为不丑不美。甚至个人的观念也会经常变化,昔日认为是的,今则或觉其非。可知世间一切善恶好丑极难下个定义,因为人心时时为业识支配,外境也随心所转变,种种观念与知见全是凡夫的妄计,并无真理可言。所谓︰“情有理无。”我们说的真理是有共同定义,置诸四海而皆准的,任何人都不能将其推翻,而非一般人所易体会。
  佛说︰“人生世间,苦多乐少。”这句话要认真的去体会也不难,只是人们通常都不大乐意去仔细玩味吧了。
  以结婚来说吧,一般都认为这是人生快事,无须费辞。人们到了婚后,若俩情投意合,自是如胶似漆,因为既落爱网,彼此便不见其瑕疵。但爱情归爱情,肚子饿了总要吃饭,纵然不忍片刻分离,仍要出外各奔东西,以谋生计,于是丈夫怕妻子不安于室,妻子也疑夫有外遇,你牵我挂,何有欢乐?佛经所谓︰“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更何况人事沧桑,无常瞬息,恩爱不易永固,相处日久,生活可能已转趋平淡,说不定这时才发现彼此所好不同,妻乐宁静,夫喜外动,或因信仰不一,意见相左,从而互相指责,争吵不休,甚而分居离婚。又或生儿育女之后,生活担子益重,除非增加收入,否则便要量入为出。假如子不听父教,女不守家规,诸般苛索,一不顺意,便生怨结仇。况且家中不论那个有病,或有困难,等于身受,烦恼之多,实在不胜枚举!试问乐在何处?
  人生苦多乐少,一般人是会体验得到的。若再深一层地去研究,纵然偶尔得到一点小乐,也不过是以苦为乐。如人走路觉得辛苦,便以坐下休息为乐;坐的时间太久又觉不适,仍以行走为乐。这岂不是因苦显乐?
  曾有某国大使馆之大使,一日忽为劫匪绑票,限期勒赎,这时其家眷必寝食不安,苦不堪言,正当不知如何筹措,忽然匪徒将人释放,这时举家喜出望外,可谓快乐无比。然深思此乐,从何处得来?追本穷源,由苦换来,若无当日绑架之苦,何来今日之乐?以此类推,人间之乐,莫不由苦换来。
  一日阅报,见赛车好手,得到冠军,奖金数万,一时声名大噪,扬眉吐气,乐不可支。谁料,翌日下午与其太太驱车出游,一时轻心,开到海,同归于尽。此乃乐极生悲之苦。
  若言官位是乐,以美国尼克逊为例,在他竞选总统未知胜败之前一日,由于精神过度紧张,以致一夜未能入眠。至“水门事件”逼于下野,更身败名裂!南韩朴正熙总统执政十八年,虽然对南韩贡献甚多,结果也被人谋杀,其妻亦于七四年为人枪杀身亡。凡此种种,莫不是苦多乐少!
  有人早出晚归,拼命追求财富,以为有钱便是万能,财富即是快乐。不知财富本身又具有极大的诱惑,使人赚十万想百万,得百万想千万,欲望无穷,无法罢手,如此不断地劳心竭力,苦乐实难以分辨。
  还有那些不愿安分守己的人,见别人位高财多,便心生贪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偷盗抢劫,作奸犯科,无所不为。幸而稍有所获,即尽情享受。然巧取豪夺,终非良策,偶一不慎,便陷入牢狱,试问乐与苦谁多?可知不论追求人间任何乐事,莫不有苦恼相随,追求愈多,则痛苦愈大。
  作为一个智者,要明是非辨邪正,凡事须从远处著想,不宜只顾目前的小利益。凡对别人有裨益的事,则应量力而为;如对别人有损害的,万勿沾手。《中庸》有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即是此意。
  须知富贵贫贱,乃前世作善为恶所招来。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假如今生不修善反作恶,等于点灯不加油,反将灯炷燃大,这是非常可怕的。
  人们追求世间之乐,不是浪费金钱,便是消耗精神,前者招致贫穷困苦,后者促使多病短命!若以因果来说,这只是受现报之小苦,转世还要受生报之大苦,假使来生受报未完,仍要多生多世再受后报。因此我们宁可吃些小苦,不要追求人间之乐。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综合来说,欲得人生真正之乐,切勿只限于物质的享受,而应在精神方面下功夫。因为前者是有限,后者乃无穷。孔子赞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乐与物质丰俭无关。而且精神上之乐,是惜福而顺于善,则善有善报;物质上五欲之乐,乃损德而顺于恶,则恶有恶报。所以有识之人,不应贪求物质上的快乐,而应追求精神上的宁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世出世间法
下一篇:谈苦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