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欣闻“彻悟生死”有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欣闻“彻悟生死”有感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观花落树已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人生如花开花谢,极短暂、无常,是如幻如化的,善根深厚的诸君仁者!午夜梦回之际,你是否想过人生的意义何在,因而辗转难眠;或者深思人生的一大事为何,因而忧心冲冲。或许有人认为吃、穿、睡为人生一大事;或是认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才是人生一大事;也有人认为名位、事业如日中天是人生一大事等等,然而问题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背景、教育、家庭、生活环境不一,甚至善根厚薄不同,对问题的认知就有三百六十度不同,世俗之见,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究竟了义的真相,人生的一大事为何?“生死”是也。
  然而九法界有情的知见、认知尚有缺失不圆满,唯有已证悟的佛,其知见才是究竟圆满的,我辈应以佛的知见为依归。
  故梵网经云:“转一切见入佛见,佛见入一切见。”
  上人专研三藏十二部教典,透过其无碍的辩才,舌灿莲花的巧喻,把佛法的精髓,生死的一连串攸关问题,提纲挈领的展露在人人面前,生死的微言大义不再是一层面纱,只要依教奉行,相信你我皆可断惑证真,同是菩萨伴侣,去佛不远。
  上人首先提到,为何会构成生死?生死没有解决的话,始终在六道中轮回不息。世间人以为人死如灯灭、灰烬,一世论的思想,亦称断灭论,否认轮回,否认来世之存在,殊不知,人死之后不是代表一切的毁灭,而是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在六道中轮回。死是生的开始,生又是死的开端。而外道如基督教主张今生与来生二世论,依佛教的看法是无量的三世论。不论以任何理论做基础,只要没有开悟证果、明心见性,始终无法出三界、顿断六道。
  在谈到灵性是不会断灭的,而轮回是怎么一回事?上人巧妙比喻:第一根木材点燃,然后一直蔓延烧到木材的尾端时,再接第二根,火继续燃烧第二根木材快烧尽再接第三根,如是从第一根燃烧至第一百根,这当中有很多学问,轮回亦复如是,一世又一世,一期接著一期的生死,轮回至今,已经无量世了。问题突显 ,第一根木材的火与第一百根木材的火,可谓“火性不变”,乃比喻“佛性不灭”。第一根至第一百根的物质,“不是绝对相同”,如轮回六道,不断换生命体,但佛性始终如一,不生不灭,生死就是这么一回事。
  轮回六道中的哪一道?是由业来决定。也因为有轮回,才能更突显修道的可贵,我们要成佛作祖,现在就要改变因缘。
  所以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想要出离生死,转凡入圣,开悟证果,要从心地下功夫,要顿断生死轮回,要彻悟生死,唯一的办法,要开悟本性,也只有明心见性之后,当下生死即涅槃,涅槃不离生死,涅槃生死不一不二。
  会不会生死、轮回,完全在心的问题,故开悟圣僧云:“一念分别被云遮,圣凡本来共一家,随顺众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凡夫众生之所以会生死轮回,都是因为“一念分别被云遮”,即妄想、分别遮蔽了清净光明的本性,凡夫每个念头都在分别,念念分别 ,念念生死,念头太多,妄想丛生,清净光明的本性要如何显露呢?“圣凡本来共一家”,凡夫与圣人本来人人皆有佛性,按照佛陀的方法去修行,成佛可期。要如何修行呢?“随顺众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修行要了解诸法无我、众法缘生、众法缘灭,生灭的一切法,无我、空性,既然无我空性,有何挂碍?悟到空性、无我的道理,当下就出离生死,无挂碍了!所以会生死轮回是无法彻悟生死,对心性不了解,没有透彻、觉悟它,凡人也不曾关心,任凭生死、死生,受业力的牵引宰割,六道轮回不息。
  而人死亡的刹那间,灵魂脱离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一、做大恶之人,死了之后,马上投胎。譬如佛陀时代之提婆达多,专门与佛陀作对,没事就是想计策要陷害佛陀,曾经好几次,收买一些外道在山上准备好大石头,待佛陀从山下经过,就将石头推下,想压死佛陀;也曾经灌醉大象,待佛经过,放出狂醉的大象,欲将佛陀踩死,或用象鼻甩死,但威德凛凛的人天导师,举起右手,为大象加持、归依,最后大象若有所悟,各个跪趴在地上,多次计谋不能得逞的提婆达多,死后果报现前直堕地狱。但据佛经记载,提婆达多这号人物,亦是示现的,只是佛扮演正面角色,他扮演负面的角色,把这出戏演得圆满,以便令世人了解, 世间有是非、善恶、好坏,世间有圆满、不圆满,有了义、不了义。所以说:他入地狱如同入清凉池一般。
  二、大修行家,以强而有力修行功夫,能够任运生死,来去自如。譬如宋朝高峰妙禅师往生前,鸣钟击鼓,集合大众告之,“师父已经要离开世间了,你们大家对佛法是否还有不解之处?不然为师马上就要离开了。”弟子默然不答,亦表示内心没有迷惑,此时,禅师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头交给弟子,令其将石头抛向空中,在石头尚未落地之前,禅师便翻个跟斗,倒立著,一刹那间就往生了!最后,还是请与禅师缘分深厚的出家妹妹劝化,她说:“哥哥啊!你生也古怪,死也古怪,放下你的古怪,是多么自在!”,高峰妙禅师听了这一席话如雷贯耳,‘应声倒地’突然又站起来说:“妹妹啊!我这样死不对吗?重来。”然后又倒下去,从此与世长辞。如是生死对已解脱的人来说,不是大问题,可谓来去自如,生死自如,禅师一生用功修道,已明心见性,不再有生死轮回的问题。所以大修行家不用别人超度,命终马上入涅槃,得大自在大解脱。
  三、做大善之人,在世布施喜舍、铺路造桥、帮忙需要帮忙的人、造福人群,累功积德,于是命终则随其强而有力的善业、福业,投胎善处。
  四、生前做一些小善小恶或者没有做大恶大善之人,即平平凡凡,庸庸碌碌之人,意识要脱离(八至十二小时)比较慢,真正需要超度是指第四种人。
  学佛者,人人目标锁定成为“大修行家”,其殊胜非心思口议,确实有其实修实证的功夫。以禅宗的立场必须明心见性;净土宗则平时念佛达一心不乱,百岁命终得蒙西方三圣接引,方为归宿;在唯识来说,证悟第八阿赖耶识,转第八阿赖耶识为究竟清净识,以阿赖耶识成就如来藏性(佛性),然后出离三界,证成无上菩提。
  如来藏经云:“应实证第八识为如来藏性,由此观如来藏之真实性、如如性、无生灭性、本来常住性、清净性、具足自性性、恒显涅槃性者,是名实证佛道。”
  当我们聆听完上人主讲的“彻悟生死”后,如洪钟初扣,震撼人心久久不已,闻法大众若能相应,必终身受用无穷,细细品味之余,无不是日日法喜、月月正觉、年年无生;若对生死流转门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更应以涅槃还灭门为依归,在世做好万全的准备,不论是参禅悟道、诵经、念佛等,勤修福慧,在在做为成佛的资粮。
  今生若无机缘明心见性,尚可依念佛法门入手,累积福德因缘,因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西方净土),信愿行具足之际,何愁不见弥陀慈父?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证果呢?
  是大善智识亦是出世明师的上人,不忍众生苦,希望透过法音宣流,令未入佛门者能恍然大悟,重新调整观念,进而脱胎换骨,转凡入圣。更冀望已入佛门者,道心永不退转,能更上一层楼,毕竟,菩提路远,娑婆世间考验太多了,要有大智慧去勘破,以证悟本性为宗旨,不达目标则不罢不休!阿弥陀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