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蔡奇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目次
0. 序言
1. 原典校订
2. 原典英译
2.1. 巴利圣典协会 (PTS)
2.2. 智慧出版社 (Wisdom)
2.3. 佛教出版社 (BPS)
2.4. 缅甸藏经协会(BPA)与弘法部(DPPS)
3. 原典日译
4. 原典汉译
5. 工具书
5.1. 文法书
5.2. 辞典
5.3. 文献导览、读本
5.4. 索引
6. 巴利光盘
6.1. PTS版
6.2. 泰国版
6.3. 缅甸版
7. 结语:迎向巴利学的新时代
【略语表】

0. 序言

1994年英国学者K.R. Norman在日本《中央学术研究所纪要》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作"The present state of Pali studies, and future tasks",1概要回顾百多年来以至当时西方巴利学的研究出版情形,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自从其文发表以来,至今已经七年。七年之间巴利学领域又有一些新的进展,新的业绩,值得加以报导。另外,该篇文字主要介绍巴利圣典协会(PTS)为主的欧西研究出版情形,本文则除了将介绍PTS的新近出版情况外,也打算补充一些协会之外的其它重要英文出版品,此外也将介绍日文与中文方面的数据(这些部分将不限于1995-2001)。只是由于笔者能够接触到的文献数据十分有限,此处只能管窥一二,浅尝而止,盼望未来能见到更加周全深入的报导。还有,这里所谓「巴利学」,和Norman该文一样,我们取其狭义的意思,就是「巴利语言文献学」(Pali philology),包括巴利原典的校订、翻译(注释),以及协助原典解读的相关工具书──如辞典、文法书、文献导览、读本、索引、诗颂韵律学专书等等──的编纂。2

1. 原典校订

【1.1】首先,在三藏圣典(pali)方面,(1)有G.A. Somaratne 重新校订的Samyutta Nikaya, I (《相应部》第一册,有偈篇) 。3这个本子的起校距M. Léon Feer 1884年的旧本足足有110年之久。比起Feer当年相当贫弱的工作环境与资源,如今情况已然大大改观。4可是尽管如此,Somaratne的工作也绝不轻易。他使用了大量的刊本、写本,并参校注释书,5此外还运用诗律(metre)知识,以及散布在经典各处的平行读法(parallel readings),并及于其它语本的数据,6协助取得更加精当的校读,使得这个本子可以号称「精校本」(a critical apparatus)。(2) 久未再版的Apadana (《譬喻经》),72000年又重新印行了(两册合成一册)。由于M. E. Lilley当年使用的写本数目既少品质也不佳,因此这个校订本问题极多。但因短时之间没有新校本可供使用,PTS便暂时再行刊印。8

【1.2】注释书(atthakatha)方面,(1)有W. Pruitt重新校订的Therigatha Commentary (《长老尼偈经注释》),9因为1893年E. Müller的旧本错误甚多,并且早已不再版了。(2)此外,解疏(tika)的出版一直是PTS比较欠缺的,如今又有P. Pecenko的Avguttara-nikaya Subcommentary (《增支部解疏》)前三册校订本问世,10这是全疏的前七品。

【1.3】除了三藏、注释、解疏之外,藏外典籍的出版也有相当成果。PTS近年又重印了多本重要却绝版多时的藏外原典:(1) H. Oldenberg 1879年校订及翻译的锡兰古代编年史诗 Dipa-vamsa (《岛史》)11,(2) S.A. Strong 1891年校订的史书类文献 Mahabodhivamsa (《大菩提树史》)12,(3) J. Gray 1892年校订翻译的传记书 Buddhaghosuppatti (《觉音传》)13,以及(4) H. Smith 1928-66年校订出版的巴利语语法巨著Saddaniti (《语法论》)14。(5) 此外2000年P.S. Jaini也出版 Subodhalavkara (《善觉庄严》)的新校本,15之前的旧本是1875年G.E. Fryer发表在JAS 44,页91-125 (含翻译)的本子。Jaini的新校本还附了二个解疏:Porana-tika(《古疏》)及 Abhinava- tika(《新疏》)。

2. 原典英译

2.1. 巴利圣典协会(PTS)

【2.1.1】原典英译方面,PTS近年又有许多新成果。三藏部分,(1)首先是1997年K.R. Norman的《法句经》(Dhammapada)新译:The Word of the Doctrine。16这个新译本是根据1994 (1995)年他与O von Hinüber的《法句经》新校本17所作。该校本的主要特色是采入了晚近从泰国北部取得的精良写本,以及比对其它语本18平行颂文(parallel verses)的读法。因此Norman此译便具有更加坚实的语言文献学底据,这是历来译本所无法望其项背的。此外,Norman在翻译过程也特别着意于诗律(metre)的考察,藉此协助词形、词义,乃至句法、句义的判读;当然,他也没有忽视注释书的意见。这些研究考察的成果就集成了该书的「序论」(Introduction)以及译文之后厚厚的「附注」(Notes)。
(2) 此外,K.R. Norman 早年出版的《长老偈经》(Theragatha)英译19,1997年又出了改订版,题为:Poems of Early Buddhist Monks,20这是一个精简的平装本,引论部分做了浓缩改写,并拿掉了注释。
(3) K.R. Norman 1992年出版的《经集》(Suttanipata)英译:The Group of Discourses, Volume II,212001年出了第二版,订正前版翻译上的错误,并于参考文献、附注、及索引做了一些增补。为了避免读者困扰,此版书名改作The Group of Discourses,拿掉了"Volume II"。22
(4) 2001年Norman与Pruitt共同出版了一部《波罗提木叉》巴英双语逐页对照版:The Patimokkha,23巴利原文由Pruitt校订,英译则由Norman执笔。这个本子提供了比丘与比丘尼波罗提木叉的完整校本与译本,先前协会出版的《律藏》的「比丘尼分别」(Bhikkhuni- Vibhavga)戒条并不完整。现存的「波罗提木叉」(Patimokkha)巴利原文并非独立的一部戒经,而是附属在其注释书《超脱疑惑》(Kavkha- vitarani)之前的,这部注释书Norman正着手翻译准备出版。
(5) 还有,Masefield继1994、1995年出版《自说经》新译、《自说经注释》英译之后,242000年又出版了《如是语经》新译:The Itivuttaka。25这个译本是译者努力消化了6世纪护法(Dhammapala)注释书《胜义灯二》(Paramatthadipani II)的释义之后所得出的成果,26可以表达锡兰传统大寺派(Mahaviharavasins)的看法。此外,由于E. Windisch 的PTS版《如是语经》校订本品质不佳,Masefield翻译时也谨慎参考其它版本的异读。27
【2.1.2】在注释书方面,有W. Pruitt的《长老尼偈经注释》英译:The Commentary on the Verses of the Theris。28这个译本在偈颂翻译上相当程度参考了K.R. Norman的《长老尼偈经》译注,29但也有部分采取不同译法。这主要是因为注释书有些读法回异于原典,另外也为了顺从于注释者护法(Dhammapala)的解释(尽管有些段落护法的解释明显有误)。

2.2. 智慧出版社(Wisdom)

【2.2.1】除了PTS之外,美国波斯顿(Boston)及英国伦敦(London)的「智慧出版社」(Wisdom Publications)这些年也出版了几部大部头且重要的巴利原典英译。主要是尼柯耶(Nikaya)部分。首先是1987年Maurice Walshe的《长部》(Digha Nikaya) 新译:Thus Have I Heard : The Long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30 Rhys Davids及其夫人在1899- 1921年的译本31至今已近百年,当时的文体如今已经显得古奥,并且当年的理解也有一些问题,这促使Walshe着手新译。这个新译本还是根据PTS的校订本,此外也参考泰译本与Franke的德译,并采入一些学者的意见(如Ven. Buddhadatta, Banamoli等)以及注释书的解释。

【2.2.2】其次是Bhikkhu Banamoli与Bhikkhu Bodhi 1995年的《中部》(Majjhima Nikaya)新译: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32这个译本是Bodhi根据Banamoli (1905-1960)的遗稿修订编辑而成的。Banamoli的手稿大约成于1953-56年间,虽然包含有完整的152经,但只是初稿,还有许多问题。1976年Bhikkhu Khantipalo选了此稿其中90经,稍作修改,而后依主题重编成三册,在泰国出版,题为:A Treasury of the Buddha's Words,33这个选本译文一致,清晰可读。今日的新译本便是Bodhi在这个90经本的基础上再补入Banamoli的其它译稿而成的。尽管有本可据,但Bodhi还是费了相当力气做修订与编辑工作。整个译文Bodhi又重新核对巴利原文,34订正译文错误,并对教义相关的名相进行改译,力求译文更加精确、明白。此外,并参考注释及解疏的解释,做成了丰富的附注,协助读者厘清经中困难之处的意义。35

【2.2.3】第三部是Bhikkhu Bodhi 2000年的《相应部》(Samyutta Nikaya)新译: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36 PTS早年的译本37距今已有七、八十年,不但文体风格已经显得陈旧过时,且以当年的研究水平,对于名相教理、甚至巴利语的掌握理解都显得有些隔阂,因此新译就应着新时代的要求而诞生。38 这个新译根据的巴利原文「混用」了多个不同版本。Bodhi虽以缅甸版为基础,但同时比对了锡兰版、以及PTS的罗马字版,39在遇到「异读」时,则采用他认为最好的一个,40不偏好任一传统。翻译上,Bodhi依旧信守他一贯的两条原则,一是「准确」(信):尽最大可能忠实于原典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二是「明白」(达):尽最大努力将该意义用明白、清楚、上口的现代语言传达给想了解佛陀之教的非专业的现代读者。除了译文之外,相当重要的是「附注」(Notes)。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偏重语言文献的,讨论他在面对纷繁多样的异读时,怎样取择。这部分他得力于K.R. Norman的许多研究成果。41另一类是偏重教理的,主要参考注释书(包括注释和解疏)的解释,42厘清经中困难处的意思并发挥简奥的经义。但是Bodhi这个译本已经不再像《中部》新译那样几乎完全遵循注释书的解释,而能开始洞悉注释书的问题,提出更加切合原文的看法。43此外,Bodhi还写了两类「引论」(Introduction),引领读者进入《相应部》的堂奥。44 书末更附有多种「对照索引」(Concordances)及一般「索引」(Indexes),45给《相应部》的相关研究提供甚多方便。

2.3. 佛教出版社(BPS)

【2.3.1】斯里兰卡坎底(Kandy) 的「佛教出版社」(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BPS)也出版过不少巴利原典英译。在尼柯耶方面,上面提到的Wisdom出版的 Maurice Walshe的《长部》新译、以及Bhikkhu Banamoli与Bhikkhu Bodhi的《中部》新译,BPS分别于1996及1995年出版了亚洲版。46此外,1997年还出版John D. Ireland 的《自说经与如是语经》英译。47

【2.3.2】其次,前四部尼柯耶的注释、解疏至今虽仍未有整部的完整英译,但BPS已经先行出版其中几个重要单经相关注释材料的英译。这对注释文献的解读研究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一步。以下举出几部:
(1) 1941年 Soma Thera的The Way of Mindfulness。48这是《中部》第10经「念处经」(Satipatthana Sutta)与其注释和部份解疏的英译。
(2) 1952年Bhikkhu Banamoli的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49这是《中部》第118经「入出息(安那般那)念经」(Anapanasati Sutta)以及相关注释材料的译注──包括取自《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及「中部注释」《破除疑障》(Papabcasudani)的解释,以及《无碍解道经》(Patisambhida-magga)大品「入出息论」(Anapana-katha)所述的修习安那般那念三昧所现起的二百「三昧智」(samadhika bana),还有取自《律藏》、《中部》、《相应部》、《增支部》的相关段落。
(3) 1965年Bhikkhu Banamoli的The Greater Discourse on Voidness : Maha-Subbata Sutta。50这是《中部》第122经「大空经」及其注释的翻译。除了译出原注之外,Banamoli在部分段落也补入了《中部》其它经的注释。
(4) Bhikkhu Bodhi 1978年出版的The Discourse on the All-Embracing Net of View : The Brahmajal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ies。51这是《长部》第1经「梵网(六十二见)经」及其注释、解疏的翻译。解疏有两部,一是6世纪护法(Dhammapala)的旧疏(Silakkhandhavagga-tika),二是18世纪末缅甸僧王智种(Banabhivamsa)的新疏(Silakkhandhavagga-abhinavatika)。注与疏Bodhi都采选译,主要撷取教理相关的部分,尤其集中的针对六十二见。此外,书中还译出注释材料中与经文没有直接相关的几项主题。52
(5) Bhikkhu Bodhi 1980年出版的The Discourse on the Root of Existence : The Mulapariyay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ies。53这是《中部》第1经「根本法门经」及其注释、解疏的翻译。注释几乎全译了(除了讲语法与词源的之外),解疏则只选译其中有关教理的部分。
(6) Bhikkhu Bodhi 1984年出版的The Great Discourse on Causation : The Mahanidan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ies。54这是《长部》第15经「大缘经」及其注释、解疏的翻译。与前面几部一样,也是选译教理相关的部分。
(7) Bhikkhu Bodhi 1989年出版的The Discourse on the Fruits of Recluseship : The Samabbaphal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ies。55这是《长部》第2经「沙门果经」及其注释、解疏的翻译。跟前述「梵网经」一样,解疏有护法(Dhammapala)的旧疏与智种(Banabhivamsa)的新疏,同样只选译教理相关的部分。旧疏除了对觉音注的困难隐晦处进行广释之外,也补释觉音注漏掉未释的经文;新疏纳入了旧疏的内容,但解释得更为明白,并针对旧疏略过未释的许多释文(atthakatha)进行疏解。
(8) Bhikkhu Banamoli 的The Discourse on Right View : The Sammaditthi Sutta and its Commentary。56这是《中部》第9经「正见经」及其注释(与少部分解疏)的翻译,同样略去了讲述语法的部分。这是Banamoli 的遗稿之一,Bhikkhu Bodhi后来将它修订(改译了部分名相及生硬难懂之处)并补注,于1991年出版。

【2.3.3】藏外典籍方面,(1)有1956年Bhikkhu Banamoli 的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 Visuddhi Magga。57这是《清净道论》英译的第二译,之前的译本是1923-31年PTS出版的Pe Maung Tin的初译。58 Banamoli的译本以明白精确见称,并且在晦涩难解之处,引用(译出)此论的注释书《第一义筐》(Paramattha-mabjusa 即Maha-tika 大疏)加注说明。(2)此外,1993年BPS出版了《摄阿毗达摩义论》(Abhidhammatthasavgaha)的英译及详解: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59「摄论」本身是学习上座部阿毗达摩重要的入门教本,但因过于简要,而有「详解」之作。

2.4. 缅甸藏经协会(BPA)与弘法部(DPPS)

【2.4.1】1980年8月缅甸前总理宇努(U Nu)创立了「缅甸藏经协会」 (Burma Pitaka Association, BPA),积极推动巴利三藏及注释、解疏的英译事业。在尼柯耶(Nikaya)及论书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出版的有:(1) Ten Suttas from Digha Nikaya (《长部选集:10经》),60(2) Twenty-five Suttas from Mulapannasa (《中部初五十经选集:25经》),61(3) Twenty-five Suttas from Majjhimapannasa (《中部中五十经选集:25经》),62(4) Twenty-five Suttas from Uparipannasa (《中部后五十经选集:25经》),63(5) Nidana Samyutta (《相应部:因缘相应》),64(6) Khandha Samyutta (《相应部:蕴相应》),65(7) The Dhammapada : Verses and Stories (《法句经:偈颂与故事》),66(8) The Dhammasavgani (《法集论》)。67 BPA及DPPS的三藏英译,除了少数为个人译作之外,多数是将个别译者的初译稿提到「编审委员会」(Editorial Committee)进行后续的审核、修订、加注说明、编辑索引等细部工作,特别是教理上的难题,都经过会中硕学大德征诸相关注释、解疏的解释详加讨论,才做最后决定。

【2.4.2】除了三藏英译之外,BPA及DPPS也编辑出版了数本导读类的书籍:(1) Guide to Tipitaka (《三藏导读》),(2) A Guide to the Mavgala Sutta (《吉祥经导读》),(3) Introduction to Dhammasavgani (《法集论导读》)。68
3. 原典日译

【3.1】巴利三藏的日译早在昭和10-16年间(1935-41)就完成了。当时日本佛学界动员了50多位专家学者在短短几年之内迻译出版了总65卷(70册)的《南传大藏经》。60年后的今天,又陆续出现了一些新译本以及当年未译的典籍。(1)在尼柯耶方面,驹沢大学片山一良(与津田直子)自1989年起在《原始仏教》上陆续发表《长部》(Dighanikaya)新译。截至目前,已出版11期,刊载到第23经(Payasi suttanta弊宿经),69占《长部》34经的三分之二。(2)此外,片山一良还有《中部》(Majjhimanikaya)新译6册。1997及1998年相继出版其中的「根本五十经篇」I及II。70片山一良的新译比旧译核校了更多不同版本的巴利原文,71并且附有甚多从注释、解疏摘出的解释,72其译文口语化,分段分节更加细腻,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可读性。73

【3.2】除了尼柯耶之外,注释书的翻译也有部分成果。1985-89年村上真完与及川真介出版了「经集注释」(Suttanipatatthakatha)《胜义光明二》(Paramatthajotika II)的日译四册:《仏のことば注─パラマッタ。ジョティカ-─》(一) ~ (四),74其中第四册并包括《小诵经》(Khuddakapatha)及其注释的翻译。这是继1935-41年间立花俊道、长井真琴等人的《本生经(及注释)》75、山崎良顺的《大发趣论注》(Mahapatthana-atthakatha)76以及长井真琴的《一切善见律注序》(Samantapasadika:Bahiranidana)77之后,首次大部头的注释书翻译。

4. 原典汉译

【4.1】巴利三藏的汉译,虽然还没有系统的、大规模的成果,78但是个别的成果还是有的。在经藏的前面四部尼柯耶中,(1)比较大部的翻译似乎只有巴宙1971年79译出的《南传大般涅槃经》(Mahaparinibbanasuttanta),80这是《长部》第16经。81《小部》(Khuddakanikaya)的成果比较多。82《法句经》(Dhammapada)有两个译本,(2)一是了参法师1953年的《南传法句经》,83(3)二是净海法师1973年的《真理的语言──法句经》,84前者译成五言为主的诗偈,后者则是不拘形式的白话。(4)1985年季羡林的二位高足郭良鋆与黄宝生合译了《佛本生故事精选》。85这是《本生经》(Jataka)及其注释86的一个选译及节译本,87着重选择其中文学色彩鲜明的部分。(5)1988年郭良鋆又译出了《经集》(Suttanipata),88这是译者在斯里兰卡进修巴利语的一个成果,诗偈部分采取形式自由的散文诗传译。(6)1992年北京外语学院僧伽罗语(Sinhalese)专家邓殿臣和留学北大中文系的斯里兰卡法师威马莱拉但尼(Vimalaratana)合译出版了《长老尼偈》(Therigatha);(7)四年之后,邓殿臣又译出《长老偈》(Theragatha)。89翻译过程他们参考了注释书《胜义灯》(Paramattha- dipani)对诗偈的解释,并且从中译出诗偈作者(也就是长老及长老尼)的生平事迹传略以及诵出该偈的具体因缘,将之置入各相关偈颂之前,使得简短的诗文更加明白易解,也大大提高了这部译着的价值。邓氏的译偈主要采取五言四句、形式一致且大抵押韵的诗体,如其前言说的,「信、达之外,力求高雅」。(8)律藏方面,有李凤媚1999年的《巴利律比丘戒研究》,90其中主要有律藏「经分别」(Suttavibhavga) 227条比丘戒的译注,此外并收录汉译五部广律的相应戒文、以及巴利本I.B. Horner的英译,相当方便读者参照。

【4.2】三藏之外,藏外典籍的汉译也有一些成果。(1)首先是法舫法师译出的《阿毗达摩摄义论》(Abhidhammatthasavgaha)。91这是上座部甚为重要的阿毗达摩纲要书,10或11世纪阿耨罗陀(Anu- ruddha)的杰作。(2)其次,叶均92在1980年译出了觉音(Buddhaghosa)的巨著《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93这是讲述上座部教理最系统、最详尽的一部作品。这部译着的出版迭经波折,得之不易。94 (3)1985年又译出了上述《摄阿毗达摩义论》(Abhidhammatthasavgaha)的第二译,这也是叶均居士(1916-1985)春蚕吐丝的最后的遗作。95(4)史书方面,有韩廷杰1971年翻译的《岛史》(Dipavamsa)。96这是斯里兰卡最古的编年史诗,从公元前5世纪佛陀三访锡兰岛叙述到公元4世纪的摩诃舍那王(Mahasena)为止。(5)1991年韩廷杰又译出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史籍《大史》(Mahavamsa),97它是以佛教发展史为主轴的王朝史。这部漫长的历史著作由多位作者分段撰写,从公元前5世纪写到18世纪英国入侵,是研究佛教史上很多重大问题98极宝贵的材料。(6)1996年巴宙以其近80之龄,前后费了7年之力,「以译经为日课」,终于完成了《南传弥兰王问经》(Milindapabha)的翻译。99

【4.3】除了出版的译着之外,还有一些毕业论文值得一提。100(1) 1993年泰国比丘释祥智的《〈吉祥悦意〉《梵网经》的「六十二见」译注》。101 (2) 1995年泰国比丘 Varavamso(释祥代)的《巴利语《梵网经》「小戒」及其注疏之译注》。102这两册论文在原典部分都做了校勘,且除了本文的译注之外,还附有一章概略归纳觉音注文的一些常用文句。(3) 1996年何俊泰的《见微知着──巴利文《小诵》译注》。103译者配合《小诵》的偈颂体特点,以七言的格律形式译出颂文(另附解释颂义的白话翻译),并参考注释书、相关经典及各译本做了详细附注。(4) 2000年谢美霜的《巴利《分别论。谛分别》译注》。104译者花了许多功夫参考相关经论及注释书,在难解之处详注说明。

5. 工具书

5.1. 文法书

【5.1.1】文法书方面这几年又有了一些新成果。(1) 1997年PTS新出版一部文法书:Pali Grammar,105这是Vito Perniola在1955-65十年间研究教学的成果,主要反应律藏与尼柯耶的语言现象。相较于早年A. K. Warder 的Introduction to Pali,106Perniola 的文法大大增强了音韵(phonology)方面的内容,并且费了甚多篇幅描述梵语(OIA,古代印度雅利安语) 到巴利语(MIA,中古印度雅利安语)的演变关系,包括音韵、名词变格(declensions)、代名词、数词、以及动词系统的演变等,对学习者会通兼习此二语言助益甚大。此外,句法(syntax)方面也更加充实,颇为详细的论述搭配关系(agreement)、格的用法、动词用法、句型(肯定句、否定句、命令句、疑问句、条件句、比较句、选择句......)等,并附有甚多采自原典的实际用例。(2) PTS 2000年又出版了Geiger, A Pali Grammar 正误版,订正1994年那个改订版的许多错误。107

【5.1.2】2001年德国学者Thomas Oberlies出版了一部巴利文法:Pali : A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of the Theravada Tipitaka。这部文法的语料主要来自三藏,它是继Geiger 1916年那部标志巴利语研究里程碑的巨著108之后的另一力作,其架构承继Geiger,着重的谈音韵(phonology)与型态(morphology)两部分,并未及于句法(syntax)。Geiger之书虽在1994年由K.R. Norman略作修订增补,但基本内容并未更动,仅仅加注提供相关问题新研究的出处。Oberlies则吸收80多年来巴利语研究的新成果,重新改写,因此称得上Geiger的提升增补版。书末附有此书与Geiger文法及Hinüber文法109各节的对照索引(Concordance)。另有一个与Pischel文法110的对照索引,当中对该文法作了扼要的「增补与订正」(addenda et corrigenda)说明,让此书的新成果也贡献到俗语语法的研究领域。

【5.1.3】台湾近年也有一些巴利语语法研究与编纂方面的尝试。(1)其一是张云凯的毕业论文《巴利语文法教材之比较研究》。111此本论文针对现代的13本巴利文法书进行比较整理,从而描述巴利语各个语言单位的基本规则,是一本基于二手文献归纳比较的「描述语法」。(2)笔者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也随手编写了一册文法教材:《实用巴利语文法》。112此书主要以A.K. Warder: Introduction to Pali113为基础,配合水野弘元《巴利文法》114的部分内容,进行改编。鉴于Warder文法书例句太短以致语感不足的缺憾,此书特别从Nikaya中广引较为完整的经文例句,通过「语境」具体呈现各种用法及它们表达的意义,此外也特别强调「句型」的教导,是一部实用导向的「教学语法」。115

5.2. 辞典

【5.2.1】CPD:巴利语辞典的编纂工作近几年又有不少进展。首先,A Critical Pali Dictionary (CPD,《精审巴利语辞典》)继1992-94年间出版第三册的三个分册之后,1997年又出版第四、五分册,1999年接着出版第六分册,收到词目kasavacunna。116比起前两册速度快了不少,117照此进度估计,100年内应可完编,页数可达5500页。118这部词典收词范围甚广,从三藏(tipitaka)、注释(atthakatha)、藏外典籍,到12世纪的解疏(tika)。除一般词汇之外,还收有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植物名等)、书名(及相应名、品名、经名等),此外更收有古代文法书──从《迦旃延文法》(Kaccayanavyakarana)到胜种(Aggavamsa)的《语法论》(Saddaniti)──的文法用语。119词目内文对义项的详细归纳分类、以及丰富的引用例更为其特色。这部辞典之号称「精审」(critical),指的主要是它所根据的本文(text)经过了精细校订。120并且编者很有识见的只将目标定在「低精审」(lower criticism) ──也就是只以巴利文献本身为范围进行内部考察,求得最好的读法,而将「高精审」(higher criticism) ──亦即附带考察其它传统,如佛教混合梵语、耆那教文献语言等──的庞大工作留给其它研究者逐步研究。121否则,这部辞典的完编将更遥遥无期。

【5.2.2】DOP:期待已久的PTS新版巴英辞典A Dictionary of Pali (DOP或NPED)终于在2001年出版了一个分册(778页),词目范围a-kh。122未来计划再出两册即可完编(各册份量约同第一册)。这部辞典是Margaret Cone在K.R. Norman 的指导下独力进行的,她从1984年起专职从事此一工作,至今已经超过17个年头。123 PTS最初计划只是对早年的Pali-English Dictionary (PED,1921-25)124进行修订(即订正错误与增补新词),但Cone着手不久便发觉「不需修改的地方太少了」,最后只能重新来过。与之前的PED相较,这部辞典有几项特色与不同点:一是材料的质、量更为提高。虽说两部辞典主要的材料来源同是PTS出版的巴利原典,但Cone使用了大量PED时代(1925年以前)尚未出版的大部分的注释书、藏外典籍、以及解疏,收录了许多先前PED未收的语词,这是量的扩充。再则,由于许多早年的本子可靠度不足,Cone同时校读缅甸版、锡兰版、与泰国版,取得更加精良的读法,做为辞典取用及引证的依据,这是质的提升。第二项特点是减少了冗长而益处不大的词源探讨,只简明举列对应的梵语(字根)、混合梵语、或俗语(如半摩揭陀语)语形。三是更加强调「语言」而不只是「词汇」。PED大多只有词义解释与出处,例句不多。此部辞典一词的每个义项都有引自经典文献的广泛用例,既做例证,又通过具体实际的语境与用法教导词义。四是比较详尽的举列语词的相关型态变化,例如代名词的各种格变化、动词的不同时态与分词形等,补充了部分文法书的不足。125

【5.2.3】在日本方面,1997年出版了一部新的巴利辞典,即云井昭善的《パ─リ语佛教辞典》。126早在1961年他便出版过一部《巴和小辞典》。127 1986年间,云井从大谷大学退休后,转到佛教大学执教,带领一群研究生研读巴利佛典,就在这群学生的协助下,兢兢业业致力于辞典的编纂工作。新辞典是在《巴和小辞典》与水野弘元《パ─リ语辞典》128的基础上修订与增补的,主要文献来源是PTS版尼柯耶、律藏、与注释书,也引用少量耆那教文献。这部辞典的主要特色是:一、更加强调「语言」而不只是「词汇」,这一点跟PTS新版巴英辞典(DOP, NPED)一样,立意在于通过语境教导词汇。但这部辞典更附有例句译文,以及汉译《阿含经》的相应经文(如果对得上的话),十分方便学习。这是此辞典的一大特色,也是未来编纂巴汉辞典可以取法之处。二、具备教理辞典的性质。尤其对于佛教教理上特别重要的语词(例如kamma, tathagata, nibbana等等),多方引用经文说明与之相关的各方面教说。三、具备专有名词辞典的性质,并多少有研究资源书的性质。对于重要的人名、地名、经名、本生名等,提供该人物主要或特别的生平事迹,该地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事迹,该经或该本生的核心内容、特色、以及重要的文献数据,例如相当的汉译本、现代译本、对应的梵本、以及与之有关的研究资料期刊等。以上特色都恰恰是水野辞典所欠缺或不及的,因为水野之作基本上是「简明辞典」的性质,「简单明了」正是其特色。

【5.2.4】除了上述辞典之外,1994年BPS 出版了Bhikkhu Banamoli一部名相译词汇编:A Pali-English Glossary of Buddhist Technical Terms (《佛教名相巴英译词词典》)。129 Banamoli (1905- 1960)从1949年在锡兰出家直到1960年去世为止,翻译了包括《中部》、《清净道论》等多部重要的巴利原典。130为了翻译的方便,他不断汇整(并且一再修订)自己所拟定的相关名相的对译词,同时也随手记下PTS《巴英辞典》(PED)未收的语词或义项,还附带收集其它相关用语,例如文法用语、植物名等。后来Bhikkhu Bodhi将之汇整出版。这部小词典除了主要收集佛教名相的英文对译词之外,还包含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其一是前面提到的, PED未收的语词或义项。即便CPD及DOP (NPED)收词更广,但目前都只出版一部份(四分之一及三分之一),因此这项材料依旧有其价值。二是名相译语之下附有该名相的「定义出处」以及「种类区分出处」,很方便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查索。131三是词典第二部分收录了数类特定用语,包括文法用语、植物名与花名、月份与季节名、数词与量词、梵语因明用语等,相当方便读者查照与学习。

5.3. 文献导览、读本

【5.3.1】文献导览:德国学者Oskar von Hinüber 1996年出版了一部讲述巴利文献的导览书:A Handbook of Pali Literature (《巴利文献要览》)。132Hinüber 曾于1992-94年间,在德国布莱斯高(Breisgau)夫来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进行连续四学期一系列有关巴利文献的讲授课程,这部导览便是其讲稿的节缩本(大约原稿三分之一)。书中大体遵循CPD第一册「后编」(Epilegomena)文献目录的分类及顺序来处理巴利文献。133Hinüber在有限的篇幅中,除了「医药」(Medicine)、「律法」(Law)、以及「语言学」(Philology)三类之外,尽可能涵盖所有巴利文献。134其中谈到近50部CPD「后编」未提到的巴利典籍。尤其辟有专章讲述后期编于东南亚(锡兰、缅甸、泰国)的巴利原典,这是K.R. Norman 1983年那部Pali Literature最欠缺的部分。135对于每一原典,书中都罗列提供其校订本、西文译本、以及注释、解疏等信息,并概要叙述此一原典的年代、作者(编者)、成书地点、文体、组织、核心内容等各方面的相关讯息。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书末附有一个对CPD「后编」编号系统的订正与增补,这个「补订」(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所罗列的文献配上原先CPD「后编」的参考文献,大致就涵盖了目前所知的绝大部分巴利原典,因此是极重要的巴利文献资源录。

【5.3.2】读本:为了巴利语的教学需要,1998年护法法师与笔者合编了一册巴利读本:《巴利语轻松上路》。136内容包括发音练习、教语花鬘(偈颂选)、以及故事短文选读,是逐页逐句对读的巴汉对照版,书末并附有诗偈选文的语法解析,相当方便初学者参考学习。

5.4. 索引

【5.4.1】PTS近年出版了多部计算机产生的索引书。(1) Index to the Vinaya-pitaka (《律藏索引》),137是Oldenberg校订的Vinaya-pitaka (五册)的索引。Oldenberg的本子原来只附几类特定语词的索引(例如专名,佛、法、僧相关的语词等)。(2) Index to the Digha-nikaya(《长部索引》),138是PTS版Digha-nikaya (三册)的索引。Digha-nikaya原来书末只附少量索引。(3) Index to the Mahaniddesa (《大义释索引》),139是PTS版Mahaniddesa (二册合订)的索引。Mahaniddesa原本书末只附主题索引及专名索引。 (4) Index to the Dhammapada (《法句经索引》),140是Hinüber与 Norman的Dhammapada新校本的索引。141编者在制作这些索引时,也顺便订正了原校本中印错的字词。此外,因为由计算机产生,因此很容易做到「穷举索引」,也就是穷尽举列文本中每个词语的每个出处(并且可以列到行号,极方便引用与查检),人工索引一般只能有限举列(而且通常只列到页码,实用性大打折扣)。142总的来说,索引对于语言的研究(音韵、构词、型态、词义、句法等各方面)、辞典的编纂、文献的比对、乃至教义的探讨都是极有力的工具。

【5.4.2】 此外,1990年L. Grey编着的重要资源书A Concordance of Buddhist Birth Stories(《佛教本生故事参照索引》),自从1994年大幅修订扩增改版之后,2000年又出了第三版。143此版基本架构未变,但又增加许多相关文献及研究的参考项,内容更加充实。144这是研究佛教本生与譬喻(寓言)故事不可缺少的资源书。

6. 巴利光盘

6.1. 巴利圣典协会版(PTS版)

【6.1.1】早在30年前的70年代,PTS就开始尝试将巴利原典置入计算机。145可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还不成熟,加上经费、人力的限制,最后只能放弃计划。1989年9月,泰国法身寺法身基金会(Dhammakaya Foundation)为了让全世界学者更容易取得及使用巴利原典,并鉴于PTS版是国际学术界最为通行的版本,于是开始了此版本巴利光盘的建构计划。146经过长期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难,终于在1996年4月与PTS签订合约,正式发行此版光盘:Palitext version 1.0 (MS-DOS版)。147

【6.1.2】这片光盘收录了PTS版巴利三藏共53册原典(律藏5册,经藏即五尼柯耶37册,论藏七部论11册),但尚未收入注释、解疏、与藏外典籍。在版面上,光盘采「原貌重现」的形式,原原本本呈现原来刊印本的内容与编排形式,这大大有利于资料的参照引用。此外也做了一些提升,例如订正原版打字上的错误(以红色字表示)、标示原文行号等。在功能方面,光盘提供关键词词(含词组、句子)、册号页号、文脉段落、以及词汇序列等四种搜寻模式,并具备万用字符(*)的强大搜寻功能,很容易搜寻字词的前接(prefix)或后接(suffix)情况。搜寻结果列有清单,显示该字词或段落在各册典籍的出现状况及统计。此外为方便比对原文,光盘提供切割窗口、多重查询、多段比对的功能。另外,也提供打印功能,可惜只限于点阵打印机(dot-matrix printer)的单页打印模式。另一项缺憾是未提供经文撷取的功能。148

6.2. 泰国版

【6.2.1】1987年泰国Mahidol大学奉命拟定一个特别的研究计划,以庆祝泰王Bhumibol隔年的登基纪念大典。149 Mahidol大学接受Dr. Praves Wasee教授建议,打算将泰国版巴利三藏放入计算机,以呈给泰王一个别具时代意义的献礼。1988年这项计划有了初步成果,完成了泰国字版150巴利三藏45册原典的电子版BUDSIR I。151其后计划持续进行,并不断扩充改良,152到1994年终于有了一个更加完善的版本BUDSIR IV on CD-ROM (MS-DOS版)。153 这片光盘收录了泰国版154巴利原典共115册,包括三藏45册、注释书55册、以及其它典籍如Milindapabha(《弥兰王问经》)、Visuddhimagga (《清净道论》)、Abhidhammatthasavgaha (《摄阿毗达摩义论》) 等15册。这一版提供「关键词词」 (包括词组、句子)与「册号页号段号」两种搜寻模式,并具备万用字符(*)的搜寻功能。搜寻结果列有清单,显示该字词在各册典籍的出现状况及统计。BUDSIR IV还提供切割窗口、经注合查的功能,可以经与经比对、注与注比对、或经与注比对。此外,也提供数据撷取功能(撷取的经文须另行转码才能使用)。另提供点阵打印机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功能。比较可惜的是未提供与PTS版的页码对照,大大减低了版本比对的方便,也降低了国际性。

【6.2.2】1996年Mahidol大学又开发了新版本:BUDSIR IV for Windows。155这个版本工作环境从DOS转到了Windows,收录原典同前版,基本功能也大致相同,但可以同时开到8个窗口进行经、注的种种比对,并且是一片会「读诵」的光盘,可以标示经文请求诵读。

【6.2.3】 1997年BUDSIR IV又有了新版本:BUDSIR IV / TT (for Thai Translation)。这个版本有几项提升:除了先前原典115册之外,又收录了三藏的泰译本45册,总数达160册。此外,具备多字体(Multi-scripts)显示功能,可以显示泰国字、罗马字、缅甸字、锡兰字、高棉字、以及天城体等6种字体的巴利原文。另外,也收进一部《巴泰辞典》,未来还计划收入《巴英辞典》。

6.3. 缅甸版

【6.3.1】自从1954-56年缅甸完成巴利三藏第六次结集之后,156印度政府也决定以天城体(Devanagari)刊行失传已久的巴利圣典,并委由新那烂陀大寺(Nava Nalanda Mahavihara)负责进行。那烂陀寺于是纠集学者积极进行这项任务,并先行刊出三藏部份。可是后来工作延缓下来,不久之后整套三藏竟已绝版,甚至一些单册也无法取得。有鉴于此,内观研究所(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VRI)成立之后,157便积极进行天城体版(Devanagari)巴利三藏、注释、解疏等的刊行工作,以让佛陀的教典重新流行在他的母土。这个版本(VRI版)采用缅甸第六结集版为底本,将缅甸字体转写成天城体,而后输入计算机处理,并作了一些编辑上的更动。158之后,为了提升研究效能以及长久保存三藏,又制成光盘,于1997年发行第一版:Chattha Savgayana CD-ROM(CSCD),隔年又出第二版,1999年出了第三版。159

【6.3.2】这片光盘(CSCD Version 3)收录三藏、注释、解疏、补疏(anutika)以及藏外典籍如阿毗达摩纲要书、史书、文法书、诗律学等各种巴利原典共216册,并收有一部现代的巴利文法书(及习题解答)160以及一部简明巴英辞典,还有阿育王碑文(Ashok ke Abhilekh)。功能上,此版具有七种文字161的显示功能,可以提供字词(或词组)、文脉段落等搜寻方式(有万用字符*功能),并具有「标示查询」功能,也可直接翻查某经某品某页。搜寻结果列有出处清单及出处文句摘要,可以存档或打印。光盘可同时开启多部典籍(最多六部),并具备三藏、注释、解疏的段落关连功能,很方便进行经文之间或经、注、疏之间的比较或对读。尤其是提供与其它版本(如PTS版、泰国版、锡兰版)的对应页码,更有利于不同版本间的参照比对。光盘也提供经文撷取与打印功能,并且是配合中文版Windows环境,很方便撷取之后配合中文进行后续的编辑利用。这是一片版本优良、162收藏丰富、功能强大、方便实用的光盘。罗马字版已经上网。163

7. 结语:迎向巴利学的新时代

【7.1】上来我们重点介绍了巴利学近些年来的主要业绩。自然,这些新成果不是几年之间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少数个人所成就,而是建立在前此数十年间相关领域众多工作者直接间接点点滴滴的辛勤耕耘上。综观这些新成果,可以清楚看出,巴利学已经从少年青年的蓬勃发展期,逐渐迈向中壮年的凝炼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研究成果的主要特色,一方面是「领域的扩大」──校订及翻译了许多先前未曾校出或译出的典籍,这主要是注释与解疏部分。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运用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新的工具、新的想法,许多更加精良的新校本、新译本、新辞典、新文法书、新索引等一一诞生,真正开启了巴利学研究学习的新时代。并且,这种质的提升已经逐渐从「低精审」(lower criticism)迈向「高精审」(higher criticism)──不但考察巴利内部的各种材料,更扩大考察与之相关的梵语、佛教混合梵语、犍陀罗语、乃至耆那教半摩揭陀语等相关文献。此外,由于计算机科技与网络科技的进步,各种典籍也随之有了光盘版与网络版,不但取得容易,效能提高,更开启了许多新的研究潜能,这也是这一阶段的一大特色。

【7.2】西方的巴利学研究已有近200年历史,东洋的日本也有百多年历史,都已步入成熟阶段。与此相较,台湾与中国大陆则还处在有待大力开拓的起步阶段。虽说学术无国界,所有资源与成果都可彼此共享,但由于语言文化的隔阂,除了少数专业人士之外,大部分成果都无法直接取用替代。因此这一领域的大量工作──例如庞大的三藏、注释、解疏、补疏、藏外典籍的翻译,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特色、不同目标的文法书的编写,各式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辞典的编纂,各种文献导览书、资源书、索引书、读本等种种方面的工作──都有待我们逐步去完成。可以想见,这不是少数人能够担负的工作,也绝非短时之间所能成办的事业。因此眼前不但有一大片广阔的土地等待我们去投入、去开发,并且今天我们拥有较之前人更加优渥的工作环境──我们有众多新校本、新译本、新文法书、新辞典可供取用参考,以及各种索引、光盘等有力工具可供查索、比对、研究,这对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汉语世界,是极好的契机。可以说,巴利学对我们而言,虽然只像个刚刚学步的孩童,还十分稚嫩,可是它却充满了前景、充满了潜能、充满了希望!


2002年2月
于 嘉义民雄

【略语表】

A Avguttara-nikaya 《增支部》(PTS版)
BPA Burma Pitaka Association. 缅甸藏经协会
BPS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锡兰「佛教出版社」
BUDSIR BUDdhist Scriptures Information Retrieval.
「佛典数据撷取系统」(泰国版巴利光盘)
CP K. R. Norman's Collected Papers 《诺曼论文集》
CPD A Critical Pali Dictionary. 《精审巴利语辞典》
CSCD Chattha Savgayana CD-ROM.「缅甸第六结集版巴利光盘」
DOP A Dictionary of Pali. PTS版《巴利语辞典》(= NPED)
DPPS Department for the Promo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Sasana. 缅甸「弘法部」
JAS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亚洲研究学报》
JPTS Journal of the Pali Text Society. 《巴利圣典协会学报》
MIA Middle Indo-Aryan. 中古印度雅利安语
NPED A Dictionary of Pali. PTS版《巴利语辞典》 (= DOP)
(New Pali-English Dictionary《新巴英辞典》)
OIA Old Indo-Aryan. 古代印度雅利安语
PED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
PTS版《巴英辞典》
PTS Pali Text Society. 巴利圣典协会
S Samyutta-nikaya 《相应部》(PTS版)
VRI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内观研究所

A Report on Pali Studies : 1995-2001

Tsai, Chi-lin

Tsai, Chi-lin, " Balixue yanjiu jiyao : 1995-2001 (A Report on Pali Studies : 1995-2001)", Zhengguan zazhi, No.20, Nantou, Taiwan, Mar., 2002, pp.227-8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report on recent (1995-2001) Pali studies. It trys to continue what K.R. Norman's article did in 1994 ("The present state of Pali studies, and future tasks"). I am not only introducing PTS materials, but also other English language publications known to me. And I also report on Japanese and Chinese published (and a few not yet published) materials.
In this article, like Prof. K.R. Norman's article mentioned above, it will be dealing with "Pali studies" in a narrow sense, i.e., "Pali philology". Therefore I will be covering connected topics, introducing (1) the recent PTS Pali editions, and (2)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ipitakas, parts of Atthakathas and Tikas, and some postcanonical texts, including PTS, Wisdom, BPS, BPA, and DPPS.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3) new Japanese translations and (4) Chinese translations.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I try to include all the modern translations known to me, including translations from Japanese translations and even from Thai translations. (5)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which would aid the read of Pali texts, including grammars, dictionaries, guides to literature, readers, and indices. Finally, (6) it introduces Pali CD-ROMs, including PTS, Thai, and Burma versions, about their content, their accessibilities, and the particularities of each one.
In this article, I not only give new informations about editions, translations etc., but also try to give a clear and complete picture of this field to the readers, so as to make it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and also a guide for the beginners.
I feel Pali studies have a good future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connected fields (e.g. Sarvastivada Skt. materials, Gandhari, BHS, AMg, etc. ), and especially for Taiwan and China mainland, we are only beginning to move to this field of studies.

CONTENTS
0. Introduction
1. Text editions
2. English translations
2.1. Pali Text Society (PTS)
2.2. Wisdom Publications
2.3.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BPS)
2.4. Burma Pitaka Association (BPA) and Department for the
Promo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Sasana (DPPS)
3. Japanese translations
4. Chinese translations
5. Reference and auxiliary books
5.1. Grammars
5.2. Dictionaries
5.3. Guides to literature, Readers
5.4. Indices
6. Pali CD-ROMs
6.1. PTS version (Dhammakaya Fundation)
6.2. Thai version (Mahidol University Computer Centre)
6.3. Burma version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7. Conclusion : Approaching a new era in Pali studies


1 K.R. Norman, "The present state of Pali studies, and future tasks",刊在日本《中央学术研究所纪要》第23号,1994年12月,第1-19页。其后收于K.R. Norman的《论文集》(Collected Papers)第六册,页68-87,PTS 1996。笔者曾译出此文并补注,题作〈巴利学的现况与未来任务〉,刊在《正观杂志》第18期,2001年9月号,页171-209。
2 广义的巴利学(Pali studies)则可包含巴利佛教学,诸如教理、教史、教派、律制、佛传、僧传、佛教文学等种种方面的研究。
3 G.A. Somaratne (ed.), Samyutta Nikaya, Volume I, Oxford, PTS 1998. 这是Somaratne 1994-95年间在牛津大学追随Richard F. Gombrich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的业绩。
4 今日我们坐拥数量庞大、版本众多的圣典刊本,更有比较当年更加精密审当的辞典、文法书,以及诗律研究的专书。此外,各种写本的取得也更容易,再加上现代科技(如微缩摄影、计算机)的辅助、专业学者的交流等。这一切的便利,使得Somaratne不由得说,今日他之校订此书是:此其时也!(Somaratne 同上书,p.xii)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