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转迷成觉的最后求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满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茫茫宇宙,芸芸众生,皆因遮住真心,以假当真以虚当实,流转生死,受不可受之罪,忍不可忍之苦, 且无有终日,苦哉悲哉!
世尊出世,如强光划破茫茫夜空,直证一切真谛,度导众生,破除浓障无明,返妄归真,转迷成觉,由始觉而行六度万行菩萨道,达圆满大觉而成佛。真乃众生之幸,三界之幸也!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觉圆为佛。佛与众生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觉与未觉,俗话讲的迷者众生觉者佛就是这个道理。众生与佛陀有一样不二的清净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善不恶,但众生的这颗清净心,则被尘埃所遮,欲呈清净之本心,就要清除尘埃。欲清除尘埃,首要必须亲近佛法、听闻佛法,这是第一步;接着还要思维佛法和刻苦修行佛法,第二步第三步,而且多次循环往复,一步高一步升华,直到三觉圆地而证正觉。
“尘埃”就是无明,就是烦恼,要断除烦恼当然也需要工具和方法,扫尘埃需要条帚,斩断烦恼需要法剑,这里说的条帚和法剑就是各种修法,涵盖八方四千方便法门。通过多劫和长久的努力就能扫除尘埃, 从修证上就是指证悟“空性”;不思善不思恶,不执着妄想,无我无欲,也就断除了所有烦恼。此时也即是“我空”。证得了登地菩萨或阿罗汉。但按佛陀要求还不彻底,还不究竟,如继续求证,这个条帚和法剑会变成“法执”而障碍理悟进程。所以还要舍得把依止过的“法剑”和“条帚”(各种修法)放下,而且一定要放得下,这是修证极致的需要,我要说给大家的修行知见与各方便法门修证抵达顶巅时诸途同归的指导即是修行放下的指南。修行至此并得到如此妙法,当是大福报之人也。一旦把“法执”放下就是“法空”,此时启动自己的锐利悟根,也不须经由任何方便法门,当下就可证悟“体用本空寂”,即“当体即空”的境界,如此证悟“真空不动”的自性,就是真正证得了清净性。
一切法门修证成就,都是通过戒、定、慧三学来实现的,所以“修定”是必须的,任何法门高层智慧的开启,都是在定中完成的。尽管各派表述方法不同,定、深定、甚深定是修行佛法证悟圆成究竟佛法的根本。
我要说的修行知见,是从证悟空性方法和体证说起,所以也要从修定、入定证悟自性清净说起。其实定也好,坐禅和禅定也好,都只是一种表述的名词,是任何法门高层次修法必须经过的方式。坐禅的要求和标准是:对外在的一切境界、包括好坏善恶的一切人和事物都不起心念(念头);不管用什么摄心方法, 达到这一切都是开启智慧的基础,同时,内在要认识自己清净的本心并定而不动摇。禅定的标准和要求是: 对外在一切事物状态形体及各种不同的呈现形式不仅不执着而且能够远远离开并进入稳定地清净状态;对内能将自己心性安住于清净的深静境界而不受任何干扰。进入了如此的修行境界,就是进入了“三摩地”。佛法指归实相指出,“当下顿悟空有不二,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是悟“中道实相”。如一位大禅师所云,直言之,“中道”者,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惟有当前了了分明实实在在之一念称为“实相”。“中道即实相,实相即中道”,修行者由心安住一分钟的“中道实相”, 可以称为“一分钟的佛”,经由不断的事修与理悟,最后永远安住于“中道实相”,就是真佛,也是修行佛法的极致。此时会流现“真空生万法”的境界,这一境界与以前一切景象有根本区别,是佛的境界。因为,真空不动心是不执分别,自然发出最精密的分析力;不执智、不执悲、不执能,自然发出大智、大悲、大能的作用;不执有、不执空、一切不执,所以所呈现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真空不动心也正是无来无去,所以是完全地自由自在,这也才正是真正的“如来”。
这种修行极致,是任何法门求证的目标。这种高层次的无上、无相部修法也不是那个法门所专有的,而是任何法门修行到最高顶巅的一种共同的求证方式,舍此而不能究竟成就。
正因为如此,不管你是何门何派,何人弟子,欲达修法圆满,都必须经过上述的求证。所以这就是修行核心中的核心,密笈中的密笈,是实修实证的依止,望各善知识踏实的依止一法一门深入,刻苦求证,也望人人当下即身得到圆满。因此,宣说如上初证修行知见,并相信能闻到此方便,读懂并修证此方便, 当证成佛是无疑的了。
通此方便,当是大福贵者。常诵、常思、常修证,能迅速消障,增福无量,开启无上妙智慧,即身成佛不远矣!
最后,以心咒圆成:嗡,嘎德、嘎德、巴朗嘎德,巴朗三嘎德,菩提雅——索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