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老庄思想与佛教理论的浅深不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理 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老庄思想与佛教理论的浅深不同
  理 净
  以下提出六点来比较老庄与佛教的优劣:第一、时间相对:老庄只讲一生的现在事实,而佛教说三世因果。第二、神通相对:老庄五根皆有局限互碍,而佛教讲六根互用,即五眼六通。第三、即不即相对:老庄不能即万有为真空,而佛教能不坏假名演说实相。第四、立不立相对:老庄不能即真空无为而立万有差别,而佛教不动真空实际建立诸法。第五、绝不绝相对:老庄还存有得失分别之门,而佛教内外有无得失二际俱灭,绝言之理。第六、泯不泯相对:老庄不能外境与内心两灭,而佛教内外俱寂。由此六义来比较,更加明白老庄与佛教的优劣,如同小鸟与大鹏相比,水井与天池相比一样。
  这里从吉藏大师的《三论玄义》就可以更加详细说明了,吉藏大师从六种意义相比较,来说明老庄与佛法的浅深不同:1、“外但辨乎一形”。即老庄外人只讨论人生一世的事情,而不知过去、未来的事情(智短)。而“内则明监三世”,佛教则能通达三世的因果学说。2、“外则五情未达,内则六穷微”。五情即有情之五根,六通指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穷微的“穷”是远,“微”是小,即外人五根没有通达,只能看眼前,不能知久远之事,而佛教有五眼六通,能知久远和微细的事情。3、“外未即万有而为太虚,内说不坏假名而演实相”。“太虚”是老庄的宇宙观,认为太虚是“无”,为万物之母,是最究竟的无为,不能与世间相契合。“实相”是佛教对事物的认识理论,认为万物的实相是“无相”,本性相同,非空非相,万物与实相不二,空非灭有而空,万物因缘而有,当体毕竟空寂。4、“外未能即无为而游万有,内说不动真际建立诸法”。“无为”是老庄的最高理论,认为“无为”是最高最究竟的境界,与世间隔绝,而不能度众生,只是自己解脱,(其实并没有解脱,只是自以为)。而佛教则谈诸法实相,宛然而有,虽有而毕竟空,万有即是诸法实相,实相不离万有。“真际”就是诸法之本体。5、“外存得失之门,内冥二际于绝句之理”。“得失”即有善恶是非之分别。“绝句之理”,即一切法性空寂,理超四句,言绝百非。意谓老庄的真理学有善恶是非之分别,而佛教则能知诸法本性,内外生死二边皆空,绝一切言说,灭一切思惟,故为“言亡虑绝”。6、“外未境智两泯,内则缘观俱寂”。“境智”的“境”是外面的世界,即一切法相,“智”是内心境界,为思惟分别,“缘观”的“缘”是心所缘之法,为外境,“观”是自心观照,为内智。即是说老庄不能达到外境与内心全灭除,还有分别。而佛教能内外俱寂,空有不二。“短羽之于鹏翼”,“羽”是弱小,“翼”是宏大之义,短羽比喻蚂蚁、苍蝇之翅膀,“鹏翼”比喻大鹏之翅膀,“坎井”是地上挖的小井,“天池”即大海。“秦人疑其极”是指僧肇罗什诸人,谓秦人就已经怀疑老庄的理是否最究竟,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