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浮世百态警醒篇(3)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明笔曰:恩师说的那么清楚,徒儿当然懂了。
  仙翁曰:你能懂,为师就放心了,那世人亦必可明白也。然而人云亦云之事例甚多,就如世人最热络的股市亦同,甚多人不明智的深入去了解,人云亦云什么股较好,就盲目的投入而牺牲惨重。又如人说什么生意好,就一窝蜂的往那里投入,到头来,钱去财去,哀叹不已,这都是人云亦云之所证也。就以「求道」来说吧!亦然那家宫、寺较有名,就往那家宫寺去皈依,而己心不能明确的去正信、正念、正修,又有何益呢?
  明笔曰:恩师所举事例贴切,徒儿亦有所感,致使严重的影响到社会整体之不良现象发生。
  仙翁曰:你说的对,社会甚多不良现象都由人云亦云所造成的,就如近期(为师曾谈过)少年飙车之事,全省各县市亦由所云而造成的一股不良之风潮同之也。
  明笔曰:恩师今日之题,徒儿说必定内容精彩,没错吧!
  仙翁曰:哈哈!提出是要世人能真正明白,予以提升自己,并加警惕以除之。今日不多谈了,再谈下去,此等现象甚多,又将没完没了了。今日就此好了,能悟者简言可得,不能悟者,长言无益。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俗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皆虚幻,何者可相比。」此话之意,即是人之身乃是吸食五榖杂粮,没有人不会生病的,再好的花,也不会超过百日之香红,而且人生一切都是虚幻,则有什么可相比的呢?如能明白悟出此句之深理者,就会看开一切,而且认真的走向修持的这一条康庄大道矣。
  第三十八章 不正心态,社会百样
  仙翁曰:徒儿,为师今日再将社会世人一切之不正不当之心态来加以谈述,以悟世人能明、能通、能知、能悟。
  明笔曰:恩师所提之题纲,必定对世人有所助益者,不知恩师所提何事?何不当之心态?还请恩师详论!
  仙翁曰:那当然,不详加以述明,世人不但犯而不知,更无法更正不正之观念,那对世人就无有帮助。
  明笔曰:恩师言之有理。
  仙翁曰:其实为师所要提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之事,唯只世人不知而被之蒙蔽,更因而发生错误之心态。
  明笔曰:不关事态之大小,只要有影响社会之风气或不良之习性,有碍社会之风气提出纠正,都是对的。
  仙翁曰:为师所指不正之心态,是指世人不能明白大道之所在,只在鸡毛蒜皮之虚幻事上作比较,造成社会甚多之人因而盲目的追求,造成甚多之社会问题,一般人士大多在钱财上作比较:说什么你有多少财产、说什么你有多少房地产、说什么你开的是什么样的车、说什么你有多少珠宝、股票等等,因而为了面子,拼了老命,不顾一切的在这方面追求,甚至于不惜生命的拼命去争取,好作为比较之依据,这些都是目前最常见之大弊病,诚不知这些都是虚幻之物,拿它来作比较干什么呢?难道会随身带走吗?又甚多之妇女,则在先生或孩子身上作比较,使得先生受逼而痛苦难堪,为了与他人比较,使得孩子无喘气之机会,这个也要学,那个也要会,东补习、西补习,一旦课业不如意,使得孩子走头无路,造成家庭之悲剧,何苦来哉?这都是不正心态下所造成之产物,至为可怜,故为师提此不当之心态,随处可见,并非虚言也。
  明笔曰:恩师所提者是事实,徒儿亦知亦见也。
  仙翁曰:甚少有世人提出来比较谁有修、谁没有修,如能提出此事者,才是真正的聪智之人,如能以此作为比较之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之人也,因以此作比较是无可厚非,而是真正有意义之事,其实人生就是要你利用在生之年,能藉机速速修持,以返原来清明之面目,但世人真正实在的不去计较,都是愚昧的在虚幻中去作比较,所以提醒之,盼世人能了悟之。
  明笔曰:恩师训勉甚是。自徒儿此次受难后,更有所悟,当多在圣务上下工夫,才是根本之道,以期能真正立些功果,来弥补罪业。
  仙翁曰:哈哈!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而且能真正去体会,才能得到更多的经验,不论在生活的体验上,或是在人生的意念上,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明笔曰:恩师取笑徒儿,还请恩师多加开窍、教诲才行!
  仙翁曰:这还用说吗?还得靠你自己有慧根才行。盼能师徒携手来造化,引导世人在错误的道途上予以归正,这也才是师徒同力着书之目的,今日以此题纲劝勉世人能知人生生活真谛之所在,更正错误,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俗话云:「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虽只是二句普通的话,里头却含藏修持的深意,世人往往不知,而且犯了此毛病而不知也。勿道人之短-说明了己身修持,不犯口业。不说己之长-说明了自己谦恭之修涵。盼世人能明而戒慎之。
  第三十九章 不省自己,说人长短
  仙翁曰:为师今日以此题纲,来说明现今世人之弊病,你认为如何呢?
  明笔曰:恩师对世人弊病之深入,可说是巨细不遗,当然此内容甚佳,也是世人常犯口业之所在也。
  仙翁曰:嗯!你亦能体会到此之意义,为师甚为感慰也。
  明笔曰:能与恩师多次携手着书,多少也能沾点仙气,灵当然也会有些受到感染吧!
  仙翁曰:大概是如此吧!现今之人大都只会说他人之缺处,而不会自己去探讨自己的毛病,在此除了违反修持之大要外,亦是造罪业之根源也。在一般世人此毛病之多少,因人而异,修持好的,说的较少,修持差者,此毛病较为严重,甚至于造下了不可原谅之罪业亦有之,真是令人惋惜!,故今日特而举出,予加更正也。再者,不只是一般生活上,世人常犯之毛病如此,大者连什么国家议会殿堂,以及社会生意的竞争上亦是如此,专找些偏理来加以攻击,这种都是犯了此毛病,生意亦同,故而造成社会混乱之现象,至为可怕,诚不知为了生意,应多加检讨自己店里的货色,或是检讨自己经营的方式,专找别人生意上之缺失,而加以攻击,以为如此可以助长自己生意之兴隆,其实到头还是生意黯淡,自寻死路也。
  明笔曰:恩师所提极是,世人此弊病,比比皆是,到处可见,实在不该,不能殷实的做自己的生意,只会相互竞争批评,到后来自己无法撑持而倒闭,自讨苦吃。
  仙翁曰:就是如此,诚不知做生意与自己的修持息息相关,平时己修不能控制此点,做生意也会犯此毛病而失败也。
  明笔曰:恩师之意,是言明人之生活,不论是做人做事、或是做生意,都与修持有关?
  仙翁曰:那当然,一个有修持之人,不管是做人、做事、做生意,都会先反省、检讨自己来加以改善,绝不会无端不明的去攻击他人,以求自己的利益,故两者相比,自然是前者生意会得到信任而成功矣。
  明笔曰:恩师有理,但世人往往在此点都不能去体会,到了难关,更因而怨天怨命,怨所有的一切,于事无补。
  仙翁曰:对的,故此之弊病,不要因为其小而不易见,然其影响至深且巨也,盼世人能从此修之,小处着手,那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不但可顺利,而且所积累之修功亦大也,更不会有造口业之来也。
  明笔曰:恩师此点规劝,实在太重要了。
  仙翁曰:不错,今日之题纲亦针对修持者的一个警惕,要修者能多向己身之心内去探讨,不要执迷专去挑剔别人之差处。又试问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你就是再攻击他人,亦与事无补,不必多费唇舌去言人长短,但如允许,劝化人之缺点是可行的,盼今日之题对世人有所助益,且盼能深切的检讨自己此重大之弊病,以规正之。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凡事有其因,导致其果之来,此乃不变之理也,人之一生亦有其因果之存在,因因果果永在循环之中,不会有其改变的,但世人往往因不得见而不信其之存在,导致心态之无有所惧,更因而胡作非为,更形成了不可收舍之地步。
  第四十章 不信因果,消极堕落
  仙翁曰:徒儿,为师有监世人之不明因果,不惧因果循环之理念,到处可见胡作非为者,故今日特以此题纲提出叙论,以为世人之戒律。
  明笔曰:恩师所见甚佳,徒儿亦有所感,世人往往不信因果报应等等之关,凡事不去理会往后是否会受到惩报,而毫无忌惮的为所欲为,实在令人担忧,恩师今日以此为题,重新提论,想必对世人有莫大助益。
  仙翁曰:但愿如此,让世人能明因果,重因果循环之关系而能收敛自己,多修好自己,更希望能因而使得大家都在善途上。
  明笔曰:恩师之言极是,凡能守己安份,就不可能有因果之惩报,因能明因果,凡事就会谨慎,会怕因果就不会胡作非为,那必定会是个好人,只要无大过,要能有功就简单了。
  仙翁曰:不错,现今之人凡事只求当前自己的好处,哪去管往后之日子如何,甚至于到了下世又如何,全然不会去介意,所以偷、抢、盗等处处可见,或以不当之方法来求得自己的私利,甚至于连甚多伤天害理,违反伦理的事都做得出来,实在令人惋惜也。
  明笔曰:恩师说的不错,现今社会会如此的乱,都是不信因果所惹来的祸,如果能明因果,凡事就会三思而行,不致于乱来。
  仙翁曰:现今社会之人,也未能深切去体会本身今世所承受的罪业如何,更因而罪上加罪,待哪日受到不复之劫,当必后悔不已矣,更何况天律亦早已改现世报而不知,现在更可见处处加速提前早报,而世人也不知去理会,不知去感悟,还在那我行我素,实在悲哀!今日社会之会如此逐渐的沉沦,就是因此(不信因果关系)而起的。
  明笔曰:就如徒儿此次受到的灾劫,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就是因果报应,很明显的,假不了也,就可以此作为活例子,世人应该明了有些未有惩报,乃时日之未到,非没有报也。
  仙翁曰:你以此说明甚佳,属于活生生的一个例子,况且你之此一例子,又不是胡作非为之惩报,只不过是过失所导来之惩报而已,就已经这么厉害,那如此是乱来所引起的惩报,可能比这个还会严重了好几十倍呢?然而现今社会的各种情况,都是延伸三世因果的关系在循环着,所以亦可见有些事,连神佛有时都束手无策,尚须自己去解自己所造来因果之结,否则永远无法解脱自己的业孽。
  明笔曰:恩师今日之题论,依徒儿看,世人恐难因而去掉以往根深蒂固,埋在内心深处的恶念予以剔除。
  仙翁曰:你所说的不错,但如不提出来,师徒俩亦有责任,凡是劝解世人之错误,也不盼急于一时,马上就可删除世人所有的弊病,如果能如此,师徒两人今日也不用那么辛苦在这着书劝世了,那如能如此快速达到目的,现今也不会尚有那么多的人在乱来,那地府亦早就成空了,地藏王菩萨早就证道大罗金仙了,只要能劝醒一人是一人,那就好了。
  明笔曰:还是恩师知理,徒儿不智,但盼能有更多的人听劝,莫辜负师徒儿在这里辛苦。
  仙翁曰:凡事不可能都如此之愿、如己之想像的那么美好,只能求其次就好了,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然导致今日社会之如此沉沦,也非一日之寒,故尽量劝化吧!如此而已。故盼世人能听老翁的一席话,速速明理因果,速速因果惕戒,对世人必定有好处的,这才是最根本之修持大道也。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一般之流言:「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此话主在说明世人之私心,但因私心之不能磨练,导致于社会恶心生成之来,如能转私心为仁心,那社会不就是一片祥和了吗?
  第四十一章 人心淡薄,恶心呈现
  仙翁曰:徒儿,你认为今日之题纲为何呢?
  明笔曰:恩师所立之题纲,必定针对世人之弊病而定,对世人必有所助益也。徒儿亦认为今日之题纲甚佳,也是当今社会最常易见之病态,导致整个社会难以安定。
  仙翁曰:嗯!你之看法不错,除了当探讨其原因而改善外,还得世人能醒悟,走入「修」的这一条路,否则让私心、恶心根深蒂固了,到那时要改时,已罪业满身矣。
  明笔曰:恩师之言是对的,徒儿常感受到人不到最后关头,常常无法澈悟,但亦因要觉悟时,为时已晚矣,或因不能听劝,执迷自己,到头亦悔之晚矣。
  仙翁曰:嗯!汝亦有此之感慨,不错嘛。
  明笔曰:恩师又取笑徒儿了。盼恩师今日之着,能多提出世人之弊予以纠正之。
  仙翁曰:那是当然,否则着书何用,不将根本之因予以披露,世人无法针对其弊以改之。人往往就是想不通所引起之执迷,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真实的,所以想不开而迷误下去,导致私心重重,无法化开来修正自己的心态,将链之成为「仁心」,所以为了私欲,无所不为,无所不做,恶心跟随而来,故而罪业亦因随之而至,迄年老有所领悟,到此时悔改,已无法弥补以往之错失,而带业、带罪离开了人世,叫天不应,叫地亦不灵矣,可说如此悔恨下去,不知何时才能了结,真令人惋惜!试看、试想、试问,人世间何种是真实?何种是不幻的?其实都是短暂幻灭之事与物,为何不能将假体之真灵、真心速速加以修炼?让此「纯真之灵心」真正达于真清之境。
  明笔曰:恩师之析理劝言不错,但依徒儿所知此等之文章、言语,不知有多少圣贤仙佛世世代代都提过,而今还是那么多沉迷之世人不知悔悟,不知如何是好?
  仙翁曰:不提总是没有机会劝醒,能劝醒一个是一个,这是仙佛们一同之心愿,知世人之难渡,不如此也不行啊。
  明笔曰:难怪乎成仙佛者之度量是如此之大,要是徒儿,恐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与等待。
  仙翁曰:话不能这么说,如依你如此之想法,那尔后之人如何去度呢?你也不必再担任乩生来醒世了。
  明笔曰:恩师骂的对,徒儿当立志改正之。
  仙翁曰:世人如今社会形态之如此之败乱,当然原因甚多,譬如:一、不愿修。二、不知修。三、常损己心志,不予振作。四、看不开、想不透,永远生活在迷团之中。五、难予受教,败乱自己。六、无有善根,宿业沉重。七、难将己性之善灵予以敛修,任其放荡。八、无法忍受本性之恶劣而痛心改善。九、无能学习圣道玄门来炼修本性。十、难将本性之光明予以发扬(因人本之善,即是本性之光明,任其暗晦)。以上是为师所提十种现象而已,其实不只这些因素,当然得因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也盼世人能思悟自己之错失何在,加以规正,那就不会有恶心恶念之来,人人得归于「仁心」,社会国家不就太平了吗?凡事不能速速悔省,那将来后悔会更沉重,谁人也度救不了于你。今之社会因缺乏了仁心,所以常见到恶心之显现,所以敦朴之风难以挽复,盼世人齐加勉之,可依个人之方便,以最后之方法来链就自己吧!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现今社会之所以会紊乱,主在于今世之人不知修己心以达平衡之境所致者也,故仙佛常言修,而修是主在修心,其理在此,否则其影响深远也。
  第四十二章 心态不平,为非作歹
  仙翁曰:徒儿,师徒俩今日来谈谈今日社会普遍之弊病:「心不平衡」,以期世人能知而醒悟。
  明笔曰:恩师今日之题纲甚佳也,徒儿早就想建议谈它,今日恩师提示,真是太好了。
  仙翁曰:谈提示的,为师一定会设想到,否则永远让世人之弊病存在,那责任可大也。
  明笔曰:恩师今日所提示的世心之不平衡,实在令人寒心,亦盼恩师能指明其弊而加以改善之。
  仙翁曰:那当然,题纲为何世心不平,会造成为非作歹呢?这种事实在太多了,例如:谈恋爱中的男女,如果心不能平衡,遇有挫折,必定是走极端,不是自杀,就是杀人。又现今之社会为何事端层出不穷呢?亦是因心无法达于平衡所造成的,例如心不平,就飙车、抢劫、作奸犯科,伦常败乱,甚至于杀人放火,或是花天酒地,无所事事啦等等都是,你说这种现象那还了得,如果世人能知悟,每个人多在己身心中深入去探讨、深入去研修,使己身能达于平静,那怎会有这些现象发生呢?好比各寺庙道堂之修者,那个去飙车?那个会去走风月场所?那个会去杀人抢劫呢?这就很明显的分别出「心修ⅹ的平衡与不平衡之差异所在也,故很浅显的可看出来,心不修就会造成心之不平衡,心一但不平衡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信心,一切坏事都会因而生成。
  明笔曰:恩师所言甚是,然而有因修而无法悟得,亦会有不平衡之现象存在。
  仙翁曰:这不错,甚多亦虽有修,但因修而有误,造成不平衡之现象,致使走火入魔,造成精神上之疾病亦有之,故圣贤仙佛常提示得修而有法,法不执着,其理在此。但这些现象少之,非大众之弊病也。
  明笔曰:甚多世人提出,说人生短暂,世态无常,看开些好了,不知此种之观念对否?
  仙翁曰:真正能看得开,视世态之无常,这倒也是正确之观念,但这「看开」那要看如何去做了,真能看开的人是能藉短暂有限生命,去造就无量、无限之功德,看「空」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看开也。非世人通用看开,是用尽金钱、精神在花天酒地,而乱做之看开,那非但不是看开,更是罪业满身也,故当能分明之,不可误解「看开」之定义。
  明笔曰:恩师之分析深入,徒儿亦因之有悟也。然今之社会实在令人害怕,如同恩师所言之各种现象。
  仙翁曰:所以说:「心态之不平衡,其影响深远也。」唯盼世人多加认知与修悟,社会才会祥和,否则只是少数之人在勤修,是无济于世的,亦只有大家一起来,社会才能迈向康庄之大道,个个心能平、气能和,就会显现仁慈之心,社会才能和乐也。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人之性,秉先天而降,纯净无比,奈何世尘之污染,造成心性渐次的沉落,难以返归先天之性,至而罪业满身,一生没完没了,令人惋惜也。
  第四十三章 心性不修,懵懂一生
  仙翁曰:徒儿,今日为师欲警世人之题,盼能多修持己身心性,以免堕落于痛苦之地。
  明笔曰:恩师所提甚是,但徒儿认为此题似乎有些难也,世人不易做到。又如就是有修者,亦难达到如意之目的。
  仙翁曰:谈修心性,当然得看如何去做,然做之并不难,要知如何行之,要知从简单方法行之,待修到某个程度,自然圆融于炉火纯青之境地,为师所提非难之事,往往世人不明去做而已,先暂且搁下。为师提示不修心性,造成生活上、社会上种种之恶果,甚至于造罪、造业之情形,以明世人。人之心性不修,在家生活无法达于和谐安祥,父母烦之,兄弟姊妹、夫妻弃之,连自己之儿女亦都会因而恨之,故可知心性修之重要也。又如在社交上,心性不修,易与相处之友人冲突,易于口角生事,甚至惹上杀身之祸,朋友不得和处,事业难受提拔,事业必无成就。就最简单的自己言之,心性不佳亦会影响己身肉体之不健康,伤肝、伤胃、伤肺,消化不佳等等之恶果,反正心性不修,在各方面都是不好的,家庭伦理受损,本身在外受阻及本人肉身受碍,是多么令人伤感之事,这些都是非常明显易见之事,更何况不但无益,更会因而造罪造业,多么划不来也。
  明笔曰:恩师示明真理,透澈有理,然在世人会认为本性如此,怎样来更改呢?
  仙翁曰:刚刚为师所言,修之并不难也,只是世人执迷自己,无法体悟耳,简单得很,只是看自己做不做而已。虽言性秉先天而来,不错,但后天之修最为重要,己身不想去修、不想去链,再简单之事亦无法完成,你说是否?然要修己身之性,不管先天如何,均可从小处着手,如性急缓之,如性躁冷之,如性暴忍之,如性怪则安之,先从此处行之,即可渐次安然矣。但得先知己性为要,己性不明,如何改之呢?故性急者,凡事链其不急不缓;性躁者,凡事先慢慢就可冷之矣;如性暴者,凡事先试其忍,即可安之;凡性怪者,知己怪之处,由他人来议改之,自可免除甚多不良之性所呈现败乱之德矣。
  明笔曰:恩师析理甚详,不错,但世人应能明而行之才行。
  仙翁曰:不错啊!如果自己无心去链修自己的心性,那谁也奈何不了他,唯只让其沉沦了,因仙佛等都是一样,唯度有缘之人,不听劝,谁又能奈何谁呢?罪业只有其一人去承担了,所以任何之事,就因为如此而懵懂一生,如今甚多年老之人亦是如此,已一大把年纪了,不知修,还不如有些十来岁之孩子呢?那你说这又该如何呢?就是这样,只要能速知修,自然可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
  明笔曰:恩师言之有理,但盼世人能速修己性,俾可助益自己。
  仙翁曰:如今社会甚多生活不谐调,就是大多数之人偏差的生活观念所造成,只在于心性之不知悔醒改之,使之愈陷愈深,造成不良之后果,唯只惋叹而已。今日提此题纲不难行之,但看有没有心去改之,至于如何做好,当然得要一段时日,就可看到有说不出之妙处也,不要白白的空走世间一趟,那多么不值得。
  又为师今日亦提早时间来助度孤魂,助让其戾力感化之,在侧堂之小普渡,甚多游魂受益不少,为师在此提之。今日可就此停笔,吾回。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人之思,起于念,念不正,思无所平,心思不平,心性难静也,如水同之,平静之水必无波澜,无波澜则流行平静,思其象,可悟其理也。
  第四十四章 心思不正,福无所祷
  仙翁曰:徒儿,今日为师提示世人致福之道与世人之弊病,予以针治。
  明笔曰:恩师所提题纲甚佳,必有劝化之效。
  仙翁曰:哈哈!但愿如此,能多渡治些世人,方不愧为师之忙也。
  明笔曰:此乃必定之事,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能有心度化世人,必有所获也。
  仙翁曰:但愿如此,否则仙佛们经常忧心重重,难度化世人,看看能否藉着书来达到此目的。闲话少说,归入正题,世人常有不正之心思而不自知,故常有祸难灾厄,而不见有福降临,加以不能自知并理悟其因,故而无福,更招罪愆,现今之情况就是如此也。故特别提出予以纠正,并盼世人能速改之,方能得福也。世人不正之心思、心念甚多,举例:如不劳而获,常思不当手法为己取利,不顾道义,伤天害理啦,或是不顾情谊,手足相残,或不顾正义,为所欲为,或是以不当之手段取人钱财,或是以不法之行为为己利而行之等等都是,诚不知既有此罪业存在,就难有福会降临,但偏偏此等之人每于求神拜佛,手持清香,叩求于仙佛之前,就是要神佛能降福其身,试问这可能吗?非但无福临身,反而罪业满布,你说这些人可笑不可笑?这就是不明求福之道,且积于身之弊病,既深且重也,故可明福在己身之作为,能先善己身、己心,才是致福之道,否则非但无福,福亦无所可祷也。
  明笔曰:恩师说的很对,福是自求自得,应由善而得之,如人之身,其心善,福即临之。
  仙翁曰:嗯!你这劣徒,讲的还蛮有理的。
  明笔曰:恩师取笑了。
  仙翁曰:记得曾在前几部书中,吾师徒俩亦曾谈到此点,不知还记不记得?
  明笔曰:恩师劝世之着甚多,虽师徒共携缔造,徒儿可没那么好的记性。
  仙翁曰:记得为师亦曾谈及此弊病,至今收效不知多少,很难去统计,可能有三分之一之收效吧!亦盼世人能藉此再示之机,澈底了悟致福之道,这不但可得福,更可致德,更可使社会祥和,更能使整个社会步入真正康庄之大道。此话何解?人之心思心念能善正,就无社会种种不法不良之情况生成,个个心怀慈悲,个个心念都是正导于善境,社会就无暴力或其他之情况了,故可得祥和之社会也。
  明笔曰:当然每个人能达此善境,不用说是自来其福,个个应可致德而成证仙神之道矣。
  仙翁曰:那当然,这是不在话下,不但无罪业之来,更可成证己身也,盼世人能多悟理行之,否则永无翻身之日,更何况现今世风日下之情况,更得特别思悟到此点,不然有朝一日沉沦,则后悔莫及矣。快快醒悟吧!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慈心行善福自来,如不心存善念,要想乞求得福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求助他人或仙佛那更是难以成事,这得看自己的造化如何了。
  第四十五章 好兄好弟,难心难意
  仙翁曰:今日堂上为母娘祝寿法会,八仙齐降参与盛会,心欣喜也,并负天命前来着书,更属荣幸。今日母娘万寿,各地亦齐相祝嘏,均有盛会也。吾师徒俩今日来加以讨论民间之弊,期能加以改善。
  明笔曰:恩师之题纲,徒儿有些纳闷,不明其中之意,什么叫好兄好弟、难心难意?
  仙翁曰:如不加以明示,当然你会不懂,为师今日之题纲乃针对七月普度,民间世人不懂之关系而定的,所谓「好兄好弟」:指的是七月游魂而言,至于「难心难意」,待会儿加以说明,你就懂了。
  明笔曰:七月普度,尤其以望日最为隆重,这与游魂有什么关系?大多准备最丰盛的祭品予以祭拜之,这有什么关系呢?
  仙翁曰:七月普度,民间盛况空前,尤其十五日最为重视,为师并不是指这些,而是世人往往不明,手持清香,邀请四方游魂祭拜之所言有误,这已有相当久之年代矣,故今日特别提出,以正误念。大多世人祭品一摆,清香一举,就口中起念什么四方好兄弟,弟子今日祭拜,盼好兄弟们能「赐福赐禄」,或能「称心如意」,或是「事事顺利」,或是「身体健康」、或是「万事如意」等什么都求,故而造成错误之导念,试问四方游魂真的会就此而如你之请求吗?其实就是求神,这种有条件的乞求,就要求这、要求那,试问会如愿吗?想想就可知道,更何况十方游魂本身就自身难保,怎有灵力来完成所求者之心愿呢?故造成十方好兄弟难心难意,享受了丰盛祭品,不能替人办事,试问吃得下吗?又不享受祭品,心又难过,请问是享受好?还是不享受好?真是难心难意也,这也就是难心难意之意也,故如此方式之祭拜,好兄弟是不敢享受的。如人也是相同,无功不敢受禄,故就失去了普度之意义了。
  明笔曰:恩师这么一说,徒儿明白题纲之意了,那不知如何祭拜才算最恰当呢?
  仙翁曰:那不简单,每逢七月普度,想祭拜者,一定是有善念者才会如此,故唯只存仁心邀请十方游魂享受享受就好,也不要提什么条件,让这些游魂心内无负担,坦然的接受享受即可也,这就等于世人如有诚心请客,什么条件都不提,那不是宾客尽欢吗?否则好兄弟吃了有条件的一餐,心里头会很难过的。
  明笔曰:那徒儿懂得,依徒儿所知,恩师所提真是民间的一般弊病,应该改。
  仙翁曰:除了此点之外,还有些弊病还得注意,此弊病有些人观念已改,有些则毛病依在,就是以杀牲作祭品,请问这不是增加好兄弟之罪业吗?他们怎敢去享受,以往之错已矣,怎敢再犯呢?故当以香花、素果最为得宜,就不会增加好兄弟之心里负担,更可相互之间功德圆满不是很好吗?
  明笔曰:恩师说的很对,这点世人应该明悟而改之,以免失去祭拜之意义,徒增两者之罪业。
  仙翁曰:就是如此嘛!世人能悟者速改之,不要聪明人再做糊涂事了。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人血气之运转,关系于一个人外表之表现,如气血调顺,必心平气和,如一个人之血气沸逆,必心烦气躁,一旦心烦躁,则事事呈现出不平衡、不协调之情况,故气血之调息甚为重要也。
  第四十六章 气血沸逆,乱象四起
  仙翁曰:徒儿,今日师徒再来谈论气血调息之关。
  明笔曰:好啊!此大纲好似恩师曾经提过,类似人疾之来,往往受到气血不顺之关所导致,今日恩师是不是要再深入探讨此问题?以防疾病之来。
  仙翁曰:非也,今日不提此事,就因为当前社会乱象之起,故再提出此题纲来细加研论之。不错,气血调适与人身是否有疾,息息相关,但这是内在之问题,为世人所疏忽,故前曾谈及修心养性,就等于安身长命意思一样,但今日所谈的是因为气血之沸逆而显现于外之严重问题,一个人除气血沸逆会导致身疾而外,其中脾气发飙,则心性不定,心一不定、沸逆,则意志失去了控制,那就失去理智,什么事都做的出来,造成不可收拾之地步,所以气血得让其调和,练其平顺是甚为重要的。
  明笔曰:恩师所言极是,不管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层面,或是社会的任何事都与之息息相关,气血沸逆者,易败事、不如意,如处于平和状态者,则易成美其事,而且事可圆满,而且不管任何之年龄,或是男女均可呈现出状况来。
  仙翁曰:不错,这也是谈到修与不修之关了,如果能知修者,可修气血之平和,就不会有乱象之来,更可于平和中求得生命之延续,所谓「细水长流」,其意在此,深思可得也。
  明笔曰:恩师今日立题纲之主要意义,是不是针对台北计程车司机群殴之事件而立呢?
  仙翁曰:虽见如此有感而发,但并非完全针对此事,如每个社会之角落、家庭,每个地区等,此等之现象比比皆是,就是飙车亦属之,而台北计程车事件之来亦属之,只因小事之擦撞,引起这么大之风波,那不是「气血」不调和、不能平顺,怎会发生此种之风波,气血安顺,小事可除,如不能,当然一触即发,不可收拾,故而言之,不论在家之大小、父母兄弟等亦得在气血求其压抑,不要使之沸逆,否则家庭社会问题必层出不穷,甚至导致家庭破碎,社会紊乱之情况,那后果就不堪设想矣,今日提及此事,盼能唤醒世人之觉悟,多安修自己,多在道学上亲近之,不要为小事,而使自己陷于不义之地。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世人最大之弊病,往往受无形形态之影响而陷入其中,好的坏的不去深入探讨,造成整个社会习以为常之弊病,应当慎之,并藉此予以纠正之。
  第四十七章 心态误导,习染成灾
  仙翁曰:徒儿,为师今日就世人心态之毛病来加以纠正,不知汝之感想如何?
  明笔曰:这很好啊!这样才能确切的将世人之弊病纠正后而归于正途,否则世人愈陷愈深而不自知,那整个社会不是更加紊乱了吗?
  仙翁曰:嗯!你说的尚称有理,世人就因为不知而习染不好之心态,导致整个社会茫茫然不知所向,而且这个问题亦相当严重,不管在食衣住行或其他任何方面均系如此,故不得不提出来加以警示。
  明笔曰:盼恩师能举实例加以说明,让世人能更易于晓悟。
  仙翁曰:好,其实这些不良之社会心态,不必为师多加说明,世人明智者应该知之,好比在「吃」的方面,一有什么风声,说什么哪一家的什么好吃,一窝蜂的大家就往哪儿挤,去凑热闹,其实真的有那么好吃吗?见仁见智也,这就是最简单之一例。又如「衣」方面也相同,什么时尚问题,什么流行问题,千奇百样的学着穿,有些不三不四之衣服亦有人流行的穿着,这都是心态的误导在作怪。「住」也相同,有人认为住的摆设,家俱也好等等,会影响什么家庭安乐或什么不好的运气等等,这也是其例,其实本人无德,怎么讲究的摆设也是枉然也。「行」的方面也相同,受到世态不良的影响,什么出门必有车,无车不成体,会被人看不起了,虽车是现代社会基本的交通工具是不错的,但也要看情况而定,不要受不良心态的影响,硬着头皮硬撑,买了部车来骚包,又苦了自己,何必如此呢?这也是不良之怪现象。又如现在有人流行什么移民之事,一传十、传百,造成习性,对国家失去信心,让家人、孩子饱受苦楚,流浪在外,这样就真的好吗?谁晓得这就是中了心态误导之毒,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其实这都是不对的。
  明笔曰:恩师提示例子甚为明显,亦是针针见血之例,世人该有醒惕才对,这也都是实情,非恩师所杜撰的。
  仙翁曰:是啊!非真实之例不予明示,其实尚有甚多世人日常之例,不胜枚举,好比孩子读书跟他人凑热闹,读什么明星学校才有好前途啦,那你亦得看看自己小孩是不是读书的料,不然苦了孩子没有成果,这又何必呢?例子太多了,不便在此多言,能明者举一反三,细加醒悟,不明者我行我素,害了自己,也害了社会,再多言也无用。盼世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导正自己的心态,走自己该走的路,让自己的生活能愉快起来,不要受不良习染就对了。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常之「心」乃人之根与本,心不能定,则无以成事,不论是读书、事业或处世皆然,如心茫然,必出差错,无法成事,这些道理世人均知,但如此之弊病却习染了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今日不得不在此提示之。
  第四十八章 茫茫心境,毫无着点
  仙翁曰:徒儿,为师今日之题纲似乎与上回有些接近,然而其实却有差别也,你认为呢?
  明笔曰:徒儿却不以为然,前回与这回相差大也,上回是风气之关,这回就不同了罢。
  仙翁曰:嗯!不错,上回可说是大家之一种风尚,这回要讨论的主在于内心的修涵。
  明笔曰:谈到修涵,可能会干燥无味,世人往往都是不知修者多,不想听教的多,如果恩师再说教,恐怕世人又会置之不理。
  仙翁曰:为师是把实例列出,供世人去省思,不但不提修持,但又与修持有关。
  明笔曰:那恩师就详述之好了!
  仙翁曰:那当然,为师今日要提的是主在世人现今自己的一颗心不知怎么去摆放,不知如何的去安置,使得自己主身的心,茫茫不知所措,故而造成甚多己身困扰的问题,以及甚多社会之问题,如能世人每个人都能将己身之「心」安放在最适当的处所,将「心」安置在最适当的地方,自然就没有社会问题出来了,你说是吗?
  明笔曰:恩师所说,好像话里尚藏玄机,徒儿好似不懂。
  仙翁曰:这怎么会不懂呢?所谓把「心」安置好的意思,就是将「心」有所归属,将心用在正常之路途上,不要让己心放纵而无以收拾,就是这个意思。
  明笔曰:那恩师不就是说能每个人的心正途行之就对了,也就是要世人修心于善道就对了。
  仙翁曰:也可以如此说了,但为师并没有说要世人修心,是你说的。主要能将「心」立于善道,不要让己心茫茫然的在己身之中游动而入于邪径。现今社会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做的出来,就是没把心安放好而使然,甚为可怕。又世人不会去注意到这一点,让它在人群中流窜感染,使得茫茫的心境到处飞飙,没有着点,故人之心一旦没有着点,就无法定静,不能定静,就无法清明,当然自己会乱,别人也会乱,整个社会、整个人生就无法安祥了。
  明笔曰:恩师说的对,徒儿亦常感受此种情况之存在。
  仙翁曰:凡事易见者易于改正,最怕的是无形受污染而不知,此种世人之心境,是属于后者的可怕,今日提出,盼世人能自省外,更盼能从此理中悟出正道出来,人人如此,那这无形茫茫之心境自然可以转移,大家一起来端正自己吧!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生活中最幸福美满者,莫过于能安认本命之人,因此等之人能明白自己该如何去做,应如何安己之命,不会企贪,也不会强求,过着自由自在之生活,故当能明之、安之,来安和自己。
  第四十九章 不认本命,生活难安
  仙翁曰:今日为师另立题纲来唤醒世人之弊病,以求改进。
  明笔曰:恩师能针对世人之弊予以针砭是最好不过的了,只叹世人无法根据规劝来改正自己。
  仙翁曰:这就无妨了,有时机、有劝文,世人总会有机缘的,慢慢来,以长远作打算,那不怕无度之人,因世代世人之弊常延绵之,只在于形态上稍有差异罢了。
  明笔曰:徒儿知道,一本善书之流传是世代长远之事,尤其在今日学术印刷科技之进步,那更不用说了,甚至于一本善书都可能流传到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
  仙翁曰:不错,故亦由此可知一本善书之功德,包括开着、印赠、流传等,其功果莫大也。不谈其他,谈谈今日之主题为何不认本命,生活会不安呢?其理由很简单,而且在现今之社会处处可见,但世人却不知及时去反省,导致很多社会问题之来。再言之,每个人其一生所走之命运多少与前业关之,故凡事无法均能称心如意,就是这个原因,如一个能知认本命者,就不会去强求其他本身所要得到的,自然会安份本身,以其自然之情况来过自己安然之生活,就此而愉如。但今世人往往不这么想,也就是总不去安认己命,故而企贪强求,一旦遇到困难,就无所不做,致而加深罪业也。社会之所以会乱就是这样来的。今日社会这种情况甚为严重,所以本人不能安乐,也造成他人及整个社会不能和谐,甚为可怕,所以为师针对弊病来提醒世人。
  明笔曰:那依恩师所言,人不就得认命了吗?这与现今社会好像不太搭调和谐吧!
  仙翁曰:人嘛,先能安命,再求突破,此之安命与突破,并不是以不法、不当、不确之心念去突破,而必须把握住于善正之道,善良之法去安命、去突破,这才是真正所谓安命,并不是死板板的任命运去摆布、去过一生,懂吗?
  明笔曰:恩师言之有理,但要如此行之,恐怕不易吧!
  仙翁曰:怎会不易呢?事在人为,能秉正念,安认己命,诚敬处世,不就得了吗?
  明笔曰:但如今之世人弊病沉坷已久,要去之恐怕更难,现之世人不安命,强求、贪求者比比皆是,一时要挽颓风恐怕不易的。
  仙翁曰:虽言不易,慢慢可得,怕的是不明病因而苦恼,一旦知病因之所在,对症下药,必定是药到病除的,故盼世人能知命、安命、认命,诚敬去面对生活,生活自然会愉快的,盼能醒悟与力行之。
  明笔曰:徒儿敢问,本书何时可完?
  仙翁曰:你这孽徒急什么呢?会完自然会完,大概还有一章就完功了。
  明笔曰:那么少啊!
  仙翁曰:虽世态百样,也不能件件谈完,实在太多了,不可能样样立题的,只针对影响较大的来求更正,否则这类之内容那太多了,着上数年也谈不完。
  明笔曰:叩谢恩师提示,那书完之后,恩师不知能否透露下本书之情况是如何?
  仙翁曰:暂且安之不明言,今日就此好了,不再谈了。可,吾回。
  韩湘子仙翁降
  圣示:世人最大之错误,自古延迄于今,希望能将一生所拼命赚来之钱财遗留子孙享用,检讨起来,事实上这是错误之观念,不切实际,且将贻害于子孙也。
  第五十章 遗产误念,造灾造罪
  仙翁曰:今日此书末章,为师特予要更正世人错误之此观念,就是遗留财产给子孙,以为是给子孙造福也,其实这里头有甚多值得研讨之处。
  明笔曰:恩师今日之题,确实是属世人之大弊病,值得深思。
  仙翁曰:不错,是值得研究、研究,世人往往以为留甚多遗产给子孙,一来自己有面子,二来使得子孙无后顾之忧,但是详细研究之下,有些人是有很多财产,但这些财产是不是正当手段所取得,如果不是如此,那这些就属不义之财,不义之财留之,必造祸端,除了本身没面子外,子孙亦会因而造孽。又有甚多为人子孙者为了争祖产,对簿公堂,甚至于阋墙残杀,同胞手足断情等,这就是造罪之原,亦都是属于遗产遗留子孙之后遗症,此种例子世上比比皆是。
  明笔曰:恩师说的对,甚多家庭生成风波,都是为钱财而引起的,实在令人见之寒心!
  仙翁曰:就是如此,故此种严重错误之观念,当确实改之。明笔曰:那怎么改才好呢?
  仙翁曰:那还不简单,本来所赚得之钱财,有些属福得,有些亦属社会所给,最好回馈社会,行些善事,不但有助己身之福德,亦不会有子孙家庭不睦之现象生成,怡然自得多好。说到这里,这就要学学外国人,他们大多会将遗产捐赠给慈善机关,去造福人群,这个办法也不错啊,故能明于造功立德者,除了留些本人生活外,待过往之前能多做些善事功德,将钱财花用在对他人有利之福利上是最好的。
  明笔曰:恩师说的容易,世人有几个舍得呢?
  仙翁曰:有「舍」,才能「得」,无舍怎有得,能「舍」钱财,就能「得」福德,不舍就无得矣,故聪明之人是会舍得的,你看有多少舍者无得。
  明笔曰:恩师言之有理,徒儿还认为今之世人非只于此,已有莫大的钱财,还不知及时行善,让子孙游手好闲的花用,造罪也。
  仙翁曰:你这么一提,为师亦有所感,现今世人有钱人家子孙大多不想长进,仰赖祖先之钱财,花天酒地,甚至无所事事,不但造成甚多社会问题,亦因而遗害子孙,这些人更应速速行善,多为自己打算,行功立德,造立自己尔后真正之福,否则任凭子孙如此花用,不但自己无功,更使子孙造下深罪矣。
  明笔曰:恩师言明事实,世人该有惕心。有钱非罪,而是不明善用之道而罪来。
  仙翁曰:你言之也是有理,并不是有钱财者有罪,而是「心念」正不正确之关系来定评之。盼今日题纲能对世人金钱财产等之处理上,能悟明真正之善道,造福自己与子孙。
  豁落灵官王天君降跋
  圣示:吾今日特降为「浮世百态警醒篇」一书作跋。
  跋
  「纯洁人世间,善恶千百样。」此皆是人「心念」之差异所致,故值惕醒也。人之善恶存于心间,如人之修持亦有赖其心之领悟,始能得善其果也。
  浮世千奇百怪,善恶各有其现,但善者少,恶者则多,故只能褒善治恶以予赏罚分明,且能藉以激励与惕醒。韩仙翁所着内容,大多针对世人之弊病予以纠正,盼世人能明以改之。
  仙佛之苦辛,世人大多不能体会,成书如不能推广,亦只有少数之人得福,故盼能尽力捐印,使世人皆能受惠,这才是最重要的。可简此为跋。
  豁落灵官王天君跋于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天运乙亥年闰八月初七日
  又示:吾职掌鸾门,甚少降鸾,今日藉此作跋之际,内心亦有莫大之感慨,现今台疆地区虽鸾堂最多,亦唯只本堂最为受上天之畀重,盼堂内诸贤生莫失此造功之机会,多激励自己,尔后后福可期也
  钟离权仙翁降跋
  圣示:吾今日特降为「浮世百态警醒篇」一书作跋。
  跋
  「人间多幻,世态百样。」智者,能将己恶者改为其善;愚者,任其恶随而逐流,造罪造业。因果相形之下,各必有不同之差异也。
  人因念之不同,故造成行为、以及德业上之差异,也因而各得不同程度之福与祸报,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上天是公平的,善者善报,恶者恶惩,世人莫可以为空谈。
  韩仙翁之针对世间百态之恶弊,予以针血之指正,盼人人能思悟己身有否有此之过,当即予改正,以免恶多而受惨报,并盼成书之后,再扩大及大众,思勉自己。
  钟离权仙翁跋于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天运乙亥年闰八月十四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