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慈心作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慈心就是我们永远选择无条件、无所求的对人好;永远只对人好,不对人不好。

  能够对人好,表示我们“有余”,如果我们不能无条件、无所求的对人好,那表示是我们需要休息的时候。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慈悲、一种是休息,休息够了,再去对人慈悲。

  人家若对我们不好,表示什么?表示他没有“量”,没有量的意思是说他没有余,没有多余啦!他没有多余的量对人好,因为他有所不足、有所欠缺,好像我们要向他借钱,他没有多余的钱借给我们。他对人不好,实在是表示他没有选择、表示他不快乐。一个人快不快乐就决定在他的心量,你心量越大就越快乐;你心量越小就越不快乐。

  如果有人对我们好,是因为他有余;我们对人好,也是因为我们有余,这个“有余”不求回报,叫做无所求。犹如微笑,如果有所求就不叫微笑;散步有所求就不叫散步。

  我们从醒来到睡觉,有多少时间是无所求的?修行一开始,就是要增加无所求的对待;增加无所求的时间,是我们修行的第一步。

  不断看到自己有余,就能无所求的对人好。不断的体会,能够真正对人好,就是对自己好;能够真正的对自己好就是对人好。我们说只对“人”好,不对“人”不好,人没有“你、我”,也没有“先对自己好”的先后思维。没有一种好,是对人好而没有对自己好;也没有一种不好,是对自己不好而没有对人不好。慈悲喜舍不是为了别人,实在是唯有如此才能心安,才能睡个好觉,实在说,不是为谁,甚至也不是为自己,纯粹只为减少世间苦,净化世间贪嗔痴。

  世间是此身之所住,世间是地、水、火、风、空、识,慈悲喜舍为的只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这六界不是你的、不是我的,微妙的是,只要不以慈悲喜舍对待、回向,六界回报的也不会是“我见青山多妩媚,谅青山见我亦如是”。

  一个修行人只有一种关系,就是他和世间的关系,没有一切人我对待,整个发心就是对世间,每一个动都是为世间少苦离苦。

  如何了解世间、如何对待世间,是一个修行人的心。对一个人讲话,就是对全世间讲;做一件事就是对全世间做。你要确定这一点,如果不确定的话,你还是在世间思维,还是在三角关系。

  一个修行人,他永远感到自己的慈悲是不够的;面对世间,永远有一种惭愧心,内心深深的感受到,可以选择对人好,却没有对人好是了去﹙台语﹚;可以不对人不好,却对人不好也是了去;可以有能力承担,却没有承担也是了去。那种感觉要用“死”去感受,一旦他死了,或者你死了,都会觉得遗憾,那种感觉要抓到。

  “有惭有愧”是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的心。惭愧心要由慈悲心来,没有慈悲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惭愧心。惭愧自己不够慈悲、不够柔软、对苦不够担当,这样才叫惭愧。

  惭是在自己的眼中,感觉自己不够慈悲。

  愧是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不够慈悲。

  惭是知量、知道分寸、知行合一,知道就意到、说到也做到,这叫自重。

  愧是愧对老师、愧对一切阿罗汉正等觉。法界无碍,觉者不死,他们正盯著你看,这又叫世间增上。

  有惭﹙自增上﹚、有愧﹙世间增上﹚、有信﹙信法次第、信一切阿罗汉正等觉与老师的道迹﹚,就进入法次法向。

  真正的惭愧是知苦、离苦,不是“受苦”﹙住在苦受,作茧自缚﹚,是知“过犹不及”,是再接再励。能够转逃避﹙避苦﹚为面对,才能转消沉为惭愧,惭愧是种奋发图强的增上力,如实的面对苦、按摩苦、消化苦,用最寂静的心来回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悲心作意
下一篇:喜心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