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陆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星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全面走向现代化是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一九七九年开始的。当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划时代的转变,给包括宗教界在内的大陆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即是这一系列变化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作为一个佛教徒,在这里我想著重介绍一下大陆佛教的劫后复兴,并就佛教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作一番探讨。

  一、当代大陆佛教发展概况

  清末民初,受西学东渐和庙产兴学的刺激,中国佛教出现了复兴的势头,不仅教内高僧大德辈出,而且许多社会精英纷纷从中国化了的佛教中寻找思想武器来抵御西学东渐带来的冲击,从而促成了佛教在变革中复兴,如佛教团体的纷纷建立、各类佛学院的创办、近百种佛教报刊的发行等等,都是中国佛教前所未有的。如今大陆佛教与台港澳地区的佛教无不是这一时期佛教的继承与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为佛教的发展带来契机。如一九五三年成立了由国内各民族的三大语系的佛教徒组成的中国佛教协会,一九五六年创办了中国佛学院和《现代佛学》月刊,中国佛教协会组织发掘、整理房山石经,开展了一些必要的宗教法事活动和佛教文化活动,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中国佛教与国际佛教界的交往。然而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与不断的政治运动,尤其是经过“文革”浩劫,大陆佛教几乎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或许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一九七九年国家推行改革开放,并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犹如春风吹拂,使大陆佛教得到全面复兴。国内的大德长老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认为这二十年是数百年来中国佛教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的介绍可知,上速判断不是没有根据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各类佛教团体相继建立或恢复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三千多个宗教团体,其中佛教团体是比较多的。除了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及其省会城市建立有佛教协会以外,佛教徒较多的市县也大多建立有佛教协会。此外各地还建立有不少居士团体和佛教文化研究机构`慈善功德基金会等组织。

  (二)全国恢复和新建了一大批寺院,其中许多寺院建得金碧辉煌,规模极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开放寺院一万三千多所,其中藏传佛教寺院三千多所,云南巴利语系佛寺一千六百多所。此外各地还有许多未登记或未开放的小庙和佛教活动点,估计当有数万处。

  (三)全国佛教文化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一九八○年中国佛学院恢复招生,同时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一九八二年创办了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一九八七年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创立。此外各地创办有三十多所佛学院,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厦门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广东岭东佛学院、四川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广东尼众佛学院、九华山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重庆佛学院、江西佛学院、武昌佛学院、湖南佛学院、河北佛学院等,至于一些寺院办的僧伽培训班就更多。各地创办的佛教期刊杂志不少,全国多达三十几种,著名的有《法音》、《佛教文化》、《佛学研究》、《台州佛教》、《禅》、《广东佛教》、《人海灯》、《甘露》、《闽南佛学院学报》、《法源》、《佛学文摘》、《丛林》、《普陀山佛教》、《菩提心》、《上海佛教》、《宁波佛教》、《觉群》、《弘化》等等。创办的佛教文化研究机构也不少,如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佛教图文馆、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普陀山佛教研究所、河北禅学研究所等等。此外各地还建立有编印、出版流通佛教书籍的机构,如南京金陵刻经处、上海佛学书局等。而且几乎所有寺院都建立有佛经流通处或法物流通处。

  (四)佛教信徒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僧尼二十多万,其中汉族僧尼约八万人,藏传佛教的喇嘛、尼姑约十二万人,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入。居士人数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亿人。佛教界大德长老的政治地位有很大提高。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中,有近一万七千名宗教界人士担任代表、委员,其中佛教界人士所占比例较大。他们代表佛教界参政议政,并就政府涉及宗教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批评或议案、提案。

  (五)随著对外开放和国力的增强,佛教界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活动更加广泛而频繁。如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活动不断深入,使三国的“黄金纽带”关系不断加强。佛教界恢复与发展了与东南亚各国佛教界的传统友谊,与欧美各国佛教界也建立了联系,尤其是与台港澳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佛教界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六)与佛教界的发展相对应,社会各界对佛教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一些省市社会科学院及部分大专院校都建立了佛学研究机构,开设有佛学课程,培养了不少佛教研究人才,也发表和出版了许多有份量的佛学论文和专著。学术界与佛教界常联合举办佛教学术研讨会。如此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佛教的发展。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当代大陆佛教的确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佛教界过去那种一盘散沙、各民族各语系佛教不大沟通往来、政教学三界之间充满隔阂、与国外佛教界交往少的局面有了较大的改变。应该说,国家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使佛教获益良多。

  二、 佛教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家知道,佛教传入我国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与民俗相融合,亦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人类社会不断走向现代化、“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的最近一百多年的进程中,佛教的生存与发展却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尤其在大陆,佛教还经受了无神论的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考验。在这样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佛教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有新的发展,这一事实自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它表明佛教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必然有著其不容置疑的地位和积极作用。对此,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简要的阐述。

  1、 佛教能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对于宗教,我们应从其实在整体上来把握。宗教通常由三大要素构成:一是宗教思想信仰体系,普列汉诺夫给宗教所下的定义中讲的宗教观念、情绪和活动可归为这一大要素中的诸因素;二是宗教文化,它几乎涉及社会意识形态各个门类;三是宗教实体,即由同一信仰的人们结成的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社会实体。我认为,宗教包含的这三大方面,都可以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就佛教来说,佛教的思想信仰形态,是佛教的核心,是广大佛教徒精神所寄,佛教的教理、教义、教规中包含有许多积极因素,特别是其中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对于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都有著积极的作用。亿万佛教徒在参加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实践中,爱国爱教,奉公守法,诚实劳动,积极工作,讲文明,讲道德,守纪律,行善事,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是把其佛教信念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的。如今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佛教理念及其道德规范在国家各项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至于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泛,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它依然可作为一种无尽的源泉,大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虽然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但宗教只要有人信仰,就会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同样可以发挥其特有的影响。何况经过民主改革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经过几十年间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实践,大陆宗教从整体和主流看,从发展趋向上看,已不再被看作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残余,它日益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扩大开放的重要渠道,因而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大陆佛教界和学术界即已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证,它正逐步成为大陆政、教、学三界的共识。

  2、 佛教能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发展科技与现代化是个两面刃,它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富足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如环境污染、社会失衡、道德失范等,这时就特别需要宗教随时予以纠偏除弊,维系世道人心。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其宗教也往往很兴盛,这可能是人类及社会的一种自然选择和需要,说明宗教的确能服务于人类的现代化事业。

  佛教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信徒众多、影响广泛的宗教,它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贡献更是多方面的。从由佛教徒构成的社会实体来说,中国佛教徒有著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佛教徒的宗教需求得到满足,势必对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样一来,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对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自然就会产生积极影响。从佛教的信仰形态来说,佛教的教理教义有维系世道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而社会稳定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石。佛教能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其修行方法能舒缓人们紧张、失衡的心态。在佛教徒中,犯罪现象是极为稀少的,这无形中减少了现代化建设的成本,这种作用是不可以金钱来计算的。其次,佛教的缘起思想、依正不二的理念及戒律的精神,对于人们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启导意义;佛教的圆融精神和慈悲教义及非暴力的主张,对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类的和平事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这些都是现代化事业所必不可少的。从佛教的文化形态来说,佛教文化本身就是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常言道;“世上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祖国的许多山川由于僧人的营建与绿化妆点,蔚然成为名山胜地,其环境宁静整洁幽雅,集建筑、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于一体,成为人们竞相朝拜、观瞻的旅游胜地,客观上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

  3、宗教是人类良心的保证

  如果仅从世俗的层面来分析,有时很难让人认识宗教的特殊价值。其实宗教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在于,它是人类良心的保证。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拥有的知识、技能及生活的富有、便利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但伴随而来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核战争威胁、贫富差距加大、人们精神空虚、社会道德失范、犯罪增多的现象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往往使人们的贪欲、傲慢、我执极度膨胀,从而凸显出人类认识与规范自我的能力严重不足。尽管许多政党和社会精英提出了这个主义、那种目标,但由于其主张和目标的有限性、无常性与人类自我和私欲的无限膨胀的矛盾,总是一而再三地让人失望。在大陆,由于“文革”浩劫带来的信仰危机,以及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带来的精神空虚、道德失范,使许多人亟于从宗教中寻找寄托,或从形形色色的气功门派中修心养性以安顿身心,这种现象多少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心中蕴藏著强烈的宗教需求。像荒诞不经的“法轮功”居然能在短短的七年间吸引数百万人,正是利用了人们在宗教上的无知和信仰上的饥渴。

  宗教的最高信仰及目标一般具有神圣性、超越性、普遍性,虽然遥不可及,难于验证,反倒使其历千年而不衰,能为不同时空的各民族、各阶层的人们所仰信,作为精神寄托。从佛教来说,更不局限于此,如佛教的缘起理论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佛教的业感理论教导人对自己的思想与言行负起责任;佛、菩萨的高尚人格及觉证的彼岸世界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崇敬,而毕生去追求。佛教对世法的洞察与批判可以使人幡然醒悟而自觉自律。我个人认为,佛教是一种崇尚智慧、具有慈悲与包容精神,重实践、非暴力的宗教,是最适合当今时代和全人类的宗教。

  当然,宗教并非处于真空之中,它自身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何况还有种种迷信与邪教的鱼目混珠!国家主席江泽民有句名言:“民族、宗教无小事”,正是看到了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我们全社会都应正视宗教,好好地研究宗教,给予宗教必要的扶持与引导,使之真正成为人类良心的保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