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天台宗“诸法实相”概论(之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台宗“诸法实相”概论(之三)
  禅波罗蜜(中)
  二不定止观———六妙门(上)
  六妙门,是陈朝毛喜(尚书)请智者大师所说的六字止观法。上面已经说过,止观非大小,亦无二字、六字之分,然此六字亦如小止观之效果,能得萨婆若海果证。
  此法以六字:数、随、止、观、还、净。数随止为定门,观还净为慧门。修习中有次第可循,亦可简择对治。若定中生执,便发不漏,以观慧对治亦可得三乘无漏道。此法于有漏、无漏至清净一道果证不一定,故名不定止观。依智者大师云:释迦初诣道树,跏跌坐草,内思安般(即数息、随息),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
  1.数:数息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五色定。若于最后非非想定,能觉知非是涅槃,是阴界人和合故有,虚妄不实,虽似无粗烦恼,而有十种细烦恼。知已破析,不住不着,心得解脱,即证三乘涅槃。
  2.随:随息故,即能出生十六特胜。特胜第十六是观“弃舍”,即破非非想惑。弃舍有想、无想,亦不着非想,如是能得涅槃。
  3.止:心止故,次第发五轮禅。[五轮禅,即:(1)地轮三昧:获欲界未到地定;(2)水轮三昧:种种诸禅定善根发;(3)虚空轮三昧:即方便人(五停心观行人)觉因缘无性如虚空;(4)金沙轮三昧:见思惑解脱,无着正慧如金沙;(5)金刚轮三昧:即第九无碍道(断三界结使永尽无余,证尽智、无生智))人涅槃。
  4.观:修观故,出生九想、八念、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练禅、十四变化心、三明、六通、八解脱、灭受想等十四益。即人涅槃。
  5.还:用意行善巧破析,返本还源,出生“空、无想、无作、三十七道品、四谛、十二因缘、中道正观。”得人涅槃。
  6.净:能体识一切诸法本性清净,便获自性禅(二乘人定证涅槃),菩萨人人铁轮位(六根清净之相似位),具十信心,修行不止。出生九种大禅,得大菩提果。诸禅法相,于第二篇<禅波罗蜜》中说明)
  六门有十意:(一)历别对诸(即如上述六妙门所出生诸法相);(二)次第相生;(三)随宜;(四)对治;(五)相摄;(六)通别;(七)旋转;(八)观心;(九)圆观;(十)证相。
  (二)次第相生:1.数门:心住数缘,觉息虚微,心相渐细。患于数粗,舍数修随。2.随门:心既细微,安静不乱。觉息长短遍身人出,心息任运相依,意虑恬然凝静。觉随亦粗,舍随修止。3.止门:觉身心泯然人定,不见内外相貌。定法持心,任运不动。而念“今此三昧,虽复无为寂静,安隐快乐,而无意方便,不能破坏生死。且此定皆属因缘:阴界人法和合而有,虚诳不实。我今不见不觉,应须照了。”念已,即不着于止,起观分别。4.观门:觉息出入遍诸毛孔,心眼开明,彻见三十六物及诸户虫,内外不净,刹那变易。心生悲喜,得四念处,破四颠倒。心缘观境,分别破析。觉“念”流动,非真实道。舍观修还。5.还门:四句推检(此观从观心生?非从观心生?亦灭亦不灭生?非灭非不灭生?)知观心本不自生、亦不他生,亦不共生、不无因生——无生无性。若无观心,岂有观境,境智双亡,还源之要。证“还”相者:心意开发,不加功力任运自能破析。又知“高境智,归无境智。”此以随二边故,不离境智缚。当舍“还”人净。6.净门:心若本净,则此为“修净”,不得“能修所修,净不净”。豁然心慧相应:无碍方便任运开发,三昧正受心无依恃。若相似证:则五方便“相似无漏道”发。若真实证:则苦法忍乃至第九无碍道等“真无漏慧”发。三界垢尽,名证“净”。观众生空,名观;观实法空,名还;观“平等空”名净。
  (三)随宜:欲得深禅定智慧乃至实相涅槃,初学安心,必须善巧应自知心所便宜:不简次第。六妙门各门修习数番,若于此门,觉身安息凋,心静开明,始终安固,则当用此法必有深利。
  (四)对治:于坐禅中,烦恼障(三毒十使等)、业障(过现未所起障道恶业)、报障(今世不善,粗动散乱)发时:报障发,应用数门;“昏昧无记,当用随门;心急气粗,心散流动,用止字门;若烦恼障,用观门治:慈悲喜舍;愚痴邪见,当用还门;若忽然垢心昏暗,迷失境界,当用净门。诸恶境界相现,用净门:念方便净“应身三十二相清净光明”,或念报身佛“一切种智圆常乐功德”,或念法身“六净,本不生不灭,本性清净”。要之,坐禅中若发诸禅深定智慧解脱,有种种障起,当于六妙门善巧用以对治。粗细障法既除,真如实相自显,三明六通自发,十力、四无所畏、一切诸佛菩萨功德行愿自然现前,不由造作,如《法华经》云:“又见诸如来,自然成佛道。”
  (五)相摄:六门有自体相摄及巧修六妙门出生胜进相摄。
  (1);自体相摄:任拈一门,任运自摄六门。如数息中,随、止、观、还、净五门俱时摄之。因善调数息,心依随息而数,即摄随门。息诸攀缘,制心于数息,即摄止门。分别知数及息,了了分明即摄观门;若心动散,攀缘五欲,悉数息肘,无有五盖及诸粗烦恼,身心寂然,即摄净门。故数门任运摄六门,六门互摄则三十六门。
  (2)七修六妙门出生胜进相摄:这是说善七修习任何一门能出生胜进,此胜进圆摄六门成就。如数息(数门):调心数息,一数至十,心不分散。正数时,悉知息人,经至保处,人已还出。心随不乱,即是数中成就随门。数息,细心善巧,制心——缘于“数及息”,不令细微觉观得起:刹那异念分别不生。即是数中成就止门。数息,成就息念巧慧方便:用静鉴之心照息生灭,兼知身分刹那思想,阴人界法如云如影:空无自性,不得人法,此即息念巧慧“观”门。识前法虚假,善巧觉了:观照之心无有自性,虚诳不实,离知觉想,此即数门成就“还”字,当数息时,非但不得所观能观;以慧方便:亦不得“无能观所观”--以本净“法性”,如虚空之“体非群相,不拒群相发挥:不生不灭,法如涅槃。”尔时行者,心同法性“寂然不动”,此即数息成就“净”门。此乃五门俱同庄严“数息”。随止观还净,行之亦成就如是胜进相摄,渭之三十六妙门。能如是善巧修习,必得种种诸深禅定智慧,人三乘涅槃”
  (六)通别:行六妙门中,由解慧不同,遂有凡夫、外道、二乘、菩萨等四别异。凡夫钝根,于数息[举数息为例,余五门类之(但知数一至十,令心安定,欲望人禅受快乐;因贪此生死受,即起“无明魔业”。利根外道,见惑强盛,数息以“见”因缘,不是调心人定,而是独头分别汁度:现在息“常否”四句,过去息“去否”四句;未来息“边际者”四句:随妄见,计执为实,谓他所言为妄语:成数息戏论。四句火烧,生烦恼处,造诸邪行断灭善根,不达无生。以心行理外,名外道。此二种人流转三界生死轮回,无有出期。声闻人欲出三界白求涅槃,数息中正观四圣谛:知息依身、身依心,三事和合名阴界人,即是苦。若贪着随界人法,随逐见心分别阴界入法,即名集。若达息真性:能知苦无生,不起四受。四行不生:十使诸烦恼结寂然不起,名灭。此知苦正慧,通理无壅,名道。此人必得声闻道”缘觉人求自然慧,乐于独寂,深知“诸法因缘”,于数息中正观十二因缘:数息之数,正是“有”、有缘取,取缘爱,爱缘受,受缘触,触缘六人,六人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行,行缘无明。观数息之有:是善有为业能感当来“人天之受”,有受必有老死忧悲苦恼:三世生死因缘无际!本无有生,亦无有死,不善思维心行之所造。应知无明本不有,《心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妄想因缘和合而有。五阴之色,坚固妄想;无阴之受,虚明妄想;五阴之想,融通妄想;五阴之行,幽隐妄想;五阴之识,颠倒之微细妄想。十二因缘即惑业苦三道,达之名缘觉。菩萨人为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悯念安乐无量众生,故修数息:欲因此安般法门人一切种智(释迦世尊以此法门,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当数息时,知息非息,犹如幼化,非生死非涅槃。数息中,不得生死可断,不得涅槃可人:不住生死,不住二十五有系缚;不证涅槃,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平等大慧,无取舍心,人息中道,名见佛性,得无生忍,住大涅槃常乐我净,此即通别六妙门之相。)]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