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钟之古源钩沉二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钟之古源钩沉二例
  来源:北京文博
  中国古钟命名,有始自命者,如“?钲”、“?(谣)”、“?(歌)”;有后世依其拥有者而它名者,如“曾侯乙”,“楚王?(熊)”;亦有主观附会不当但却俗称行世者,如“魏忠贤钟”等。但在上古,钟名所命从“风”者,或以风名命之,或以风名而得钟律名者,却是以往任何古钟研究所未有见涉猎过的。
  上古圣贤中,尧、舜、虞是令人熟知的,《鲁语》说:“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宋·罗泌言他(常)见过汉刘耽所书吕梁碑载,“舜祖幕,生穷蝉”。故知幕为舜之祖。又见《国语·郑语》:“幕其人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性)”。故又知幕是“协风成乐”之人
  。所谓“协风?”殷商卜辞所见,有四方风名。曰:“东方曰析,风曰?”。?即虞幕听协风之协。字亦作“?”。《说文》引《北山经》说:“惟号之山,其风曰?”。《国语》:“瞽告有?风至”。协为和风,西周有钟谓:“癒”,南宫乎钟都名为“癓”钟,亦即是?钟。这是古钟以协风为名的实例。协为和风,故而古文献多有记载,乐官听协风以知天时。殷至西周皆然。
  南方曰夹,风癕(岂)十二钟律名中有“夹”钟。《史记·律书》云:“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周礼·大司乐》作圜钟。“夹”之取名,古人有附会之意。因为“癕”者,却非“相夹厕”之意。《吕览》说:“南方曰巨风,即凯风。《礼记·孔子闲居》及《表记》释文皆云:“凯,本作岂”。亦癕即岂矣。这便明白了钟律中“夹”钟的本意。
  西方曰彝,风曰来(小屯大龟),刘氏大骨作西方曰癗,风曰彝。众家之说以大龟为是。西方之彝应读为夷。夷,伤也,七月之律名“夷则”。马王堆竽律作“夷癨”。至风名癘,于民读为“介”。战国石磬有律名“介”钟。然“癗”字当如裘说读为从木弓声。癦即函,周律有函钟,曾国律有“?”音,皆从“癗”风而来。
  北方曰伏,风曰癩。北方之字止存偏旁人,读伏者是,尸子云:“北方者伏方也”。《史
  记·五帝纪》引《大传于北方》,言“便在伏物”。其风曰役。于省吾先生设“癩”为烈,以喻母四等字古亦读为来母。四方风后来发展为八风,其西北不同风亦称曰“厉风”(见《吕贤·有始》)或癪风(见《淮南子》)。周律黄钟之下宫为“厉”,曾侯钟“刺音”,“厉”之取名,均与“厉”风有关。
  钟名,钟律取名源于风名,故《淮南子·主术训》说:“乐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
  风为钟律之本,且又依四风有分之为四,这便产生了听风辨声之说。《淮南子·汜论训》:“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癬,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癬”。《周礼》:“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故律亦有知阴阳,晓天时的功能。《淮南子·本经训》:“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高注:“律知阴阳”。由此又衍变出“辨声”,即知政治之好坏,吴季札观乐之事,《周礼》云:“太师执同(一作铜)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晋语》八,平公说新声,师旷曰:“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以耀德于广远也……”均是“听风辨声”之例。
  再以前说“幕”为例,幕有子为瞽瞍。《左传》昭八年史赵称“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德于遂。……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瞽瞍后为钟官,史亦称乐宫,这与幕能“协风成乐”不无关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