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乃当世之所必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沈立博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乃当世之所必需
  沈立博士《觉人教育·佛教教育论》序
  佛教的“佛”字,是古代高僧根据梵语音译后的间称,全称为“佛陀耶”,意译为“觉”,含自觉、觉他、与觉满三义。所谓“自觉”,是指学习者通过先觉者的教化而契入觉悟之境而言;所谓“觉他”,是指自觉后教化他人使之觉悟的行为而言;所谓“觉满”,是指自觉与觉他之行都已经达到了究竟圆满之境界而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成佛。“教”字,当然指的是教育。因此,对佛教二字的诠释,应该以佛陀的教育为最高准则。
  沈立博士将佛教诠释为“觉人教育”,这既可以说是觉悟了的人所创立的教育,也可以说是使人觉悟的教育,真是要言不繁,深中肯綮。如果按通俗说,将佛教认定是一种宗教的话,那也只能是一种以“觉”为“宗”的教育,与通俗意义上所说的宗教如基督教之类是有原则性区别的。
  然则,佛教教人觉悟什么呢?我以为佛教就是教人觉悟并契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所生法,是中无有常。”质言之,就是教人觉悟契入“缘起性空”。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说的是“缘起”;“因缘所生法,是中无有常”说的是性空。
  这首偈中的“法”字,是“事物或现象”义;“缘”字勉强可以说成是“一定的条件和关系”义;“常”字则是“永恒”义;偈中的义蕴是:一切“事物或现象”是在“一定的条件和关系”成熟时生起或出现,当生起或出现此“事物或现象”的“条件和关系”坏灭或消失时,此“事物或现象”也就坏灭或消失了。凭依着“一定的条件和关系”而生起的“事物或现象”,因其所凭依的“条件和关系”既不可能各自独立,也不可能静止不变,因为这些“条件和关系”,也是要凭依着其它的“条件和关系”的支撑才能存立,所以说在这些凭依着“一定的条件和关系”而生起的“事物或现象”中,是不可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事物或现象”的存在的。可以这样说,所有的“事物或现象”或者说“条件和关系”,都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勾联之中的,都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变化的,一句话,都是“无常”的。如果说世间有什么“事物或现象”是永恒不变的话,那就是也只能是“无常”。所以佛教说“无常即真常”,“无常乃实相”,“诸法本无自性”。“无自性”讲的也是“无常”。
  “无常”是真正的现实,“无常”是实实在在的世间相,“无常”是真实的,“无常”是真理。
  人容易陷入对“常”的执着,所以常常生活在固定不变的观念(成见、偏见、自私、自我中心)或模式之中,妄想有简单的生活,平静的生活,妄想有独立的(或私密的)生活空间,妄想好的生存条件和关系永恒不变,因而常常被现实击得粉碎而痛苦万分。
  人如果陷入对“世界一定是和平”的执着,当战争的狼烟突然生起时……
  人如果陷入对“拥有金钱即幸福”的执着,当金钱失去或无法获得足够的金钱时……
  人如果陷入对“拥有健康身体即幸福”的执着,当恶疾缠身或无法获得健康的身体时……
  人如果陷入对“人应老而后死”的执着,当亲戚或好友未老而死亡时……
  人如果陷入对“相爱的人应天长地久地永远相爱”,当爱你或你爱的人与人“相约黄昏后”时……
  人如果陷入对……,当……时,……
  ……
  当然,人如果悟入了“缘起性空”,那就又是“花儿别样红”,另外一番景象了。
  悟入了“缘起性空”的人,也一样有“世界永久和平”的美好愿望,但他们会明白:“世界永久和平”自有“世界永久和平”的“缘起”,因而会本然地积极努力,发现并营造“世界永久和平”所赖以形成的“缘”,为推进“世界永久和平”而献智献力。当经过艰辛努力,而仍然起了狼烟时,他们也不会过度的惊慌失措,痛苦不堪,也不会心中不安。因为他们深知世界的无常性,世界不可能永久和平,起狼烟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况且他们在为维护和推进世界和平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对经过努力却仍没有阻止得了的狼烟突起,他们会认命,会接受这经过了最大的努力而仍没能改变或消除的逆境。并继续努力,将灾难降低或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对没能改变或消除的逆境的出现,他们只会追问在阻止或推迟逆境出现的奋斗过程中,自已是否尽了心?是否尽了力?是否对得起自已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心?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又怎么会有心中不安呢?因此,他们自然能以一种平和安定的心态去面对,能真正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从容自然。
  他们也一样会有“拥有更多金钱”的愿望,但他们与执着于“常”的人不同的是: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去努力发现并抓住或去创造拥有更多的金钱的“缘”,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假如他们通过努力而仍然没能拥有更多的金钱,他们决不会因此而痛苦不堪,甚至痛苦到不能自存!因为他们深知永远地拥有很多金钱或人人都拥有很多的金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拥有很多金钱的这种现象”,决对的也是一种“无常”。因而能以一种平和安详的心态去面对……
  ……
  总之,人如果陷入了对“常”的执着,不能悟入“缘起性空”的话,就永远不能超越苦难,解脱烦恼,就永远不能契入“真常大乐”——宁静、详和、自然……
  当然,这里所说的苦痛现象,也仅仅只是就佛教所说的“坏苦”而言,除了坏苦外,还有所谓的“苦苦”与“行苦”。这些“苦”,佛教对它们生起或出现的“缘起”都有深入的体证,都是可以通过修行实践而达到灭苦或化苦为乐的。我在这里所说的“缘起”,也只是就一般意义上说的,细说则又有“业感缘起”,“八不缘起”,“阿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和“法界缘起”的不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修行实践而悟入的,因非这篇序文涉及的范围,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近代佛教学者欧阳渐无说:佛教“乃当世之所必需”,是很有见地的。因为现代社会“无常”更加迅速,因而人类心灵的苦痛也就更加广泛而惨烈。因此悟入佛教“缘起性空”也就更加迫切而急需。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大问题,尤其是教育工作者。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沈立博士《觉人教育·佛教教育论》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是我们重建精神家园的好“食粮”。这种顺应时机的大作,利乐有情的好书,纸贵洛阳,是可以预期的。
  最后,请允许我借此机会,以虔诚的心祈愿:愿人人享有“觉人教育”,人人悟入“缘起性空”,人人获得“真常大乐”!
  长沙:胡不群 敬撰
  2005年4月1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