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西方世界的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空心著 郑振煌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方世界的佛教
  不空心著 郑振煌译
  译自《佛教青年》第10卷第1期
  (1990年5月出版,尼泊尔佛教青年会发行)
  一直到大约三百年前,西方世界对于佛法的了解还是相当有限。十七世纪末叶,在亚洲工作的基督教教土,开始提到佛教,但只是把它当作好奇的对象而已。十九世纪,出现佛典尤其是巴利圣典的翻译,激起大家比较严肃的兴趣。但这些出版物的作者,往往是基督教徒或本身并不学佛的学者,因此难免会有误解(譬如,对于苦的性质、禅的性质或坐禅经验的性质)。就是在今天出版的许多英文佛书里,仍然可以发现这些误解。
  本世纪初,成立了不少社团(如伦教佛教学会),定期集会研讨佛学,促使许多人前往缅甸、日本等国家,实地研究佛教。其中有不少人出家,又回到西方,有时候他们的老师也一起回去,不久就成立新团体,专门修持某种佛教传统。很快的,住在欧洲主要城市附近的人,都可以参加上座部、禅宗或西藏金刚乘中心所举办的演讲或坐禅活动。今天西方国家的佛教,以西藏佛教、日本日莲宗和缅甸内观禅团体最为活跃。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新成立了一些佛教团体,尝试以西方人认为比较实际而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呈现佛法和坐禅。在这些团体中,最重要的可能是“西方佛教之友会”。该会由一位英国比丘僧护在1967年成立于英国,他当时已经是佛教世界中的重要人物。
  僧护法师
  1925年,僧护法师出生于英国伦教。年少时,他就知道他无法接受基督教;16岁,在读过《六祖坛经》和《金刚经》之后,他知道自己要信佛。两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服役奉派到印度和锡兰,战后,他在印度游方两年,身无长物,以乞食为生,睡在荒郊野外或寺院里,练习禅坐,遍参善知识。1949年,求受沙弥戒,在加德满都山谷住了一段短时间,教导尼瓦里的佛教徒;1950年,受具足比丘戒,法号“僧护”。
  他在波罗奈大学研读巴利文和阿毗达磨之后,就定居于达吉岭的卡林邦,成立佛教青年会分会。他一方面精进修禅,一方面教英文和佛学,出版佛教杂志,撰写《三宝》和《佛教简介》o这两本书增进全世界人土对于佛教的了解和欣赏,贡献很大。在这段期间,他礼拜了许多西藏上师·最有名的是蒋扬·钦泽仁波切和达多土库仁波切,他们引导他进入金刚乘的坐禅和教法。
  1964年,他应伦教佛教团体的礼请回到伦教,至此他已经在东方住了20年。他一方面教禅,一方面演讲佛法,然后又回到卡林邦。当时,他已经了解到英国需要新式的佛教团体,这个团体必须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而不只是把佛法当作嗜好或业余兴趣来研究和讨论。因此,他就回到英国,成立厂西方佛教之友会”。
  西方佛教之友会
  西方佛教之友会尝试提供人们以非常实际的方式来体验佛法。它强调定期坐禅(尤其是安般禅和慈定),让人们能够在日用平常中比较正念分明、友善和慈悲,同时还要求持守五戒。有些人选择一起生活在社区里,以便每天早上都能够一起坐禅;有些人在企业界服务,企业界能够提供比较好的机会,让人们依厂正命”的原则而工作,也可以将利润捐助佛教中心或社会工作。大多数中心也提供人们远离尘嚣在闭关中心坐禅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可以随喜参加,依自己的情况而订功课:他们可以一周只坐一次禅,帮助自己放松一点;他们也可以精进修禅,俾求开悟。发心比较大的男女众,就正式皈依三宝,成为西方佛教会的会员。这些人并非受戒的比丘或比丘尼,也不是优婆塞或优婆夷,他们只算是佛法的修习者。他们必须持守十戒,十戒虽然此五戒严格得多,但此起烦琐的比丘(尼)戒,则此较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这里所说的十戒,是以十善法为基础的十戒,不是十沙弥戒。)西方佛教会的每一个成员,过著最能表达他们奉献佛教的愿力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与家人住在一起,有些人虽没结婚却与其他佛教徒一起住在城市里,有些人则过著远离城市的寺院生活;有些人撰写佛书,有些人教书,有些人当义工或当医师……。)大家都习禅,守十戒(类似五戒)。
  目前,全世界约有三十个厂西方佛教之友会”的中心,大部分位于英国、欧洲、澳洲、纽西兰和美国。(每年在加德满都的泰梅雨,都有几个月对停留在尼泊尔的许多西方游客,介绍坐禅和佛教的课程。)但僧护法师所发起的这项佛教活动,并非只是针对西方人土。最近十年,它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印度的旧贱民佛教徒。
  倌护法师和旧贱民佛教徒
  当僧护法师住在卡林邦的时候,他与安贝卡博土通讯,后者正考虑要改信佛教,并要求跟随他的贱民一起皈依。他们见过好几次面,僧护法师也让安贝卡博土清楚地了解仿佛教徒的意义。当安贝卡博土决定要改信佛教时,他请僧护法师当皈依师,为他和弟子们举行皈依典礼。但僧护法师建议,如果由当时印度最年长的畅陀罗玛尼比丘主持皈依大典,将可更加引起世界的注意。
  安贝卡博土在首次盛大的皈依典礼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僧护法师也就每年从卡林邦访问印度平原。他个人主持了二十万旧贱民的皈依典礼,不辞辛劳地为新佛教徒教禅和讲解佛法,启发他们把佛法付诸实践。
  几年后,他的几位英国弟子,包括世友在内,决定访问印度。他们发现:成千上万的印度佛教徒非常恭敬地怀念僧护法师,也很有兴趣学习如何坐禅和修持佛法。世友和其他会员开始在普涅省布教,并开始在英国发动募捐,支援旧贱民的社会工作,具有医疗技巧的会员在普涅地区进行济贫计画。目前,约有一百位全心奉献的西方佛教会(在印度称为厂三世佛摩诃僧伽会”)会员,他们都是出身贱民背景,自己负责慈善工作和各种计画,在摩诃罗什特罗和印度大部分地区教导禅坐和佛法。
  摘自《慧炬》第342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