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宗教比较>>正文内容

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韩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
  韩毅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
  【文献属性】河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2004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
  【英文标题】The Study on Buddhist and Confucianism in Sung Dynasty
  【文章作者】韩毅
  【指导教师】李华瑞
  【英文关键词】Sung Dynasty; Buddhist fellowship; confucianization; Critique ofB uddhism; the Confucian persuasion; the Confucian ethics; the Confucian history; Relation with Confucianism % Buddhism and Daoism;
  【中文摘要】宋代,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在这一变革之下,僧人群体与儒学思想发生了哪些矛盾和斗争?僧人对这些矛盾的认识和态度如何?为什么佛教与儒学会发生合流?佛教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僧人群体对宋学主体精神的变迁及其对儒家反佛、儒学思想、儒家伦理、儒家史学、儒佛道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如何?对宋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南宋道学的兴起,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仍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论文以转型与整合为视角,以僧人这一特定群体为考察对象,从宏观和微观、横向和纵向上剖析了宋代僧人与儒学的关系。这对于从一个文化转型与整合的时代总趋势,来重新认识和考察两宋时期的学术思想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宋代僧人群体,无论在“儒学化”的数量上,还是在“儒学化”的水平上,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本论文中,我主要选取了宋代几位最具代表性的僧人——智圆(宋初)、契嵩(北宋中期)、宗果(北宋末期南宋初期)、志磐(南宋中后期),从佛学的立场探讨了他们儒学化的过程及其对儒学的认识和态度;对僧人群体“新儒家先觉”的作用,给予了系统的阐释和论证。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
  【英文摘要】The Chinese ancient academic thought transformed in Sung Dynasty. In the course of changes , which contradiction and struggle did happen between Buddhist fellowship and the Confucian persuasion? What is the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 the contradiction? Why Buddhism can confluence with Confucianism? Which aspects of confucianization of Buddhism do embody? What is Buddhist's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 transformation of main spirit of Sung-hsueh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fucian's critique of Buddhism . ...
  --------------------------------------------------------------------------------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25
  一、 关于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9-10
  二、 关于宋代佛教的几个问题 10-13
  三、 关于宋代僧人群体及其相关问题 13-17
  四、 关于研究状况的介绍及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17-20
  五、 关于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0-23
  六、 关于本论文的史料及研究方法问题 23-25
  第二章 宋代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25-60
  第一节 宋代儒家学者的反佛思潮 26-42
  一、 宋学形成前儒家学者的反佛运动 26-29
  二、 宋代儒家学者的反佛运动 29-42
  (一) 、 北宋初期的反佛思潮 29-33
  (二) 、 宋学形成、发展时期儒家的反佛思潮 33-37
  (三) 、 南宋时期儒家学者的反佛运动 37-40
  (四) 、 宋代儒家反佛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 40-42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2-60
  一、 宋以前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2-45
  二、 宋代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5-60
  (一) 、 释智圆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5-48
  (二) 、 释契嵩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8-54
  (三) 、 释宗杲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54-56
  (四) 、 释志磐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56-60
  第三章 宋代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与看法 60-96
  第一节 宋以前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 60-63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 63-96
  一、 宋学形成前后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与看法 63-84
  (一) 、 对儒家经学的认识 63-67
  (二) 、 对儒家“道统”论的认识 67-70
  (三) 、 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阐发 70-77
  (四) 、 对文学革新运动的认识 77-81
  (五) 、 对儒学代表人物的认识与评议 81-84
  二、 宋学演变时期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与看法 84-96
  (一) 、 对儒家经史的认识 84-85
  (二) 、 对儒家入世思想的认识与看法 85-87
  (三) 、 对儒家“学”、“道”关系的认识与阐发 87-89
  (四) 、 对儒学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议 89-93
  (五) 、 对儒学历史与儒学事件的看法 93-95
  (六) 、 对儒家避讳思想的认识 95-96
  第四章 宋代僧人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96-124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与宋以前僧人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 97-104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04-111
  一、 释智圆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04-106
  二、 释契嵩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06-109
  三、 释宗杲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09-110
  四、 释志磐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10-111
  五、 大足石刻群雕所反映的儒家“孝亲”思想 111
  第三节 宋代僧人对儒家“孝忠”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111-124
  一、 传教传入与宋以前僧人对儒家“孝忠”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12-115
  二、 宋代僧人对儒家“孝忠”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15-124
  (一) 、 从“见在佛不拜过去佛”到“三瓣香”理论 115-119
  (二) 、 释智圆、释契嵩、释宗杲、释志磐对儒家“孝忠”思想的认识 119-124
  第五章 宋代僧人对儒家史学思想的认识与批判 124-154
  第一节 唐宋时期史学领域内的变革及其对佛教史学的影响 124-131
  一、 晚唐北宋中期以来史学领域内的变革 125-129
  二、 史学领域内的变革对宋代佛教史学的影响 129-131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家史学思想的认识与批判 131-140
  一、 对儒家史学思想的认识与批判 131-134
  二、 对传统史学体例的认识与创新 134-137
  三、 对史学中“通识”思想的认识与运用 137
  四、 对史学内容及史学表达形式的认识与创新 137-138
  五、 对传统史料学的认识与运用 138-140
  第三节 论宋代佛教史学 140-154
  一、 宋以前佛教史学概述 140-142
  二、 论宋代佛教史学 142-151
  三、 对宋代佛教史学的几点认识 151-154
  第六章 宋代僧人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54-176
  第一节 宋以前僧人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54-158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提倡 158-176
  一、 释智圆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58-160
  二、 释契嵩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60-167
  三、 释宗杲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67-172
  四、 释志磐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72-176
  第七章 结语 176-183
  史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83-190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25
  一、 关于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9-10
  二、 关于宋代佛教的几个问题 10-13
  三、 关于宋代僧人群体及其相关问题 13-17
  四、 关于研究状况的介绍及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17-20
  五、 关于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0-23
  六、 关于本论文的史料及研究方法问题 23-25
  第二章 宋代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25-60
  第一节 宋代儒家学者的反佛思潮 26-42
  一、 宋学形成前儒家学者的反佛运动 26-29
  二、 宋代儒家学者的反佛运动 29-42
  (一) 、 北宋初期的反佛思潮 29-33
  (二) 、 宋学形成、发展时期儒家的反佛思潮 33-37
  (三) 、 南宋时期儒家学者的反佛运动 37-40
  (四) 、 宋代儒家反佛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 40-42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2-60
  一、 宋以前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2-45
  二、 宋代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5-60
  (一) 、 释智圆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5-48
  (二) 、 释契嵩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48-54
  (三) 、 释宗杲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54-56
  (四) 、 释志磐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56-60
  第三章 宋代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与看法 60-96
  第一节 宋以前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 60-63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 63-96
  一、 宋学形成前后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与看法 63-84
  (一) 、 对儒家经学的认识 63-67
  (二) 、 对儒家“道统”论的认识 67-70
  (三) 、 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阐发 70-77
  (四) 、 对文学革新运动的认识 77-81
  (五) 、 对儒学代表人物的认识与评议 81-84
  二、 宋学演变时期僧人对儒学思想的认识与看法 84-96
  (一) 、 对儒家经史的认识 84-85
  (二) 、 对儒家入世思想的认识与看法 85-87
  (三) 、 对儒家“学”、“道”关系的认识与阐发 87-89
  (四) 、 对儒学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议 89-93
  (五) 、 对儒学历史与儒学事件的看法 93-95
  (六) 、 对儒家避讳思想的认识 95-96
  第四章 宋代僧人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96-124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与宋以前僧人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 97-104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04-111
  一、 释智圆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04-106
  二、 释契嵩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06-109
  三、 释宗杲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09-110
  四、 释志磐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10-111
  五、 大足石刻群雕所反映的儒家“孝亲”思想 111
  第三节 宋代僧人对儒家“孝忠”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111-124
  一、 传教传入与宋以前僧人对儒家“孝忠”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12-115
  二、 宋代僧人对儒家“孝忠”思想的认识与态度 115-124
  (一) 、 从“见在佛不拜过去佛”到“三瓣香”理论 115-119
  (二) 、 释智圆、释契嵩、释宗杲、释志磐对儒家“孝忠”思想的认识 119-124
  第五章 宋代僧人对儒家史学思想的认识与批判 124-154
  第一节 唐宋时期史学领域内的变革及其对佛教史学的影响 124-131
  一、 晚唐北宋中期以来史学领域内的变革 125-129
  二、 史学领域内的变革对宋代佛教史学的影响 129-131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家史学思想的认识与批判 131-140
  一、 对儒家史学思想的认识与批判 131-134
  二、 对传统史学体例的认识与创新 134-137
  三、 对史学中“通识”思想的认识与运用 137
  四、 对史学内容及史学表达形式的认识与创新 137-138
  五、 对传统史料学的认识与运用 138-140
  第三节 论宋代佛教史学 140-154
  一、 宋以前佛教史学概述 140-142
  二、 论宋代佛教史学 142-151
  三、 对宋代佛教史学的几点认识 151-154
  第六章 宋代僧人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54-176
  第一节 宋以前僧人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54-158
  第二节 宋代僧人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提倡 158-176
  一、 释智圆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58-160
  二、 释契嵩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60-167
  三、 释宗杲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67-172
  四、 释志磐对儒佛道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172-176
  第七章 结语 176-183
  史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83-190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