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界应警惕:赚钱勿忘防火墙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少林寺商业化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从网上开店,到托管昆明寺院,再到卖茶、开医院,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活动,使少林寺这座具有1500余年历史的古刹,再一次被融入了时代的符号与元素。少林寺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支持的、反对的,业界诸多人士各执一词。

少林寺可以有企业意识

“少林寺的行为可以定义为一个佛教教团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做的尝试,而这种尝试是否对佛教的发展有利,这还是需要观察的。”1月6日,专门研究佛学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俞学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少林寺受到质疑,首先反映的是少林寺的经营行为与世人对佛教的基本理解存在着差距。“在世人的眼中,宗教团体应该讲究清静,与世俗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甚至应该在山林进行禅修。”俞学明说。

但是,宗教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宗教信徒是社会的人,教团必须在社会中生存。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房产、田产和佃农,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得益彰。上个世纪80年代,少林寺因一部同名电影享誉全球,这座千年古刹也因此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入世俗社会,并逐渐走上商业化。“宗教教团介入经济领域,甚至采取经营的方式,表明现代经济理念已经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俞学明认为。

香港和台湾宗教之所以有生命力正是因为和民众结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王志远也认为,寺庙和现代社会的接近已经不可避免。按照大乘佛教的原意,“佛法不离世间觉”,以前所谓的苦修、远离世间那都是因为不得已。

其实,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其生存方式也会根据现实而发生一些变化。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印度僧人“乞食”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不再是僧人的生存基态,禅宗甚至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些改变也渐渐地被世人所接受,并不影响佛法慈悲渡世的理念继续发展。”俞学明说。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亦在选择发展道路时说:“在走过了官府供给、农产并重之后,商业服务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少林寺也应该有企业的观念,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只有坚持这个理念,少林寺才能更好地生存。”

“少林寺的品牌战略也做得非常成功。它将自己最大的优势——1500年来世人对少林寺的崇拜和好感,成功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这种良好的品牌意识,为众多挣扎在生存边缘的老字号做出了榜样。”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少林寺赞誉有加。

与一般企业的品牌塑造相比,“少林寺本身带有宗教信仰在里面,宗教是品牌塑造的最高境界,没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毕越咨询合伙人许文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也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少林寺也为自己挖了一个坑。

少林寺毕竟只是一个宗教组织,它最大的优势很可能成为最大的劣势。李志起指出,宗教虽然没有倒闭的危险,但商业运作则是非常现实和残酷的。商业上的失败会给少林寺本身带来多大的冲击,是少林寺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