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88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量论略解(第二

    法称论师著  法尊法师译编  释量论略解 第二  法称论师造 僧成大师释 民国 法尊译编   干二、破数论宗 分二:坎一、正破,二、顺破尼犍子派。初又分二;艮一、叙计,二、破执。今初: ...论略解 第二(终) ...

    法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3438191.html
  • 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

    第二中说?quot;为是集起造作之义,法有为作故名有为。"这是说,所谓"为"指集起或造作,能被集起和造作的事物称为有为法。《大乘义章》第二中列举了一些具体情况说明有为或有为法:如"将因对果",指一切因缘都能集果,能有所为,所以称为有为;"据果对因",指有为果报都由因生,由于有此因,所以称为有为。此外,有为法的具体情况还有一些。《大乘义章》第二中也列举了一些具体情况来说明无为或无为法:如  "虚空...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0948317.html
  • 太守子托梦母亲诉怨情

    自怨魂志) 湘清按:有许多知识浅薄的人,往往认为鬼托梦的事,是不科学的。哪知现代美国的科学家,业已证明其真实,据一九五二年八月十日台北市出版的半月文摘新三第二期,刊载译自Corone的‘鬼托梦...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304816984.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2)

    五二,页六九八中。 (注28)镡津文集第二,辅教编中?广原教,大正藏五二 ,页六五四中。 (注29)镡津文集... (注32)镡津文集第三,辅教编下?孝论?戒孝章第七,大 正藏五二,页六六一中。 (注33)镡津文集第二,辅教编中?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9.html
  •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杂宝藏经》第二【白话解说】: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似人,任谁见了都会感到恐怖害怕!波斯匿王只好在国内招募:“若有穷寒孤独的族姓长者之子,仰仗大家...得以见我;由于见佛时心生欢喜的缘故,身体才得以变好。”这时所有参与此会的大众,听到佛陀的解说后,恭敬作礼,欢喜奉行!     【原文】《杂宝藏经》第二:   昔波斯匿王有女,名曰“...

    出《杂宝藏经》

    |恶口|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19335618873.html
  • 五性各别与一性皆成(续)

    ,昕以他对经典的解释也有独特的看法。譬如,“解深密经”第二“无自性相品”是明明地“五性各别”理论的根本典据一在第一节曾述其详细的论证一。但是,他认为此处也有二乘l的意味。即他说:  “辨假实者,诸敌不同。有处实说一乘,假说三乘,如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有处实说三乘,假说一乘,如此经第二巷(即‘解深密经’第二“无自性相品”)云,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

    金东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3666615.html
  • 石刻艺术珍品陀罗尼经幢

    始于盛唐。陀罗尼是梵浯,汉语译作总持。大智度论五中说:“陀罗尼者,秦言(汉语)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法华玄赞第二中也说:“陀罗尼者……闻于文义,任持不忘”。就是能掌握全面的...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字似右军笔法。”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9月,陕西省文物鉴定小组确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10月由省文物局拨款3...

    朱爱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3361759.html
  • 心的秘密

    心的秘密  卡辛姆博士著 郑振煌译  (译自《今日佛教》第二第二期,1987年4月出版)  为著过快乐而安详的生活,研究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我们所受的影响都必须透过心。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心,就可以发现它一直在对外界做反应;同时,给子我们痛苦或快乐经验的,正是这些反应。我们可以说:心就是一束反应和印象。为什么在我们的行动中会有反应?因为我们的行动不完美,所以反应就以烦恼的形式出现。  在我们...

    卡辛姆博士著 郑振煌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2568580.html
  • 无瞋即是戒 心净即出家

    基本方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为更好地发扬佛法的基本精神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关键词】 佛戒 受持 本怀 菩萨 声闻 菩萨戒 平等心 佛门弟子  禅宗要典《五灯会元·第二》记述了一个神仙求戒的故事,...贪心在作怪,如果没有了贪心,也就用不着持戒了,因为你不去持戒就已经做到了佛戒所要求的一切。  《五灯会元·第二·百丈怀海禅师》有段关于佛戒的对白,很有启发性。有人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44556063.html
  • “天住”探考——《阿弥陀经》三种版本的对比

    庄严经论》第二中说到:  如所依禅,如所摄智,如所立方便,菩萨作意修习,则得最上神通。已说修通,次说得果。曰:三住住无比,所住善供养。令彼得清净,是说神通果。释曰:神通有三种果,一胜住果,此住有三种...明确的解释。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指禅定境界:  在玄奘法师译的《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第六中说:  三住者。一天住。二梵住。三圣住。天住云何。答谓四静虑。何等为四。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

    释界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323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