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莫高窟现存旦期洞窟的年代问题

    44、94、90、26、81、98、46、16、101、8。  注44见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6月,卷五,页97。  注45参看夏鼐《北魏?封和突墓出土萨珊银盘考》,...

    宿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0070795.html
  • 吉藏与大乘《涅盘经》

    中,《大正藏》卷45,页94下。关于吉藏学说里的「破」「立」观念,参阅杨惠南,前引书,页113─141;廖明活,上引书,页75─83。   4. 关于吉藏的「二谛」、「八不」和「中道」教说,参阅...佛性,则无复二乘,故于众生不起二乘之见。[94]  这里指出《涅盘经》所以唱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因为这样可激发众生的自信心,从而「发菩提心,修行成佛」;并可使众生对具有佛性的所有其它众生,慈悲护念,...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4370826.html
  • 近代黄教传入蒙古之因由初探

    宗最高成就者的尊  称;「瓦齐尔达喇」:,梵文Vajradhora(执金刚),西  藏对密宗最高成就者的尊称;「达赖」:蒙语大海,「喇  嘛」:上师意。上注?引书,页94。  页434  注40.《安多...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4570875.html
  • 蔡耀明:《大般若经·第二会》的严净/清净 (1)

    m pratilapsye (Conze 1962, 94),可以说把成佛时该有的一个本事很鲜明宣示出来。   页20  这一小节最后还需阐发的一点,也就是身的坚固之得以造就出来很重要的前题之一,此即...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3471036.html
  • 蔡耀明:《大般若经·第二会》的严净/清净 (2)

    ??清净?语〉,《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40卷第1号(1991年),页94-99;真田康道,〈『八千颂般若经』????清净?研究〉,《般若波罗蜜多思想论集:真野龙海博士颂寿记念论文集》,真野龙海博士...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3571037.html
  • 铃木大拙年谱与着作目录

    印度。   1961年(昭和36) 91岁 将亲鸾的《教行信证》英译完毕(草稿)。   1963年(昭和38) 93岁 《东洋的看法》出版。   1964年(昭和39) 94岁 4月,获得印度亚细亚...

    邢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171086.html
  • 明末《物不迁论》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

    )。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如是(注 26 )。」  页94  从上述的二段引句中,我们看到的「空」、「般若波罗蜜」就像  火花旋亮旋灭,蕴涵于现象界的快速变化中,诸法的是否变异问题,  无法自外于剎那...三、无常、常住俱无碍义。 兹分别说明如下(注  94 ):  一、诸法无常义。此即说明一切有为缘生之法,皆是无常剎那变  异。此项不能称「不迁」。  二、常住不迁义。此项又分为二:(一)性空故不迁。因...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4.html
  • 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

     29. 同注20。页73下。  页94  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  艺术学(1987.03)   》乃往生兜率内院,亲觐弥勒大士之一要件。因为《法华经》是天台宗的根本经典。天台宗高僧推崇弥勒,显然与《...胁侍菩萨,一作交脚坐姿,另一则是半跏思惟。因为善跏倚坐,交脚坐姿,以及半跏思惟皆是弥勒图像的特色[94],显然,此龛是以弥勒佛作为主尊,弥勒菩萨作为胁侍,而作为胁侍的弥勒菩萨实际上乃弥勒佛的化现(...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971116.html
  •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佛教义理融摄的问题探讨

    华严“一心”义的异同  第三节、《新唯识论》“本体的开显”与“如来藏”思想的异同/94  一、《新唯识论》“本体开显”的义涵  二、《新唯识论》“即用显体”与《起信论》“一心二门”义的异同  三、《新...

    裴春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871139.html
  • 台湾“新兴宗教”的现象商议

    新兴宗教相对于社会的变迁,同时存在着「世俗化」与「神圣化」的两种现象,宗教的新的文化表现形式与社会整体的文化生活有着更密切的相  页94  台湾「新兴宗教」的现象商议  宗教哲学季刊第一卷第四期(...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07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