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实修指导>>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以何种方式修心可使菩提心逐渐趋于成熟?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4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以何种方式修心可使菩提心逐渐趋于成熟?

 

  生西法师:安忍苦不剧,复能成大利,

  为除众生害,欣然受此苦。

  无始以来,我们因为欲妙曾无数次地堕入地狱,感受无意义的痛苦,却没有成办任何自他的利益。如果我们能够修持安忍,不仅痛苦不剧烈,而且还能成就更大的利益。对于这种能够遣除众生伤害的痛苦应该欣然接受。

  地狱痛苦是很强烈和非常难以忍受的,与堕地狱的痛苦相比,修安忍的痛苦并不剧烈,并不严重也不广大,因此,应该修持安忍的善行和苦行。前面颂词中的“千返”,就是指无数次地堕入地狱。倘若我们能够一次、两次成功地修持安忍,就可以免除堕地狱的痛苦,如果能够真正地把安忍修到位,就可以完全终止堕地狱的痛苦。

  前面颂词讲到于自他利益没有成办,此处说安忍“复能成大利”,除了能够消减痛苦,还能够成就广大的利益。修安忍可以清净罪障,免除众多痛苦,成就很大的功德。《入行论》中讲“难行莫胜忍”,在所有的难行当中没有超过安忍的。面对越难修持的苦行、越难忍受的对境,倘若能够修持安忍,所带来的福德也会越大。安忍功德非常超胜,所以它能够成就大利。

  对自己而言,如果能够修安忍,现世不会受到嗔恨或众多痛苦的折磨,后世也能够成就殊胜的人天福报。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以菩提心摄持而修安忍,能够累积成佛的善根,从而获得最为究竟的利益——佛果。因此,修安忍从现世、后世、世出世间等方面分析,都能够成就大利。那么对他人有什么大利呢?表面看,修安忍好像对对方并没有很大的利益,实际上,不嗔恨就消除了对对方的伤害,而且因为安忍的缘故,解除了以怨报怨的缘起链,对对方也是一种利益。所以,修安忍不仅自利还能利他。

  另外,在《大乘经庄严论》中说道:以菩提心带动的善行,如布施、持戒、安忍、智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以布施、安忍等修法利益有情之外,菩萨还会为了对方的究竟利益而发愿:愿我成就时,以此善根将众生安置在三解脱的种姓中,从轮回中获得究竟解脱。依靠修安忍的善根为缘,对对方发愿,随着菩萨修行善法功德的增长,这种因缘会逐渐加深、最后成熟而利益众生。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持善法时的对境,不管是布施、持戒还是安忍,最后在佛陀成佛时,都无一例外获得了相应的解脱和功德。对方首先是狭义的“他”,即我们安忍的怨敌,这个“小他”随着菩萨修行功德的增长,可以逐渐地获得大利。而“大他”即一切众生,菩萨不仅仅为一个众生发菩提心,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发心。菩萨在修安忍的时候,菩提心的心量所及是一切众生,是为一切众生谋福利的修法,因此已经让一切众生获得了这个善根。他通过修持安忍,不断的累积善根,当他获得解脱、成佛的时候,这个功德也成了一切众生——“大他”获得究竟利益的直接因、根本因。佛陀成佛之后,利益众生的事业是无勤的、周遍的、恒常的、源源不断的,的确对自他都能够成就“大利”。

  “为除众生害,欣然受此苦”:知道这个道理之后,为了遣除一切众生的伤害,成办一切有情的利益,对于能够给众生带来众多利益的苦行,理应欣然承受。我们通过闻思,观念上有所转变,再通过观修从内心生起感受,以这样的方式修心,菩提心会逐渐趋于成熟。所以,在闻思和修行的过程当中要先了知道理,再逐渐观修、串习。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