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缘众生>>正文内容

广超法师:体悟空的程序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来源:   作者:广超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广超法师:体悟空的程序

 第一,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即是从听闻方面获知空的道理。不同的宗派对空有不同的解释,有南传小乘佛教的讲法,有北传大乘佛教的讲法,各宗各派经典对空都有很多的描述,你到底看懂多少?那你要好好地用心思惟。

  昨天我乘搭计程车,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说了一个笑话:老师问学生什么叫做水?学生说水是透明的,把手放下去水就变黑了。小孩子的意思是说,他把肮脏的手放进水中,水就被他弄脏了。要明白那个小孩子对水的描述前,要弄清楚“透明”是什么意思;这还不够,更要明白手下去水就变黑了的这个形容。这样用各种文字、知识来描述水,到底听众对水懂得多少?

  我再举个例子:你们懂得什么叫做王水吗?王水是一个化学名称,它的成份是盐酸(HCl)加硫酸(H2SO4),HCl是氯跟氢合在一起,这还不够,要有水,形成氯化氢的水溶液。这样讲述,你听得懂吗?如果不懂,我只好再解释:它的腐蚀力很强,能破坏肌肉,手指放下去会烂。经过我这么多的解释,你对王水到底了解多少?佛法在讲空的时候,也是用语言来解说,如果有十个人讲解空,就有十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你不是在了解空,而是在学习十种描述空的语言,结果越学越辛苦,这没有用处的。所以你要用佛法中的三法印、缘起性空等道理当思惟的工具,观察因果、轮回等。你要了解空,首先要了解佛法基本的道理,不是脑袋空空地去了解;如果不把基本佛法弄清楚,是没有资格谈空的。

  第二,经过思惟分析空的道理是不足够的,接着要修。修也要具备一些因缘,即是要修好戒、修好定、再去修观,产生慧。你要把散乱的心修成定心,定的心成为清净的心,接下来以清净心依佛法观察世间的真相,最后达到无心状态,对一切法都不执着,才真正体会到空的道理。所以修行的关键是在于怎么样操纵自心,而不是整天坐在那儿看空是怎么一回事,不然你就是傻瓜了!修观的时候是要观察自己的身心作用,即是《心经》里所讲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等法,以达到了解空的目的。在这之外以求对空的了解,绝对是错误的。

  《心经》的第一句话是教导我们修到“五蕴皆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观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从中才了解到什么是智慧、证果,也就是先了解为什么无眼、耳、鼻、舌、身、意?进一步了解为什么无色、法?最后了解为什么无四圣谛?怎么样证得无智、无得?这样才可以慢慢体验空、了解空。要了解空,并不是去寻找空是怎么一回事,而是看清楚自己的身心后,自然能够了解空。

  医院里的医生观看我们的身心,结论会说:这边积血、你劳神过度、你伤心太重……这样的观察身心方式是没有用处的。《心经》里教导我们观察五蕴身心的重点是:观察身心的变化过程、前因后果,即是观察佛法中的缘起。在佛经里说,一个人见到缘起,就见到法;见到法,就见到佛。根据经典中说,缘起法最简单最扼要的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有这个东西,所以有那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没有了,所以那个东西也跟着没有。这是佛为我们阐述的缘起法则。这不是用思考,而是观察是否是如此。好像我们说现在这边有很多人,原因是有人在讲经,有很多人在听经造成的。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你看到它的前因后果,然而它对你的生死解脱、证空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一个修行人要证悟到空性,第一件事是要破除见的迷惑--我见,这要从观察自己的身心做起,并不是看周遭的事物。所以当观察缘起的时候,你观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类因果,一点用处也没有,这些农人都懂,这样的因果何必观察,浪费时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