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2日
来源:禅•觉微信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

  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法句经·生死品》

  你曾经的亲人现在还有多少,你曾经的恋人现在在谁怀里,你曾经的梦想有多少还没实现……在千万人中,在千万年中,你我的这些破事儿算什么?也许,关于这些,连你自己都懒得去想了,因为每个人都了解并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人生的无常。

  “生又何欢,死亦何哀”,人们常常这么说,却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不是不明了,而是看不透。

  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常听说舍卫国人民多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修学佛法。

  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有一条毒蛇爬到那儿子的跟前,将他咬死了。然而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

  这个婆罗门大为惊奇,便上前问他原因。

  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为何目的?”

  这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多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

  接着,婆罗门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还接着耕地播种?”

  耕种者说:“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成败,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那不跟死人一样?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进城,路过我家时,请替我捎话给我家人,说儿子已死,不必准备两人的饭菜了。”

  这个婆罗门心里暗想:“这个人可真不像话!儿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还想吃饭,真没有人性啊!”

  他进入舍卫城,来到耕种者的家,见到那人的妻子,便说道:“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准备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那妇人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这个婆罗门又告诉了死者的妻子,谁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他心中非常生气,对那女子说道:“你的丈夫已死,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痛心吗?”

  那女子默然不答。

  这个婆罗门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他心里暗想:“我听说这个国家的人民如何慈爱、如何孝顺、如何供奉三宝,所以才想来这儿学习修道,没想到碰上的都是这等没有人性的人。这种人怎配信佛修道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请教伟大的佛陀。

  这个婆罗门来到佛所,向佛陀顶礼,退坐一边,一脸的愁云。佛陀已明白他的来意,却故意问他为什么忧愁。

  他回答说:“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忧愁。”

  佛陀又问:“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

  他如实向佛陀禀告了路上所见之事。

  佛陀说道:“善男子,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无济于事,故能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也就无有忧愁!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互相贪着爱恋,等到突发事件一来,即懊恼、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无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热病,高热谵语,恍恍惚惚胡说八道,只有经过良医诊治下药后,热退病愈,才不会再说胡话了。”

  佛陀接着又说:“世间俗人长时间被贪、嗔、痴三种烦恼袭扰,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无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灭道之道理,那么自然烦恼尽除。这些人皆可以证道啊!”

  这个婆罗门闻佛所说,即自责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义,现在一经佛说,如黑暗中见到光明,恍然大悟!”

  经云:“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生命就如同长在树上的果子,每一颗果子都要经历风吹雨打,有的能瓜熟蒂落,有的等不到成熟就飘然零落了,没有谁能保证所有的果实都能够长到成熟。人生也是一样,无常鬼每天都跟随在我们身后,不知道哪一天就把我们的生命偷走了。

  人生充满无常,无常即苦。佛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一说到苦,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总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悲观的。其实不然,佛教认为苦是一种客观存在,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佛法不但不是消极的,反而是积极进取的,是给人以希望与光明的。因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无谓的执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死亡。

 

  来源:九戒居士《做人的佛法》

禅•觉微信公众号: fjdhchan 

禅里禅外、觉悟人生。每日一杯沁心茗茶。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