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希望)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的确)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此语不常对人说,因汝有此种事,固不得不说也。汝最初礼佛所见之大士像不的确,以若果实是,不至因念与《观经》不合而隐。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缘,但不宜常欲见像,但至诚礼拜而已,庶无他虑。

  临睡目前白光,及礼佛见佛像悬立虚空,虽属善境,不可贪著,以后不以为冀望,当可不现。窥汝根性似是宿生曾习禅定者,故致屡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关静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预道天之阴晴,人之祸福。彼皈依莲池大师,大师闻之,寄书力斥,谓彼入于魔羂(juàn绳套),后遂不知矣。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

  夜见白光及虚空清白等境,乃心净所现。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拟?以此自拟,则成以凡滥圣矣。其过殊非浅浅。二句经文,未见所出。盖亦宿生记忆之文,未必即经中文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复何慧昭居士书二)

  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著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念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妄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复传度和尚书)

返回目录

------------------------------------------------------------------

更多印光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