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你幸福吗?(张春燕)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张春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你幸福吗?(张春燕)

 

  《净土》2012年第5期

  执笔:张春燕

  不能不说,仍然有众多的国人对外面的世界是一无所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泰国政局动荡,总理他信出走国外,造成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出现了一些游行群众和军警的冲突,甚至,游行群众占领机场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一些游客。于是,记者就开始说,泰国陷入了动乱,这个国家又穷,是个农业国,没有什么重工业,现在又搞动乱,未来前途难测。

  其实,了解泰国的人都知道,泰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君主国家,无论谁当总理,无论政府怎么更迭,老百姓的生活基本是不受影响的。的确,泰国是一个农业国,以出口大米为支柱。但你可能不知道,泰国政府是严格限制重工业的发展的。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未必能够带来幸福的生活。普通泰国人的生活远远比我们中国人想象的舒服和闲在——他们最大的口头禅就是:在因因——什么意思,翻译成中文就是:慢慢来!

  幸福,这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不是一个有点陌生的词汇?

  旅行家尹伊文曾经近距离深入观察过不丹这个极小而且经济极落后的山地小国。正是这个国家的国王旺楚克陛下,在1970年提出一个崭新的词汇:幸福指数,并且将它正式写进了国家的宪法。尹伊文完整记录了不丹普通百姓的生活,那真像是个世外桃源,没有受到现代化恶疾的感染。在国内讨论“不丹模式”的时候,也有人提出疑问,追求国民幸福总值、不追求GDP,会不会使不丹滞留在“安贫”状态,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丹的总体发展战略并不排斥GDP增长,不过它给GDP增长附加了两个条件:一是要公平共享,二是要可持续。它认识到,符合这样条件的GDP增长才能提升国民幸福总值。在选择发展项目和分配发展收益的时候,它总是参照这两个条件。

  譬如,它不选择能短平快增加GDP的林木出口,而是选择建设周期长的水电作支柱产业,而且还把水电站修在地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地下水电站虽然不能在短期内有高效显著的创收,但建成后产生的收益是可持续的。当水电带来了收益之后,不丹又参照公平共享和可持续的原则,把这些收益用到教育医疗方面,现在不丹全民享受免费教育和医疗福利。

  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发展战略包括四大支柱:环境保护、公平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两个。第三个是发扬传统文化。不丹对传统价值观很有自信,同时又能和西方概念接轨,它的国民幸福总值的发展观念就是源于佛教对人生苦乐关怀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西方的概念。由于重视传统价值观,不丹避免了在现代化转型时常会出现的“价值真空、道德滑坡”问题,不仅普通百姓保持着纯朴的民风,而且更为可贵的是政府官员非常廉洁。第四个支柱是有责任感的、有人民参与的治理制度。

  你幸福么?这个问题,不能当面问,而是要慢慢想。当深夜来临,面对星空的时候,敞开自己真实的内心,问问自己:你幸福么?你能不能骄傲地说,是的,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泰国和不丹的例子,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以这两个国家为榜样。只是说,这个世界很大,道路很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个人,都有必要常常检讨自己的道路,是否指向了正确的方向。

  其实我们已经在检讨了。巨大的不可挽回的环境破坏,逼迫着我们反思和检讨。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检讨。而同样,巨大的焦虑,无助和孤单感,又让每个社会公民进行反思和检讨。我们深信,这种反思和检讨,应该是通往幸福的起点。

  每天吃着有毒素残留的食品,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承受着互不信任的压力,饱受无处不在的竞争的困扰——你放心,无论你过着多么富足的生活,幸福都与你无缘。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社会心理学家们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1.老爱比较。2.缺乏信念。3.不善于发现阳光面。4.不知道奉献。5.不知足。6.相互不信任。7.过于焦虑。

  显然,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都被严重的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缺乏幸福感这一现象,已经说明,我们不仅吃着带毒的食品,呼吸着带毒的空气,我们还过着带毒的生活。

  我们之所以会过着带毒的生活,是因为我们参与了带毒的游戏。就像毒品销售链条里的每个环节,都会被感染。一个国家,参与了追逐GDP的游戏,一心一意追逐GDP,眼睛盯着外国,别人有的,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也一定要有。这就是一个中毒的国家。一个个人,参与追逐名利和膨胀自我的游戏,一心一意要比别人强,眼睛盯着别人,别人有的,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一定要有,这就是一个中毒的人。

  解这种毒,需要我们的智慧、勇气和敞开的心胸,需要我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追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也不乏已经清醒的人——他们乐天知命,拥有真诚的信仰,充实自己的生活,快乐地信任和帮助别人,而从来不会被虚荣牵引。善哉,智者。

  (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