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B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B

 

  《杂阿含经》从第38卷(1062经)开始一直到最后第50卷(1362经),总目为“八众诵”。 “八众”和“八部”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八众一般指人天中的八种有情,即刹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四天王众、忉利天众、魔众以及梵天众等。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天龙八部”,乃是指守护佛法的各路神祇,即天、龙、夜叉、乾闼婆(香神或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非人、歌人)、摩侯罗伽(大蟒神)。在上述八众之中,经中主要以记述比丘及佛陀的各种演教为主。

  第1063经重点阐述不要以貌取人。有关以貌取人的故事古今不胜枚举,世间人大凡如此,没有几个能以平等心和平常心待人。当然,作为出家比丘有时也难免犯这种毛病,有时我们会退一步想:都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嘛,身处世间又岂能免俗?本经中叙述一位长相很难看的比丘,前去拜诣佛陀时,为其他比丘所轻慢。“有异比丘形色丑陋,难可观视”,说明长相不是一般的难看,甚至到了难以卒睹的地步。对此,大家都纷纷低声议论:“彼何等比丘,形状甚丑,难可视见,为人所慢?”诸位比丘的言下之意,所谓众人起慢乃是由于该丑陋比丘导致,错在该丑陋比丘,是他的丑陋污染了大家的视线,便众人感到不快,“难可观视”。这是众生的通病,遇到好事喜事便大包大揽,而遇到坏事悲事便推个一干二净,与自己毫不搭界。

  比丘们的丝毫轻慢之举,都被佛陀悉数洞察。佛陀也没有直接予以批评,而是随顺比丘们的心念:“汝等见彼比丘来,形状甚发达地区,难可视见,令人起慢不?”众比丘见佛陀如是问,便作如是答:“唯然,已见。”佛陀闻后予以纠正道:“汝等勿于彼比丘起于轻想。所以者何?彼比丘已尽诸漏,所作已作,离诸重担,断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为什么不能轻慢人家?因为人家虽说外表长相不好看,可是人家已经把自身的烦恼问题都解决了呀,起码不会以貌取人了。再说比丘们修行的目的主要还让身心得到解脱,却不是让自己长得如何庄严好看。对于出家比丘而言,他们是以德取胜,却决不是以貌取胜。故而佛陀教导诸比丘道:“汝等莫妄量于人,唯有如来能量于人。”相同的一句话,佛陀到最后又重申了一次:“汝等勿于是比丘起于轻想;乃至汝等莫量于人,唯有如来能知人耳。”佛陀的言下之意是,在没有获得真正解脱之前(具备五眼六通),就不要先入为主妄下断语。世间能给人作授记的,恐怕只有佛陀一人有此资格。我们若翻开各部经典,除了世尊以外,似乎没有哪一个人敢为他人作授记的经文记载。

  世尊是一切三界导师,在佛教领域,无论你信仰何宗何派,对本师释迦佛都决不能漠然视之。现在似乎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把自己所尊崇的佛菩萨抬得很高,而把释迦佛却冷落了——这样一来,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而不仅仅是执着分别心的问题。只有佛陀可以做到“量人”与“知人”,而其他人却不能。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都是徒有“金玉其外”,却未必是妄语。佛陀在偈中说:“何用巨大身,多肉而无慧”。外表堂堂一表人才,可是满脑子满肚子里却尽是些杂碎,毫无智慧可言。佛陀给予我们的教诫是:“莫取其身相,而生轻慢心”。以貌取人要不得,吾人可以之作座右。(9.7.)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