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E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E

 

  975经是外道补缕低迦向佛陀请教的话题。首先是补缕低迦外道转述其所听闻之事:

  “瞿昙!先日众多种种异道出家沙门、婆罗门集于未曾有讲堂,作如是论议:沙门瞿昙智慧犹如空舍,不能于大众中建立论议:此应此不应,此合此不合。譬如盲牛,偏行边畔,不入中田;沙门瞿昙亦复如是:无应不应,无合不合。”

  这段经文是外道补缕低迦转述其他外道在一起论议的内容,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作是补缕低迦本人的观点。此观点的核心即“沙门瞿昙智慧犹如空舍,不能入大众中建立论议”。那么论议的焦点在哪里呢?即“此应此不应,此合此不合”。这里的“应”与“合”,是指对事物作某种判断,即立论的基础。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在外道看来,他们对世尊所拥有的无边智慧充满疑虑,“犹如空舍”,表面上看着堂皇壮观,其实屋内却空无一物,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外道凭何作此判断?他们的依据是“(世尊)不能入大众中建立论议”,并对世间各种事物及现象作出自己的判断。

  如果从佛法正见的立场来看,佛陀也正如外道们所说的那样,没有建立什么论议;佛陀的智慧也是“犹如空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佛法弃于二边而行中道,对任何事物都不能轻率地判定其“是”或“不是”。就好像对于世间究竟是“常”还是“非常”这个问题,都不能予以明确的回答,否则就会陷入常见与断见的危险。而且佛陀一贯反对做空头的思想家,“真理愈辩愈明”这句话并不适合于佛教——佛教反对无谓的争吵与辩论,只要是对修行没有实质性帮助的,佛陀都不会予以鼓励。其次,我之所以也认为佛陀的智慧“犹如空舍”,绝非认为佛陀无有智慧——恰恰相反,佛陀的智慧高妙到无法用文字或言语来形容与表达的境地,佛的智慧完全是不可思不可议,看似“犹如空舍”,实际上弥漫于三千大千世界,浩瀚无垠,无涯无际。

  在下面的经文中便彰显了佛陀的观点与主张。佛陀说:“此诸外道论议,说应不应,合不合,于圣法、律,如小儿戏。”如果作为一种哲学命题,适当地作些议论也是允许的,所谓“真理愈辩愈明”;可是佛教是十分注重信仰的宗教,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佛教也有一些哲学思辨的成分)。在佛陀看来,我们欲“体解大道”,靠得是扎扎实实的从“闻思”最后予以塌实“修证”,此才是唯一的通向真理的康庄大道。若一味地沉缅于“论议”而不务正业,不仅舍本逐末,亦纯粹是无聊的文字游戏而已。佛陀作譬说:“譬如士夫,年八九十,发白齿落,作小儿戏,团治泥土,作象作马,种种形类,众人皆言:此老小儿。”世间的“老顽童”是有的,老人们有颗童心也未必就是坏事,然而相对于耄耋之年的老者而言,若沉迷于小儿游戏,不免为世人所讥讽。对于出家比丘来说,总要分出个“主”与“次”来。时下奉行“人间佛教”,主张“佛道当在人间成就”。这是佛教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是正确且明智之举。问题是我们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叫“人间佛教”,“人间佛教”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正是由于我们认识上的模糊不清,结果将“人间佛教”与“世俗佛教”混为一谈,并由此衍生出很多闹剧。在此时期,必须有一个正本清源的过程,即用原始佛教的正统思想,来匡正祛邪。

  外道补缕低迦白佛:“瞿昙!于何处有比丘方便所应?”什么是比丘该做的,什么是比丘不该做的,对于这些问题,佛陀从来就毫不含糊:

  1、不清净者令其清净——重点为戒律上的清净;

  2、不调者令调——重点着眼于六根的调伏,摄持诸根,令无放逸;

  3、诸不定者令得正受——心不正定,心浮气躁者,令其息心入定;

  4、不解脱者令得解脱——落点在于摄伏三毒,心下光明利落;

  5、不断令断——谓无明、有、爱,不断令断,永不再起;

  6、不知令知——知,即明晓事物真相或本来面目,“谓其名色,不知令知”。名色为五阴总称,前四支为名,后一为色。名色乃为精神、物质的综合。此处的“不知令知”,乃是让我们知晓“四大假合,五阴非有”的真理意趣。

  7、不修令修——此处的“修”,乃是止与观的双运,即先止后观或先观后止的交替使用,使我们戒除贪执,离诸所缘,从而达到定慧均生。

  8、不得令得——即得般涅槃。

  从上面八点,我们可以得出比丘应该做的事,总结为四句话:

  勤持戒,善摄根;修正受,断无明;

  知真相,修止观;证涅槃,舍戏论。(7.6.)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