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三)~B 四大教法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三)~B 四大教法

 

  (二)四大教法

  “四大教法”对于佛教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佛陀在作灭度前的一些嘱咐,主要是说在他涅槃以后,如何验证他所说的教法是符合佛陀的根本精神或者基本原则的一些要领。由于佛所说的各种教法跨度时间长,而且是面对的说法对象又千差万别,如果大家都自称自己所说的就是佛亲口宣说,那么岂不乱了套?这中间必须要制定一个标准问题,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断定是佛说,什么情况下断定非佛说,这是佛法的流传与弘扬,是至关重要的,这四大教法也是历次佛经结集的根本准绳,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那么,这四大教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1、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持受,广为人说,慎勿捐舍。”

  2、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和合众僧、多闻耆旧,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者闻者……(余者同上)

  3、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众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者闻者……(余者同上)

  4、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一比丘持法、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余者同上)

  以上四法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就是在范围方面有所变化。第一“躬从佛闻,躬受其教”,第二是从“和合众僧、多闻耆旧”处闻,第三是从“众多比丘”处闻,第四是从“一比丘”处闻。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亲身从佛处闻,还是从一个比丘处听闻的佛法,由于口口相授有时会引起理解上或记忆上的偏差,我们往往会把佛所说的佛法搞错。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佛经结集中,整个程序是十分严谨而且复杂的。先由阿难诵出一经,接出由摩诃迦叶提出质询,阿难答说说时、时处、所说因缘、对机、说法、领解,再由大众合诵,确认准确无误后,才完成一部经的结集。但是由于没有把佛陀的说法内容用文字形式记载下来,因此所传意义即使经过初步结集后,依旧会产生展转变迁。在《付法藏因缘传》卷二中记载了一件事情:阿难有一天到一个竹林去办事,听到一位比丘在诵《法句偈》。所诵偈的内容是“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听后觉得有问题,就加以纠正,说你这说的不是佛语,你搞错了。那个比丘说何以见得呢?阿难说我亲从佛处闻此偈,原文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生灭法”与“水老鹤”二者意义完全不同,比丘所诵的偈语若以四大教法来加以验证,也是问题明显,较易判别。比丘觉得有道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回去后就把阿难所诵的正确的《法句偈》告诉了他的师父。他的师父却说:“阿难老朽,言多错谬,不可信矣。汝今但当如前而诵。”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那时佛尚没有涅槃多久,佛经的流布竟然错到这种地步,连亲侍佛陀达25年之久的阿难的话也无人肯信,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三)周那供养

  佛陀在负弥城住了一段日子后,就带着阿难一起到波婆城去宣扬佛法。这个波婆城,就是末罗族的都城,佛陀住在城里的阇头园中。有一位建筑师名叫周那(也有译作纯陀),听说佛陀来到了此地,就换上干净的衣服,浑身上下收拾的很利索,就来拜见世尊。佛为周那说法后,就恭请佛陀第二天到他家去应供。周那待人很厚道,也很热情。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崇敬之情,他特意把珍贵的栴檀树耳单独烹煮,“独奉世尊”。

  但是佛陀却在此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周那,你那这种树耳给我一个吃好了,别的比丘们就不要给他们吃了。”周那听了以后,就依教奉行。佛陀为他讲了不少的法,使周那心开意解,据说还证悟了真理。

  众人在周那家里吃完饭以后,就开始一起跟随佛陀走在回阇头园的路上。

  走到半道,世尊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他的背痛病又犯了。他对阿难说:“阿难,我的背部很是疼痛,你在树下铺个座,我在这里休息一下。”世尊坐下以后,调整了一下呼吸,稍事片刻,看到阿难站立一旁,显得有些闷闷不乐。世尊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于是就问他:

  “阿难,你恐怕对那个周那满肚子意见吧?”

  阿难见世尊看出了自己心里所想的,也如实相禀:“那个周那,真是不明事理!他这次设斋供养佛陀及众僧,根本就没有什么福报和利益可谈!”

  世尊于是便问阿难:“你怎么这么说人家呢?”

  阿难说:“世尊,您刚才食用了周那的那个栴檀树耳,表面上看是世所珍奇,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您吃了以后,会加重您的病情啊!”

  佛陀听了,赶紧制止阿难:“你千万不能这么说啊,阿难!今天周那至心勤恳供养我们,将能获得很大的福利,以后他将寿命增长、福报增益,求财顺利,死后升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在成道之前,接受了牧羊女善生的供养;我在涅槃之前,接受了周那的供养,这两种供养的功德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佛陀说到此处,稍顿了一下,然后就对阿难说:

  “阿难,你现在就回到周那那里去,对他说:‘我亲从佛闻,亲受佛教,周那设食,今获大利,得大果报。’”

  现在我们终于搞明白了佛陀当初独食树耳的真正用意。他早就知道这个树耳可能含有毒素,但他在那种场合,不能予以点破。如果大众比丘都食用了这种树耳,后果将会很严重。因此他就特意嘱咐周那,不要把那些树耳再分给比丘们食用了。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出,世尊是多么的慈悲,他处处都在替自己的弟子们着想,这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真实写照!因此经中出现这样的偈语:

  周那舍食已,始闻如此言;如来患甚笃,寿行今将讫。

  虽食栴檀耳,而患犹更增;抱病而涉路,渐向拘夷城。

  周那是位非常虔诚的居家信徒,他知道佛陀因食用他供养的树耳而加重了佛陀的病情后,觉得十分内疚,就赶紧放下手头的活,来到佛陀身边,对佛陀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佛陀在征途中的一棵树下休息,就对周那说:“你去把我的上衣拿来,然后折成四叠,铺在地上,我要坐在上面休息一会。”待佛坐定后,周那就顶礼佛陀,然后请求佛陀道:

  “世尊,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您涅槃时的情景,请您允许我在您之前离世吧。”

  佛陀沉吟了片刻,默默地点点头:“好吧,那你就放心地去吧。”

  于是,周那便坐了下来,瞬间便入灭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