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D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D

 

  807经~808经:此二经经叙述佛陀坐禅二月,修出入息念,禅觉后,于众开示其所证。曾经有一段时间,佛陀住于拘萨罗国的奢能伽罗林中。有一天,佛陀对弟子们说:“我欲二月坐禅,诸比丘勿复往来,唯除送食比丘及布萨时。”此处所讲的,便是佛陀在作为期两个月的短期闭关禅修——称佛陀为“闭关”,这种说法可能极不准确,姑且形容之。现如今的大丛林,一般均设有闭关房。闭关有多种,比如说修净土念佛,有修禅定,有修密的,也有阅藏或研究经典。当然,闭关也有不少讲究,比如说闭关必有护关(送饭,了解关内情形),且素食、止语与禁足(不能走出关房)。在闭关的时间上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最短为七日,最长为此生不出关房。我们常见的一般为三年半和六年半时间,有的老法师在一生之中还数次闭关。

  为什么要闭关呢?关于这种问题也有不同理解。如果笼统地说,便是为了断烦恼和了却生死的束缚——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空泛。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大凡闭关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就是动机是否纯正。如果闭关是为了图谋今后有更大的前途与发展,则属动机不纯。据普陀山志记载,印光大师、太虚大师皆曾数度于山中掩关。这种掩关方式,窃以为是解决在修持道路中遇到的一些难以参透的问题,于是抛却杂务专心致力于精进思惟。我们不能说闭关者人人皆能得到了不起的境界,但是长期闭关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值得我们五体钦敬。

  佛陀连续习禅两个月,中间除了中午送饭和布萨(诵戒)以外,中间是不可以打搅的。转眼之间两个月就过去了,佛陀从禅中而觉,于大众比丘前坐定,开示于比丘道:“若诸外道出家来问汝等:沙门瞿昙于二月中云何坐禅?汝应答应:如来二月以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住。”这句话就是说,佛陀在两个月闭关期间,始终是以安那般那念而坐禅、思惟与安住,即将身心念头全部用于安那般那念的关注与思惟之中。为什么要这样?佛陀说:

  “我于此二月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入息时念入息如实知,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若长若短,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一切身觉出息念如实知;身行休自己入息念如实知,乃至灭出息念如实知。我悉知已,我时作是念:此则粗思惟住,我今于此思惟止息已,当更修余微细修住而住。尔时,我息止粗思惟已,即更入微细思惟,多时而住。”

  世尊在二月之中对安那般那念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于入息时念入息,于出息时念出息;对于出入息的长短、出息之念、入息之念乃至灭出息之念,都能做到如实而知。仅仅这些还不够,因为它们还是属于“粗”的思惟之住,于是世尊便进入到更细微的止息思惟之中。此时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即一个人的身心全部处于止息状态,连呼吸都极其微细,几乎觉察不到——这便是深层次的禅定状态。

  此时有三位天神恰巧从佛陀身边经过。其中一位认为佛陀已经“时到”(已经死去了),另一位说还没有“时到”,而是“时向”(接近于死亡)。从这里可以看出,单从外观上观察,已经完全觉察不到人的呼吸,几乎完全停止呼吸了。所以两位天人才误以为世尊已经离世了。而第三位天人很是高明,他说:“非为时到,亦非时向至,此则修住,是阿罗诃寂灭耳!”既非死去,也非接近死去,而是一种禅定的状态之一,是一种禅定的寂灭止息境界。

  佛陀述说这一节后,对比丘们说:“若有正说,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学人所不得当得,不到当到,不证当证,无学人现法乐住者,谓安那般那念,此则正说。”其中——

  圣住:得如实而知四谛,就可以住于圣住;

  天住:得禅禅乃至四禅者,即得天住;

  梵住: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得于梵住;

  学住:有学位圣者的住息处;

  无学住:无学位圣者的住息处;

  如来住:得无上正遍觉者,住于如来住。

  佛陀最后得出结论:“安那般那念者,是圣住、天住、梵住乃至无学现法乐住。”就是安那般那念是五种住位者皆可共修的法门,都可以获得“现法乐住”,使此生之中永远与快乐安详相伴随。808经与807经大体相似,只是叙述学住与如来住二者的不同。学住乃是断除于五盖,对断除五盖能做到如实而知。(3.27.)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