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二)~A 二、游行经初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二)~A 二、游行经初

 

  (卷二)

二、游行经初  

  看了这部《游行经初》,给我的印象,客观地说,似乎内容有些杂,经中讲的似乎不止一个问题,这与其他经典似乎有些差别——当然,这种情况可能在随后的阿含诸经典里司空见惯,但是对于初次接触阿含的我来说,可能会有些不太适应。经中所讲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好几个故事连在一起。但是从理论上来讲,又从思想上把这些看似无关的故事连串在一起。我想经中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故事,是佛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摩竭陀国准备攻伐跋祇国,该国使者叫禹舍的前来征询佛陀的意见,结果佛陀似乎没有理会他,而是与阿难开始聊天。禹舍很聪明,听出了弦外之音,所以就很知趣地走了,并且让国王打消了攻伐的念头。

  第二个故事,是禹舍走后,佛召集王舍城里的众比丘开会,讲了诸如七不退法、七法、六不退法等佛教义理。

  第三个故事,是佛到竹园去讲法。

  第四个故事,是佛到巴陵弗城的巴陵树下讲法,到巴陵弗城的讲堂内讲法,

  第五个故事,是佛在拘利村和那陀村讲法。

  第六个故事,是世尊到毗舍离国讲法。在毗舍离国,到淫女庵婆婆梨处弘法。

  第七个故事,是释尊到竹林丛讲法。

  第八个故事,讲到了释尊身患疾病,魔王劝其灭度的情形。

  因此,这部经中,基本上包含着以上八个方面。看似有些杂而无章,但从释尊前行的路线上讲,我觉得这里面可能藏有一定的玄机。关于这点,我将慢慢予以体会。

  看了第一个故事,给我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假如从一个普通的、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来看待释迦牟尼佛,都会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是一个很会见机说法的大哲人。我在这里倒不是说恭维好听话。如果我们把中国古代的《战国策》拿来进行一番对比,就知道我们的释尊的智慧绝伦,无人能比。我们首先要看故事的内容。摩竭陀国的国王阿阇世为我们所熟悉,他就是老国王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曾经干了不少坏事,是佛教的捣乱分裂分子提婆达多的铁杆哥们,设计囚禁了自己的父亲,并且活活将其父饿死。他即位以后,发动了兼并战争,据说是威震四方——这点倒使人联想起想当初威风凛凛的秦始皇。因为他的即位似乎不太光彩也不太合乎手续,而且他想着法子折磨他的父王,因此获得了现报,就是遍体生疮,弄得痛不欲生。后来到佛陀面前至心忏悔,皈依了佛陀,并成了佛法的有力护持者。

  这位阿阇世王继位后,颇有些雄才大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进行统一印度的兼并战争,似乎又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次阿阇世所攻伐的对象,就是作为当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的跋祇国。这个国家位于印度北部,据《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载,此国周围有四千余里,东西较长,南北较狭,土地膏腴,花果茂盛,气候微寒,人性急躁。人民多敬事外道,少信佛法,僧徒兼学大小二乘。又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一、《四分律》卷等记载,佛入灭后一百年,跋祇国的跋阇子比丘曾提倡“十事”合法,引起教团之论争。至于“十事”的内容,在后面有机会将予以说明。

  先把话题拉回来。按照当时阿阇世的军事实力,打征服跋祇国,似乎并不是很难。但是既然发动讨伐战争,总是需要理由。“名不正,则言不顺”,即使将人家打败了,也未必就能进行有效统治。因此阿阇世就开始动脑筋,千方百计去寻找战争理由。思前想后,他终于想出了理由,那就是:“跋祇国人自恃勇健,民众豪强,不顺伏我,我欲伐之”,其实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这个国家的人民不听我的话——事实上他这个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不听你的话,你就可以去讨伐他?如果这种战争理由还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当今世界必然天下大乱,两国之间往往会因为几句口角之争,就发动了大规律的军事冲突,那世界将会永无宁日。阿阇世大约也知道这种理由太过于简单,经不起推敲,所以他耍起了小聪明,就是让大臣禹舍到佛陀那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佛陀,听听佛陀的意见。他这样做可谓一箭双雕。如果佛陀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他就可以出兵,而且还可以四处宣称这是遵循了佛陀的教导和懿旨,是佛陀让他这么干的。于是大臣禹舍就到佛陀那儿,先说了一些问候的话,然后就将欲征伐跋祇国的想法向佛陀禀报,并说:“不审世尊何所诫敕?”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