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第三十一集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来源: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第三十一集

 

  今天我们是卷四,现在是说到佛解释求证修证佛法第二个问题的第一个要点,上一次讲过了。上次提到的重点就是我们修行是求解脱。大小乘佛法,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学佛的目的就是这个程序。我们普通讲悟道成道,就是为了达到解脱的目的。解就是解开一切的结使,譬如说我们身心,生理的心理的这些疙瘩,怎么解脱了,恢复到本来的平静,脱开了世间的烦恼粘着,就是解脱。因此我们上一次佛提到有两句最好的佛经的文学,也是最高的哲学。我们人常常喜欢“知见每欲留于世间”。我们所了解的总想抓得很牢,把世间的东西,这个肉体也好,物质的东西也好,一切都抓得很牢。“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事实上,一切东西变去了。因此佛说解脱的中心,比方他做了一个比喻一个人打了一个绳子,绳子的结子,怎么样把绳子这个结子中心抓得住才能解得开?那么他说这个结子的中心,我们现在很重要的我们有六个结子,眼、耳、鼻、舌、身、意。所谓六根、六尘,这个结子身心不能放下,一切修行跳不出这个物理世界,这是上一次讲的,这个重点要注意。现在这个问题的第二点,我们开始了,原文我们注意。佛告诉阿难: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下面两句是答案,第一句是问题。他告诉阿难,他说你要晓得怎么叫众生世界呢?我们普通也用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上这个世界。世是时间,世为迁流。所以时间呢,佛经叫它三世,归纳起来。过去世:昨天;现在世:今天;未来世:明天。缩小范围就是我们前一秒种,现在一秒,一秒种现在马上过去了,再来一秒钟,是三世,时间。什么叫世呢?“世为迁流”,这个时间象一股流水一样永远过去,你看过去的时间,所以中国的文学家常常把中国的哲学佛法经常用在文学方面,比如有名的唐人的诗“江水东流去不回。”这个时间过去了的,青春过去了,老了就是老了,你想再挽回来不可能。迁流:变动。界:什么叫界呢?空间、方位。东、南、西、北、上、下这就是界。所以这两句假设联考答案注意哟,答案就在问题上,假设我们比方这是佛学的联考,怎么样叫众生世界?答案: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时间空间问题。

  “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这是空间,方位)。“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时间)。“方位有十”。注意哟,我们普通讲四方。在佛经没有来到中国以前,我们的固有文化叫做六虚,只讲六样,四方上下,六虚。那么多一点讲八方,东南西北加四个角。佛学讲十方,十方就是东南西北、四个角、上下,这个就是界。时间有三世,方位有十。

  “流数有三”。三就是过去、未来、现在在变迁。

  “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我们生在这个时代世界上的人一切众生,“织妄相成”,心里头有很多的欲望、妄想,象织布一样,乱七八糟这一条线穿过那一条线;心里头这个观念打到那个观念。“身中贸迁”:不知道自己这个生命自从妈妈生下来以后,身体内部这个细胞新陈代谢,天天都在衰老,天天都在过去。贸迁:都在迁流不息,彼此在变化,等于做生意一样啊,交换,贸就是交换,都在交换,迁就是变去了。那么这个变去了呢,我们活在物质世间这个生命同时间、空间都有密切的关系,离不开时空,尤其学科学的更了解时空的严重性,离不开时空的关系。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可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我们生下来长大,下意识被一个东西困住了,时间与空间把我们困得很死解脱不开。所以大家学佛打坐坐起来呀,没有用的,你这个时间观念跳不出来、空间观念跳不出来,所以有人打坐坐习惯了,只能坐一个钟头,他到一个钟头非起来不可,其实能不能再坐下去?可以,可是他下意识的被时间的习惯性已经牵走了,所以“相涉”。

  “此界性设虽十方”讲到方位,东南西北四方,“虽设十方”但方位是人为的假设,因为虚空是个圆体,它没有方位的,方位是人类自己的观念,把它假定起来,变成一个习惯了,所以“虽设十方”分成十方。

  “定位可明”说南半球北半球,南方东方,这个我们了解。但是一般世间的人只晓得东南西北,其实啊,已经很难了。你看我们常常看当兵的人,有时候左右都分不开,右手举起,把这个手举起了;向左转,他向右转了。我常常出去,有些同学们到山上,我说你同我来看这个地方,那个地方东南西北在哪里不晓得。你既然出来看地方,我说太阳哪边出来的?太阳这边。我说那这边就是东方。有一个同学在那里想了半天,太阳这边,早上这里出来东方,这边西方,前面南方,后面北方,就很清楚嘛。哎,他搞不清楚,很多人搞不清楚,不相信我们现在马上做试验,同学们你家住的地方大门向哪里搞不清楚了,这个门又向哪里就搞不清楚了,所以人被它迷糊了。他说世间人只晓得东南西北,有些东南西北搞不清楚了。

  “上下无位”,“上”这个是上面,我们头顶上是上面,现在讲我们十一楼,十二楼是我们上面,上面还有个上面呢。下面,你说十八层地狱,有一次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答复我?地狱怎么只有十八层啊,也许现在很时髦的现代化,地狱又挖深一点,挖成三十六层,怎么办啊?为什么只有十八层?问题答不出来,诸位参参看。地狱怎么只有十八层?我们牛融大厦还有六十几层的呢!比地狱还高明一点,所以上下没有定位。

  “中无定方”至于说哪个地方是中央啊,中心点是没有一定的,人决定的呀,譬如说我们这个讲堂,你说哪个地方是中心点?每个人坐在那里看,他在我左边,他在我右边,我是中心,结果究竟中心在哪里没有一定,这都是人为的假定。

  “四数必明”你了解了这个道理,空间简单的四位,是东南西北,时间:昨天、今天、明天,时间是三位,上面讲空间的关系。

  “与世相涉”,同这个时间联起来的关系,我们一天到晚被时间困住了,尤其做现在人更可怜,手表,随时被它困住了,一边讲话,快一点啊,我没有几分钟了,要赶路了。现在人的生活听手表指挥的,很可怜,我们小的时候读书,手表、老表都没有,管他呢。问乡下人啊,到乡下地方我们老辈子的,“老伯呀,现在大概什么时间了”?乡下人手表在哪里啊,---“鼻子”中午了,快要吃饭了,人的两个鼻子就是手表,什么时辰哪个鼻子哪一部分通有一定的,同猫的眼睛一样,什么时候是方的?什么时候一条线?什么时候是圆的?都有一定的,可是人忘记了自己的手表。我们老辈子乡下人知道,象我们小的时候就问他:“老伯现在几时了?早一点走,回去吃饭。”他就知道,习惯性的。空气大自然跟时间、空间的变化形成一个气流,感受的变化不同,这是非常科学的,可是我们现在科学时代,工具都忘了,当然了,大家挂两个眼镜那么把它压住了,这个地方就不大通了,所以时间空间是困绕我们这样厉害。

  “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时间空间困扰我们非常厉害,时间归纳起来佛法是三位,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是四位,三四十二,三四四三,“宛转”加减乘除,所以一天当中有十二个时辰,一年有十二个月,宛转十二,所以人的身体上啊,也是十二根尘,六根六尘,眼睛看光线看东西,耳朵听声音,眼耳鼻舌身意,外对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身体上的变化,每一秒种都是呆定的。这个呢,佛在这里简单的讲,你们要详细了解就看中国自己的《易经》啊,道家这一方面讲得更清楚了。人没有办法脱离时间的,秋天到就要加衣服,夏天就要脱掉。所以“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所以在空间、时间里呀,那不是哲学性的,科学性的,一秒就是一秒,两秒就是两秒,二不能是一,到一的时候不晓得了解二,二不能了解三,困扰你没有办法,所以修行是一步一步的。因为你在这个物理世界时空里头被它困住了,所以“流变三叠,”,三四这样一加,所以人世间被数理这个作用、数目这个作用把你困住了,今天就是今天,明天就是明天,所以你刚生下来马上想长胡子变成老头子,你也休想,这也是真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人家介绍我们,象我们出面就很早了,别人介绍我们这是某某先生,介绍我们年轻的时候这是某某先生,都很不愿意,所以故意我就把胡子留起来。人家问我四十几了?实际上二十几。到老了又把胡子刮掉了,你多少岁了?还只三十了,只三十,明年二十八了,都想倒退,所以人就是这样,这个时间所谓三叠流变,一十个百个千个慢慢加上。

  “总括始终”。所以呀时空包围了我们,因此你们念佛也好,修行打坐也好,脱离不了方位、时空的观念。上面叫我们忘记了身体,现在告诉我们把时空也丢掉、放下,你成道就快了。

  “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注意哟,现在佛把时间、空间分析完了,这都是很科学的。现在分析身体了,我们身体佛学的归纳六根,眼睛、耳朵、鼻子(管呼吸),嘴巴同舌头(管味道吃东西),身体(整个的身体机能),脑子(管意识)。眼耳鼻舌身意,感觉状况整个身体,六根当中眼睛耳朵鼻子等等,每一样东西这个详细数字就难办了,那要慢慢计算了,现在有电脑好办。每一样官能脸上各有功德一千二百。这个功德讲什么呢?鼻子有什么功德?鼻子有功德,所谓功德就是功效,功用,它有它的的作用。佛的分析有一千两百,每一样东西啊。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阿难啊,可是世界上的人啊对于自己身上的东西呀,还在那里不平等呢。自己有时候眼睛好,我的耳朵重要。譬如你们修行大家知道,有些人说拜佛才好啊,多拜啊,身体就好啊,那是用身根来修。打坐重要啊,打坐是练腿呀,也是身根的功德。那么坐起来怎办呢?坐起来听呼吸,鼻根的功德,呼吸鼻子里进的。哎呀不行不行,观世音菩萨法门,耳根功德。不行,要观想,学密宗的,观想得好才能快成佛,意根的功德。有些人说不行,眼睛啊半开半闭,或者是要张开,或者是看个光,眼根的功德,那么一切众生修行上在这个六根上“克定优劣”,你那个法门你那个老师传的没有我这个好啊,我这个用眼睛一下就得定了。哎哟,观世音菩萨法门才好,耳朵一听,安那般那,听呼吸才好。都在这个身上玩,所以你们修的什么行啊?那么佛的分析:

  “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佛在批评眼睛了,这个眼睛很可怜了,被佛这一批评啊,跌价了,一千两百跌价了四百。他说“如眼观见”,他说譬如我们身上这个眼睛,“后暗前明”看前面很明白,后边都不知道,所以车子来会撞到你。后面不知道,眼睛只能看前面不能看后面。“前方全明,后方全暗”,看不见。“左右旁观,”,我们眼眼看左右呢,两边只能看这样一个角度,“左右旁观,三分之二”这两边后面就看不见了,这个眼睛只有这样大的本事。所以整个统计下来,眼睛功德不全。眼睛功德不全啊,眼睛近视,老了有老花,再加上角膜炎,晚上也要睡觉,他老兄虽然很忙啊,也没有多大了不起,就是这个话。所以“三分言功,一分无德”,这个眼睛的功效,眼睛左右前后能够看,不是眼睛的本事,要靠头脑这个睛珠骨头,要帮他转来才能看,他本事就是那么大的本事。所以眼睛功德不全,他说每一个官能有一千二百功德,眼睛给佛一分析啊,扣了四百分,只剩八百分功德。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所以呀,这个世界佛极力提倡叫我们修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这个世界的耳根耳朵最重要,观世音的法门。他说这个耳朵周听,四方,四个角,上下,隔壁,厕所,厨房,哪里有声音都听得见,它没有阻碍的。“十方无遗”,整个的空间的声音都听得见。“动若尔遥”,迩就是很近,遥就是很远。近的声音听得见,远的声音也听得见。“静无边际”静下来啊,如果得定的人啊,那个耳朵的功能发起更厉害了,天耳通,鬼、神、天人讲话都听得见,所以真正入定了,蚂蚁叫都听得见,蚂蚁打架听到打雷一样。所以达摩祖师嵩山入定的时候,闻阶下蚁斗如雷鸣,听到石头下面台阶下面蚂蚁打架,那个声音吵得呀,等于原子弹下来那么重,都听见了,就是说这个道理。动若迩摇,闻阶下蚁斗如雷鸣。“静无边际”耳朵真到静下来的时候,真入了定,老实讲十方诸佛说法的声音你都听得见,不过不要乱听啊,神经病人也听得见,说有一个菩萨和我讲话,那就不对了,不是这个道理。“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佛在这里指示我们了,修行最好是修观世音菩萨法门,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鼻子也被佛驳掉了,真是刮脸,没得脸,割鼻子。这个鼻子“嗅”闻空气了,呼吸,通出入息,这个鼻子是通气筒嘛,一进一出,装氧气的东西。“而阙中交”,所以一进一出是生灭法,中间没有停留的。所以练气功的人说把气吸来,丹田闭住,哪里闭得住啊?鼻子闭不住的,你说我肚子里真有这个东西,那是你意识硬把这个肌肉神经拉起来紧张,好象有个东西。所以常常有些做气功的人来问我,老师啊,气究竟放在哪里啊?我说气不需要放在哪里嘛。丹田在哪里啊?丹田在你嘴上,你问的就是丹田,啰嗦。丹田上丹田、下丹田、中丹田整个都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那个就是窍,守丹田。我说你的身体象个皮袋一样,那个皮袋你把空气打进去,这个皮袋里头叫空气只能够停留在皮袋的中间,其他不要动,行不行啊?这是不行的嘛。空气一进来整个的充满,它进来空气没有用,鼻子吸进来,它在身体里面它要起变化的作用,吸收氧气才有用。这个空气有什么用?进来还要变化,身体内部还要变化,吸收了氧气了才有用。所以鼻子练呼吸练气功,一进一出一生一灭没得中间,“验于鼻根”所以你用鼻子试验,三分之一。要是加上鼻窦炎呢,臭味都闻不到,就是四分之三了,更糟糕。因此鼻子的功能也是八百分。扣了四百。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舌头了不起,舌头又变成一千二百功德。所以叫你念佛好,尽管念。这个舌头重要啊,人舌头比嘴巴重要啊。嘴巴割了一点,只要舌头在还行啊。所以我们中国历史小说,张仪给人蒙害得打得半死,张仪还没有当宰相,书生张仪打得半死了,那个太太就骂他,“你看你学问好有什么用,乱写文章乱讲话,结果穷的这个样子,还被人打个半死还有罪。”张仪就笑了,问太太:“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太太告诉他:“你还会说话还问舌头在不在。”张仪说:“不要怕,只要有三寸不烂之舌还在,取卿相之位如探囊取物。”要拿功名富贵当宰相象口袋里摸东西一样,你看我病好了以后,马上一道呈过去就当了宰相。三寸不烂之舌,又可以唱歌、唱戏、读书、说话,出世间讲经传法都靠这个舌头表达,而且这个舌头本事大得很,圆一下就不是这个话了,口音就变了,英文、中文、法文随便你变都是它。“言有方分”言语固然有英文啊,法文啊不同,可是我们一学都会,这个舌头功德大了。“理无穷尽”那个舌头会说话,正理只有一条,歪理有千条,都是它说的,这个舌头功德大了。所以“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因此净土宗啊,叫你念佛、念咒子功德大。我们记住啊,这个身上佛在分析耳根舌根功德大。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我们这个身体,他分析,有感觉,触,同外面碰到了才有感觉。我现在打你一拳才晓得痛,冷气一开晓得凉快,冷气关了晓得热,打你一下晓得痛,触才有觉,接触到才有感觉。“识于违顺”因为身体有感觉的作用,舒服的就是顺,好对,不舒服的就是痛苦难受,你拿开,违就是违背,顺就是舒服了。“合时能觉”可是这个身体要接触到东西才发生感触的作用。“离中不知”这个物质的东西,或者气候和你不接触的时候,这个身体没有感觉了。所以“离一合双”离开了身体变成单独的作用,它必须同物理的作用合起来了,这两面发生作用离一合双。所以“验于身根”你把身体拿来做修行实验“三分阙一”。你们修气脉的注意呀,哎哟,今天打坐做功夫任督二脉通了,通个什么?本来就通的呀,哪个人不通啊?不通就死亡了,一条脉不通就不那么痛快了,你说我特别感觉,你小心啊,算不定是病态啊。所以身体的作用,也扣了四百分。只有八百功德。我们这个思想意根: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思想也很厉害,脑子思想,“默容”看不见的,这个思想作用是看不见的,默默然,包容万象,空间的十方,时间的三世乃至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不管圣人得道的佛菩萨圣贤也靠意识完成,凡就是普通人一般人都离不开意识的作用,乃至修道也靠意识,所以世间出世间都靠这个意识的思想,“尽其涯际”。所以意识圆满一千二百功德。现在经过佛的一分析选了以后啊,耳根,舌根、意识这三种,在我们要开始修证佛法,特别注意这三部分的功效。那么他现在再详细进一步分析。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他分析完了,告诉阿难,你要开始修行,修行的目的,现在讲“欲逆生死欲流”,你想跳出生死的圈子,所以中国禅宗叫了生死。有生就有死,不被我们生死的拘束,这就是修道的目的,学佛的目的,跳出了生死。他说你现在想开始学佛修道,你“逆”倒转来走,不跟生死啊。现在我们这个生命自己做不了主啊,顺流而去,跟着一股力量业识之流。那么现在要倒转来返回自己本来的生命功能,跳出现象界的生死的现象。欲流,生死有个根本啊,就是我们的欲望。刚才我请陆先生黑板上写上一次讲的话,我们人有个基本的欲望啊,知见每欲留于世间,留恋这个世间,留恋这个身体,自己所有的东西都舍不得呀,丢不掉啊,这就是顺欲望之流向前面越滚越大越滚越大,欲望是越来越大,没有休息的时候。要想成道是解脱这个欲望,逆转来倒转来走,才能跳出生死的欲流。

  “汝今欲逆生死欲流,反穷流根”你想回转来追,追我们这股生命的力量象流水一样,谁叫我们这股力量永恒的存在呢?倒回去一步一步的追。

  “返穷流根”这个流浪生死的根本,谁叫我在这里流浪?

  “至不生灭”到达了回到本来自性那个不生不灭的境界。你想达到这个目的呀。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佛说刚才我给你分析了,你想做到这个成就吗,想做工嘛就要工具嘛,修行的工具在哪里呀?还不是靠这个六根。不过这六样工具里头你要选一下,有三样特别好,耳朵,舌头、意识,这三样重点。其它三样也不错,不过佛每一样扣了四百分,不是没有用。修行的工具都靠六根来的,“当验此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这六根哪个是有依赖性的,靠人家起作用?哪一个是独立站起来的?“谁深谁浅”哪一样东西深哪一样东西浅?哪一样东西最圆通,譬如耳根是圆通,圆满通达一切。“谁不圆满”哪一样工具是不圆满,他说要搞清楚哟,你要把自己研究清楚。所以一个人学佛不是叫你盲目的迷信啊,你看这个话不是我讲的,佛讲的在两三千年前啊,多科学啊。他不是要你烧个香,拜拜呀,给我十块钱,功德无量,你要成道了,没有这回事啊,他要你分析清楚不要迷信啊,他说你要绝对把自己搞清楚。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那么你在自己的身体生理的功能与心理的状况反省、研究,把自己看清楚。佛只是指导你这样做,佛没有办法帮你成道,帮你的人要站得起来呀,你躺在地下,我拉你一把可以呀,你要站住啊,拉你你又躺下去,佛也不拉了,那干脆你躺在那里睡睡吧,所以必须要自己把自己找清楚。

  那么你找清楚了,你可以“逆彼无始织妄业流”,你可以倒转生命之流,不被这个生命的业力力量所支配。“得循圆通”你慢慢证入自性圆满通达神通的境界,乃至于说为什么我不能圆满得到通达,你就了解了。如果你懂了这个道理下手,你要把自己这个生命的道理研究清楚了,下手修行。佛告诉你四个字“日劫相倍”,日就是一天,你修行一天比那个不懂道理修行一万劫来得快。“日劫相倍”你道理明白了修行啊,事半而功倍,道理不明白认为自己在修行啊,事倍而功半,没有用,你一万劫修行还是叫做盲修瞎练。他说你不懂,你必须要把自己研究清楚,研究清楚了下手修行日劫相倍,你修行一天等于不懂的人修行一劫。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我刚刚很详细的把我们人的身体六根清清楚楚“六湛圆明”都给你分析了,眼睛只能这样作用,耳朵有多大作用都说完了。“本所功德,数量如是”功效就是这样,我刚才给你讲过了。那么你要修行吗?“随汝详择其可入者”没有关系,靠你个人对于自己这个生命功能眼睛啊、耳朵啊、靠身体啊、或者是意识思想啊或者听呼吸,都没有关系,看你自己喜欢,哪一种对你最相应、最合适的。“详择其可入者”你可以用哪一种方法去修,那就快速,可你要分析清楚由你自己决定,佛不给你做决定。因为你喜欢鼻子,我喜欢眼睛啊,你喜欢看那个画观想,我喜欢念经啊,说念经不好念佛好,念佛不好念咒子好,那个人喜欢个人的,没有关系,成功是一样的。所以佛在这里说我把六根分析清楚,“随汝”随便你“详择其可入者”详细选择自己认为哪一种对你的修持法门最合适的,你用那一种。你说他老弟喜欢打拳的,打拳身根入手啊,照样可以成道啊,成功了练成金刚不坏之身也对啊,所以有些人说,练拳学会了打人,我告诉你,武功学高了的人决不动手打人,宁可愿意给你杀一刀,因为他不敢动手,他一动手你就死,他不愿意人家死。就怕半吊子学个两天功夫就想打人,自己给人家一个指头都叉死了,他以为力气大得很,所以任何的修养越高了它越不动了,越谦虚了。运动也可以成佛,没有错,身根也可以成佛,叫阿难自己选。然后佛又帮忙了,佛很慈悲。

  “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佛又说回来了,他的舌头是最会说话的,所谓广长舌相。成了佛的这个相啊,三十二相里头有一个相啊,叫做广长舌相,他的舌头又宽又长,佛的舌头吐出来啊,可以把脸遮住,到这里,所以叫广长舌。但是我晓得高加索的女人每一个人舌头吐出来都到这里,她从小生下来就练吐舌头,高加索的女人,哪个女人漂亮不漂亮,那个舌头长舌妇叫做漂亮,舌头长的就漂亮,这个各个民族爱好不同,这个舌头练得长的。照佛经上所说的广长舌相,佛的舌头一伸出来遍履三千大千世界,他那个舌头一伸出来,三千大千世界都盖得住。我小的时候念经看到这里,我说他老人家最好不要吐舌头,如果他吐出舌头,我们衣服都晒不干了,太阳都被他遮住了,他广长舌相,三千大千世界一个舌头都盖住了,但是这是形容。为什么佛这个相有这个相啊?广长舌相,多生累世不说一句谎话,不挑拨是非的人才做得到。所以舌音清亮,我们发音不清亮,讲话结结巴巴的,前生犯了口过的人,要反省。真的呀,不学佛则已,佛是处处是因果啊,所以音色好的人,那前生都是修来的,念佛念多了的,不象我们这个公鸭嗓子了,五音不全,那不好,所以这个道理要懂。他这个舌头好啊,又倒转来说了,阿难我给你们分析完了,不过我看你们不懂。

  “吾当发明”我再进一步,给你们开发明白的讲。“令汝精进”帮助你上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上面讲六根啊,你要选定哪个方法修行。现在又讲真正的佛法没的界限的,“十方如来”,这个空间西方阿弥陀佛,东方药师如来,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如来,上方有香积世界,多得很了重重无尽,有千万亿佛,每一个佛都不限制十八界(六根六尘加上根尘的中间三六一十八)一一修行,凡是成佛的人每个法门他都试验过、都修过,他都懂。“皆得圆满无上菩提”没有哪一个法门好,哪一个法门不好,哎你修的是外道不好啊,我那个师傅才好,没有这回事,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的。米也好,面也好,高梁也好,吃得饱的都可以吃。吃东西就是为了肚子饱,哪个法门使我能够成功的?就行,“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你不要迷信了。

  “与其中间亦无优劣”说哪个法门好,哪个法门差,这就不平等了,佛法平等,他说这个中间没有说哪个好,哪个坏。“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可怜就是可怜你本人,每一个人的本人,头脑不够。 所以对这个修证的方法上在选择,所以在这个选择当中不能够达到自在发起的智慧境界,成佛解脱是智慧的解脱不是功夫。他说因为你们自己智慧差了,所以对哪个法门好,哪个法门坏有个差别性。

  “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所以我再三吩咐你,你选定了一个法门,你就这个法门一路到底下去,一门深入。那么我们中国文化有一句话等于一个人挖十口井不到底,你不如集中全力光挖一口井,挖到一二百公尺深这个水就出来了。你挖一下,不行,换一个土地再挖,你永远个三十尺二十尺永远不到底有什么用啊,挖一百口井也没有用。又学净土,又学禅,又学密,又学华严,又学什么,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永远你不希望成功。

  这里有一个故事,当年禅宗的马祖道一禅师的故事,不是我们这里这位林媚娘,不是这位女佛,那个是禅宗的男佛男和尚,马祖道一禅师,四川人,因为他的出身啊,他家里父母啊,身世不太高明,在成都北门外(不晓得你们这里有没有成都的朋友?)有个街(我们那时经常到新都去常常经过那里)叫簸箕街,簸箕就是那个筛米的呀,台湾叫筛子,箕米的,到乡下就看到了,簸箕圆的,竹子编的圆圆的那个簸箕。他爸爸是专门编这个东西卖的,所以现在还有,为了记念马祖当时这个街叫簸箕街。那么他出家了,后来四川人也听到,中国有一个大师出来叫马大师,我们四川人啊,大家很高兴,想办法叫他回家乡来,声望很大,那个时候国际知名啊。结果马祖家回去了,回去了一看,马大师是什么人?哎呀,他啊,马簸箕的儿子嘛,他怎么得道了呢!马簸箕的儿子嘛,大家就笑起来。所以马祖就讲了一句话:学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这个人啊,是这样的,象你们啊,你将来再了不起到了老辈子前,你这个小孩,这个真了不起,我当年看你吃屎长大的呀,什么地位都给他垮了,所以没有办法,人情世故。学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这是马祖讲的话,回到四川去反是没有人相信他。只有他的一个大嫂,大嫂相信他。马祖要离开家乡了,大嫂说叔叔啊,法师啊,你没有传我的道啊。她也不认得字,一天在家里做厨房。他就说你要学道成佛啊,她说是啊。你都成道了,叔叔得道了,你要传我。他说好,你拿一个鸡蛋吊起来,天天听这个鸡蛋,哪一天鸡蛋跟你说话,你就得道了。这个嫂嫂啊!很诚恳,这个叔叔大师告诉她的,她想办法把这个鸡蛋弄四根线绑起来,悬空吊在那里,每天早晨听一下,听半天再去做事。晚上睡以前听鸡蛋,听了几十年。这个线啊她忘记了换,老了,这个线掉下来,咚鸡蛋打破了,她得道了,就是这个道理,真的她成道了,所以马祖回了家乡只度了一个嫂嫂。

  这就叫一门深入,与其挖十口井不到底!不如挖一口井到底,一门深入不变,说什么都不动,什么诱惑都不动,这就是定啊,你不要以为打坐叫做定。这个人就意志坚定,意志坚定的人做任何事情没有不成功的,这就是定啊。你以为打坐叫定啊?打坐坐不住就是你意志不坚定啊,你说两个腿会痛,痛死了吧,痛断了吧,你有这个意志啊?不可能的。假使真有那个意志,痛啊也过去了。所以佛也测验过啊,佛告诉一个国王,什么叫定?佛说心就是定。国王说那怎么说啊?心定就可以定,得定了。那么国王就做科学试验,做心理学试验,佛说你不信啊?他说世尊你所讲的道理我全懂,事实上我做不到啊,我叫我入定我定不下来。佛说意志一坚定就可以定了。他说你这样,你坚牢里哪一个人犯了死刑的?他给国王讲,佛说,今天我叫他做一件事,做到了你就不杀他。国王说好啊,我们就做一个试验。把一个判死刑的人找来,找来以后啊,佛就告诉他,你不要怕,明天你该枪毙了,但是我在这里和国王讲人情,你有一件事做到,只要你三天三夜做到了,就不死。“什么事?”你站在这不动,头顶上放个洗脸盆,洗脸盆里放了水,水里放个油灯,油灯放了三天三夜的油,点着了,你站在那里不准动三天三夜不准动,你熬得过去就不枪毙。这个犯人说好,我做。就给他熬过去了。那国王要守信用,佛说好了,他这条命你不要杀了,就放下了。当然回家去再到医院按摩啊,吃白药啊,那再说,慢慢医啊。总算这三天意志一坚定比死总好一点嘛,他就熬过去了。所以真正一门深入,没有不成功的,就是这个道理。他说我现在告诉你一门深入。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真话来了啊,譬如念佛,我们现在大家念佛修净土坐起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念哪,这是意根修啊,但是修净土一样可以悟道啊,你不要说净土宗不能悟道啊,也可以当下成佛大彻大悟啊。净土就是密宗啊,你心中坐起来,不一定打坐啊,你天天念心里头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如果你想占便宜四个字就行了,阿弥陀佛南无就不南无了,南无就是梵文嘛,是皈依,你不皈依也没有关系,你说阿弥陀佛四个字。耳朵回转来听这个声音,每个字自己听得很清楚,眼睛不向外面看了,这样打坐就回来看自己,不是看一个字啊,不要写出来,意识也看这个声音,阿弥陀佛,六根都向内收,“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念念念到后来专一了,阿弥陀佛阿字都念不起来了,弥字当然没有了,陀也不陀了,佛也不佛了,杂念也没有了,心里清净了,过去念头没有了,未来念头没有了,这一段就空灵在那里,“一入无妄”,这就是靠意根念佛,一门深入达到了没有妄想,“彼六知根一时清净”,眼耳鼻舌一下就清净了,就定了,是这样的,就是你们一边念佛一边不相信,而且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明天八点钟有个约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明天要早一点起来,闹钟快一点给我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没有用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国民奖券啊不晓得准不准,明天赶快起来对报纸啊,这个都是没有用,要六根专一,所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就清净下来。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阿难妙了,我们这位大师兄,替我们讲话。佛讲到这里,他说佛啊,你老人家讲得清楚一点,怎么样是深入一门,只要抓到一点深入,其它六根一时清净?你讲清楚一点。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阿难并不是笨蛋哦,并不是说一点没有得道哦,我们不要搞错了。阿难给那位小姐啊摩登伽把他迷惑住,佛叫文殊菩萨门口站到一念咒子,听到这个声音他就回来,晓得佛在叫他就走,他没有得道做不到哦。你不相信,那两个人讲恋爱,你父母拿个棍子打他都打不开啊。尤其现在男女两个人在街上走,那个五花大绑的,绑起来好象当年出去杀头啊,犯人都是五花大绑那么绑着走路的,那你拿个棍子打它都打不开。所以阿难已经是悟了道了,理悟到。所以佛说阿难啊,你问这个我告诉你,“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初果罗汉,初果就是说对于道业呀,见道有一点点了。“见所断惑”理解上很清楚了,功夫没有到。理上都讲得清楚,同我们在座有一般青年同学,讲到佛学,哈,我在旁边一听啊,很想拍掌讲得好。但是功夫呢?都吃零鸭蛋,一点都没有。佛说你现在啊“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理解上清楚,见所断的烦恼贪嗔痴,换句话说,劝人家都可以出去说法了。劝人家,哎呀,何必生气呢?生气不行啊,那是嗔心啊,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啊,这个事情不能发脾气啊。如果我说去你的,你滚蛋,你说些什么东西啊?“怎么搞的,好没有礼貌,” 自己也嗔起来了。所以理解上见到,功夫上没有到。见所断惑。

  “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你不晓得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生命的根根里头啊,无始以来那个习气呀,那个业力深得很啊。今天很清净,明天想想又不对了。这两天有个问题给他讲讲,笑一笑,对了对了好了好了,明天嘴巴又翘起来了,又有问题了,我觉得又不对,反反复复的,这就是根中无始的虚习,虚妄的习气,他说这个业力,这就叫业,造的业。业力这个虚妄习气啊,“因修所断”见道以后要修道,理到了要求证。所以禅宗叫做悟后起修,教理呢?见道而后修道,修所断得。所以三界之间的见思惑啊,理到了,学问高了,佛法到了没有用,功夫不到没有用。他就讲阿难,你为什么着迷了呢?功夫没有到,定力不够,这个定并不是打坐啊,坚定的意志,所谓看得准,拿得稳,就是定。看准了你拿不稳有什么用?做生意一样,看得准,拿得稳,这就是定了。注意哟,它是要修断的。

  “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你要知道,你道理上经典佛学道理上了解了,你功夫不到没有用啊。他说你譬如说静下来,我们闭着眼睛静下来,你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你修道家的也好,守窍也可以,不管你哪一样,“此中生住异灭”。我们一个思想生出来,住:存在,存在不能永远存在,一定“异“变去了,变去一下没有了。生、住、异、灭四个阶段,现象就是四个阶段;那么生命呢?就是生、老、病、死,就是生、住、异、灭。譬如我们坐在这里,刚刚坐得好好的,呀,忽然想到晚上有没有下雨啊,这个念头生,生了以后,不要紧啊,下雨就叫计程车,生、住,这个念头一生起来,异就变去了,因怕下雨就想到不要紧叫计程车,第四个念头:不行太贵了,今天不带这个雨伞,还是等雨停了坐公共汽车,在那里修道已经打了那么多妄想了。他说我们这个心中的这个思想,这股力量你停不住,“生住异灭,分剂头数”,千头百绪,一下想东一下想西,一下想到,哎呀,我今天晚上坐了那么久了,哎呀,明天有事啊,究竟打坐能不能抵住睡眠啊,恐怕打坐久了睡眠不够,明天就没有精神了,那是打坐好还是睡眠好啊?呀,还是修道要紧啊,我多坐一下,不行不行,还是明天要紧还是赶快睡觉吧。“生住异灭,分剂头数”,思想之浑乱,千头百绪。他说你看你心不能宁静得下来,理论上都懂了,何苦这么多妄想呢?你事情上切不断。所以见道不难,修道更难啊,要修所断得。注意呀,要修了才把这个东西切得断。这就是功夫了,功夫不到就不方圆,就要时间实验累积下去。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所以阿难,你不但要见地到了,功夫同时也要到。但是你想要功夫做得好呢,你理解必定要清楚。我现在问你,“现前六根,为一为六”,你现在在这里,眼睛能够看、耳朵听眼耳鼻舌身意在我们的生命是六个部分还是一个作用呢?他问题来了,我们大家要问自己哟。你要把佛当佛在这里问我们,叫我们答复,我们现在看自己眼耳鼻舌身意是六个部分,是六个作用还是一个作用呢?

  “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你假使说这六根就是一体,那“若言一者”耳朵怎么看不见东西呀?“目何不闻”眼睛怎么不能听声音呢?“头奚不履”这个头不能当脚走路啊,“足奚无语”脚不会说话啊,你说是一个,可这是六个作用不同啊?

  “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你假定认为人的身体六样东西是不同的不是一个,他说那么阿难,“如我今会”譬如象我们今天大家聚会在一起,讨论这个《楞严经》上所讲的问题,“与汝宣扬微妙法门”给你讲这个修行的法门。他说那你注意啊,“汝之六根,谁来领受”你还是耳朵来听的?眼睛来听的?手指头来听的啊?你的感受,他说你怎么懂的?还是眼睛懂得?还是耳朵懂得?还是身体懂得呀?他说你研究研究看,这是佛故意卖关子了。

  “阿难言。我用耳闻”。阿难大概有点受不了了,你老人家这个何必问我,当然耳朵听到嘛。

  “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佛说,好,你讲耳朵听到,“汝耳自闻”你给耳朵听到就好了,那诸位一样的何必来呀?你今天晚上叫你的孩子把耳朵送到这里放到椅子上就好了,何必要自己来呢?他说你耳朵听到“何关身口”,和身体、嘴巴什么关系呀?他说结果你和我讨论全体用得上啊,脑子想到,嘴巴要问,“身起钦承”你身体又起来合个掌又跪下,嘴巴开始讲,耳朵听我的,眼睛还看到我。所以你应该知道,“非一终六”不是一个就是六个,不是六个就是一个。这个中间你非给我找清楚,这个生命的根源,这个现象你研究清楚,“终不汝根元一元六”你总不能两边讲话,我的一个就是六个,六个就是一个,谁都会讲,但不能乱讲。你说一个就是六个,六个就是一个,那不准乱辩,佛把他嘴先封了,“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他把阿难的嘴巴封住了,你不要讲。但是他转过来佛又告诉他,你要知道,这个六根哪,现象界我们叫它是六个,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生命,这里重要得很啊,千万注意。“是根非一非六”我们生命的根根哪,不是一个也不是六个,佛在《楞严经》开头讲了,无所不在,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听了《楞严经》这几句背不来,那个本钱划不来啊,总要拿一点回去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现在讲我们循业发现的道理,所以佛讲到这里他说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根非一非六”,你不能说是一个,也不能说是六个。

  “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所以我们呢,忘记了自己《楞严经》佛先讲了清净本然,本来就很清净,也不是一个,也不是六个。所以我们大家现在学佛啊,都是在六个上玩。不是在六个就在一个上玩,都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念佛还拿个珠子干什么?珠子就是算盘哪,记数字啊,哟,我念了一百零八了,多念一句,哎哟,我已经念完了一串,一百零八,一百零九他都不干,这个都在自己那里玩,不对。要把身心一切放下、拿掉,清净本然,即不在身体上,也不在数字上,也不在六根上。他说我们一切众生由于无始来,“颠倒沦替”,把真的认不到。所以常常有些朋友呀学佛啊,打坐,说我读《金刚经》,哎哟,吓死我了,有一两个同学都跟我讲过。我说什么事啊?念《金刚经》念得我什么都没有了,经也看不见了,我也没有了。我说那不是你好了吗?你要求空嘛,空了。“哎约,把我吓死了。”我说你活该,那你何必学佛呢?所以《金刚经》上佛说,有人见到空的时候不起恐怖者,你翻开《金刚经》,自己不怕的话,已经到了空的境界。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是不是这样?经典上是不是这样说?你背来啊,我背来,你当然背得来,是这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到空的境界你会吓住,天天求空,空来了,他会吓住的。所以搞个佛堂,你也来,你也来,大家在一起阿弥陀佛,然后完了,哎呀,你的媳妇好不好?我的儿子刚刚出去了,我那个老三、老四啊,就在那里讲这个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小的时候啊,不大信佛,听到人家说:“三声锣,四声鼓,大殿角里说媳妇。”老太太们三声锣四声鼓,打完了以后,坐在大殿角讲你家长我家短,说是非去了,大殿角里说媳妇,这个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那么就很糟了,那么学佛是求空,空到了,他害怕,三声锣四声鼓啊,那很闹热,叫做学佛,那叫做循业发现,他说大家“无始来颠倒沦替”,所以对于自性本来圆满清湛,或者一体的六根这个道理呀,“一六义生”。他说你啊,现在讲阿难了,

  “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注意哟,初果罗汉就是这个境界,尤其出家同学专修的,注意哟,怎么样叫真正证得初果呢?就是你在定境境界的时候,眼睛见而不见,耳朵听而不闻,身体没有什么感觉,也当然无痛苦,杂念没有了,呼吸差不多要停了,六根作用不起来了。但是有个什么境界?------空、清净,这个念头不敢动,这个还在。这个在,你说那没有“意识”{听录注:意识或为意思},你试试看,你做不到,做到了可以证得初果罗汉,就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天人境界了,当然超欲界天以上了,这个天人境界。他说你虽然得到了须陀洹果,“虽得六销”,六根作用不妨碍了,“犹未亡一”万法归一,一味清净,那个清净空灵的境界你不敢动念,这是道啊,这个清净。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他说等于什么呢?你这个初果罗汉的境界啊,等于在一个虚空里头,太虚空我们这个空间。假设我们这个十一楼,现在大家都走完了,椅子搬开了,整个的空间,“太虚空参和群器”摆了一个乐队在这里,有琵琶有鼓在这里。“由器形异”有乐器还有些佛象摆在这里,一大堆一看很多,这个是音乐队,这个是佛像,这是茶杯,空还是空。所以你们得了道的初果罗汉呢?六根外形的空上作用去掉了,“名之异空”,所以有了东西,六根的作用啊,当然不空了。“除器观空,说空为一”,除开了身体上六根的作用,也没有感觉了,清清净净坐在这里,保持这个这是道。其实啊,这是拿开形象都拿掉,只守一个空的境界,你知道空,谁知道啊?啊一位同学答?我替答,还是你意识知道空,不过是意识的清净一面而已。你觉得啊,好啊,清净啊,空啊,这一下真好啊,还是意识境界,可是真到达这个境界已经不容易了。“除器观空,说空为一”。

  “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所以你那个境界空,还是意识上心中保留一个空,清净的境界,那还是意识。换一句话佛说,阿难,那个还不是真空啊。真正的空啊是自然的。彼太虚空,你怎么可以讲“同”:一样,“异”:不一样?再不可以说这是一个,六个,太虚空就是太虚空,本来就是虚空。

  “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所以你要知道,佛是一步一步带领阿难分析啊,你这个生命上的,我们的都在头上,头上五个,加上身体六个,眼耳鼻舌,意在脑子里会思想,头上所谓五官。这六个受用根对物质世界能够发生作用的, “亦复如是”也与这个道理一样啊。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注意哟,佛完全在传法了,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修行办法,《楞严经》。佛在这里真是传的科学修行办法,尤其年青同学们,受过现代教育,要注意哟,文字要留意哟。他说我们这个身体的官能,注意哟,都在头部,包括这个身体感觉。“由明暗等二种相形”。明,暗,譬如我们张开眼睛看得见叫做明,闭上眼睛什么都没有看见叫做暗,并不是黑的叫做暗哪,没有看见就叫做暗;耳朵听得到就叫明,假设我们睡着了,耳朵不听、听不见,也就叫耳朵听的声音叫暗。所以明暗,正反两面。你注意,六受用根,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你注意哟,相:形象,形:形态。

  “于妙圆中黏湛发见”,我们这个是现象啊,这个官能的作用就是神经的放射作用,感受的作用,细胞神经这些感受的作用,这个感受作用是生理的。那个自性啊,“妙圆”注意这两个字,妙不可思议,圆满的,无所不在的。可是因为我们有了这个身体以后啊,把这个身体的官能抓得很牢,这个里头慢慢象万年胶一样,给物理世界给生命粘住了,解脱不了。“黏湛”湛就是清净的一面,粘住了就不清净了。你说我没有粘住啊,我告诉大家粘住,当你打开电视机看电影,很好看的电影,你正有兴趣,你太太叫你来一下,“好好马上来,哎,哎,哎,还有点,马上来,马上来”,那个眼睛就粘在那里,是不是这样?大家有这个经验吧?这叫粘住。听那个好听的声音,好啊,真好啊,哎呀,家里火起了,啊,火起了?这里还要粘住。感情更是如此,所以感情啊更粘人啊,那个意识六根意识那个感情啊,我再也不愿意想他了,不想他啊?呵,叫我如何不想他呢?就要想他,这是粘。注意,佛说的非常科学啊,所以我们这个六根的作用被物理世界这些形象妙圆中黏湛,把我们清清湛湛自性的功能,给这个物理世界的这种生理现象、物理现象、业力的情绪现象粘住了,所以不得解脱。“发见”引发了,见就是观点,因此产生了这个观念。

  “见精映色,结色成根”。譬如眼睛怎么来的?因为我们这个生命无始以来,在娘胎里就会看。所以现在慢慢已经进入到研究胎儿,胎儿在娘胎里头已经开始看、听都会,父母两个讲什么笑话,胎儿在里头听得很清楚啊,当心一点啊。他里头眼睛是闭着的,可是有看的功能,无始以来自性上粘住的,所以见精能够到了眼睛里映色,反映出来各种光色。“结色成根”,慢慢光波的累积排列结合慢慢变成物质,变成生理变成细胞,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个根根合起来叫作地水火风清净四大。由本性妙圆沾到,被粘住了,被形象粘住了,

  “因名眼体”。所以叫做眼睛,我们这个眼睛开始的形成是这样来的。这样讲起来很麻烦,就是要学医的人,要研究专科眼科,把眼睛再拿来一根神经细胞都分析了,那是个机能啊,相形,眼睛能够看是个照相机一样,它没有东西哟。可是当这个眼睛呢,它怎么样会有看呢,自性功能,这个自性功能不一定在眼睛的神经细胞上,无所不在呀,不过细胞里也有啊,不是没有。细胞外面、物质世界外面也有啊,内外都有,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可是我们凡夫众生呢,一变成细胞变成神经变成胎儿以后,被它粘住了,所以不得解脱。得了解脱以后呢?那就可以分身千百万亿哟,得解脱的人肉体并不坏哟,可以化身出去,那就真得解脱了。这个秘密,好象佛没有说,靠不住,我加上的,不要听。这个叫做眼体,眼睛就是这样来的。

  “如蒲萄朵”。所以我们这个眼睛长得很漂亮,因为人都好色,好色,所以眼睛特别长得漂亮,象个山葡萄一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是这个东西,这个眼睛。

  “浮根四尘,流逸奔色”。这个“浮根四尘”有好几种解释法,但是真正的解释,佛在这一段就讲脸上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这是浮根,就是五官里头在面孔上摆在外面的,浮起来,这都在外面看得见的。跟到眼睛一看,这里好看,今天晚上有个好电视,那个歌声歌也好,啊,真的呀,流逸奔色,看到外面的境界就跟着流荡,出去了。(第31集完,善观乐听录)

返回目录

-----------------------------------------------------------------------------------------------------------------

更多南怀瑾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