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第十五集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来源: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第十五集

 

  现在正式讲到我们这个后天生命的形成,所谓都从个别业力所起的作用,同本体现在讲的并不相干,讲它的用,那么这个用分两个,这个业力所产生的虚妄所见,业力产生的妄见,虚妄的见解。这个见包括了两个意义:一个是我们现有生命活着的,这个自己的智力、智慧的能力;所了解的事物一切事、一切东西;乃至我们个别的生理不同,业力因缘所生的虚妄的见地,就是有主观的成见。每个人有不同的业力不同的观点,所以叫做别业妄见。那么在佛的指示认为别业妄见,因为一切众生不了解自己的心性之体所产生的病态,业力是一种病态,这个病不是我们普通讲生病这个病了,基本的所谓见眚。我们也要了解所谓佛在《阿弥陀经》上讲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五种都是受染污了很脏,见浊:观念、思想、智慧方面的不够。见: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见都是脏的,不对,不清净光明。所谓五浊是见浊、命浊、劫浊、众生浊、烦恼烛,叫五浊恶世就是指这个世界。

  所以这个别业妄见、同分妄见,也可以指到世间法上,我们世间社会上乃至人类众生个人不同的见解,你认为好的他认为坏的,你认为对的他偏要说不对,别业妄见的不同。同分妄见,有共同观点的、相同的这个业力也是后天生命起的作用,在《楞严经》叫做同分妄见,相同、同业所感。别业妄见交待好了,现在讲同分妄见,共有的。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怎么样叫同分妄见呢?同分妄见我们拿人类来讲,一个时代的历史有共同的观点,争这个是非的,世间法上。每一个地区、每个国家、每个家庭,一个家庭有四个孩子,四个兄弟姐妹个人观点不同,但是也有相同之处,是他的同分妄见,共业所感。同分妄见是共业所感,别业妄见是别业所感,各有各的因缘来的。现在讲的同分妄见。

  “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那么这个讲到这个地球上分几大洲。大洲里头的内陆里头又有小洲。各个小洲譬如日本有三个岛,日本有三个岛,中间隔个海叫小洲,这些很多,世界上。

  “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惟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

  在古代历史上很重视这个,假使在一个小洲里头或者分成一个国家或者两个国家,那么这一个国家或者两个国家的人共同命运(命运就是业力所感),那么在这个小洲上发生灾变。譬如我们说海山煤矿的灾变,是这一般人同业的力量,其他人还有些人享福唱歌、跳舞呢,他的业力又不同。各有各的痛苦,各有各的业报,就是说同业所感的不同。同业里头还有别业,同一个劫难里头还有人很幸运的呢!所以别业中间有同业,同业里头有别业。

  那么尤其东方古代包括印度、埃及、中国、日本差不多,古代就是所谓天人治世。认为天变的灾难,天变譬如说扫把星出来了,太阳变成两个太阳了,又多一个圈圈了。灾异在中国的文化里头这个叫做灾祥,也就是灾异。那么看我们中国历史上,我们从古代就非常重视这个事。哪一个星座出了问题,天文,就有关地球上人事。中国的历史记载得最祥细了,最多,差不多每次都是有校验的,他这个地方就是讲这个灾祥的东西,也就是灾异。象煤矿这些是人祸还不算是天灾。天灾、人祸不同。他说一个国家里头共业所感,“当土众生”在那个里头共有的,“睹诸一切不详境界”大家都看见了。

  “或见二日。或见两月。”或者看到太阳变两个,或者看到两个月亮出来,那么这个中间天文台上看到不算数。

  古代象读中国的历史,这个灾祥以肉眼睹见,出现在哪个方位哪一省。那么有一个方法推算的,就知道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时间会发生事情。譬如说我们常常看到太白升天,太白是个星座的名称,太白也叫做长庚星,很多的名称。太白升天或者晚上看到这个星座一道白光出来、很长一个带子拉出来,就有兵变、就有战争。但是看这个光线向哪一方面走,指着哪个方向,这个灾变战争起在哪个地方,那是在历史上的统计,屡次屡验,很多,这是个专门的学问,灾异方面。那么现在这里提到:

  “其中乃至。晕蚀佩玦。彗孛飞流。”这是讲星座的问题了,晕就是月亮外面多了彩色圈圈,月亮发晕了,等于人酒喝醉了,那么如果我们夜里看到月亮难得碰到的。碰到这个境界讲风景很美丽,在月亮旁边七彩的光明一圈一圈的,可是是个灾变。那么懂得古天文的,就很担心了,就要一算了,掐指一算,在什么地方、什么地区会大概会出什么事情,那不是说一个煤矿的事啊,那是小事啊,整个国家整个什么,晕蚀就是这个东西。“佩玦”太阳旁边或者早晨晚上这个云彩,有玉佩的形态,或者是个半圆的形态包起来,象科学仪器一样,这些都属于灾异方面。所谓“示”,我们中国字这个“示”告示的示,这个天垂象,天象上表明有关于人事的。

  “彗孛飞流”,彗孛就是刚才讲过扫把星,就象我们扫地上那个扫把一样,出来了。那么天文台上报告扫把星经常看到,以天文仪器,与我们不相干。我们讲在地面上当场看到的,也不要望远镜,这就关联大了,接近这个地球近了。天文台上用几千倍的望远镜,看外星球外太空外面很多很多随时发生这种问题,那同我们这个地球没有关系。“飞流”就是流星,现在掉下来的石头就叫做陨石。因为是天上掉下来。就是说以天文的观念,某一个星球坏了,经过这个太空不晓得旋转了多少几十万亿年,落到地球上来变成小小一块石头,这就属于陨石,这就是属于飞流。

  “负耳虹霓。”负耳,就是太阳月亮旁边那个云彩,好象多出一个耳朵的赘瘤一样生疮一样,就是有这个灾变。“虹霓”就是虹彩了,虹霓就是公的母的,公的是虹,早晨的谓之虹,晚上的谓之霓,雌性的、阴性的,这个是虹霓。我们小的时候读书,读一本书,你们中间同学大概也背过,叫做《幼学琼林》,象我们是十一二岁要背的,不是正式课本,课外的,可是要背。所谓“虹霓地中乃日月之晕气”,太阳月亮的一种怪气,所谓阴阳怪气所变的。现在晓得这个气象太阳照下来,气候冷气与热气的接触,经过日光的反照所变的,以科学的解释没有错。但是又有个问题来了,为什么天天都有这个事,天天有太阳照到冷热气团会撞的,但是没有天天有彩虹啊?为什么某一个时候某一个地区会有啊,这个问题就不规律了,不是科学可以推测了,那个这个是认为天象人事有关。种种恶相。在佛经上只提了这些,我们这几句也是带过去了。如果详细做研究啊,尤其拿中国史来研究,几千年这个资料就太多了,象我们现在老古出一本《天文大乘》里头收集历代的资料就很多了。这些灾变的资料,

  “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他说这种现象出现在某一个国家只有这个国家的人看见,其实全国还看不到。某一个地区,其他的地区人听也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这个现象,因为不相干。譬如说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很舒服啊,冷气开着,在研究《楞严经》,阿弥陀佛啊。在中东在打仗啊,要死人啊,昼夜不安,很痛苦在那里。可是我们坐在这里,甚至有人报纸也没有看,啊?外面还在打仗啊?不知道吧?恐怕很多还不知道,不问不闻。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一坐人共业,同中东地区那个地方的共业不同。实际上全地球人类没有一、两年太平过,每年都闹事,不是东边冒火就是西边冒烟。大家也不看电视也不看报纸,只觉得我们坐在这里一天啊,不听听《楞严经》、不打打麻将这个日子很难过啊。在别的地区人家一天都活不下去,很痛苦。就是别业妄见业力的不同,同分妄见这个业力的不同。叫同分妄见是共业,注意这是佛学的名词,别业妄见叫别业,同分妄见还有个名称叫共业不同。

  那么小而言之譬如说我们最近发生的煤矿的灾祸,在这个煤矿一百多人包括他的家属,同业妄见,共业里头发生的灾。但是他也有别业妄见啊,有一个矿工到现在好象究竟是出去玩还找不到呢,他溜出去,他没有上班,他大概知道都不知道,也有这种人啊。还有人一发生灾变,不止一个,为了救人家,自己就拼命跑进去还不逃出来。跑到里面拼命叫赶快逃命啊,出去啊,自己向里头钻。结果他倒第一个救出来了,因为他钻到最深的地方去了,火在上面烧,当然也痛苦了,可是他先得活了,所以多肯救人还救了自己。象这种就是同业与别业的不同,这是说明这个。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刚才我们解释上一次,佛解释我们眼睛能够看东西,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感觉每个人不同,同样一个东西的观点,对一件事大家意见不同,普通叫意见,在佛学就是见---见解不同,在禅宗叫做见地,所见的不同。同样一件东西,说观点,你看我们到百货公司看买东西,每一件衣服,有人穿衣服,哎这个好难看,丢开了,可是它永远都卖完了的。就是我经常引用啊,我们那边乡下人讲,乡下不认识的人,说臭猪头,卖猪肉摊上的臭猪头没有关系,臭猪头还有烂鼻子的菩萨要吃呢,还可以买去拜佛呢,有臭鼻子的菩萨要吃呢。这就是说明什么?说明每一样东西,你所喜欢的他不一定喜欢,他喜欢的你不一定喜欢,各人的别业妄见不同。

  但是现在穿这个露背装的时候,你看现在我们大家这样穿无所谓。我现在想想退回去,象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叫我们那些父亲母亲叫我们那个老祖母叫我那些老师看见,一定马上要把她送进精神病院,她疯了,他觉得到了妖怪的世界了。那个时候袖子这样转,我这样转一定要挨骂了,那不行,夏天还要这样转拢来,还要做得规规矩矩。说这个扣不扣上来就要吃这个了,就要挨打了,手这样转一下,他说你干什么?你是流氓啊?就要挨骂了,这是流氓打架的办法,就不行。现在觉得无所谓了,这就是每个时代见解不同,见就是观点不同。现在光讲见,这个观点见解都是心的作用。现在佛解释了,因为阿难问到因缘生法,因缘自然的道理现在甩开了,由这个问题在中间还告诉他别的,比方,比方再归元,现在还在讲这个问题。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他说我现在为了你,说了两个东西:一个别业妄见,一个同分共业妄见。别业妄见象每一个人都有眼睛,可是这个人眼睛生病了,或者角膜炎了或者严重的发炎了,或者生了别的眼病,他看一个灯光变成一两个了。等于一个人带了一个有色的眼镜,看东西都变色了。可是他变色了我们没有变啊,是他的别业妄见不同,同分妄见的差别。我现在给你说明了共业、别业的不同。“以此二事,。进退合明”正的、反的分析给你听,说完了。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他说假使拿别业来讲,上面讲过,一个眼睛有病的人,病由业生,有病就有业力。业从哪里来?业由心造。他说那他因为病眼看一个灯光外面多了一个圆圈,那一个圆圈虽然好象看到---生病眼睛发炎了看起真有个圆圈。

  “虽现似境”虽然呈现出来象一个圆圈的境界。

  “终彼见者。目眚所成”。实际上那是个幻影,没有真的圆圈了,讲句老实话那个有病人看到那个圆圈是目眚所成,因为眼睛有了毛病才看成了一个圆圈。眚即见劳。非色所造。他说那一个眼睛有毛病看这个圆圈,所以呀,使我们的观念就不同了,而影像不同。眚:眼睛毛病,见劳,使我们能见的透过眼睛所见的呀,变成一个幻像了。这个幻像在佛学叫尘劳,上面讲过的,尘世间、物质世界的一种作用叫尘劳。

  “眚即见劳。非色所造”实实在在并不是父母所生眼睛不是它出来的,它发炎了才出来,不发炎没有出来,有病态才出来。也不是“色”---也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灯光自己爆出来的一个圆圈,也不是的。除非这个灯光要爆炸了,它多出来一个圆圈我们看到,那个也是尘劳。所以眚即见劳,非色所造。

  “然见眚者。终无见咎”。可你要知道,我们眼睛有毛病看东西观点就两样了,有一个没有毛病的。

  “然见眚者”这个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啊,上次讲过啊,“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是见道的见哟,用这个“见”字是讲明心见性。我们心里头知道我现在眼睛发炎看东西都两个影子啊,就是眼睛有毛病了现象两样,你那个心里头知道眼睛有毛病,我看到这个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个“然见眚者”能够见到眼睛有病态的那个东西,就是我们心性的自体。

  “终无见咎”那个没有毛病,毛病是现象有毛病,自体心性之体没有毛病。譬如说一个打坐念佛的人,念念哎哟,我着魔了,我发抖了,我害怕了,我不打坐了,赶快下坐了,不念佛了。不念佛还有没有?没有。所以我不敢念佛了,所以不敢打坐了。你看他那个打坐坐出来的偶然的现象,不一定是不对,也不是魔障,是一种变化的过程,结果他的心理配合,哎呀,我着魔了,害怕了。你那个知道自己我现在发抖了的那个没有抖啊。那个抖就让他抖,格老子看你抖到几时去啊。它抖抖不抖了,哎哟,得定了,又看它定到几时去啊。这个心性之体没有动过。“终无见咎”是这个道理。所谓找那个能见的本相、本性,不要被相所转了。所以《心经》、《金刚经》都叫你不着相,你着在相上被现象转了,就糟糕了。修道是找你那个本、根本,不是着这个相。相尽管怎么变,有了神通了,我飞起来,飞起来怎么样?飞起来庄子说的还是很辛苦了,飞一阵还是要回来的呀。多辛苦啊,还不如不飞还坐在这里蛮好的。以庄子的观点很对啊,你有神通怎么样?玩一阵还是靠不住的呀,神通也是变相。佛又说下去。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再进一步,佛告诉阿难,你懂了这个道理吧!眼睛有病看的东西都变色了,这是眼病,现象界的病,那个是因缘所生的。你那个能知道自己现在眼睛不对了、看东西都变色,那一个心性的知性没有变过,第一步给他讲这里。第二步,佛说例汝今日,你要注意哟,拿这个道理来给你比方,现在“以目观见山河国土”你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看到山,看到天,看到云,看到电灯,靠得住吗?“及诸众生”,你也看到那么多人,都靠不住啊。“皆是无始见病所成”。你不要认为我现在看的世界很真实,这个不是真实,假的呀,这个世界。那你看前面坐了那么多人,你们每个人后面大家都看到后面人家的后脑,你把眼睛闭起来看看,一个都没有,这个都是假的。这个世界如梦,你活了一百年,你觉得我哪里都看过,有些老朋友,我都劝人家,没有事,你出国去游一趟看看啊。有些老朋友问我“老师啊,我何必出去啊”。“没有事啊,你出去看看嘛,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出去看看,你去看看”。梦是人生,梦比人生还真实一点。而且梦里很好玩哪,梦里比现在好玩啊,现在玩得很累哪。梦里玩,玩了又不负责,管他妈的那是个梦。我们现在这个梦要到殡仪馆的时候想到了,几十年也是个梦,可是没有办法。我问你是不是梦啊?你讲我也听不见,我讲你也听不见了。其实现在就是活的梦。醒、梦是一样的。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见与见缘都是个幻像。

  “元我觉明见所缘眚”。实际上都是我们现在的心性的病态,所看的现实世界,是个梦境,梦境是个病态。

  “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这个马上麻烦的又来了,这个文字啊。他说现在“元我觉明见所缘眚”就是看见的现实世界你不要以为是真实的,也是心理的病态。

  “觉见即眚,”就是我们这个本觉,能觉成佛的本觉之性。我们这个本觉之性---根本,个个众生本来成佛那个本性,生命本来,现在变成了病态了。本性能明心见性的本觉自性,现在我们活着,搞惯了,众生颠倒嘛!把这个颠倒的当成真实了,是个病态,等于眼睛生了病。

  “本觉明心,”但是你要注意哟,我们那个本觉本有自己的心性本来很明白,

  “觉缘非眚“那个能觉到一切皆是因缘、一切世间如梦如幻,那一个东西没有病态哟。那个本性本觉之性没有病态哟。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所以叫我们自己反省找自己的心性,把六根眼睛所看见,耳朵所听见……一切如梦如幻。所以《金刚经》佛告诉你简单几句话: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就是因缘所生),如梦幻泡影(都是病态),如露亦如电(世间上露水一样,一下就过去了,亦如电,闪一下就没有了,一百年一下就没有了),应作如是观(你要这样去观察)。你就找到了自己的般若的实相,般若实相就是本性。这里所讲“觉非眚中“,那个般若实相、那个本觉之性,那个本身能观的那个没有毛病,自己很明白,”此实见见“。就是那个东西嘛,那个就是见道之见。他说见道之见的时候啊,

  上面所以佛讲过了,见非是见。不是眼睛看见这个见啊,无相的呀,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啊,不是眼睛看得到的呀,一切放下了,都放开了,连你所有的境界都放掉了,那个就是。

  “云何复明觉闻知见”呢?为什么你在这里还要在这里分析,把它分开哪一个是感觉、哪个是听觉、哪个知觉、哪个是看见的见性呢?他说为什么你还要在这里老是那么抓到鸡毛当令箭,给这些名词所困,一个一个去找?佛的话还没有完啊,告诉阿难的。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所以你懂了这个道理,“汝今见我及汝”你现在张开眼睛看到我,释迦牟尼讲自己,乃至你低着头还看看自己的身体。“并诸世间十类众生”抬起眼睛可以看社会上世间一切的众生,你都看到。你不要认为你眼睛很高明、明头脑聪明啊,你所看到的,你以为是真实的啊?佛说“皆是见眚”,都是自性所起的病态作用。“非见眚者”,那个不是病态的,能见道那个见,我们明心见性要想见道,注意哟,那个能见到的见不是病态哟。“彼见真精”那个能见道的是真正的本心的精魂。“性非眚者”它不是病态,“故不名见”,没有一个见。

  你说我现在看见一个圆的了,噢,发亮。还有人说我打坐见到自己在打坐,老师啊,我明心见性了,我已经看到自己了,那是第三个病态,你赶快去看精神分裂科吧,真的哟。但是懂了道理也没有关系,懂了道理打坐有时候有这个境界,因为用心太紧,坐到好的时候,马上看见自己坐在这里,看自己很清楚啊,还很端正坐在这里。自己坐歪了也看得很清楚,你要转来就转来,这等于道家所讲的出阴神。出阴神也好,出阳神也好,第三重病态,不是第二月、第三月啦!这个就是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呢,你知道它是第二月第三月那也无妨,就怕你不知,知道了你玩玩没有关系,可以回来的。

  所以佛说真见道那个见没有一个见,能见、所见都空了,没有真正见。人家说我明心见性了,你见鬼了,佛告诉你“故不名见”能见、所见皆亡。等于说庄子有个比方,有一句话:忘脚履之适也。一个人买一个鞋子,新鞋子穿得很痛苦,新鞋子总有鞋子的感觉。鞋子穿到什么时候最舒服啊?快要破掉的时候,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那个鞋底都漏洞了。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的鞋底漏洞了,所以我知。这个时候那双鞋子最舒服,“忘脚”也忘记了鞋子也忘记了脚了,“履之适也”这个鞋子的使用的价值,边际效用到了最高的时候。所以新鞋子并不高明,旧鞋子是好穿。真见道的时候,什么功夫啊,什么境界呀,都没有了,放下还要放下,空--连空都没有了,有个空它还是病态,连空都不空了,不空就是有吗?既然空都不空了,还有个什么?那差不多谈见道了,佛说这个时候叫“故名不见”,这个时候不叫见与不见了。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这一小节我们把它快点过去,佛说阿难,上面我给你讲过。譬如一个众生同分妄见,我们共业所感,共同所看到。比如现在我们全堂人,我们现在这个时候的共业所感,善业来研究《楞严经》,在共同在研究这一部,这是我们同分所见。别业妄见:同坐在这个讲堂里的人,有人觉得冷气不够凉,有人觉得可惜没有带背心太寒了,有人觉得吹得我左边头痛,有人最好这个老兄给我换一个最好了,我在那边好凉快。同业里头有别业的妄见,个人身体不同、感受不同、观念就不同。他说不管你别业妄见不同,或者是共业的妄见不同,“俱是无始见妄所生”这都是心理上的一种变态,这个心理是拿菩提心来讲啊,悟道的心、本觉之心来讲,都是个变态。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

  他说由这个别业妄见同共业的妄见你懂了以后,以个例子看这个阎浮提我们这个世界,这个三千洲,小洲了。大洲四大洋洲,四大洲。那么中洲也分八九个,中洲。小洲就更多了,譬如马拿马新开的过河后人开的也算是一洲了。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四大洲,乃至整个的娑婆世界这个太阳系统,以及十方“诸有漏国”包括了外太空的星球,“有诸众生”以及每一个世界上的众生。都是,这个是共业,“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没有成道没有自己明心见性成佛以前,不管你怎么智慧高明、学问怎么好,不管你怎么笨,怎么好(怎么笨和怎么好两头是一样的,最后是平等的,笨到极点就是聪明,聪明到极点就是笨。两个很平等的)都是病态。所以以神经病例讲这个人天才儿童---精神病,因为他精神特别聪明也是病态;白痴也是精神病;脾气坏的---精神病;脾气特别内向的也是精神病。所以以精神病科的医生看这个世界上基乎没有一个不是精神病的。以佛眼看来所有众生皆是病态,除了一个人不生病,证得菩提成佛。所以啊,我们赶快成佛,才脱离了这个精神病。

  所以佛在这里讲整个世界上见闻觉知,我们眼睛能够看见的、耳朵能够听、能够感觉的、能够知道的,都是虚妄病源,都是个病态的心理。下面佛的结论,八个字。和合妄生。和合妄死。生死也是个病态---假相,我们不要被生死困住了。所以我今天和几个朋友在顶楼说笑话,我说我老了,有个同学看到很悲哀的样子,好象老师走了就没有老师了。哎呀,我说我总归要死的呀,我假使没有死啊,我还不会得中阴身,还没有投胎的机会呢。难得有个死的机会,再有个机会才能投胎嘛,死都害怕还有什么出息呢!死同吃干饭一样,生同吃稀饭差不多,生死平等都是两头,生死也是骗人的一个虚妄境界,悟道的。所以佛在这里告诉你。

  “合和妄生、和合妄死”,你那个能生能死的那个没有生死啊。所以轮回六道,在佛学叫做分段生死。人死了因为业报变牛啊,变狗啊,或者人死了再来变人啊,一段一段分了,凡夫是分段生死。你那个能使你生能使你死那个本体,就是本觉妙明,这个东西没有生死,它也不是病态。所以要了生死是要找到这个本来面目才能够了生死。不是说我打坐,坐好了,阿弥陀佛再见,这叫了生死?这不过很会死,死得满不错,会盘起两个腿死,如此而已呀,和躺下来死也一样的。

  禅宗有个禅师叫邓隐峰,马祖的弟子,比百丈的辈份还高。他要死的时候问大家,他说古人啊,得道的人坐脱立亡,打起坐来走,再见,说法完了就走了,叫坐脱立亡。站到起就走,有些祖师合个掌,谢谢,人就站在那里就死掉了,坐脱立亡。邓隐峰问大家古人坐脱立亡都有,他说这个太没有意思了,有没有倒转来死的呀?大家说没有没有,这个没有见过。他说好,拿顶在地下就来个倒栽葱,两手、头顶在地下两个脚朝上就死了。死掉了怪呀,穿个长袍和尚衣嘛,这个人倒转来衣服要倒转来,他衣服还贴在身上的,就那么死掉了,你看怪吧。他的一个姐姐出了家的也悟道了,一个尼姑。大家告诉他你弟弟涅磐了圆寂了,好怪呀,倒在地上死,衣服还贴在上面,抬也抬不动,拿不走啊,别人搬不动他。这个姐姐说讨厌,她也得道了,她来在邓云峰身上一拍,“你呀,从小到现在喜欢做怪,要死还要做怪呀。”姐姐骂他一句。他又翻过来说“哎呀,这样做怪呀,就站着去死吧。”就走了。这样才叫做了脱生死,因为自身生死自由。

  所以凡夫是分段生死,证得了阿罗汉得道了的人叫做变易生死。坐脱立亡功夫最高不过是分段生死挨到变易生死的边缘了,还不算了生死。了了生死,菩萨成佛了生死,了生死怎么样呢?不生也不死,不生也不死怎么办?又生又死,都在六道轮回中,所以涅磐生死等空花,所以诸佛菩萨都是再来人,因为他了了生死,因此就不畏生死。凡夫因为不了生死叫分段生死,所以害怕,他觉得我死了没有我了,这一段又没有了。罗汉得道了的变易生死,他还是有点害怕生死,生死倒底很麻烦。

  我常说再来投个胎啊,再拣哪一位女士的肚子住十个月就变成我的妈妈,然后这十个月的旅馆账啊,一辈子都还不掉的。世界上观光饭店啊,呵,只有这个肚皮这个观光饭店这个价钱无比。你一辈子实在欠了这个账还不了的,所以最好啊,这个了了生死的人啊,有些人啊就是另外一种生死来了,他不肯经母胎,譬如密教的祖师莲花生大师,因为弘扬密教,他可以不入娘胎了,从莲花中心,莲花这个耦莲花籽里头啊蹦出一个小孩了,那从莲化化生,所以叫莲花生。我们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都是这样生的,莲花生。

  还有一种呢,那就怪了,那是秘密,有许多人怎么来的你也不知道,你看到是个孤儿,不一定是个孤儿,他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这个都是了了生死。

  所以凡夫的众生一切的生死,佛的结论两句话,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和合:和合是因缘自然,一半因缘一半自然。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所以什么叫悟道?悟道就是了生死。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不著一切因缘法。“及不和合”:但是也不要怕这个因缘生法,该有这个缘的嘛,就去给他当儿子也没有关系,叫他几十年妈妈就算了。再轮回转回来算不定她又变成你的外甥女了,真的哟,这个因为轮回转得很厉害哟。

  所以弥勒菩萨有一次看一个女孩子抱着一个小孩,大概一岁多吧。抱在怀里,这个小孩玩一个拨浪鼓,牛皮做的蹦蹦跳。弥勒菩萨出来化缘,就看到这个女的抱这样一个孩子他站在这里就笑,别一个同参的说他,“你怎么搞的,不正经。人家一个妇人家抱一个孩子在玩,你怎么看人家妇人家?”他说“你不要乱讲,他说我看到他们的三世因果,我在这里忍不住笑了。”他说“怎么?”他说:“你晓得这个女孩子抱的是什么人?是这个女孩子的外公,他这个外公死了以后做了一次牛,这个拨浪鼓上的牛皮就是他前生自己的牛皮。这个孩子这一生呢,又变这个外甥女的孩子,你看多有趣了,自己还摇自己拨浪鼓,嘿嘿还在玩还在笑,所以我看到了就忘记了化缘,我就笑了嘛。”这个因缘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和合因缘,这就叫轮回。得道的人呢,就怕这个和合因缘。所以父母跟孩子啊,兄弟姐妹,不管你这一生的善报恶报,都是前生自己造的,多生累世的因缘所生。有因缘和合才能投生,不然就不能生。他说远离一切因缘。

  所以那个张拙秀才,宋朝一个读书人学禅宗悟道的时候,他后来他的偈子,“随顺世缘无挂碍”,这一句诗就是《楞严经》上“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虽然跟着因缘里头随波逐流,但是不给因缘骗起走了。所以“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磐生死等空花”。这个才是了了生死。

  佛在《楞严经》上在这里说假使能做到“远离诸和合缘,以及不和合”,象罗汉我得了道,我绝不来了,抗拒,“不和合”,那也不究竟,那没有了生死。罗汉出定的时候,那个业力照样把你吸住了,还是要转生的,你没有办法。你入定住了八万四千劫,一动念一样给因缘业力吸住了,没有了生死。了了生死的人就是这两句话: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磐生死等空花。那么就是可以离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到达这个境界呢。

  “则复灭除诸生死因”,那才叫了生死,那才叫做跳出三界外,到哪一界去啊?还在这里,可是三界不受拘束,随顺世缘无挂碍。

  那么这个人修行到如此才说是圆满菩提,大彻大悟。菩提就是觉悟。菩提是梵文的音,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悟,大彻大悟。圆满菩提是大成就、大圆满,不生灭性,真正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了它的形容词。

  见到自己“清净本心,本觉常住”,这个时候自己晓得了,我们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自己这个本心本来清净,清净的本心,我们的心并没有受过染污,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没有生死、没有变坏的。所以《心经》告诉我们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同样的道理,这个时候才是明心见性。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你在这以前,刚刚以前,你已经悟到,不是禅宗讲的悟,理解上悟到了本觉妙明,自己本来觉性本来很妙的,很光明。你已经了解了,自己的本心本性啊并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物理自然的作用。但是你还没有明白,“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这个能够本觉的本性啊,不属于因缘和合、自然所生,但是也离不开因缘与自然的作用。用上离不开这个作用,他说你还没有懂。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阿难,我现在“以前尘问汝”,就是用你眼前看得到的事情问你,可是你老是听不懂。“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你总是拿世间心拿世间的妄想思想来推测这个佛法的道理。“诸因缘性,而自疑惑”那么你看世间法都是因缘所生,这个现象你蒙住了,他说你学了一点佛学,又被佛学骗了,佛学的名词把你困住了,你又不懂。所以你不懂自己证到菩提的境界,证到菩提就是大彻大悟那一刹那的境界。这个此心此性是“和合起者”,你认为这个要怎么因缘碰得好,我一下子悟道了呢?你还认为是因缘和合所生吗?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现在你这个眼睛能够看东西的,佛叫它是妙净见精,佛讲的妙净见精,我们并不妙啊,我们没有明心见性啊,明心见性了晓得自己这个能见东西、这个作用这个心的作用就是妙净见精,能见的精源。“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你看见外面的光明你才能看东西吗?你在黑暗里头看到黑暗,这个我们能看东西和黑暗捏在一起吗?还是和光明捏在一起吗?“为与通和。为与塞和”,还是水泥沙和土一样合拢来了,还是水泥一样,给这个门打开内外交通和空间两个凑合在一起吗?或者说我们拿水泥做一个墙壁就看不见了,难道我们的见精就和到水泥里吗?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

  假定你说光明来了,我们能看的东西就在光明里头,如果你这样认定啊,现在你眼睛张开看这个光明,“当明现前,”这个光明在你眼睛的前面,就是你看见东西了。“何处杂见”?你在光明里头找一找,哪个有一个明心见性的这个见在光明里头啊。譬如我们打坐,哎哟,我看到光明,哎呀,我见道了,你光明里头有一个你呀,你找找看?是你看到光明不是光明看到你啊,那个都是幻像啊。光明里头你找找看?“何处杂见”这个中间哪里有一个你能见的作用在呀?

  “见相可辨。杂何形像。”如果说光明里头有我能见的精神在,可以找得出来,他叫阿难你拿出来我看看是什么样子的呀?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但话又说回来了,当我看见的光明里头没有我能见的作用在,那怎么样看得见光明啊?譬如我死了,那个能见的离开了这个身体,眼睛还是张开的,眼睛看见不晓得什么东西了。“若非见者,云何见明”你说这里头没有能见的精神在,那怎么样看到光明啊?

  “若即见者。云何见见。”你说光明里就有我能见的这个精神在,如果你这样认定对。“云何见见”那我问你怎么样在这个光明中怎么样明心见性啊?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你说我那个能见之性啊,圆满无所不在的,那么它怎么样同光明融合在一起的呀?

  “若明圆满。不合见和。”即然光明、能见两个作用圆满了,用不着两样配合拢来才能看东西喽。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能见之性同这个有相的光明是两回事。你说佛啊,你不要乱讲乱辩了,能见之性同光明的现象是两回事“见必异明”,两回事。“杂则失彼性明名字”你把它混合起来一谈,那也需要辩论清楚啊。就是你思维清楚、研究清楚。

  有许多人研究不清楚,打坐啊念佛念到有光了,闭起眼睛一陀光,啊,我得道了,他就搞错了嘛。所以这一段佛叫你要研究清楚啊。光明是相,那不是见道的性。能见光明是自性,那个相有什么关系啊?你坐久了以后,那个气通过后脑这个地方自然看到各种现象,乃至看到佛菩萨了,你晓得那不过是气通过,讲一个生理作用气血在里头,我们虽然外面在打坐啊,你里面气血在活动啊,你晓得吧?所以前天我到一个馆子吃饭,跟几个同学坐在那里,看到镜子里头那个水池养的活鱼。那个水里头不是要把水喷出来吗?实际上那个水不动,死水就养不了鱼了。所以要把水要电动把它喷动,喷到了这个水就起波浪了,就是产生了空气有氧气,那个鱼就活得了,活的水才能养鱼。什么叫活水?水要动啊,不动就是死东西。你以为打坐念佛坐着入定不动,你以为真的不动啊,外表不动,它那个自性在里头血液循环规律的动,比那个普通的动得规律呀,动得更大啊。所以可以长生不老啊,所以能够产生各种神通啊,那么动动动,动到这个地方,气血动到后脑,眼睛闭着也可以看到东西,那有什么稀奇啊!哎哟,我得道了,你神经了,神通的兄弟二号叫神经。你过了这一部分他又什么都看不见了,上了顶以后,万念皆空---无念了,那什么相都空掉了。所以最容易在这里,道家就叫做走火入魔。火也没有,魔也没有,是你唯心所造。所以佛在这里告诉你见啊、不见啊要搞清楚。

  你说在那个时候看到光明看到佛像,你看到佛像还是佛像看到你?当然是我看到佛像了。你哪里看到佛像?张开眼睛有没有?有啊,在前面。那就是说你目有见眚,也不是眼睛,气刚好走到后脑,视觉神经这里没有通过,它就发生这个现象,配合你意识里有这个佛像的境界,佛像境界就出现了,就这么一回事。

  有些人就动起来,动起来因为身体上有风湿呀,现在要通过了,通过了要动,有些人头脑清楚一点来问我,我说让它动让它动,你动大一点吧,让它吧,它动得很规律的。这样摇几下,前面一二三,这里一二三一定很规律的,为什么?它身体内部自然的法则,这没有什么稀奇,你不要认为是道,也不要认为是魔,一点问题都没有。它动完了,它等一下不动了,你叫它再动,它还懒得动呢。这是生理自然法则,不要认为是道,这是过程的现象,认为这是功夫啊,夫功差不多,都是自欺欺人,要把这一段搞清楚。

  所以佛经告诉你,这个能见中间“见必异明”,譬如我看到这个境界,你知道这个境界这个能见的就不是这个境界上。你知道光明的它不是光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如果你认为光明那个境界就是道,你杂乱了,你就糊涂了搞不清楚,你不但是着魔了,你对于什么叫能见之性,什么叫所见之相,你都搞不清楚了。所以《金刚经》上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相是因缘所生,所以气脉通过这里这个因缘就变了。

  你比如说有一个修道的人,我们这个道友里头,朋友啦,他是个大医生,最近去年到现在几次夜里长途电话打过来。前两个礼拜打来,他们同学接到,老师啊某某医生电话来了,我以为是别的普通事。我说什么事啊?“老师啊,我恐怕四月快要了了”。我一听他向我暴毙。我说你妈妈八十几了,还在呀?我说孩子这两天美国快要回来了,你为什么?“不是啊,我快要了了,所以我和老师讲一声啊”。他是医生,我说怎么了?“心脏跳得不规律”。 我说你自己心电图检查了吗?他是西医。检查了,这里发胀。这个发胀很严重啊,算不定是肝发炎,所以会胀起来,难过。我说你都检查了?消炎的打一针抗生素下去。老师试过了没有用。我说中药的抗压片给它六颗一起下。“也试过了”。我说“几时发生的呀?”“昨天前天”。“怎么不早一点电话问我?”我说告诉你饿两天,然后教你个方法,就是气通过这里食道管进去通到胃里头。胃这里下去了这里有一节肠子叫空肠,空的,这个肠子一节,这个通过去,胃的消化通过这个空肠通过去了变成弯弯肠了,九曲肠弯来弯去,最后就变大便了,变大便就是内伏的那个垃圾堆了,变成垃圾以后通过直肠的咚就下来了,那叫做肛门出大便。我说你现在是空肠这里气走不通。告诉你个方法,这样做,那样做,听懂吧?电话里头讲,然后天天不吃饭,光喝水去打坐,死不了的。我牛吹了第二天还不放心啊,打个电话一问,他四月了了,算不定走了。我打电话一问怎么样?好了。我说是不是照我那个样子?对对对,哎呀老师啊,我几次都把我吓昏了。我说因为你学医的,太注意医学了。修道做功夫境界有时候九死一生啊,有时候同死去了一样啊,你没有死的勇气,你还要来修道?所以道家有一句话,你要修长生不老之道: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你有死的决心才可以修一个不死之道。哎哟一打坐,就怕这样那样,哎哟,腿发麻,该不要把神经压断了吧?哎呀,头疼,该不要血压高了?去你的,你还修个什么道啊。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你这个见犹离见,见不是道,呵呵,这样把它改一句,这些人就免谈这个了。

  所以这一段要你研究清楚,所以“杂则失彼性明名字”,你思想搞杂乱了,你那个什么叫见性,什么叫见相,你都搞错了嘛,连名相都搞错了,所以杂失明性。合明非义。所以这一杂乱,什么叫光明的现象?什么叫能见之性?这个中间你都分析不清楚啊。“合明非义”那么你说光明跟我的见性两个配合才能看出东西来,不合逻辑,不合理。他举了这个例子,眼睛看光明你就懂了。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我不给你多讲了,下面通塞他说都是一个道理。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

  假使你能见之性在光明里头能够见东西,跟光明配合能够看东西,那黑暗来的时候你就看不见黑暗了,因为能见之性跟着光明跑了嘛。此见即不与诸暗合。那这个能见之性就不会看见黑暗了,事实不然哪,光明是现象跑了,黑暗来了我看到黑暗。云何见暗。他说那跟着光明跑了,你还会看得到黑暗哪?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

  假使看黑暗的时候,你说我这个能见并没有跟黑暗两个结合,那么只有跟光明两个结合。“应非见明”,这个理论就错了。明来能够见明,暗来能够见暗。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一段论辩的问题我简单的讲到这里,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这不是随便讲理论啊,同修道见性有关。那么阿难听到这里怎么办呢?阿难又起来问话了,同我们一样,又举个手起要问话了。阿难起来,又磕个头,顶礼合掌。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阿难跟佛讲,好,照我现在听,他一边听一边自己在做功夫,在思想。他说照我现在想想:

  “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他说照佛你老人家刚才讲我有点懂了,现在照我这样想想,“此妙觉元”我们这个本性很玄妙的,本觉之性这个生命的根源,“与诸缘尘”同世间的(身体也是外尘了)这些因缘,同我这个能够思想的想东想西就是心里所起的思念作用了,譬如我们大家眼睛闭到看,心理都在想,你也知道想。阿难现在说我那个知道在想的同这个思想不相干啊,“非和合耶”好象它两个分开的哟,对不对?你没有分开呀?那糟糕,那要吃点化学药品把它分化分化。你看看,你现在听话的,不是有一个能听话知道自己在听话的对不对?这个听话的和知道的不是分开了吗?分不开呀?分不开有问题。

  大家就是没有经过好好的静坐,静坐了你就晓得有时候分得很清楚,这是妄想没有关系,知道妄想这个没有动过。阿难这句话你懂了,用功的人看这个经典就晓得不是讲理论了,你功夫不到这里,象阿难这个话就讲不出来。他一边他在听佛说法,当场就在习定就在试验。他说这个很妙能知觉的这个生命本源“与诸尘缘”同外面攀缘的这些尘劳烦恼及心念虑和我里头这个思想好象是分开的,不在一起啊。佛说: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佛又抓住他一句话了,阿难并不是不对哟,不过是一点点进步。佛又一步一步把他带领向前面上进。佛又抓住他,说你现在又讲 “觉非和合” 认为这个本觉,自己能够知觉感觉这个本性不是因缘和合的作用。和合就是身体和思想这两个都是尘缘和合。

  “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同上面辩论一样,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你说两个不和合,那么你感觉到自己,这是妄想,哎呀,我现在看到它,这个妄想它自己乱跑,我不理它,没有关系,那么那个妄想和你所知所见的它有一个边际了?必有边畔哪。汝且谛观。这个谛观不是眼睛看书啊,阿难还坐在那里听,用功啊。他说你仔细看,就是反观了。《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内观,反转来看。

  “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哪里是光明,哪里是见啊?我们张开眼睛看到光明,他说哪个是光明?我们看到光明的时候,我能看光明的在这里?还在脑里?还在光里那里?还在中间?

  “在见在明。自何为畔。”光明那边是光明到这里为止,眼睛到这里出来两个才配合,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总有一个边际在。两个手合拢来也有个边啊,有边嘛,不是没有边。他说总有边畔的,自何为畔。

  “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

  他说阿难在光明里头你认为当我们看到光明的时候,说没有能见的精神在光明之内。“则不相及”,光明同我们的精神没有关系了。那么这种现象“自不知其明相所在,”即然同我不相干,我看光明的时候就不知道有光明啊。等于孔子讲过一句话: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所以一个人害了相思病的时候,或者是支票不兑现要坐牢的时候同害相思病一样,那个时候喝茶也不晓得茶味,吃菜不知道菜味。因为心性不在这里,同样的道理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那中间怎么有个边际呢?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也是同一个道理。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

  假使说光明跟见性不相合,能见之性跟光明的现象乖角,两个是相反的,等于牛角一样一边向东一边向西,两个配不拢来,我们就看不见东西了。如耳与明。了不相触。等于耳朵与光明不相干,耳朵不需要光明的,眼睛需要光线,耳朵并不需要光线,他两个可以不相干。

  “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所以能见之性同光明境界里头,你都搞不清楚,这个里头“甄明”你怎么样选择分析清楚光明跟我们见性的关系合理不合理?他说你根本就搞不清楚。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下面有一段我们今天把它讲完,阿难。下面是结论很重要。

  “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要圈起来要背来啊。

  “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这是佛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路。他上面给阿难的分析,用逻辑的方法把他围剿一翻,头都把他搞昏了,他头脑搞不清楚,没有那么高的智慧。下面一直来了,单刀直入。他说阿难,你还不懂啊,你还不明白,

  “一切浮尘”世界上一切这些物理世界的现象,都是幻化的,都不实在的。你看这个建筑,水泥钢筋的建筑实在吗?不实在的,幻化的、人为的,一个梦一样做出来的。三十年前,三十八年三十九年,我们从这里来,谁到这个地方?胜义路这一带是荒地,都是泥巴地,田地。那个时候我记得那个时候人家拿一点地,二十几块钱一平要不要?说疯了?拿这些话来我们谈。现在你看就不同,水泥钢筋,做梦一样起来,千万年以后算不定这里又是空的。一切都是幻化,

  “一切浮尘,诸幻化相”,世间一切皆是幻。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譬如我们眼睛嘛,抬头看见前面现在有个东西,哎,回去看书,前面这个东西没有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下即生即死。“幻妄称相”,这个幻境里头的妄相叫做现象,那个看见幻象这个本性真为妙觉明体。无体无谓这个叫做妙觉明体。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

  进一步,叫我们分析自己,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六入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六根六尘中间叫十八界)。换句话现在佛在分析我们心理的作用生理的作用同五阴,这个不详细讲了,大家都知道。六根十二根尘十八界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虚妄有生:幻相。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活几十年在这里,人生真是啊,我们想想好象几十年的事就在眼前。最近常常看到别人的小孩玩,我想我的小时候也是那么动的啊。哎,已经不知道了,算不定明天就告假了,再见了。几十年就是虚妄有生,“因缘别离”因缘分离了,“虚妄名灭”,你觉得死亡了,也没有真的死亡,不过这个幻相变去了。所以现在的电视电影你就看到了,打开一看就有,看完了一关了没有,再打开倒转来一看又有,“虚妄有生,虚妄名灭”。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

  你不知道,可惜你不懂啊,没有悟道,不知道这些现象界的生生死死,生灭就是生死;去来: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时间上的,都没有,即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也没有现在,因为说一声现在就过去了,说未来已经变现在,又过去了。但是你说那么空吗?不空啊,它都在这里。所以“生灭去来,”。自体、自性没有动过。“本如来藏”,如来藏是本性。“常住妙明”:它缘起性空的,因为缘起性空它没有动过,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如如不动,所以在密宗呢,北方叫不空如来。如如不动。“不动周圆,妙真如性。周遍圆满”,自己的本性无所不在,可惜你忘记了自己的本性。所以自己的本性使我们的生命能生死来去的自性的真如妙性,无所谓无常也无所谓常。“性真常中”(真如妙性),这个真常中求它生死来去,说几时开悟?本来都没有迷过悟个什么?谁迷了?本来没有悟嘛,你不要求悟啊,自然就不迷了。你本来都很好,你看那一边叫门外,等一下出这个门下电梯都回家,大家都晓得,可见都没有迷过嘛,都清楚得很。妙真常性,本未曾迷何曾有悟啊!“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所以六祖悟到道时: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空,所谓空不是没有,那个是本性。那么佛在告诉阿难这一段,因缘自然和合境界讲到这里,下一次开始他是详细分析生理和心理作用为什么是本性的功能。那是下一次开始。(第15集完,善观乐听录)

返回目录

-----------------------------------------------------------------------------------------------------------------

更多南怀瑾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