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大音希声: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鹤壁智俊居士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大音希声: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鹤壁智俊居士

 

  俊才仁者慧鉴:

  2月6日手书敬悉。知仁者发心坚定,知见纯正,与夙世栽培有关,十分难得!修“六字大明咒密法”有闪光及震动等感应,这是好的效应,主要是修法引起生理和心

  理上的变化,也是业习逐步消落的现象,但须一切不理,不要有追求和任何执著,继续修法,一样可得定开慧,明悟心性。今后如有机会到上海来,可以传授心中心法,以进一步加强定慧力量。定中出现一切境象,当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不取不舍,一有执著,便入魔境矣。

  当修法至念寂心空,但是灵明遍照,不同木石,这是什么光景,希常返照而默契之,最要最要。此复顺祝法乐。

  愚徐恒志 手启

  1992年2月15日

  我已迁居至下列地址,通讯处:上海虹口密云路……

  俊才居士:

  3月12日函早收,因忙,耽搁,未即奉复,请谅。

  仁者坚持修“六字大明咒”,甚好,心身上必然有变化,但不必过分着意于一切境界,当不取不舍,听其自然。记忆力一般因与空定相应,容易过后就忘,但于注意事,往往特觉精锐,总应于一切法无住无著,便能心空境寂。用心太专,则引血上升,故会出现胀的现象,可用意注丹田以治之。一般在修持中,最易出现掉举(心身晃动等属之)、昏沉二种现象,故要以定慧等持对治之,(即止观双运)。至于在能所双忘,刹那间前际后际顿断,此时出现之空寂灵明光景,正是自性之显露,但因定慧力弱,故转瞬即逝,随着修持增进,逐步自能常处于寂照境象中,但切勿祈求见光见佛,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

  梦中境界虽是独头意识的反映,但也往往与过去所熏习有关,所现寺院、僧人等境,可能是夙世种子现行,但一切勿执著,若生执著便是识神用事,即是生死颠倒。

  遥灌之事,只是不得已而行之,今齐居士既曾以简灌代传,为使您不至长途跋涉,希与齐居士商定,请其届时做观想,由愚给您灌顶,注意各点如下:

  时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星期四)上午八时整开始至八时半,灌顶结束。

  二、程序:(略)

  三、灌顶内容:(略)

  四、坐着听讲法要(由齐居士讲修持中应说明事项。)

  以上遥灌法,是不得已之方便法门,今据仁者要求方便行之,不必外传,祈慧察。此复即祝定慧双修。

  四皈依即:南无咕噜贝(上师)、南无布达耶(佛)、南无达尔马耶(法)、南无僧伽耶(僧)

  愚恒志 手启

  1992年3月26日

  智俊仁者:

  4月30日函已收,款100元也已收到,本拟立即退回,我无德无能,不能滥受供养,浪费您们钱财,但旋思仁者一片至诚供养之心,也不能过于严拒,以满足修福培德之心愿,故决定按照我一般往例,将此款作为请赠各种佛书、赠送各处道友、广结法缘之用,深愿仗此功德回向仁者早日得定开慧、圆证菩提,专此奉告,当所乐闻也。所询各点奉答如下:

  一、坐中突然一闪,或大脑有“啪”的声音等等,都是用功真切,由心理变化引起生理上变化所致,也是业障逐步消除的景象,宜听其自然,勿染着,勿希求,逐步任运进道。晴空无云之境,只是一瞬即过,不能抓住,这正是定力未充之故。这也是一种功境,但力用为少耳。今后修心中心每座二小时,日久功深,自然进入三昧,与定相应。下座后由寂定本体,起慧照妙用,定慧互资,久则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二、定是体,慧是用。实际上是定慧不二,体用一如,如明镜无尘是体,能照物是用,二而一也。镜前放花则花现,放灯则灯现,此即随缘起用,真性也如此,能随缘起妙用,而无染无着,解脱自在。

  三、凡有分别、有污染,即是识神用事,能定慧等修,证入常住真心,便能转识成智。——虽能随缘应用,但用而不着。功夫全在真修实践,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也。

  四、道家用“元神”一词(也有用“谷神”者,为老子所说“谷神不死”,作为道的代名词。老子《道德经》还有“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等对道的形容词,道家以此说明“道”的客观存在。但从佛法的观点看,道家所谓“道”,往往是已能使六、七二识伏而不行,但第八识仍未彻底转化,出现一种非想(六七识伏住)非非想(八识仍在现行)的境界,相当于无色界的最高一层天,虽寿命极长,但仍有堕落的可能。故与佛家所说真性似同而实不同。当然,随机说法,借其说以说明问题,并无不可,但分清真假,掌握真理,至为重要。

  五、道家先修命功,气沉丹田,祛病延年,再进一步修“性功”,此叫“性命双修”;佛家则认为“五蕴皆空、六尘非有”,不叫人执著身见、我见,故直下以见性为要事,实际上见性的人,也自能安身立命、流畅气血,盖佛家务本,道家逐末。吕洞宾所说正坐此病,故历史上他曾被黄龙禅师所呵,后便归入禅门。总之,执著身命,便成“我执”,执著“五蕴”为实法,便成“法执”,正是生死根本。故六祖大师说:“但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见性即是开悟,悟后才入正修,不至盲修瞎练。此心中心法之所以可贵之处。草复即颂法喜。

  愚徐恒志 手启

  1992年5月7日

  智俊仁者慧眼:

  6月10函悉,知令岳父患病去世,生老病死,确是百苦交煎,众生无始劫来,六道流转,非佛法,实无出路。

  所说修持过程中出现的大爆炸景象,是由于用功过程中心理上的变化引起生理上的反应,也是业障渐消,和自性现前的朕兆,但既勿追求,也勿惊异。(愚在三十岁左右,观心功夫严密时,也常出现此现象,以后就没有了。)用功既久,定慧力增强,就能于行住坐卧中,常寂常照。当知业障消落和自性现前是一回事,妄歇则真显,(无明分分消,觉性分分显)。常念《金刚经》四句偈,便能自在无碍矣。佛法原在去执,常安于无住心态,便不至入于魔邪。

  人事既毕,仍可从三印开始接着坐,不必重头来,因前修所熏习的无漏种子不失。见性之人湛寂圆明,而仍了了不昧,虽能所两忘,而妙用恒沙,岂有不知东南西北,不能料理生活之理,这仍是以推理代实证。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不住不著,用而无滞,古人所谓:“神通与妙用,运水与搬柴”。仁者所说“如痴如呆,倒也照样生活”,岂非体用齐彰,空有不二乎。与志军居士之问答,很可以,总以不著不落,不被境转为是。闻元音老师将于本月底赴温州避暑。

  附上近来出版之拙作《般若花》二册,分赠仁者与齐志军伉俪各一册,以供参考。见性非关文字,不过如见月之指而已。即颂精进。

  (可先看“关于佛性答问”,对您目前修证有帮助,其余慢慢看之可也。)

  愚恒志 手启

  1992年6月17日

  智俊仁者慧眼:

  7月16日手书敬悉。知《般若花》已收到,很好。对书中所说,仁者多有会心之处,难得!学佛原在以心印心,本非言语文字所能阐明。所询“明心后当以何为归”,明心后仍归于自心,自心本不可得,即归于不可得处,此在明彻后,自知归处。未彻底明悟前,仍需借密法以修炼之,以便增强打扫习气之定慧力,习气打扫至如何程度,即悟证自性至如何程度;及其至,则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自无生,今亦无灭,十方佛土,随愿依托,无生而生,生即无生也。禅、教、净下手方便不同,归元并无二路,明心后则知即禅、即教、即净,而亦非禅、非教、非净,全是一圆融清净宝觉。此就根本处言之也。在实际修证上,由于各人愿力不同,可以自揣根性,随宜学修,一般来说,禅宗全仗自力,密、净二宗,兼仗他力,故历来祖师大德明悟后多转向净土,以迅速圆净功德。“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是愚行持宗旨,并以此自利利人。仁者亦欲“共赴莲台”,何善如之!

  修心密时多昏沉,印堂穴等处有紧胀感,刺痛感及眼角膜发红等,说明在修持中有昏散交攻及虚火上炎现象,一宜坚持印咒,平心静气地修持,随时注意气沉下腹部,妄念起时不随不舍,只顾到持咒,自然渐归于平静。又须知各人多生所习不同,故反应亦不同,也有用功愈切,习气翻出也愈多,此乃好事,并非坏事,譬如打扫房舍,垃圾搬运正忙也。至于有时不能坐足二小时,此主要是定力不足,影响体力,(如有定力,二小时很快过去)逐步练习之,当能好转。(目前天热,体力也易疲劳)总之,修心最宜不急不缓,无住无著,善巧方便,以调伏之。心中心法,上座时是培养定力,(修止)下座时是练习慧力,(修观)定慧双修,久则功夫成片矣。所云“无力扭转”,被“名相所转”,皆定慧力不足之故,但不必急,水到则渠自成,只要时时凛觉,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习气自能逐步脱卸。

  目前修法阶段,不宜读大部经典,得定开慧,明心见性后,才可取以印证,至此则三藏十二部莫非自心注脚,否则未免被“名相”、义理卜度所转,对修法无益。古来宗下大德在一个阶段,亦往往放弃文字,专重参究,莫非先求打开自家宝藏。至于一般禅宗语录等,目前阶段也以少看为宜,古人所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也。略书所见,藉供参究。复颂暑祺。

  愚恒志 手启

  1992年7月22日

  智俊仁者慧鉴:

  9月23日 手书敬悉。智伟居士求法心切,故已允方便遥灌,使能进修,希诸仁者互相切磋,共进于道。所言“登战”未知是何人,知皆从气功转入心地法门,皆夙慧有以启发之也。

  闻仁者近期习气种子翻动厉害,这是大好事,说明第八识中含藏无量习气种子,今被功夫迫急而翻腾出来,正是进步之时,切勿怀疑。谚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此之谓也。当知翻腾习气种子,乃修心人必经之过程,惟有不惊不怖,不取不舍,自能逐步业消智朗,又须常发无上菩提之心,一面修法,一面忏悔,自能逐步定慧双融,寂照现前。

  修心中心法,大致已有百座以上,执著既较前减少,意境自与前不同,但定力毕竟不足,故遇事无力,仍难放下,故仍须坚持修法,此虽事修,不异理观,非定不足以启慧,非慧不足以空境,老实修持,打好基础,日后有受用时也。拙作《般若花》87页“除习气的过程,”可作参考。上座后不愿结印、不愿持咒,当念全事即理,事理不二,天下岂有不劳而获之便宜事乎。一切法本是一时方便,但不宜放手过早。六祖云:“用自真如性,以般若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坛经》)此即起观之法,关键在常常回光返照此空寂灵明之性体,久则“虚明自照,不劳心力”矣。元音老师仍在上海,健康如常,请诸仁勿念。复叩自在。(徐州学习如有暇欢迎来沪一行。)

  又五蕴不外色心二法,此二法乃妄心所显,妄心若息,则诸法皆亡;息下妄心便是“照见五蕴皆空”,则能“度一切苦厄”矣。

  愚恒志 手拜

  1992年 9月28日

  智俊仁者道眼:

  11月27日函悉。关于修法翻种子现象,这是必然过程,用功愈切往往习气翻出也愈多。正如打扫屋内尘埃杂物,此时搬运正忙也。至于昏沉也是一种“随烦恼心所”,容易出现,随着定力增强,逐步自可减少;梦中境界乃是“独头意识”。志军居士所说:“坚持下去,便会好转”,乃是正论。所谓“难以与自己逆”者,亦与定力有关,昔庵提遮女曾问文殊菩萨:“明知生是无生之理,何以却被习气之所流转?”文殊菩萨答曰:“其力未充!”故总在于一切境不取不舍,自然化于无形。若树立对立面,着意与之斗争,则能、所角立,心境不融,又难以相应矣。又明心以后,方具有与习气交战之资格,否则如暗室无灯,难以打扫,徒自辛劳耳。总之,加强修法,及练习返照,久之便可定慧等持,入不二法门矣。

  真禅法师平时甚忙,愚亦事冗,故相见机会不多,恐法师未必记得起我也。仁者可随缘迳自参礼之。此颂精进。

  愚恒志 拜启

  1992年11月22日

  智俊仁者道席:

  1月15日函已悉。因春节不在密云路,暂住小儿处十天,故迟复甚歉!仁者所说修心中心法,感到很不适应,身体不舒,头部发胀,此乃习气内蕴,气血受阻所致,照此情况可改修六字大明咒,每次坐一小时,口仍金刚持,手结莲花印,万缘放下,念起不理,埋头前闯。坐前先念四皈依,坐后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然后下座。吾侪凡夫具足贪嗔痴慢种种恶习,根深蒂固,原非朝夕可除。今修无相法门,目的在得定开慧,明心见性。明悟此本不生灭、本无去来之自性后,然后安住本位,起应万机,除习气才有办法,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因知自心本空,原是无可遣除的,久之习气自能逐步消于无形。心中心暂可不修,因法无定法,随人而施,譬如对症施药,原不能死执,能息妄显真,转化烦恼,即是妙法;而所谓妙法者,亦用于一时,使由修而悟,由悟而证也。对于妄想习气,要如率兵攻敌,义无返顾,常与自己逆,便是进功,但亦不能如两军对峙,牢固执著,只要不理,自然消落。由于力量不足,故须修法以助定慧之力,目前依法虔修,实不可少。祈慧察。顺祝光明自在。

  愚恒志 手启

  1993年1月27日

  智俊仁者慧目:

  近修六字大明咒,感到身体舒适,并能坚持一小时以上甚好,佛法是以种种方便得定开慧,原无定法,只要定慧等持,事理并进,日久自得消息,至于仍随境转,乃功夫和力量问题,只要“锲而不舍”,则“金石可镂”。

  对《学佛入门》上心中心要旨的论述,能否复印一份寄下,以观虚实,“悟真子”不知为何人。(如过长不便,则作罢。)

  诸仁者拟邀请元音老人来鹤(壁)过夏一事,经与老人家商量,据告“因年迈不克远行,有负诸仁愿望,亦无可奈何”。特转告,以释远念。此颂法乐。

  愚恒志 手启

  1993年5月9日

  智俊仁者道席:

  函悉。“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此话可参,亦可考验学人之见地。仁者前因未悟本来,故劳“搬经参书徒劳辛苦”。忽被熟人一问,恍悟主人公何曾离我一步,古人所谓:“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仁者今能一念回光,见自本心,识自本性,了知“万缘放下即是它”,理固不错,事须渐除,此后但能绵密保任,时时觉照,做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久则打成一片矣。勉之,勉之!

  上次寄来《学佛入门》复印本,即是骧陆师公之《学佛最初之决定》,一点不错。早曾函复,今知仁者并未收到。

  今录大乘经所示数段,助仁者印证:

  一、《楞严经》云:“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二、《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三、《圆觉经》云:“诸幻灭尽,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即祝轻安。

  愚 恒志 和南

  1993年6月26日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