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汇>> 汉传佛教文集>>正文内容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阅读)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来源: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阅读目录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前言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的方法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的心身状况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书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与气脉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七支坐法的形式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盘足曲膝与健康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存想与精思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安心守窍的方法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当心守窍的后果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守窍与炼气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什么是气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与气的存想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的休息与气机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背部的反应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与后脑的反应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前脑的反应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间脑的反应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如何打通任脉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不食人间烟火与中气的作用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大腹便便不足道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人身和人参的两足之重要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气脉的异同之争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道家与密宗有关气脉的不同图案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中脉的重要争论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为什么气脉会震动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打通气脉为什么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与锻炼精神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三炼精气神之说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修炼的时间和程度之说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新旧医学养“精”观念的异同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认识真精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与“炼精化气”的剖析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炼气和止息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气息的神奇和奥秘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变化气质和气的周期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炼气不如平心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炼气与化神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神是什么东西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气化神的境界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炼气化神三问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附:修定与参禅法要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打坐姿势图片

-----------------------------------------------------------------------------------------------------------------

南怀瑾

南怀瑾居士(1918-2012):一代国学大师

南怀瑾居士简介

  南怀瑾,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晚年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于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逝世。

-----------------------------------------------------------------------------------------------------------------

更多南怀瑾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