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二)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6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二)

 

  第四十一、闻名诸根具足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的大意是:法藏菩萨见到很多国土里的行者修持菩萨行,长期以来不能远离诸根不具的过患,以这种障难而被人嫌弃,导致利生事业不广大。这就是说,菩萨要快速完成佛道,需要依靠圆具德相的色身,比如相貌庄严、寿命长久、具备大丈夫身、说话有威德、财富圆满、有大力量等。如果有根缺的障碍,盲聋喑哑等,在利益众生时就有很大障碍。不能使大众一见到就生欢喜心、共同归依仰赖,因此法藏菩萨发愿:如果他方世界的菩萨听闻而信受我的名号,就能得到佛力加持,顿时消除多生累劫的业障,在成佛之前都六根完具。

  所以净土法门是很“特别”。按照一般的道来说,怎么成就具足德相的人身,怎么得到受用自然,或者远离女身、成就智慧、辩才、神通、相好等,都是修相应的因才能获得。但是弥陀愿海的加持力不可思议,它能在一切层面作加持,能使闻名信受者感召无量功德。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是这一愿加被的对象。“闻我名字”是得到加被的条件。“至于得佛,诸根具足”,是所得的利益。

  唐译里说:“乃至菩提,诸根有缺,德用非广者,不取菩提。”这意思是说,从闻信名号开始,直到成佛之间,每一世都得到具足六根,而且功能殊胜的身体。

  “德用广大”指眼、耳、鼻、舌、身、意任何一种根,都特别有能力。以人的情况来说,要眼根好、舌根好、意根好、身根灵活等,这样就成了非常圆满的人身,用起来作用力很大,叫做“德用广大”。一切修行都要靠六根来进行,比如顶礼要靠身根,讲经、诵经要靠舌根,阅读要靠眼睛,思维、记忆要靠意根。如果这些都好,修起来就很快。比如眼睛好,能一目十行;意根好,能过目不忘,看什么都能了悟、辨别,这样修行就快,利益众生的能力就大,这叫“德用广大”。

  这样就看到,弥陀名号有能成就殊胜根身的功能。菩萨们受持万德洪名,往内熏自己的心,就使自己未来一切生中都能变现出圆满的根身。就像这样,弥陀名号无量无边功德的能力,所以称它为“万德洪名”,确实是极其殊胜的如意宝,比世间任何东西都奇妙!《往生论注》里说,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所以妙用不可思议。

  这一愿可以针对他方和西方作两种解释。按照他方的情况来说,这是指修证尚浅的菩萨还免不了随宿世业力,而受根缺的果报,比如眼瞎、耳聋、四肢残缺等。这种情况也很频繁,像目犍连尊者已经证到阿罗汉果,还被外道打死,这是他过去世骂母业力成熟的果报。所以弥陀悲愿护念一切闻信名号的菩萨,使得他们一切生都能六根具足。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萨如果听到弥陀名号时,能真正信受在心里,就得到弥陀愿海的加被,即使没生到极乐世界,也能在成佛之间,永远远离诸根缺漏的过患。

  再按净土的情况来说,只要往生到西方,就永远远离了根缺的过患。《往生论》说,极乐国土远离了一切讥嫌的体性和名称,就是指国土已经成就了大义门功德,“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所以依仗弥陀愿海大威神力的加持,只要往生到西方,就不会再有诸根残缺、烦恼现行、发心下劣等障碍,个个都顺利成佛,因此赞叹弥陀愿海是“一乘悲愿”。

  有人会这样想:上面“成就三十二相”这条愿已经有“无诸根缺漏”的涵义,为什么这里还说“诸根具足愿”呢?

  答:弥陀愿海总的宗旨是使一切众生同成佛道,但针对众生的种种苦难和缺憾,又有一条条支分的发愿。这里是为了利益根缺者,再度显示闻信弥陀名号的利益,特别宣布弥陀愿海能够摄受一切根缺者往生净土而永离障难的消息。

  我们要总的认识到,弥陀悲愿普遍摄受一切苦难众生。比如,第一条发愿是尤其怜悯三恶趣的众生,为此发愿使三恶道中的地狱、饿鬼、畜生都生到我的净土,受我教化,不久都成就无上菩提(宋译)。之后又特别怜悯女人成佛多有障难,因此以愿力加被女人,只要闻信名号,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就能转女成男,往生净土,而成就佛果(魏译、宋译)。又特别悲悯声闻,发愿以大力量直接摄持引导他们趣入大乘,迅速成佛。这一愿则是怜悯根缺者,加被菩萨生生世世远离根缺的障难。所以,有弥陀愿海无上的成就,就使得世间充满了希望。

  第四十二、悉得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又可以叫做“止观俱行愿”或“住定供佛愿”。愿的大意是:法藏菩萨观察到很多国土的菩萨住在三昧中,止观不能双运,根本位心智虚寂,后得位身行散动,动静不能一如,而难成菩提。由于见到这种情形,法藏菩萨油然生起悲愿,要以自己成佛的力量对菩萨众作甚深的加持,使他们都顺利证入“止观不二”。

  “他方诸菩萨众”是这条愿加被的对象。“闻我名字”是得加被的条件。“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等,是加被所得的利益。

  所住的三昧,无染无著,叫做“清净”;寂照平等,叫做“解脱”。“寂”是一念不生的意思;“照”是了了分明的意思。一般说来,证量低的菩萨,住在寂静中,就不起照用;而起照用,又不能住于寂静。所以达不到寂照平等(就是指寂的时候不能照,照的时候不能寂)。如果没有寂照不平等的相,没有动静的差异,就称为“平等”。就是寂照双融,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既不住在寂里,也不著在动上。以不住于寂的缘故,不起定而能供养无数诸佛;以不为动所累的缘故,供养诸佛而不失定境。这叫做“清净解脱三昧”。“逮得”是“应时证得”的意思,就是以名号极大的加持力而顿时证得“清净解脱三昧”。

  “住是三昧”等,显示了止观无碍。“一发意顷”是指在一念间,已经完成供养无量诸佛的普贤大行。这里,“安住三昧”是止、是定,“供无量佛”是观、是照,两者达到了不二。“住定供佛”,是指在寂止中起观照,称为“寂而常照”。供养诸佛而不失寂定,则指观照不离于寂止,称为“照而常寂”。弥陀本愿加被菩萨疾速证得止观不二,可见有极大的威力。

  序分里在讲诸大菩萨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时,有一句说到:“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就是指住在甚深的三昧中,一念间普遍见到无量诸佛。《往生论注》里说:“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愿成就的状况,他方世界的菩萨由于闻信弥陀名号,都证得甚深三昧,以三昧的力量,不动于本处而能遍供无量诸佛。虽起无边的照用,而常在三昧中,不失坏定境。可以这样解释,以本愿的威神力,能使一到七地没证得清净心的菩萨,由闻信弥陀名号,而顿时成为净心菩萨。

  《文殊般若经》里说:“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阿难所闻佛法,犹住量数。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昼夜宣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意思是说,念佛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尊佛的功德跟念无量诸佛一样。而且证得一行三昧,对于诸多法门一一分别都能了知。昼夜宣说,智慧辩才也不会断绝。这样,以念佛三昧能于念中见三世诸佛,和这一愿所说的“定中供养无量诸佛”是同一妙旨。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