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达摩难陀法师:美满婚姻生活 6、安全感、责任与尊重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1日
来源:   作者:达摩难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摩难陀法师:美满婚姻生活 6、安全感、责任与尊重

 

  在现代的社会,为确保夫妻双方在婚后有安全感,孩子与资产都有所保障,婚姻注册变成是一种很重要的仪式。由于男女都缺少安全感,一对新人往往必须进行合法化的婚姻注册。这也是为了确保在法律的制约与保护下,双方在婚后不会忽略各自应尽的家务职责,或亏待欺负彼此。

  安全感

  在过去的时代,两个人若要结婚,是无须进行婚姻注册的。一旦男女双方同意接受彼此为夫妻,他们从此就同住在一起,并建立一个家庭。他们的婚礼是在社群的见证下进行的,婚后再离婚的例子是非常少见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是真挚深厚的,大家各自扮演好在婚姻中的角色,并很愿意为对方付出,尽心地奉行他们的职责。

  相对的,在现代社会,为确保夫妻双方在婚后有安全感,孩子与资产都有所保障,婚姻注册变成是一种很重要的仪式。由于男女都缺乏安全感,一对新人往往必须进行合法化的婚姻注册。这也是为了确保在法律的制约与保护下,双方在婚后不会忽略各自应尽的家务职责,或亏待欺负彼此。如今,有些新人甚至还在婚前立下合法化的合约,以防他们不幸离婚时,方便资产的处理。

  丈夫与妻子

  根据佛陀的教诲,在一段婚姻中,丈夫可以对妻子作出以下的要求:

  ◎爱心

  ◎细心照料与关怀

  ◎履行家务责任与出席家庭活动

  ◎对丈夫忠心

  ◎照顾孩子

  ◎节俭

  ◎准备三餐

  ◎在丈夫生气难过时,安抚他的情绪

  ◎无论做什么事,态度都要温柔

  相对的,妻子也可以对丈夫作出以下的要求:

  ◎温柔体贴

  ◎尊敬有礼

  ◎合群

  ◎能提供安全感

  ◎公正

  ◎对妻子忠心

  ◎老实坦白

  ◎志趣相投

  ◎提供精神上的支柱

  除了要照顾到情感的维系与感官上的需求外,夫妇也必须照料日常的生活起居、家庭的财务管理与预算,以及社交的义务与活动。因此,夫妇之间应该时常商量、讨论家庭所有的大小事务。如此一来,将有助于制造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的和谐家庭气氛,进而帮助彼此解决往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佛陀给予夫妇的忠告

  (1)妻子

  在劝导女性有关婚姻中所须扮演的角色时,佛陀指出:一个家庭是否能和谐共处,其实就掌握在女性成员的手中。当佛陀在分享女性平日应该与不应该做的事项时,可以看出他的忠告是那么的实际。不同的场合中,佛陀也劝导身为妻子要:

  ◎不应该对丈夫持有恶意。

  ◎不应该残忍、粗暴或霸道。

  ◎不应该任意挥霍金钱,而应该知足节俭。

  ◎应该看守和帮助丈夫储存钱财与资产。

  ◎时时保持谨慎,端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

  ◎对丈夫忠心,并且不可怀有任何企图出轨的意念。

  ◎言谈举止要温文尔雅。

  ◎心地善良,刻苦勤奋。

  ◎对丈夫仁慈体贴,犹如母亲对独子的慈爱、保护与关怀。

  ◎待人谦卑,恭敬有礼。

  ◎冷静沉着,善解人意。

  在必要的情况下,除了扮演妻子的角色,也能充当丈夫的朋友与顾问,为丈夫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与适当的意见。

  在佛陀的时代,其他宗教的导师也曾提出过,妻子对丈夫必须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他们还特别强调,妻子有义务要为丈夫生育儿子,以传宗接代;并且忠心服侍丈夫,为他提供天伦之乐。

  有一些族群非常重视“家有一子”的传统。他们认为生育儿子是必要的,因为儿子能够为父母主持办理丧礼后事,以确保他们来世会过得更好。若妻子无法为丈夫生出儿子,丈夫就有权再另娶妻子。但是,佛教并不支持这样的想法与行为。

  根据佛陀因果法则的教诲,对于自己身语意行为的后果,是人人必须自己负责的。孩子的性别,并不是由父亲或母亲来判定的,而是由孩子过去世所造的业力促成的。此外,父亲或祖父的寿命长短与健康情况,不是由儿孙的行为而支配或改变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丈夫如果把无法生育的责任,推卸并怪罪在妻子的身上,或是因为无法生育儿子,而感到自卑无能,像这样的想法与行为是错误的。佛陀是如此的开明,他摆脱了偏见的教诲,并更正许多人的无知见解,这样自然也减少了那些无法“传宗接代”的妇女的焦虑。

  虽然孔夫子的儒家礼教,立下了妻子对丈夫的义务与责任,但它却没有强调声明丈夫对妻子必须履行的责任。但是,在《长部•教授尸伽罗越经》(Sigalovada Sutta),佛陀就很清楚列举出,丈夫对妻子所应负起的责任与义务。

  (2)丈夫

  有一位在家人曾经请示过佛陀,丈夫应该如何对待妻子?针对这个问题,佛陀回答说:“丈夫应该时时尊敬自己的妻子,并对妻子忠心。此外,丈夫也应该让妻子拥有管理家务事的权力;还要用心选购适合妻子打扮的物品。佛陀在2500多年前所给的忠告,至今仍然非常地实用。

  由于佛陀很清楚男性具有优越感的心态,所以佛陀便建议丈夫必须时时尊敬自己的妻子。佛陀的建议虽然很简单,却能显著地改变和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此外,佛陀还说丈夫必须对妻子忠心,这意味着丈夫必须履行对妻子的婚后承诺,也因此促进他们对这段婚姻的信心。由于丈夫必须外出赚钱养家,所以他必须信任妻子有持家的能力,并将大小家务事委托妻子全权处理,让她掌管、安排家庭资产和钱财的使用。并为妻子提供适合她的装饰物品,以表达丈夫对妻子的关怀与重视。像这样深具意义的象征性之举,其实早在佛陀的时代,就已经在佛教族群中开始实施了。可惜的是,受现代社会文明的影响,这样的夫妻伦理观念,也面临着被淘汰与逐渐消亡的命运。

  过去的社会

  过去,在多数的族群社会结构中,夫妇是彼此相互依靠的,这和我们今日所见到的有所不同。当时的夫妻彼此之间是相互了解和体谅的,他们的感情也是稳定的。因为彼此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婚姻中必须扮演和配合的角色。反观现代的夫妻,有的会在公共场合互相拥抱对方,以向旁人展示彼此深厚浓烈的“爱”。然而,像这样的外在举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对夫妇之间的爱是真挚的、是充满着谅解与共鸣的。在过去的时代,已婚的夫妻虽然没有公开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但是,夫妻俩却有一种言语所无法形容的相互了解与尊敬。

  根据一些国家的古老传统习俗,在丈夫过世后,妻子也必须牺牲自己的性命。另外,还有一些传统习俗,甚至不准寡妇再婚。像这些情况,在慈悲宽容与开明理智的佛教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佛教不将妻子视为处在丈夫之下的劣等人。

  现代社会

  一些现代的女性认为,在家中全心全意照料家务事与管教孩子是过时又保守的,而且会让她们受到委屈和耻辱。没错!过去的女性确实是受到丈夫不少的委屈,也吃尽不少的苦头。然而,这是因为丈夫无知及缺乏尊敬女性的正确见解,并非因为要在家管教孩子的这个概念上出现问题。

  长期以来,女性也不断地在挣扎着,并努力提升自己,以便在教育、专业技术、政治等不同的领域中与男性平分秋色,争夺一席之位。现在,她们在很大的程度上,似乎也已经达到与男性平起平坐的社会地位。一般上,男性的性格偏向勇猛与积极进取,而女性则较为感情用事。尤其在东方社会的家庭生活中,男性往往是一家之主,是支配与掌控的一方;而女性则比较被动,是属于配合与顺从的一方。不过,请记住!这里所提出的“被动”,并不意味着“懦弱”。相反的,它指的是“温顺”与“柔和”的优秀品质。若男女双方都能够保持与生俱来的阳刚与阴柔的本质,同时发掘自身的潜能与优点,并懂得善加运用,甚至还能互相欣赏彼此的优点,这样一来,将能促进男女之间的共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我相信女性是应该要获得良好的教育。但是,我也很相信,女性是不会利用嘲笑、讽刺的手段,与男性一同竞争赛跑,来表现她们对世界的贡献。但是,如果她们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要击败男性,并且以此来嘲笑、讽刺他们,这恐怕也会让女性无法发挥她的潜能,爬上高峰。因此,女性必须懂得与男性相互配合,互相补足彼此缺少的部分,以便取得双赢的局面。”——甘地

  父母的责任

  所有人类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父母与子女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上。母亲的责任是不计任何代价爱护、照顾和保护孩子,这正是佛陀所教导的无我的爱,它是实际的、关怀的、慷慨的和无私的。佛陀教导佛教徒,身为父母亲应该要像大地一样,以无私的大爱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父母亲有照顾和教养孩子的责任,如果孩子能成为一个坚强、健康和有用的公民,这是家长努力的成果。如果孩子做违法犯罪的事,家长也难辞其咎。因为引导孩子走上正途,是父母亲的责任,所以孩子步入歧途,绝对不能责怪他人或社会。

  孩子处在最敏感的年纪,需要父母亲温柔的爱护和关心。如果缺乏父母的爱护和引导,孩子的心灵会有残缺,他会觉得这个世界令人充满迷惑和混乱。但是,慷慨施与父母的爱护与关心,并不表示必须满足孩子所有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因为溺爱和纵容只会宠坏孩子。母亲在爱护和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管教乱发脾气的孩子。严格管教并不是要用粗暴苛刻的态度来对待他,只要表现出你的爱,以调和的方法来管教,相信孩子会明白的。

  不幸的是现在的家长们,往往缺乏对孩子应有的关心,这是让人很悲痛的事。现代人对物质进步的疯狂追求、妇女解放运动和对两性平等的渴望,导致很多母亲加入丈夫的队伍,把工作时间花在办公室和商店,而不是留在家中照顾子女。那些由亲戚或佣人照顾的孩童,因为得不到温柔的母爱和关怀,心里会感到迷惑和不知所措。母亲们也会因为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关心而感到内疚,便通过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来补偿他们。如:送给孩子各种现代化玩具、坦克、机关枪、手枪和刀剑之类,来作为弥补和安抚。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没有好处,还会宠坏孩子。

  把这些玩具填塞给孩子,并不能替代母亲温柔的爱和亲情。缺乏父母关心和引导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罪犯,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那么,养育出任性的孩子,是谁之过?当然是父母之过!特别是那些在办公室辛苦工作之后,还要负责家务杂事的母亲,她就更难拨出时间给渴望被关心、被爱护的孩子了。

  声称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的金钱,却忙得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亲们,等到自己老了,有一天轮到“忙碌”的孩子们,也把父母亲丢给昂贵的老人院时,这时父母亲就不应该抱怨!

  今天的妇女,为了让家庭享受更多的物质好处,大多在外工作。她们应该认真考虑圣贤甘地的忠告:人们应该通过摆脱贪欲,而不是在满足欲望中寻求自由。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现今的经济结构下,有些母亲不得不去工作。这样的情况,父亲和母亲必须牺牲额外的时间,来弥补孩子所缺失的爱。如果父母双方都把工作以外的时间,留在家里陪孩子一起度过,那么亲情之间就会有更多的体谅。

  佛陀在开示中,列出了为人父母应尽的主要职责和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通过戒律和身体力行,来引导孩子避开邪恶,并谆谆教诲孩子多做有利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善事。在这关键上,父母们必须以深厚的关爱来对待孩子。孩子无形中所学习的不是父母说说而已的话,而是父母身体力行所表现出来的爱。从孩子效仿父母亲的行为开始,已决定了孩子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进入这个世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花大量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们,也会把他们正确的身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子女。

  父母的职责

  照顾孩子的身心康健是父母的职责。事实上需尽责关爱孩子的父母亲们,应该愉快地担负起责任。要把孩子引导到正道,首先父母亲必须以身作则,让家庭过着理想的生活。恶劣的父母亲,是几乎不可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除非是前世带来的业力。但是,孩子还是不可避免会继承父母身上的缺点和优点。负责任的父母亲们,应该尽可能预防把不好的倾向传承给后代。

  根据《善生经》,父母亲应该要承担起五种职责:

  1.首要职责是劝阻孩子造恶

  家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孩子通常都是从父母亲的身教和言教中,学到善与恶的第一堂课。孰职的家长,也是第一个直接或间接教导孩子说谎、欺骗、诽谤、报复和不顾道德、大胆无耻做恶的老师。

  父母亲应该要以身作则,不应该把这些恶习传递到孩子敏感的心灵里。

  2.第二个职责是劝导孩子行善

  既然父母是家中的老师,而老师是学校里的父母,那么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责任。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从我们的身教、言教中逐渐被塑造出来的,他们就是也将是今天的成人。孩子在跟随成年人脚印成长的敏感期,容易受到成年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和家中创造最适宜、最一致的氛围,也是父母们的责任。

  简朴、听话、合作、团结、勇敢、自我牺牲、诚实、正直、乐于助人、自立、善良、节俭、满足、礼貌、虔诚、及其他美德,都应该谆谆教导给青少年。这些种下的种子,终究会成长为果实累累的树木。

  3.第三个职责是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是父母亲馈赠孩子的最好遗产,我想没有比这更为宝贵的财产了,这也是父母赠予孩子的最大福气。

  教育最好从小开始,如果能在一种宗教氛围中传授,这对于孩子的人生,会有深远的影响力。

  4.第四个职责是关心孩子与合适的对象结婚

  婚姻是关系到整个人生的庄严举动,不应轻易地解散。因此,婚前要从各方面去考量婚姻,并且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依照佛教文化,义务伴随着权利。夫妻双方都不能太顽固,而是要运用明智的决断力,达到和解。否则,夫妻就会相互诅咒而受到其他报应,并且还会影响到孩子。

  5.最后的职责是在适当的时机,把财产移交给孩子

  父母亲不仅要在监护期间爱护和照顾孩子,也要为他们将来的舒适和幸福做好准备。父母不辞辛劳,聚集财富,但也要慷慨地把遗产赠予孩子。

  慈悲的宗教

  佛教是慈悲的宗教,父母亲应该永远要记得把这个精神教授给孩子。佛陀慈悲教导世人佛法,父母亲在养育孩子时,应该要修习佛陀教导的“四无量心”。它们是:

  ◎慈心——关爱同乐

  ◎悲心——同情怜悯

  ◎喜心——同喜

  ◎舍心——平等无分别,沉着镇定

  大家要好好修习四无量心,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沉着应对养育孩子的困难。

  四无量心是我们对待众生所应有的高贵操行,它已为人际关系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提供了指导。四无量心是紧张关系最好的缓和剂,是社会冲突的最佳调解员,是生存苦难的疗伤良药,是和谐社区的建造者。四无量心能去除社会的隔阂,唤醒遗忘已久和沉睡的宽宏爱心,让早已抛弃的欢乐和希望复活,让手足情谊避免以自我中心的态度相处。

  夫妇面对最大的挑战,也许是如何妥善抚育和教养孩子。虽然动物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照顾后代,但是人类的父母亲有更大的责任,那就是培育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这也是我们与动物不同的地方。佛说过,一个人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驯服心灵。从孩子出生开始到幼儿、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他们心灵发展的过程,父母亲要负担主要的责任。一个人能否成为有用的公民,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心智发展的程度。佛教认为一个好的父母亲,他们能够实践四无量心,以支持和克服养育子女过程的巨大挫折。

  当孩子还在学步时,不能表达他的需要,很容易动不动就发脾气和哭闹。但是具有慈心的父母亲,即使再困难也能保持以平静的心对待孩子哭闹、发脾气的行为。在生活中享受这种慈爱的孩子,长大后自己自然也学会散播慈爱的种子。

  当孩子成长为青少年后,也会变得较成熟,这时,父母亲要以同情的悲心来对待他们。因为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成长得最辛苦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变得很叛逆,还会把大量的愤怒和挫折感,发泄在父母的身上。这时,父母亲只要怀着同情的悲心,就会明白孩子不是蓄意要去伤害父母,这种叛逆只是成长过程中自然的行为。在生活中享受着慈悲和被爱护的孩子,他一定也会成为一个慈悲善良的人。因为心中没有怨恨的孩子,长大后也只会散播爱和慈悲给他人。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他们有可能在学业考试或其他的活动中获得成功。这时,正是父母体现同喜之心的时候。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的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来跟其他人竞争,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是最出色的,他们这种自私的心态,是因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看得起他们。但是怀有同喜心的父母,他们没有任何隐藏的动机,只是单纯地为孩子的成功而欢喜。因为他的孩子欢喜,所以他也很欢喜。

  沐浴在同喜慈爱中的孩子,自己也会成为一个不嫉妒他人和不争强好胜的人。这样的人,他的心里没有自私、贪婪或怨恨的空间。

  当孩子成年后,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父母就应该要修习最后一项的舍心。这是亚洲父母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他们很难接受孩子的独立。但是如果有修习舍心的父母,他不会干涉孩子的事情,也不会自私地索取超过孩子所能给的时间。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应多体谅年轻的夫妻,不应当对他们提出不必要的要求,把额外的负担强加到他们身上。最重要的是年老的父母们,应该尽量不要让已婚的孩子感觉不孝而内疚。修习舍心的父母亲,在年迈时仍然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情,因此也能赢得年轻一代的敬重。

  父母若能用四无量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懂得用善意回报,这样家中就会弥漫温暖、愉快的气氛。一个充满慈心、悲心、喜心和舍心的家庭,相信它会是个幸福的家。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肯定会成为懂得体谅和富有同情心的人,也会是工作积极主动的雇员和体贴职员的雇主。这是父母们能够赠予孩子的最大遗产。

  现代社会的父母

  现代社会最让人悲痛的事,就是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孩子们深受缺乏父爱母爱之苦。当夫妻结婚后,双方通常都会计划要生个孩子。一旦孩子出世,父母在道德上就要竭尽所能去照顾他。父母有责任保证孩子不仅可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还要让他们得到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满足。

  提供舒适的物质享受和父母爱的关怀比较起来,前者反而是次要的了。我们知道有很多父母,本身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是那么好,但是他们能够用满满的爱心,把子女养育得很好。相反的,有很多富裕的家庭,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各方面的物质享受,但却剥夺了他们应得的父爱、母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理和道德的发展都不会健全。

  身为母亲的女性要仔细考虑,是要继续当一位职业妇女,还是当一个把爱和关怀,都放在孩子身心健康上的家庭主妇。(奇怪的是,现代有些母亲们,本应拥抱孩子,教育孩子成为守法的好公民,但最后却使他们去接受受训,成为使用枪支和杀人的武器。)

  现代职业妇女对孩子的态度和倾向,造成历史悠久的孝道,有越来越淡漠的趋势,而这原本是孩子对待父母应有的态度。现代的父母用奶瓶来取代母乳喂养孩子,这也是造成母子亲情淡薄的另一个因素之一。当母亲把孩子抱在怀中哺乳,母子间温柔的亲情就会更加深厚,母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更显著。在这样的教育下,父母能培育出孝顺听话的孩子,家庭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强。这些优良的传统行为,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这一切取决于父母亲,尤其是母亲,她可以减少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和犯罪机会!因此孩子的行为是否端正或任性妄为,母亲要负很大的责任。

  父母的控制

  很多父母亲执意地想控制已婚的子女,他们不给子女应有的自由,总是干涉年轻夫妻的生活。当父母设法想控制已婚的儿子或女儿时,会希望子女严格追随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会造成许多两代人的误解,也会造成小夫妻间的不愉快。父母亲的本意或许是好心,也或许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和依恋,可是因为这样,他们却为自己和子女带来更多问题。

  父母亲们必须允许子女为自己的生命和家庭担负起责任。比方说:种子掉在树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芽长大。但是,如果你希望这些种子长得健康强壮,你就必须把种子移栽到别的地方,让它们在开放的空地上分开成长,这些种子才不会因为母树的荫蔽而受到妨碍。

  父母亲们应该不要忽视祖先的智慧,不管是来自宗教导师、智者,还是从那些反复试验和错误中认识世界的长者们。

  离婚

  离婚在不同宗教的信仰中,是个争议性的问题。有些人相信婚姻由上天安排的,所以离婚是不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对夫妻真的不能生活在一起,与其让他们怀着更多的妒嫉、愤怒和怨恨,过着痛苦的生活,不如让他们分开,各自过着平静的生活。

  对子女的责任

  然而,夫妻必须在谅解的气氛中分开,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制造更多的怨恨。如果一对夫妻已有了孩子,他们应该设法减轻离婚对孩子所造成的创伤,帮助孩子适应新情况。最重要的是双方要保证妥善照顾孩子的生活和未来。如果抛弃孩子,让孩子过着悲惨的生活,这是没有人性的态度。

  佛教徒的观点

  佛教没有规定:即使夫妻不能和谐生活在一起,也不能离婚。但是,如果人们遵从佛的教诲,履行对彼此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像离婚或分居这种不幸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过去宗教的价值观,得到世人高度的尊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夫妻都能努力去做到相敬友善、理解,以尊重、爱和关心来建立彼此幸福的关系。夫妻把婚姻关系当作最珍爱的东西来建立和维系它。所以离婚情况非常少,并且离婚也被看作是一种耻辱,因为离婚意味着某一方的自私。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离婚在佛教国家都还非常少见。这主要是因为夫妻双方,他们都能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而基本上整体社区还是不认可离婚的。很多情况下,当夫妻有了问题,社区的长者们通常会出来,为改善情况而扮演重要的协调角色。

  不幸的是现代社会中,离婚已经成了很普通的事情。在某些国家,离婚甚至成了一种潮流。不但不把离婚看作生活的耻辱或失败,有些年轻夫妻还甚至以此为荣。造成夫妻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双方滥用自由,过度独立和个人主义。独立生活必须有所限制,不然丈夫和妻子都很容易误入歧途。

返回目录

-----------------------------------------------------------------------------------------------------------

更多达摩难陀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