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八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思维各种比喻而修无常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8日
来源:   作者: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八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思维各种比喻而修无常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八十五讲 2013年4月6日

  【原文】

  所以,内外器情所摄的万法当中,恒常坚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可以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此外,亲怨、苦乐、贤劣及一切分别念也都是无常的。

  生际必死:无论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厉如霹雳、富如龙王、美如天仙、艳如彩虹,可是当死亡突然到来之时,他也没有刹那的自由,只能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人间,只能在对财产、饮食、亲友、部属、弟子、仆从等眷属所有受用依依不舍之中抛下一切,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哪怕是拥有南赡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就连自己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必然要舍弃。

  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身着绸缎、口饮茶酒、地处高位、美如天仙,但他们的身体死后也只是一具尸体,东倒西歪地放在那里,令人见而生畏。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见而生畏之尸体,本为现在之身体。”人死以后,他的尸体被绳子捆绑,用布幔遮盖,以土石垫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他的枕边[1],无论活着时是多么端严可爱,到那时都将成为悲惨至极、令人发呕之处。以前在世时躺在层叠舒适的床上,身穿温暖羔皮,头枕柔软皮毛,甚至睡觉醒后稍有不适,也要翻来覆去。但死后,只是在身下垫上一块石头或者草坯,头上布满灰尘。

  当今,有些一家之主认为: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那我的家人或者挨饿受冻而死,或者被怨敌所毁,或者为大水溺死,因为现在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们绝不能没有我。可是,这些人死后,他们的亲人将其尸体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丢到尸陀林,之后便心安理得了。人在死亡的时候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独无助地漂泊在中阴界,当时所能依靠的唯有正法。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勤修正法。

  对以上道理要反反复复思维。

  积际必尽:同样,一切积聚终将散尽,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是统治南赡部洲的国王,也有沦落为乞丐的时候。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却因弹尽粮绝而饿死;有些人去年拥有数百头牦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灾难,今年沦为一贫如洗的乞丐;昨日是地位显赫、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被仇敌毁得一无所剩,今天成为乞丐的……许许多多我们亲眼目睹的事实足可说明,财产受用不可能恒常拥有,一定要慷慨布施。

  对以上道理,我们要再三深思熟虑。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终将分离,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虽然集聚了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最终也都会各奔东西。尽管现在我们中的师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爱,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如果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恶缘,那么当下就会分道扬镳,这些都是没有固定性的。现在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各奔前程,所以彼此之间千万不要怒气冲冲、恶语中伤、争吵不休,甚至发生大打出手等现象。应当想到大家不一定能够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理当互敬互爱,和平共处。如帕单巴尊者这样说道:“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2]。”

  堆际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筑都将土崩瓦解。从前,繁荣昌盛的村落及寺庙都有贤德之士管理和住持,可是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废墟,而且已经变成了鸟窝雀巢。比如说,天子赤松德赞时期,由幻化工人[3]修建、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开光的桑耶[4]三层宝顶宫殿也因遭受火灾而毁于一旦。法王松赞干布时,如尊胜宫[5]般的红山[6]宫殿,如今已片瓦不存,连基石也无影无踪了。我们对现在如同虫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庙等如此珍爱耽著又有什么用呢?而要追循噶举派诸前辈大德的足迹: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居住岩洞,与野兽朝夕相伴,将衣食、名誉抛之脑后,最后彻底依止噶当四依处,也就是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

  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应当诚心诚意思索、观想。

  ——《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论义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第一个科判暇满难得引导已宣讲完毕,今天宣讲第二个科判——寿命无常。

  寿命无常分为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闻法的方式与之前宣讲暇满难得时要求一样,应无误无颠倒地如理取舍动机和行为。所宣之法寿命无常分为七个科判: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和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前四个科判已宣讲完毕,今天宣讲第五个科判——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如何思维各种喻义呢?之前宣讲思维外器世界和内情众生之无常时,以思维种种喻义来观修无常;同时宣讲了自己的受用财物、亲朋好友或者对自己心怀嗔恨的怨敌,此等也是无常之自性,以各种喻义而修无常。此处也如是宣讲无常:

  所以,内外器情所摄的万法当中,恒常坚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可以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此外,亲怨、苦乐、贤劣及一切分别念也都是无常的。

  生际必死:无论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厉如霹雳、富如龙王、美如天仙、艳如彩虹,可是当死亡突然到来之时,他也没有刹那的自由,只能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人间,只能在对财产、饮食、亲友、部属、弟子、仆从等眷属所有受用依依不舍之中抛下一切,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

  思维观修无常的时候,应依照上述法义而思维。思维之时,应分清座与座间,座上具足前行、正行和结行,将法纳入心相续而思维。比如说某人地位很高,领导很多人,最后他也会死亡,并非因为他的地位很高就不会死亡,这是不可能的。

  “厉如霹雳”指的是:天空中的雷击中任何山石,山石都会粉碎。如同天空中的迅雷一般,无论再怎样勇猛的勇士,最终也会死亡。

  “富如龙王”指的是:龙王非常富有,拥有很多珍宝和如意宝的宝藏。哪怕富如龙王的富人,最终仍必然会死亡。

  “美如天仙”指的是:哪怕容貌美丽如同天上的仙女,最后也会死亡,没有死亡的人从未有过。

  “艳如彩虹”指的是:无论一个人的穿着衣饰多么庄严、漂亮,最后也会死亡,不死亡而余留于世的人一个也没有。

  打坐中应该如理思维此等法义。比如说自己曾熟悉或者知道的达官贵人,之前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权位有多高,最后仍然死亡;接着思维:世间有很多有能力、很自在的人,最后他们也示现无常;再比如说自己所熟悉的有钱人,也会死亡;或者相貌庄严、身材俊美的人们,他们也会死亡……入座之时,应如是思维。

  无论他们的权位多么高贵、能力多么强大、财富多么丰盛、容貌多么俊美等等,当死亡突然降临之时,他们在死亡面前无法做到自在,对于他们而言,连刹那间的自由都没有。趋入中阴之时,世间一切都无济于事,虽然此时对今生的财产、饮食、亲朋或眷属等依依不舍,但如同酥油中拔出一根毛发般,最后他们只能赤裸着身体离开人世而步入中阴。

  应以打坐实修的方式而思维此等法义。比如说,即使你拥有极高的地位,但是死亡之时,哪怕一个仆从或者部属,你也无法带走;同样,即使你的能力厉如霹雳、英勇无比,但是临终死亡之时,哪怕一支箭,你也无法射出;同样,即使你拥有富如龙王的福报,临终之时,哪怕一根针线,你都无法带走;同样,即使你拥有美如天人的容貌,临终之时,也无法展现你的美丽;同样,即使你的外表如同彩虹般庄严,临终之时,这一切都会消失。若生前没有行持善法、积累善根,临终之时,只能赤裸着身体、赤手空拳步入中阴。以上法义在座中应如是次第思维。

  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哪怕是拥有南赡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就连自己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必然要舍弃。

  打坐观修之时,应如是思维:哪怕是拥有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临终示现无常之时,能否带走一僧一徒?他们可曾带走过一个人?同样,哪怕拥有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临终之时是否具备带走一奴一仆的自由?能带走吗?哪怕是拥有南瞻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有没有人看见过或者听说过临终之时他能带走一针一线?入座时应如是思维。

  临终之时,不用说外在的财物、饮食、亲友、弟子和仆从等无法带走,甚至连自己从降生以后呵护备至、最珍爱的身体,最后都要舍弃。

  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身着绸缎、口饮茶酒、地处高位、美如天仙,但他们的身体死后也只是一具尸体,东倒西歪地放在那里,令人见而生畏。

  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最为珍爱、精心呵护,往往把最好的、最柔软的衣服穿在这个身体之上,但最后也会舍弃这个身体。为了身体吃最好的食物,比如在藏地要吃最好吃的酥油、牛肉等等;在汉地的话,到饭店花费上百元、千元甚至上万元来享用种种菜肴,认为最好吃的食物才能对身体有益,但最后也要抛弃这个身体。因此,无论地位再高的官员还是美若天仙的美女,死后只能成为一具尸体;无论生前如何美丽和庄严,如今每个人见到腐烂发臭的尸体,都会心怀恐惧之心、望而生畏。

  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见而生畏之尸体,本为现在之身体。”人死以后,他的尸体被绳子捆绑,用布幔遮盖,以土石垫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他的枕边,无论活着时是多么端严可爱,到那时都将成为悲惨至极、令人发呕之处。以前在世时躺在层叠舒适的床上,身穿温暖羔皮,头枕柔软皮毛,甚至睡觉醒后稍有不适,也要翻来覆去。但死后,只是在身下垫上一块石头或者草坯,头上布满灰尘。

  此处所宣法义为何内容?生前你在世间的时候有多美丽、多庄严,死后尸体被绳子捆绑、用布幔遮盖、以土石垫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枕边,此时你只能成为一具极其悲惨、令人发呕、望而生畏的尸体。同样,比如说,你在世的时候躺在很舒适的床上,床上垫的是温暖的羔皮或者很柔软的皮毛,睡觉中间稍有不适,会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死后你的身下只能垫着石头或草皮,头上布满灰尘,非常凄惨之相。

  真的是这样的。再比如说,生前在世间的时候,无论你多么富有,临终之时无法带走一针一线;无论你拥有多么高的地位,临终之时,也无法带走哪怕一个仆人;无论你生前在世间、家庭、村庄或部落,有多么高的地位、多么受人尊敬,但你死了以后只能成为一具令人作呕的尸体,生前对你心怀尊敬的人们对你的尸体望而生畏,难以靠近。

  再比如说,自己在世间最亲的、最好的、最恭敬的父母亲,他们死了以后,马上会和自己分开,他们的尸体令人见而生畏、马上会被处理。在藏地,父母的尸体会在家里放置至少三天或七天的时间;汉地则不同,父母死了以后,哪怕生前再亲密的人,也会马上把尸体拉到太平间、殡仪馆或者火葬场处理。

  如是思维以后,就要知道自己如今在世的时候,身体健康无病,也有修法的自由,因此从现在开始,应尽力行持利益自己的善法,尽力修法、做佛事;否则临终死亡之时,如刚才所宣般,他人很难行持有利于你死后往生的善法,通常很多人的做法只能对你有害而无法对你有益。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观修死亡无常,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若未观修死亡无常,仍然贪恋世间的受用、财物或亲友,临终与世间分离之时,所贪恋的这一切对你无益反而有害,会障碍你的解脱之道。

  当今,有些一家之主认为: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那我的家人或者挨饿受冻而死,或者被怨敌所毁,或者为大水溺死,因为现在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们绝不能没有我。可是,这些人死后,他们的亲人将其尸体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丢到尸陀林,之后便心安理得了。人在死亡的时候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独无助地漂泊在中阴界,当时所能依靠的唯有正法。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勤修正法。

  对以上道理要反反复复思维。

  现今有些人作为一家之主认为:“整个家庭的衣食住用,都需要依靠我来承担;如果没有我的话,家里人会受冻挨饿。”无论这个家长生前,家人多么依赖他,临终之时也会死亡。死了以后,他的家人马上处理他的尸体,或火化、或水葬、或天葬、或扔到尸陀林,并且心安理得、一点都不在乎。虽然这样的人生前作为一家之主,认为家庭所有的事情只能靠他一人承担,被家庭琐事所缚而未能修持善法,死了以后却孑然一人、孤独漂泊于中阴之中。

  无论在藏地还是在汉地,都有这样的人。比如说,这个人在世的时候,家人认为他是最亲的人,家人也经常说:“某某家族吃穿住用等一切受用,都要依靠你。如果没有你,我们该怎么办呢?”而且这个人自己也以为:“自己通晓获得一切受用的种种方便之法,如果真的没有我的话,整个家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他在世的时候家人都这样说,但是等他死了以后,家人并不在乎他的尸体,会心安理得地马上处理他的尸体,或火葬、或水葬、或投入尸陀林中。这样的一家之主生前被世事所缚,未能修持正法,最后孤独漂泊于中阴之中。

  临终之时能利益自己的是什么?临终唯有善法能利益自己,此时哪怕念一句六字大明咒,都能对亡者有益。因此在座的大众不要被这样的世间琐事所缚,应马上修持正法。

  积际必尽:同样,一切积聚终将散尽,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是统治南赡部洲的国王,也有沦落为乞丐的时候。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却因弹尽粮绝而饿死;有些人去年拥有数百头牦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灾难,今年沦为一贫如洗的乞丐;昨日是地位显赫、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被仇敌毁得一无所剩,今天成为乞丐的……许许多多我们亲眼目睹的事实足可说明,财产受用不可能恒常拥有,一定要慷慨布施。

  对以上道理,我们要再三深思熟虑。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终将分离,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虽然集聚了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最终也都会各奔东西。尽管现在我们中的师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爱,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如果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恶缘,那么当下就会分道扬镳,这些都是没有固定性的。现在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各奔前程,所以彼此之间千万不要怒气冲冲、恶语中伤、争吵不休,甚至发生大打出手等现象。应当想到大家不一定能够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理当互敬互爱,和平共处。如帕单巴尊者这样说道:“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

  堆际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筑都将土崩瓦解。从前,繁荣昌盛的村落及寺庙都有贤德之士管理和住持,可是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废墟,而且已经变成了鸟窝雀巢。比如说,天子赤松德赞时期,由幻化工人修建、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开光的桑耶三层宝顶宫殿也因遭受火灾而毁于一旦。法王松赞干布时,如尊胜宫般的红山宫殿,如今已片瓦不存,连基石也无影无踪了。我们对现在如同虫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庙等如此珍爱耽著又有什么用呢?而要追循噶举派诸前辈大德的足迹: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居住岩洞,与野兽朝夕相伴,将衣食、名誉抛之脑后,最后彻底依止噶当四依处,也就是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

  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应当诚心诚意思索、观想。

  对于上述法义,希望大家以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交替而如理思维观修。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

  [1] 这种将死者生前用的碗扣在他的枕边是藏族民俗。

  [2]当热瓦:音译,指当热地区的人。

  [3]幻化工人:赤松德赞由印度迎请来的工人。

  [4]桑耶:山南札囊县一地名。

  [5]尊胜宫:帝释天所居宫殿名,在善见城中央。

  [6]红山:布达拉宫所在的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