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三讲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8日
来源:   作者: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三讲

 

  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

  龙萨娘波尊者 造论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 传授

  普巴扎西仁波切 汉译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12月18日传讲内容

  【原文】

  辛三、仪轨

  外以前、正、结三要:

  1.前行积资七支供。

  2.正行以诵三遍颂词: (1)愿菩提心;(2)行菩提心;(3)二种共同依止。

  3.结行修持自他欢喜。

  学处:愿为四无量心,行为六度而行之。

  辛四、目的

  弥勒菩萨曰:“由遮诸恶趣,指引善妙道。”及颂言:“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如是所说。

  辛五、功德

  颂言:“发心之福德,倘若有形相,充满虚空界,犹当超过之。”

  如是皈依为基础之发心。《菩提道次第论》亦曰:“上士道为发大乘菩提心。”如是所说。

  【正文讲解】

  今天所宣的是:

  辛三、仪轨。

  3.结行修持自他欢喜。

  学处:愿为四无量心,行为六度而行之。

  请大家正确无误地取舍闻法的动机和行为,以正念摄持来听闻今天所宣之法。

  一、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的修法

  愿菩提心要依修习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而生起;行菩提心依修习六度而生起。

  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要在座上、座下实修,如理奉行。

  二、发心之仪轨

  (一)菩提心的分类

  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或按地道界限来划分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可依仪轨而得到戒体。

  (二)世俗菩提心

  愿菩提心:发愿为一切众生修持正法。

  行菩提心:为一切众生得到究竟的佛果,而行持六度万行。

  比如众生去拉萨,有这种欲求之心就是愿菩提心,准备好六度的资粮,就是行菩提心。如是去行持就称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属于世俗菩提心,可依仪轨而得到戒体。

  胜义菩提心无法依仪轨得到,要依法性而得。

  得到世俗菩提心戒体的仪轨:

  要具备前行、正行、结行。

  1、念诵三遍愿菩提心;

  2、念诵行菩提心;

  3、念诵两种共同。

  守持学处:学处要日日在座上、座下熏修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来增上愿菩提心;依修持六度波罗蜜守持行菩提心之学处。

  口中念诵十万菩提心偈时,心中要以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而熏修。

  要修五加行:皈依十万、百字明十万、顶礼十万、供曼扎十万、上师瑜伽十万。

  入大乘者必须要修习菩提心,五加行的十万发心偈必须要念诵。

  1、修十万发心偈

  在念诵发心偈十万遍时,若仅仅口中念诵:“无上胜乘捷道精要法,修习爱他胜己菩提心,为证愿行胜义菩提心,即从今日随行

  作依止”,但心中未以四无量心、知母、念恩、报恩等修持,念诵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修发心十万偈时,要以瑜伽四座修持,如理奉行。

  (1)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

  入座之前要做好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

  准备坐垫:长、宽约为两肘大小,坐垫的后部略高,前部略低。

  身要:最好是双盘,若无法做到双盘,单盘也可以。入坐时要做到不紧不松。双手于脐下四指处结定印;背部端直如箭;双臂不能贴住身体两侧,放松往前垂直而下;头略低,微压喉结;眼视鼻尖处虚空;嘴微张,口呼吸;舌尖抵住上腭。身直则脉直,脉直则气直,气直则心堪能,心堪能则不顺迷乱、妄念漂泊。

  语要:左手结定印,右手食指竖立,压住右鼻孔,左鼻孔排气三次,观想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贪、嗔、痴所造的一切习气、业障,打坐中的昏沉、掉举及疑惑都随气排干净。右手结定印,左手食指压住左鼻孔,右鼻孔排气三次,观想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贪、嗔、痴所造的一切习气、业障,打坐中的昏沉、掉举及疑惑都随气排干净。双手定印,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想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贪、嗔、痴所造的一切习气、业障,打坐中的昏沉、掉举及疑惑都随气排干净。

  排气时不要就这样比划一下,要按照传承法规,背直如箭,压住鼻孔排气时手臂肘部要抬起来压住。

  意要:排气完后休息片刻,之后思维:今天所修的法为光明大圆满《龙萨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中的十万发心偈,此时要断除恶念动机,转变无记动机,生起善念动机,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

  及痛苦之因,得到安乐及安乐之因,证悟究竟佛的果位,我今天在此修《龙萨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中的十万发心偈,以此而发心。

  在自己虚空中观想具有十万花瓣的莲花中,有一日月垫,垫上坐着自己的根本上师,面相为上师,但本体与莲花生大师、龙萨娘波、阿弥陀佛等无二无别。具大悲、智慧、救度一切众生之力,这一切都要现量出现在自己前方。

  祈祷上师加持融入自相续,祈祷上师加持自心行于法,法行于正道,消除行道惑,幻化显智慧。

  念诵四厌离心仪轨,思维暇满人身是上师的加持,双手合十祈请上师加持,得到与上师一样具有意义的暇满人身。念诵仪轨时要随文入观。

  (阿松上师带领念诵四厌离心仪轨)

  (2)正行

  念诵发菩提心的偈颂时,词句必须清楚,若不清晰念诵,则非为正法。

  菩提心偈颂:无上胜乘捷道精要法,修习爱他胜己菩提心,为证愿行胜义菩提心,即从今日随行作依止。

  此偈颂念诵10万遍,再加11111遍的补处,一共111111遍。

  计数时要左手持念珠,用大拇指旋转念珠而拨动,如果不旋转念珠而用指甲直接拨念珠,念珠的线容易断掉。

  如果有念珠计数器,一个是念诵一百遍拨一颗,一个是念诵一千遍拨一颗。再在念珠中间绑一根线,念诵一万遍拨一颗。

  拨念珠计数器的时候从上往下一颗一颗拨(如下图,从上师的右手处拨往上师的左手处),拨完以后,不能自下往上拨,要全部拨回原位后,再从上面开始一颗一颗往下拨。

  ①愿菩提心

  念诵十万发心偈时,要以四无量心熏修。四无量心从舍无量心开始,再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

  首先修舍无量。观想自己右边是今生的父亲,左边是今生的母亲,前方是怨敌,周围是亲朋好友,最后推及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之心,为舍无量。观察修、安住修交替修。口中念诵发心偈十万,心修舍等持。

  慈、悲、喜等持都依观察安住修、交替修。所缘境和意乐都要具备。

  舍的所缘境是自己生起贪心的父母、生起嗔心的怨敌。舍弃了贪、嗔、痴,生起利他、平等的心念,称为意乐。

  慈所缘的对境是不具备安乐的众生,行相意乐是愿一切众生具备安乐。

  悲所缘的对境是承受痛苦的一切众生,行相意乐是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

  喜所缘的对境是具备安乐的众生,行相意乐是他们已经具备安乐,要对他们的安乐生起欢喜,若他们得到的是暂时的安乐,要希望他们得到究竟的安乐。

  要在自己相续中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关键在于知母、念恩、报恩的熏修。

  让菩提心日日增上,必须修习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

  自他平等:

  如外面下了一场雪,自己有两只鞋,另外一人没有鞋子,自己脱下一只鞋给他,两人都有一只脚不冷。这就是愿菩提心的自他平

  等。

  要以知母、念恩、报恩的次第去熏修自他平等。

  熏修的时候要入座去修。座中,口中念诵发心偈,心中思维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都做过自己的母亲,且不仅是一次。大地的尘土搓成枣核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有情众生做自己母亲的次数是无限的。次第观想母亲赐予自己生命、食物、财物等等恩德。

  一切有情都做过自己的母亲,母亲和自己是一家人,有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平等拥有,安乐痛苦也都是平等的,一切都要平等。如是熏修,在相续中生起自他平等心。

  要依种种方便修习,可以去翻阅前行的书籍,铭记于心。观察、分析一切有情都做过自己的母亲,一切都要平等。

  直到自己的心生不起种种善、恶的妄念,随力安住。

  在修五加行的时候,观察、安住交替修是非常重要的。观察修时观察、分析菩提心,安住修的时候,种种善恶邪念不要生起。

  安住的时候不能说这是显、空、双运、实有、没有等等。修五加行时暂时可以在无念中安住,而求窍诀时就不能这样在无念中安住。

  以上所宣的是自他平等的菩提心。

  自他交换:

  比如自己有两只鞋,另一个人光着脚,就把自己的两只鞋都给他,称为自他交换;夏季下雨的时候,有一件雨衣,若和他人同时用,就是自他平等;若给他人穿,自己在雨中淋雨,就是自他交换。

  同样上座观修的时候,要依知母、念恩、报恩修习。

  观修时,自己具备的安乐之果、因,赐予一切有情众生,一切有情具备的痛苦之因、果都给自己,称为自他交换。

  座上的修持方法:比如呼吸的时候,观想把一切有情的痛苦之果和痛苦之因都吸气融入自己,把自己具备的安乐之因和安乐之果都呼出,一切众生都能得到。

  自轻他重:

  自己具备的一切安乐赐予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的痛苦之因和痛苦之果,自己现量承受。

  座下也要如理奉行自轻他重的菩提心。自己一切受用赐予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的痛苦自己现量承受。自己具备的安乐赐予地狱众生,地狱众生的痛苦自己得到。如是祈祷、行持,就是自轻他重的菩提心。

  愿菩提心以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去修,是相续的菩提心不减少,且日日增上之方便。

  ②行菩提心

  行菩提心需要依六度行持。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

  布施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用知母、念恩、报恩熏修后,自己具备的受用善根都赐予一切母亲,上供上师三宝。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布施。

  持戒波罗蜜

  为利一切有情,即使失去生命都不去造十种不善业、不造五无间罪、四重八邪、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的学处、密宗的誓言。如是立下誓言称为持戒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

  为利一切有情,自己应该修学忍辱波罗蜜,知道嗔恨心的过失和忍辱的功德,修习忍辱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

  精进度分三:披甲精进、加行精进、不满精进。

  静虑波罗蜜

  不散乱就称为静虑。如身寂静、语寂静、意寂静,或身静虑、语静虑、意静虑。

  智慧波罗蜜

  闻慧:如龙树菩萨云:“增长智慧在于闻,若具闻与思二者,即能生起妙修慧,并获难思胜悉地。”听闻之主要乃佛经注疏之内明,其支分有四,为断除邪说之声明与因明、摄受恭敬者之工巧明与医方明。如是五明总别一切所修之经、续、窍诀法,于上师前数数请教断疑,词无有增减、义无有错谬,如实领悟,即是断除增益。

  思慧:辨析法与非法,懂得正确无误地取舍。

  修慧:显而无自性的定解。

  六度波罗蜜观修方式:

  在座下、座上都要细致观修、思维。

  座上观想布施:知母、念恩、报恩次第观想。报恩就是要在如母众生没有吃的时候给予吃的,没有穿的时候给予穿的,若没有善根,就要把自己的善根布施给母亲众生,母亲众生没有安乐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安乐布施出去。如过来一位乞丐,心中不能有微细的吝啬之心,布施之心由小变大,次第性地观想,直至达到最大的布施之心。

  座上观想持戒:观想十种不善业是哪些,思维后立下誓言不复造,十善业要如是去做,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的学处等都要这样观修,行持。所造的五无间罪、所有不善的业障要忏悔,

  要如保护自己的眼珠般守持自己所受的居士戒、 沙弥戒、比丘戒、菩萨的学处、密宗的誓言。最后在无善恶、贤劣妄念中安住。

  修菩提心在座上、座下要分清楚,念诵十万遍发心偈。

  (3)结行

  入座中菩提心的境、补特伽罗、仪轨、学处都已宣完,现在宣说出座。

  坐中观察、安住交替修,时间圆满后就要出座。

  念诵菩提心之后的前行仪轨。

  (上师带领大家念诵仪轨)

  念诵完最后一句咒语后,开始祈祷上师受四灌,安住。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当再起妄念时,就开始发愿、回向。

  念诵完回向偈后出座。

  下座前要反观自己此座是否随迷乱而转。若有,就立下誓言:下一座要好好修持,不能失去信心。因为无始以来都是这样迷乱,

  要鼓励自己下一座做得更好。

  如果此座中做得比较好,要生起喜悦心,但不要生起傲慢心。这一座修得好不是自己的功德,是上师三宝的加持,或是前世善根所致。要看看自己下一座还能不能继续这样。要消除傲慢心。

  在座下也要如理奉行。依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及行持六度,不断地修持自己的身、语、意。

  以上宣说的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接着宣说菩提心的目的和功德。

  三、目的

  辛四、目的

  弥勒菩萨曰:“由遮诸恶趣,指引善妙道。”及颂言:“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如是所说。

  若不具备菩提心,是无法超越三有、寂灭两边;若具备菩提心,则能超越三有、寂灭两边。此为修持菩提心的目的。

  四、功德

  辛五、功德

  颂言:“发心之福德,倘若有形相,充满虚空界,犹当超过之。”如是皈依为基础之发心。《菩提道次第论》亦曰:“上士道为发大乘菩提心。”如是所说。

  五、结语

  以上菩提心的引导宣说完毕。

  所宣之法,若仅仅听闻,则无法增长相续中的功德,只能增长自己的傲慢心,所以实修非常重要。尤其是五加行、窍诀中的菩提心观察、安住交替修。颂曰:“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此为不住两边之窍诀。

  回 向

  【备注】: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