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慕印居士:净土教义篇 《净土答问》之五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
来源:   作者:慕印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慕印居士:净土教义篇 《净土答问》之五

   问:持名法门,最顿最圆,所持之佛名,无论悟与不悟,无非一境三谛,能持念之念心,无论达与不达,无非一心三观。

  何谓一境三谛,一心三观,祈为解答?

  答:三谛三观,乃佛法中之纲要。三谛者,真俗中三谛也。谛者,理也。又,真实不虚之义。真谛者,不法不立,泯一切法,无相也。俗谛者,立一切法,万法圆备、万德圆彰,有相也。俗字,含建立之意,谓其有相,取世俗之人眼能见也。中谛者,统一切法。谓统无相之真谛,有相之俗谛,双照、双遮空有二边也。荆溪大师《始终心要》云:“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谓此三谛,乃人人本具之性德,不管您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此理未尝不存。须知一切境界,皆从念生。每举一念,若性是善,则现净境;若性是恶,则现染境。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不从心造。”又晋译华严云:“能随染净缘,遂分十法界。”以持名念佛为例。所念这句佛号,即是净境。《维摩诘经》:“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净佛土净,境非心外故。此之净境,约有相边说,就是俗谛。约唯心所现,如镜中之像,有即非有说,即是真谛。若约空有不二,双照双遮而言,就是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之中谛。此之三谛,即是相与无相之统一。《楞严经》云:“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经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离一切相也。“此见及缘,无是菩提妙净明体,”即一切法也。“清净本然”,离一切相也。“循业发现”,即一切法也。三观者,空假中三观也。此约修持说,观即修也。观真谛之理,名曰空观;观俗谛之理,名曰假观;观中谛之理,名曰中观。《净土生无生论》云:“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正称名时,便与阿弥陀佛如空合空、水合水,故称名一声,即一声一心不乱;称名十声,即十声一心不乱,以正称名时,更无二心,更无可乱故也。所以信愿持名,只要临终心不颠倒,佛念在怀,决定往生。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云:“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即是此意。切莫被异见、妄解所惑,谓未得一心,不能往生也。能明乎此三谛三观之理而持名,即是理持。临终往生,九莲上品资粮也。盖夫三谛,是约所观之理而言。三观,是约能观之心而言。实际上,三谛三观,名虽有二,体原是一,所谓“谛观名别体还同”是也。既是一心而作,何分能所!能持,即始觉之智,所持,即本觉之理,能所不二,始觉合乎本觉,即究竟觉矣。岂非至极圆顿之法门乎。

  问:既然一念心性,不变随缘。“能随染净缘,遂分十法界”,可知十法界都是性具的。既是性具,则自然有佛法界之性善和九法界之性恶,此为真如不变之体也。能随染净缘,则四圣六凡十法界之差别,此为真如随缘之用也。心体不变,用必随缘,佛法纲要,望更为详示,开我茅塞。

  答:印光大师云:“良由心体不变,用常随缘。体不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受轮回,证涅槃而不属寂灭,无象而为万象主(体质),非法而为诸法之宗(归趣)。从本以来,常自如如,了无凡圣生佛之异。用随缘故,则有四圣六凡,苦乐升沉之殊。而缘有染净,必随其一。随染缘,则起惑造业,轮回六道。随净缘,则断惑证真,常住涅槃。由惑业有轻重,故有人天善道,修罗之善恶夹杂道、并畜生饿鬼地狱之三恶道。由断证有浅深,故断见思者,证声闻果;侵习气者,证缘觉果;破无明者,证菩萨果;若无明净尽。福慧圆满,则证佛果。证佛果者,亦不过彻底究竟证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功德力用,亲得全体受用而已。”由此可见,十界既皆性具,若约圆教无明未尽与净尽来判,则本具九界名为性恶,本具佛界名为性善。修成九界名为修恶,修成佛界名为修善。一切凡夫由于不知此义,反承此不思议心性之力,于六尘境,起贪嗔痴,造杀盗淫,堕三途恶,永劫沉沦者,比比皆是,岂不可悲!了此而犹不肯念佛者,真丧心病狂,朩石无心者矣。

  客曰:念佛一法,乃彻上彻下,三根普摄,即性即修,即权即实,至圆至顿之法门,某知之矣。敢不自行化他,依教奉行。欢喜踊跃,作礼告退。爰记其问答如上。

返回目录

-------------------------------------------------------------------------------------------------------------------------------

更多慕印居士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