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慧对话: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汉文化的信仰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慧对话: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汉文化的信仰价值观

 

  汉文化的信仰价值观

  殷琪:圣严法师刚才提到宗教的价值,引发我想起另一个问题。其实上次和两位见面的时候,两位大师都提到,在社会环境安定、生活层次比较高的国家,人民普遍具有宗教的信仰,中国社会却一向不鼓励宗教信仰。因为这个问题是在今天的主题之外,不知道两位是否能做一个简短的回应?宗教在中国文化背景里的定位,好象跟西方国家非常不同?

  圣严法师:原则上汉文化的社会,是一个非宗教的环境,要不就是迷信的信仰,要不就是非宗教的信仰。儒家原则上是非宗教的,对民间信仰是否定的。诸位应该都听过:「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这是儒家对生死抱着存而不论的现实主义态度,既不主张宗教的信仰,对于生前死后的问题也都避谈。但是如果宗教不关心生前死后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宗教是非常肤浅的。另外,道教似乎提到了神鬼,但事实上道教的背景是道家,而道家以老庄为代表,老子是自然主义者,但我认为他是唯物论者,因为道家虽然讲羽化登仙,主张肉身可以修炼得长生不老,即成仙人、真人,可是,离开身体以外,精神就不存在了,这岂不就是自然主义的唯物论?

  在中国的汉文化环境里,由于宗教不被认同,使得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渐渐演变成中国形态的佛教。至于天主教进入中国社会,那是比佛教更辛苦的过程。天主教是在唐代传入中国,目前尚存一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距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上,天主教、基督教一次次地进入汉文化社会,却总是无法生根立足,相形之下,佛教显得比较容易被接受。譬如中国禅宗不讲生前死后,只讲现实的当下,现在、现在、现在;不讲过去,不讲未来,只有现在;然后「现在」也不讲了,就谈「空」。这也就是说,佛教有它的适应性,但是要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宗教,尚有许多考验,并不容易。

  单枢机主教:我先回答大师刚才的问题,就是关于那位年轻女孩求签的问题,因为在天主教不相信求签、算命,所以从来没有人来问我有关这类的问题。至于刚才所提到的汉文化,我很同意大师的看法,就是汉文化对于宗教不是那么重视。儒家强调的是现世的成就,比方把皇帝、国王称为天子,以天子高于一切,而由各宗教来协助天子治理天下,宗教因此成为御用的一种工具。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兴衰,常常与统治者的态度关系密切。如果皇帝对佛教尊敬、信仰佛教,那就兴盖很多的寺庙;如果换了一个信仰道教的皇帝,那就可能破坏佛教。中国历史上的执政者,常常把宗教当成一种教化民众的工具,或是统治民众的工具;一直到现在,中国大陆的执政者还是把宗教当成工具,和其他国家不一样。

  刚才大师也提到,佛教传入中国虽然也遭遇许多波折,但是佛教的适应力比较强,因为佛教不是一神教,主张每个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多神,也可以接受民间信仰。一神教就比较困难,像基督教、天主教传至中国已久,但直到现在仍无法真正扎根。这是宗教在中国发展的概况。天主教是这样的,它虽然是一个宗教,但是它尊重每个国家的文化,尊重每个人的信仰,所以梵谛冈大公会议特别强调:到了每个地方,要想办法了解当地的文化,好的优点将它吸收,不太好的地方予以转化。过去天主教也很注重大一统,在语言上统一使用拉丁语,现在已有很大的改变,现在天主教在全世界都采取当地的语言。过去我在花莲当过十二年的主教,花莲当地有八个原住民族群,开始的时候我想学阿美族语,因为阿美族的人口最多,后来其他族群知道了,也要求我学他们的语言。我没有办法把八个族群的语言通通学会,但是我有一个司机,他是阿美族人,会说日语,因此到其他的族里访问,碰到一些老人不谙国语,他会替我翻译。所以无论是在什么地区、什么国家、什么种族里,我们都是尽量适应当地的优质文化,尊重他们各层面的优良传统。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