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慧对话: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平安的追寻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慧对话: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平安的追寻

 

  平安的追寻

  时间: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主持人:陈月卿(华视企划室经理)

  对谈人:圣严法师(法鼓山创办人)

  杨国枢(中研院院士)

  李亦园(中研院院士)

  陈月卿: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现代人如何在这个二十世纪快要结束,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纪交替中安身立命,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首先先请法师来跟我们谈谈何谓平安?平安从那里来?

  圣严法师:平安的问题可以从个人和他人、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来看,事实上,个人与内在的自我,以及与外在的他人及大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至于要把平安落实在那个层面,或从那个层面着手做起,以及如何来做,则是我们必须思考并找出答案的大事。

  真正的平安应该从个人的内心开始做起,再向外影响他人,乃至于整个宇宙,最终则是超越个人的小我以及宇宙的大我,而成为一个真正平安无事、自在无碍的大智慧者、大解脱者。

  至于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可以分成五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每个人要和自己的内在沟通无碍。其次,要和他人达成和谐,包括家庭,乃至社会的关系都要和谐。第三则是个人和自然要融洽,因为个人的存在,不能离开自然的环境。第四,个人和宇宙要统一,宇宙的环境除了地球,更包括从古以来一直到未来的无限时间,乃至以地球为中心,而到无限的十方世界去。第五则是要超越个人内在与外在的对立和统一。

  这五个层次,是生命平安、成熟的过程,也是完成安身立命必须经过的过程。

  从第一步来谈,即个人和自己要有畅通的关系。所谓的成熟人格,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在平安的心态下,清楚知道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然后努力改进缺点,同时增长优点的强度、深度和广度,并练习纾解自我内在的矛盾与冲突,而使自我内心保持平衡与安定。

  惟有能自知才算真的有自信心,才会对自己当前的生命,乃至对生命的未来,充满光明的远景和信心,而真正做到自我的负责。这也就是对自我的沟通和自我的协调,这个层次,许多人称之为修心。

  第二个层次,则是藉由个人的平安,而影响你的家族,以及你的社会群体平安;一个内心平安的人,能受他人的信赖倚重,能够自己内心平安的人,就能够完成和众共济的使命,否则个人人格不稳定,就算成了群体的领导人物,群体也会因你个人的影响而波涛汹涌,大家不得平安。许多人认为是社会不好,而没有想到,是自己把社会制造成不安的。

  第三个步骤,是人类要把自然的环境,当作自己的身体来看,也就是把自己的身体扩大。其实我们的身体一定是生活、生存在这个大的自然之中,但我们往往忘了自然的环境就是我们的大身体,所以许多人只重视照顾自己身体的健康,却忘了照顾自然环境的健康,反而不断破坏,那等于是在糟蹋自己身体的健康。

  所以我们要加强这种认识,也就是我们个人的生命和自然的生命是结合一起,如果没有这种体验,我们对自然便会予取予求,恣意破坏。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照顾、爱惜、改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但会反扑,而且会贻祸万代子孙,甚至造成后代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

  第四,是每个人要去扩展生命的经验和心胸,要把我们自己跟宇宙生命结合为一,不论有没有学问、知识,甚至宗教信仰,都还是其次的。我常说,我们这个地球,就像大宇宙中的一个胎儿,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则是胎儿中的胎儿,整个的宇宙,是我们一个无限大的身体,因此我们的生命是跟无限大的宇宙结合为一的,这是在宗教、哲学上都有的说法。

  不过就算我们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哲学常识,只要相信我们的生命是跟无限的时间、无限的空间息息相关,我们就会非常平安了。之所以觉得不平安,是因为觉得自己的立足点太小、环境太小,所以觉得不平安,如果心胸广大而至无限无尽的世界、无穷的空间,就不会有不平安的感觉。

  在第四个层次,我们的生命与宇宙合一,乃至无限的时间、空间,但还是有「有限」和「无限」相对的存在。但是中国禅宗所说的大解脱,是超越于有限与无限的。

  因此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超越内在与外在、统一与对立,这样的人,才真正是大智者,大解脱者,也就是禅宗所讲的平安无事,《六祖坛经》所说:「瞋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就是没有什么事;虽然世间的任何事都是有的,但不起瞋、不起爱,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心中没有罣碍,这才是最彻底、究竟的平安。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