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张秉全: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浅释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7日
来源:   作者:张秉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张秉全: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浅释

 

  “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是台宗基本教义之一。《摩诃止观》卷五中说:“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同书又设问云: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所作成。”这段话译成白话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具十法界。每一界又互具十法界,便成百法界,界界各具十如是,则成千如是。此千如是中又各具五阴、世间、众生三种世间,则成三千如是。所以说:“心具十界,一念三千。”设使有人问:这一念具足十法界,是作意才具足呢?还是天然而然具足?答:本来心中自具,并非作意才有的。

  此一念心具三千的理论,是智者大师解释《法华经》中提出来的,此前,无人道及。“义蕴佛经,名出智者。”一念心具三千之理,佛经中原有此义,非智者大师自创其说。如《华严经》中说:“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不造作,心如佛亦尔,佛如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说明一念具十法界,皆唯心造。十界之外,更无一法可得。

  何谓十法界?即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此为四圣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此为六凡法界)。

  如上所说界界各具十如是,,此十如是内容是什么?十如是出于《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简释如下:一、如是相。相指相状、相貌,相在外边,一望可知。即十界依正大小妍丑等诸相。二、如是性。性表内在,不可改移。如畜生以愚痴为性,修罗以嫉妒为性。三、如是体。主质名体,众相的体质,各有不同。四、如是力。功能名力,众相各有其功能力用。五、如是作。构造为作,众相各有造作。六、如是因。习因为因,众相生起,各有本因。七、如是缘。众相生起,皆仗众缘助成。八、如是果。习果为果,众相善恶大小,皆是随因成果。九、如是报。酬果为报,果分好丑不同,称为报。十、如是本末究竟等。初相为本,后报为末。众相各有事理归趣为究竟。

  上述解释,比较抽象,以人法界为例而说明之。一、如是相。人之形相为相,妍丑不同。二、如是性。人之性分,就是人,不可改作他物。三、如是体。人以骨肉之质为体。四、如是力。人有善恶力用。换言之,人既能作善,也能作恶为力。五、如是作。人能起造善恶之事为作。六、如是因。造善是习善因,造恶是习恶因,故名因。七、如是缘。习善必须有善缘相助,习恶必须有恶缘相助。八、如是果。习善之因,则结善果。习恶之因,则结恶果,故名果。九、如是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俱是人,报分胜劣,故名报。十、如是本末究竟等。人相为造因之本,受报为招果之末。究竟为归趣,即纲常五戒为人道所归之理也。其他九界,可类推而知。

  此十如是,皆是如实中道实相,故名十如是。所谓一色

  一香,无非中道是也。

  大抵一期报身,皆有三报。三报即三世间。一、正报五

  阴世间。十法界四圣六凡,正报之五阴色身,胜劣悬殊。三恶道为有漏恶五阴,唯受苦报。三善道为有漏善五阴,受报苦乐相间。四圣之正报五阴,随其证果,胜妙有等差。二、依报国土世间,为正报五阴所依止。十法界依报国土也是胜劣悬殊。地狱众生唯住狱城,是铜是铁是石是火。畜生依水陆空,阿修罗居住海底、海边、或空中。人唯地居,天住天宫。罗汉住方便有馀土,菩萨若破无明,则居实报。唯佛居常寂光净土。所以《仁王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三、假名众生世间。揽五阴而成身,故称众生,约一期报身而有十界差别。揽三途五阴为受苦众生,揽人天善五阴为受乐众生,揽无漏五阴为二乘众生,揽慈悲心五阴为大士众生,揽微尘相好五阴为无上众生,即佛也。但此仅是假名分别,离五阴实法,了不可得,故称假名众生世间也。

  此三千诸法,理具事造,同居一念。未起念时,仅名理

  具。才起心念,即名事造。介尔心起,(介尔,极短促之一念)必落于一界,即有十法界生起业因。当人若起十恶五逆之心,即是地狱业因。若起贪欲悭贪之心,即饿鬼业因。若起爱见痴想之心,即畜生业因。若起争胜嗔斗之心,即修罗业因。若起纲常五戒之心,即人道业因。若起十善五戒之心,即天道业因。若起厌苦入灭之心,即声闻业因。若起因缘性空之心,即缘觉业因。若起六度化人之心,即菩萨业因。若起平等法界圆融无碍之心,即是佛不思议功德业因。

  此一念心,不起则已,一起即法界全体而起,非是少份,

  故幽溪大师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智者大师的《十乘观法》,教人但观现前一念,当体即

  空即假即中之心,即是不思议妙境。此乃台宗圆顿观法,苟能从此一门深入,直阶圣地无疑。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