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生活实用:两类超度存与亡 三、超度活人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生活实用:两类超度存与亡 三、超度活人

 

  超度活人,第一重要。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所说经法,诸部大小乘经的主要对象,乃是人间的七众弟子,其次是天神,故称佛为「天人之师」及「人天教主」。

  大乘经中如《华严经》、《法华经》的会众,除了诸佛菩萨及二乘圣者,便是人间的七众及八部天众。三涂恶道的鬼、畜生、地狱的众生,便无福报参与盛会。虽有《地藏经》卷中〈如来赞叹品〉曾说:「世尊⋯⋯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可是此中的鬼神,是指多福鬼不是罪恶鬼或饿鬼,应被视为地居天及空居天。因此《地藏经》卷中〈如来赞叹品〉又说:「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无量寿经》也是为了「开化一切诸天人民」而说。特别强调「利益人天」,这都表示佛法的超度主要是人;次要是天。

  此在《增一阿含经》卷三六,明言佛出世时,为人天广演教法,得至涅槃,然而,众生在地狱中、在畜生中、在饿鬼中、生在边地、在长寿天者,都是「不闻、不睹」。《增一阿含经》卷二六云:「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以人类的身体成佛,也以人类为其摄化的主要对象,所以佛的第一位在家弟子耶输伽的父亲是人,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所度的五位比丘弟子是人,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全是人,乃至临入涅槃之际所度的最后一位老弟子一百二十岁的须跋陀罗也是人。可见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以及与佛相关的僧俗七众,无一不是人类。即使是将来弥勒佛下生人间之际,他在兜率内院的那群弟子,也都要下生人间,以人类的身分,听闻佛法,证解脱道。

  对生者的超度,意思是运用佛法信解修证,超越三界的火宅,度过生死的苦海。

  「火宅」的譬喻,出自《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故以羊车、鹿车、大白牛车,比喻佛说二乘、三乘、唯一佛乘的方便法及究竟法,来将众生度离三界生死火宅。「苦海」的譬喻,出典有多处:1.《法华经·寿量品》云:「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2.《楞严经》卷四云:「引诸沉冥,出于苦海。」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常于生死苦海中,作大船师济群生。」若从其前后因果来看,「火宅」是贪瞋等的烦恼,「苦海」是生死等的果报。众生若不及时修学佛法,超脱三界的生死苦海,便只有永远由于烦恼而造业,由于造业而受苦报,在受苦报之时又因有烦恼而造业,然后再受苦报,如此周而复始,生死流转,就像是浮沉在无边的大海中一样。

  在此茫茫的生死苦海中,如何抽身上岸,便不得不靠佛法慈航的救济,那便是依靠佛说的三皈、五戒、十善、具足戒、菩萨戒,乃至戒定慧三学,以及六度四摄,自利利他。

  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说法,便是转的苦集灭道四谛法轮。知道有苦,便不再造作受苦的因,要想根本上把苦灭绝,就该修证八正道、三十七菩提道品,以及三学六度等一切法门,不仅自求灭苦,也要助人灭苦,自利者必会利人。以上所举的专有名词,请查佛学词典,或看《佛法概论》及《佛教入门》等书。我们就是要学懂它们,运用它们,来自度度人。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