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终南山隐修者超明老和尚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释相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更多近现代百年高僧事迹

终南山隐修者超明老和尚

 

  上超下明老和尚德相

  上超下明老和尚(1918—2006),俗姓崔,名天厚,字一华,一九一八年生于山西岱县一珠宝商家。二十九岁于五台山文殊禅院礼达善法师披剃出家,“文革”时曾被迫去内蒙放牧,落实政策后重返文殊禅院。一九八三年应护法居士延请到终南山库峪太兴山摩诃慈恩寺,见殿堂破旧漏天,佛像倒悬,心生悲伤,遂倡率善信修复殿宇,从此一直住锡摩诃慈恩寺。老和尚住山后即率领四众重修殿堂,高树法幢,严持戒律,以苦行为师,勤修禅定,并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初八自书发愿文,二十年不下山,足不履市,于二OO六年四月初八圆满大愿。其间老和尚住五龙宫四年,在四平方米的小屋中苦修。一年中四个月不见太阳,半年不见人迹,到三十里外取粮、一里外担水,常年不添新衣,冬日常以干粮就雪水而食。

  老和尚苦修佛法六十载,严持《金刚经》、持佛名号,数十年如一日,戒行精严;坚持日中一食,每日清晨寅时即带领僧众诵经打坐、参禅用功;晚年力倡净土宗,精进学佛修行,以念佛发愿往生西方为归,勤修禅定为业。老和尚一生惜福自检,导人向善,从不攀缘,言绝名利,行无虚浮,虽深山修行,但德高望重,世界各地参访者络绎不绝,布施供养丰富,但他好东西从不受用,自己日用极为简陋,常把节约的粮食、衣物及用品,发放给居士及困难住户,节省的钱用于印刷经书,修建寺院,赈济灾民,资助失学儿童,为群众治病解苦。老和尚倡印的经书包括《金刚经》、《大悲咒》等几十种,计有千万册,晚年将自己的积蓄投入到建盖观音禅寺中。老和尚以一代禅师风范和罕见的苦行影响着出家僧众及在家弟子,剃度弟子二十余人,皆能严持戒律,精进修行;所度化的国内及美国、加拿大、印尼、瑞士、港台等地在家弟子数以万计。老和尚经常教导弟子“爱国爱教,常生感恩心”,“好好念佛,努力精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努力按佛的要求去做,慈悲为怀,要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弘扬国学文化...”,“对人要说好话,做善事,做好事,绝不能杀生...”。

  老和尚为人师表,宗风严谨,集传奇般的卓绝苦行和难行能行的菩萨行于一身,成为终南山苦行住山僧的杰出代表,道誉名闻海内外。老和尚于二OO六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下午二时自在往生,安祥示寂。老和尚住世八十九春,弟子遵遗嘱留其肉身。老和尚示寂前对弟子说:“我往生净土后,还要再来南寺岭,你们要精进修行,在这里等我。”

  终南山慈恩寺超明和尚塔

  超明老和尚发愿文:

  问性空持妙无比,思维顿入三摩地,

  无缘慈力赴群机,明月影临千涧水。

  比丘超明稽首归命,大慈悲父观世音菩萨,仰愿他心道眼,无碍见闻,动大哀怜,冥熏加被:

  一者、愿早断漏结,速证无生。三业圆明,六根清净。

  二者、愿一闻千悟,获大总持,具足辨才,四无碍解。凡是圣教,熏习其心,一历耳根,永无忘失。功德智慧,庄严其身,根根尘尘,周遍法界。

  三者、愿上求佛果,下度众生,梵行早圆,三轮空寂。直至成佛,于其中间,舍身、受身,常为男子。随佛出家,发菩提心,自利利他,行愿无尽。然后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生彼国已,满诸大愿,与诸众生,皆成佛道。

  超明发誓:自八六年四月初八开始,二十年后下山。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超明普为三恩四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

更多近现代百年高僧事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