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我们大乘佛法的佛陀是两个!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们大乘佛法的佛陀是两个!
 
                                              净界法师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面。乙三,主要教义。

  我们佛法概要总共有三个主题,第一个是前言,第二个是正文,第三个是结劝。那么前言就是我们在进入到修学的道次第,进入到修学的重点之前,我们对于整个佛法要有基本认识,那么一个学佛人你基本上要知道什么是佛,什么是法,这是基本概念。

  那我们前面两堂课对于佛陀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在大乘的经论当中讲到佛,它是从两方面来解释佛陀。一个是根本性的佛陀,叫做本门的佛陀。我们看到很多的佛像,有石头的,有木雕的,有纸画的,那么这么多佛像有一个根本,就是我们说的清净法身,那么这个根本,佛陀的特点是什么,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他是无所不在的。

    那么这种法身常住的概念在小乘的经论是没有提到的,我们看小乘的《阿含经》或者《阿毗达磨论》,它们解释佛陀就是在两千五百年左右陪着我们成长的所谓的从出生到他的结婚,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磐,然后这个佛陀就消失掉了,就是灰身泯智了。所以小乘的思想,它没有所谓的他力加持的法门。诸位你看小乘的经论没有说,你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得到佛菩萨的加被,没有这回事情,在小乘的思想当中所有的佛菩萨都消失了,不存在了。

    所以小乘的学者在拜佛陀,他只是对佛陀的怀念和恭敬而已,他不认为佛陀还存在,因为他没有这种根本佛陀的思想。所以小乘的思想没有他力加持的法门,没有本尊相应法门,大乘佛法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那么佛陀经过无量劫的修学,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福修慧,他肯定有一个根本,就像古人说的怎么可能一个佛陀他花了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结果只活一次就消失了,因地太广,果地太少不合逻辑。所以我们大乘佛法一定要建立一个重要的思想,深信诸佛皆充满,佛陀是无所不在的,虽然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但是他是存在的。所以《楞严经》说,不要相信自己的六根,我们眼睛一张纸就障住你了,所以我们看不到隔壁的东西,但是不代表隔壁的东西不存在。所以我们对佛陀的第一个认识,佛陀是有一个根本佛陀的,他是无所不在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迹门的佛陀,就是有相的佛陀。就是佛陀灭度以后他留下了三个很重要的东西,第一个就是佛像,第二个就是佛号,第三个就是咒语。那么前面的清净法身佛是没有相状的,所以我们很难跟佛陀接触,因为我们的心只能在一个有相的因缘活动,我们不能去攀缘一个无相的东西,我们做不到。所以慈悲的佛陀又创造了三个相状,第一个佛像,我们透过对佛像的礼拜,我们跟佛陀感应道交;第二个佛陀留下他的名号,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声,佛陀就在里面;我们持个咒语,佛陀的功德也在里面。

    我想你只要稍微有在做功课,你会发觉当你心思很散乱的时候,当你身心非常疲惫的时候,一静下心来念个十五分钟的佛号,你就创造一个音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个音声再听回去,十五分钟以后你发觉你的身心世界完全不同了,你的能量增加了,你对自己的正念也提升了。所以感应道交不一定是要很明显的叫做显应,不是说一定看到佛像,其实,这个感应有一个叫冥应,就是冥冥当中我们接触了有相的佛陀,这个有相的佛陀他能够引导我们去向于无相的佛陀就是清净法身。我们必须要透过一个桥梁,就是透过一个声音的引导,我们才可以跟佛陀的大悲愿力的清净法身接触,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大乘佛法的佛陀是两个,第一个是一无所不在的佛陀,第二个是佛像的佛陀,它也是佛,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有愿力,我们去礼拜他,我们也能够得到佛陀的加持。那么就是所谓的根本的佛陀跟枝末的佛陀。这个前面我们已经花了两堂课来解释什么是佛。

修学概要——35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