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修三忍之理.有何要义?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1日
来源:   作者:郭和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修三忍之理.有何要义?

   【第一八七则】

  问:修三忍之理.有何要义?

  答:一,修耐怨害忍之理:摄要言之,怨害谓打杀及损名利受用等,重在观能害之人,是否能自主,彼实不能自主。加害由嗔,嗔由宿习(未离烦恼种子),对境非理思维,如是等缘合,虽欲不嗔不能,欲不作加害行为亦不能。由是损自安乐,生起剧苦。故彼能害之人有如烦恼之僮仆。凡缘生法,即有为法,皆无自在(外道昧此,或谓天主自在,或谓神我自在),须依他起,依他自在。如禾麦缘合,虽欲不生,亦不可得,故於不生,不根自在。禾麦之生,若得自在,则不待他缘,即自生矣,如是则禾麦应时常生(堕常),或竟不生(堕断)。故禾麦依水土时间等缘和合,催迫令生,一切有为法,莫不如是。嗔心亦尔,被迫而生,如是知被能作害者,乃被嗔心烦恼所迫而然,实无自在。被若真有自在,则已达离烦恼离苦得乐矣,而贵不然,故知彼无自在。又彼之自在心为何?自在者,谓如欲之义。一切有情若自在者,所欲必为安乐,而彼非纯乐无苦,故知彼无自求。经说:「设若有情名自在,观彼有时亦自害,岂彼於己尚不爱?故嗔恨彼不应理。』二,修安受忍苦之理:入行论说:『乐因为少许,苦因极繁多,若果已熟,嗔之何益?当以苦为道用,苦为教授。』又说:『彼已生苦,若有治法,则不须意不喜悦;若不可治者,虽不欢喜,亦无益而有过。倘太娇惯,虽微小苦,亦极难忍;若娇太小,虽大痛苦,亦能耐故。』值末法时,苦如云雾,弥漫世界(学法者苦),不知苦为道用,则生怯弱,退悔中辍之过患,皆所常见,故应破除於苦不喜之理。反观外道乌殉邪见,跳岩投火,尚甘之如饴,今求圆满菩提,何能不忍。

  三,修法思胜解忍之理:法思胜解之境,摄有取舍之境:谓於善恶因果,应知取舍;信境(摄欲境):谓对三宝加持及诸佛菩萨不可思议力,以信欲同为胜解故;证境:谓二无我,以圆满证得二无我,即证灭道二谛,亦即证无上菩提;修习境:(摄闻思境,以闻思修相连,闻思即修习而作故)所得之义谓菩提,得彼之方便谓菩萨学处之道。於上所说诸境,须无偏废,而修胜解。若生胜解,由此得证无上菩提,故应於其修胜解而生坚忍。如听经,或修法一座,即其安受苦忍,及法思胜解忍。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