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张明帅: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做好本我,消除嫉妒心理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4日
来源:   作者:张明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张明帅: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做好本我,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之心,很多人都有。佛教认为,嫉妒是一个人烦恼产生的根源之一,它不仅危害自己、祸及他人,还会因为“因果报应”而殃及子孙。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嫉妒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

  1.如果嫉妒者对他所嫉妒对象的重视和关心比较轻时,他会因嫉妒而陷于一种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的状态之中;

  2.若对嫉妒对象表现出强烈重视和关注,他可能会有恐惧和绝望感,可发展成憎恨、敌视、仇恨等恶劣情绪,在行为上表现出恶意中伤,甚至产生攻击性、破坏性的行为。

  《迁善录》上有一则故事。

  宋朝大夫蒋瑗有十个儿子,个个身体残废,不是驼背、跛脚、手足不能屈伸、瘫痪,就是疯癫、愚痴、耳聋、眼瞎、哑巴,有一个还死在狱中。

  蒋瑗问子皋说:“我平生只不过经常要嫉妒比我高明的人,喜欢逢迎巴结我的人。我怀疑别人做的善事,坚信他人的恶事;见别人得到好处,就像自己损失了什么;遇到别人有了损失,就好像自己得到了好处似的。”

  子皋说:“这是你嫉妒的恶报,你应当改过向善,则必可转祸为福,从现在开始,仍然还不会太晚。”

  蒋瑗便痛改前非,广修善行,几年后,他九个儿子的毛病都逐渐痊愈了。

  这个故事未免夸大其词,只是佛经宣扬因果报应罢了。但它提出的忠告却令人深思。这个故事是说,免除嫉妒之心是消除烦恼的办法之一。

  在现实生活之中,嫉妒作为一种病态心理危害极大。嫉妒者往往不择手段地采取种种办法,打击其嫉妒对象,既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又影响他人。因此,佛教劝诫人们不要嫉妒,在今天而言仍不失为有益之举。

  人生活于社会当中,难免处于嫉妒的煎熬之中,一方面自己产生嫉妒心理,一方面则被他人嫉妒。那么,又该如何能消除嫉妒呢?

  1.摆脱嫉妒情绪。要正确对待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长处,不要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要注意开发自己的潜能,防止病态的“自尊”和“自卑”。

  2.不断充实自己。对他们和自己之间的差距,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缩小,而不是损害他人。如果能以进取心来激励自己,在充实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落后状态,嫉妒之火自然就会变成奋斗的激情。

  3.转移妒忌视线。如果自己有成就容易成为嫉妒的对象,这时应当学会保护自己免受妒忌,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转移视线。一方面将自己的优势加以弱化,藏而不露;另一方面要夸大嫉妒者的长处,使之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减少其嫉妒心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