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识慧集:佛识慧集 <四六>明心见性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来源:   作者:梵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识慧集:佛识慧集 <四六>明心见性

  明。智慧的别名,又真言陀罗尼别名。

  明地。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

  明处。学习而生智慧之处,即五明:古印度的五种学术。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

  明脱。脱离愚痴的叫做明,离开贪爱的叫做脱,故名明脱。

  明达。明是指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达是指三达,通达的意思。

  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

  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

  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烦恼。

  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三达。

  佛的三达的解义。

  天眼能知未来生死的因果。

  宿命能知过去的生死的因果;

  漏尽是知道现在烦恼的根源而尽断之。

  不但知道而且明了叫做三明,不但明了而且通达,叫做三达。

  明慧。三明与三慧。

  三慧即闻慧、思慧、修慧。

  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

  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

  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

  明心见性。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明行足。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痴行等五行皆具足。

  明月摩尼。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明得萨埵。指四善根位中暖位的圣人,因此位的圣人得明得定而名之。

  心。详见十一条。

  见地。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当於声闻乘的流果。

  见思。见惑与思惑。

  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

  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

  断此见思二惑,即可证阿罗汉果,出离三界。

  见行。见行是见思二惑中的见惑,见行之人,多修慈悲。

  见流。谓见惑能使众生流转於三界六道之中而不能出离。

  见缚。谓见惑能缠缚人们使不得自在。

  见取。即取著身见、边见等非理之见。

  见所断。三所断之一,即於见道时所断的八十八使见惑。

  性。天然的本质。

  性心。又名心性。心性不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暗的不同,性就是本性,未动心前的心,比如水;心就是心念,也叫妄心、幻心,包括各种感受、印象、思维、认识等思想现象,比如波,水和波同时湿性,本来不异,但波是动相,水是静相,波动则昏乱,水清则月现,这样水与波水又不一,所以心与性是不一不异。

  性分。诸法差别的自性。

  性戒。性戒是本性就是戒,不待佛制,谁犯了就有罪,如杀、盗、淫、妄等戒是。

  性佛。法性佛,亦即三身中之法身。

  性我。本性之大我。去除了凡夫的妄我,才能归入於如来的性我。

  性海。(喻)真如的理性深广如海。

  性恶。本性所具的恶。

  性罪。性罪本性就是恶的,如杀、盗、淫、妄,不待佛制谁犯了谁就会得罪报。

  性德。本性之德。

  性空。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性空观。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性相。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於外可资分别的形相,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

  性相一如。谓理性和事相融通无碍,而体用不二。

  性相二宗。法性宗与法相宗。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