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讲记 第一法印 诸行无常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8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讲记 第一法印 诸行无常

 

  思考题

  四 法 印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

  第一法印:诸行无常

  如是善说了十种善巧处的涵义后,再以理抉择彼等所应通达的心要——四法印的法义。经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诸法无我。”如所说般,应知初者所谓“行”即以因缘造作或所作之法,此等一切皆刹那生灭,故为无常。也就是,某法未从因生,即未生;某法已生,在诸因缘积聚之前尚无存在,而因缘积聚的无间,即成立为生之第一刹那,它也是从自己形成的刹那不住第二刹那而坏灭的,并且,在因缘还在聚合尚未退失期间,后后与前前同类的相续不间断而延续。

  对此,凡夫认为万事万物从产生到未灭之间是常住的,这只是错乱而已。实际上,无论外在无情器世界,抑或内在根身、心所摄的心王、心所,一切都像流水、灯焰般,是刹那生灭的。如是应知,从云、电、水泡乃至须弥山之间的一切事物,无论显现安住时间如何长短,都同样是刹那性。何以故?由见到此等事物具有最终坏灭,及相续安住(时)的诸多不同阶段而了知(故)。也就是,如果除了第一刹那的最初位外无有其他变异,则不应出现此外的最终坏灭及中间不同的差异,应成恒时像刚生的第一刹那那样安住,但事实并非如此,现量成立故。

  例如认为:从泥团、陶工手的运作、圆轮、木杖等因中产生陶瓶,从最初产生到未遇锤等灭因之间,瓶是常住的。

  破斥:从因中所生的第一刹那之瓶,在其自身成立的当时,是不住第二刹那而坏灭的自性。(因为:)倘若不灭而住,则不应出现任何后后阶段的差异,然而,该瓶具有新旧、花纹、色形、瓶中有水无水、以手执持不执持等作业或不作业等的种种不同时空分位故。应知这是以瓶自身诸尘为近取因,水、火、陶工等为俱有缘后,事物此位彼位迁变的一连串刹那的自性。

  虽然在该瓶未移至它处、未改变相状、也未遭遇他缘时,并未直接见到与前不同的差异,但不可能没有前后刹那的差异。由此可知,该瓶从生至灭之间共积累多少个刹那,便有那么多生灭的自性。

  人们认为:障碍瓶常住的即是锤等的灭因,以其能令瓶成为无常,而在未遭遇彼因期间,则是常住。

  破斥:不然!凡是从能生自己的因中所生的法,自身法尔刹那灭故,灭不需其它因。“以锤令瓶的相续不能安住”,并不是瓶本常住以锤方毁,若是常,则无法毁坏,然而,瓶自身是刹那灭的自性,由最后一刹那瓶为近取因、铁锤为俱有缘,而出现碎片阶段,如同由泥为因、手运作为缘,从中产生第一刹那之瓶。尽管如此,由铁锤能中断陶瓶同类不断而生的相续,也取名为灭瓶之因。虽然按粗相续无常的现相说以锤灭瓶并没有不符合意义,但不了知细法性无常而认为“瓶期间常住,仅以其他灭因而无常”,则只是错乱而已。因此,由不同的因缘集聚而出现的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阶段,一切都是缘起生的自性,以一组组刹那而次第安立的。

  如是,万事万物呈现了从因中新生,有因牵引之间同类相续不间断的安住,以及在因退失时同类相续也最终断灭的生、住、灭三相之性,而且,这不观待他因、自己法尔不住第二刹那的无常性也为诸圣者所照见。如是,如教中所说,是以事势理成立的。

  若作如是观察,即使外器世界的风、水、地以及须弥山、金刚石等的坚固事相,也全部是由诸有情业力,像空中的浮云般最初形成、暂时安住、最终以火等坏灭而于虚空中化为乌有故;如此正安住时,也可见有外界四大种和色等五义由缘而增、减的变异;由宿业力造成环境的变异;如是,人作挖掘、焚烧等业;火等为其它大种损害;历时长久而变异;由心转变,诸外境义也如是转变,如同获得三摩地的行境等,由此成立是刹那无常。然而,仅仅由形状、颜色、触等的相状相似,而于同类相续不间断的诸前后刹那错乱为一体,从而认为是常法。

  内有情各自身、根的种种相,最初以惑业引生,在同类安住的最后际,寿命耗尽而坏灭。现在正安住时,也是最初住胎、出胎,其次从婴儿到衰老到死亡之际,期间以各种年龄阶段次第转变,以及以苦乐等各异的阶段依次产生。如此,与心相续相连、以受摄持、按一一刹那前后因果相连而产生,并且随着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以及见到有增、减、胜、劣、苦、乐、境、作业等别别不同阶段的缘故,应知是他体的众多刹那。

  心法所摄的三界一切心、心所,无论产生同类相续如定心,抑或不同类种种散乱心如欲界识,种种不同,临时速疾产生而迁变,具有从等无间缘、所缘缘等四缘的种种不同因中而迁变,应知三界所摄的不同类出生时,以及某处出生之后,在各自尚未圆满寿量之间,有无分刹那之流生灭次第出现。

  如是,一切所作是由因缘积聚之力,按照从种生芽等的方式次第迁变故,经劫安住的事物也唯是从年、月、日乃至刹那之间的生灭,如秤低昂般,不间断而延续的无常,若能了知此点,则不贪一切所作行境、希求解脱及成为趣入空性之义的所依等,具有此等殊胜必要故,经云:“一切迹中,象迹最胜。一切想中,无常想最胜。”

  四法印讲记

  第一法印:诸行无常

  今天我们学习《四法印》。这是佛陀为了利益有情所宣说的一切法义的纲要、归摄一切关要的总标。其内涵就是四大真理: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诸法无我。

  所谓法印,法是妙法、印是印玺,就像国王的印玺那样,印有印定、通行、证明、印可四方面的涵义。

  一、印定:就像国王盖印之后不能改动,妙法真实,不容许更改、变动,所以称为印。这是说四法印是定论,它印定了万法的体相、规律。

  二、通行:就像国王盖印之后,通行天下都没有阻碍,得到四法印,就可以毫无障碍地通达一切所知法,也就是无量无边的所知法全部通达无碍。

  三、证明:就像国王盖了印,证明这是国王本人的教令,全国国民见到印章,就承认是王法,否则就不是王法。同样,以四法印来检验是否是佛说的法,符合四法印,就是佛说的法;不符合,就是魔说的法。

  四、印可:这是诸佛菩萨互相印可、心心相传的法,所以叫法印。

  大家为了寻求真理而来学习佛法,宇宙人生的真理完全含摄在四法印里面,这是真理的总纲,每个有志者都应该发心寻求。

  为了帮助大家通达四法印,我们这次以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四法印》作为教材,这是《智者入门》里的一章,里面对每一种法印的具体涵义、以理观察、推证的方法、通达法印的利益,都作了严密、准确、精要的论述。如果我们既有诚心探索真理,又能遵照全知麦彭仁波切所开示的最佳理路如理观察,那我们就一定能对大乘佛法心要的四法印生起永不动摇的定解,在我们求证真理的大道上就可以取得一大进步。

  下面就以恭敬心来聆听全知麦彭仁波切开演四法印的意义:

  【如是善说了十种善巧处的涵义后,再以理抉择彼等所应通达的心要——四法印的法义。】

  《智者入门》是在讲完十善巧之后,再讲四法印,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连接文,上承十善巧处,下启四法印。十善巧出自《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辨中边论》等的大乘经论,内容包括蕴善巧、处善巧等等。如果以深和广加以区分,十善巧是从广的角度宣说,十善巧所应通达的心要就是四法印,所以四法印是从甚深方面宣说的。

  对于四法印,我们必须以理作抉择,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不是简单地接受,而是要主动沿着正理的轨道来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以理作衡量才会得到不可动摇的定解,才会养成确然不拔的坚定信念,由此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所以,这里“以理抉择”是在强调方法,我们能够由理推出四法印,那就不是简单依人而信,而是从内心深处深信这是颠扑不破的宇宙法则,是放之四海法皆准的法则,是亘古亘今永不变异的法则。

  【经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诸法无我。”】

  这十六字就是宇宙法则,一切事相都是在诠释这十六个字,所有大大小小的规律都包含在这十六字当中,只要是真理,决定都是它的分支,所以这是真理的总纲、佛法的总集、八万四千法门的心要,同时也是每个人自己身心世界中本来就蕴含的真理。

  当年古圣贤为了求证真理付出了无数心血,比如,佛往昔为了求得一偈而甘愿献出生命,其中的一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是四法印的内容。

  在四法印中包含了所有有关轮回和涅槃的真理,其中,“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是属于世俗方面的问题,凡是由因缘造作的法,必然是刹那灭的体性,叫做诸行无常。而在有为法当中,一切和烦恼相杂的有漏法,都是苦的体性,叫做有漏皆苦。此外就是胜义方面,苦和苦因无余寂灭的涅槃寂静,以及诸法远离戏论的无我大空性。这四个法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四大宇宙真理。

  第一法印:诸行无常

  分四:一、总说无常 二、列出理由 三、遍推内外 四、通达利益

  一、总说无常

  【如所说般,应知初者所谓“行”即以因缘造作或所作之法,此等一切皆刹那生灭,故为无常。】

  这是诸行无常的名词解释,所谓“行”是由因缘造作或者所作的法;“诸”是此等一切;“无常”是因为刹那生灭。

  “行”是有为法的异名,“行”的意思是迁流,如同大河奔流一样。“有为法”,“为”是作为、造作,有为法就是由因缘造作的法,也叫所作法。任何有为法的状态都是迁流不息,从状态上安立名字,就叫“行”。

  其次,这里“因缘”,因指近取因,缘指俱有缘,比如产生芽的因缘当中,种子是近取因,和种子配合的水、土、阳光等助缘,叫做俱有缘。因为单有种子或者单有水、土都不能生果,所以说“以因缘造作”。

  这个芽果并不是本有的法,它是原先没有,后来由种子、水、土才产生的,也就是由种子、水、土等因缘作出来的法,所以叫做所作法。

  再看,芽果在第一刹那产生之后,不住第二刹那就坏灭了,所以是无常。既然它像闪电那样一刹那就消失了,当然就没有常的体性,因为“常”的意思是保持不变,现在只是显现一刹那,所以就是无常。

  不但芽果是这样,十方三世所有由因缘造作的法,没有一个不是刹那生灭的,所以都是无常,叫做“诸行无常”。这就是一大真理,在无量无边的有为法上面都存在,谁都无法推翻。

  以下具体地描述诸行无常的意义,这是引导我们进一步精确地认识有为法的存在状况。

  【也就是,某法未从因生,即未生;某法已生,在诸因缘积聚之前尚无存在,而因缘积聚的无间,即成立为生之第一刹那,它也是从自己形成的刹那不住第二刹那而坏灭的,并且,在因缘还在聚合尚未退失期间,后后与前前同类的相续不间断而延续。】

  这里是顺着事物本来的生起、安住次第而作客观的描述。不作主观的臆测,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衡量万法,这是探索真理必须具备的条件。

  我们观察时,按时间的前后次序看准事物的每个点,准确认识它的状况。

  论中引导我们这样认识,一个法还没有从能生它的因缘当中生起时,这时是什么也没有生。当它已经生起时,往前面看,因缘还没有积聚时,它不存在;逐渐逐渐地,到了因缘刚好积聚的那一刻,无间(无有时间上的间隔)就生起了,这就是生的第一刹那,而且在它形成的同时不住第二刹那就坏灭了。(这一点能看准了,就知道这个法是前面没有、后面也没有,只是在当下一刹那出现,这就是生。而且,它是缘起生的法,因此不会无因安住到第二刹那。)

  再往下,只要能生的因缘还没有退失,同类的相续就会一直延续不断,这就是安住。(“同类”就是相同的种类,在显现的相上,第二刹那和第一刹那同类,第三刹那和第二刹那同类……这叫做“同类相续”。)

  举例来说,我们观察灯光是常法还是无常法?关键是从缘起上入手去认识,首先,灯光不是本有的法,它只是由油、灯芯、火柴点燃等的因缘聚合才出现的,缺少油或者灯芯都不会产生灯光。然后,思路不要固定在一个点上,而是顺着它的来龙去脉去认识它的存在状况。

  比如,六点钟点燃油灯,六点之前没有点燃时,因缘还没有聚合,这时没有任何灯光。用火一点,因缘聚合的无间就出现了灯光,这是生的第一刹那,而且它不住第二刹那就坏灭了。在这之后,由于油、灯芯等的因缘还在聚合,灯光的同类相续持续不断,也就是,第二刹那的灯光和第一刹那的灯光种类相同,第三刹那的灯光和第二刹那的灯光种类相同,这样刹那刹那相似相续,就是“同类相续”持续不断。

  灯光是一个例子,推演开来,一切有为法都是如此。以上全知麦彭仁波切就从生起的过程上如实地指示了“诸行无常”的涵义。对于利根者来说,讲这么多就足够了,他举一反十,后面的内容都可以通达。

  (这里提醒大家,必须用至诚心来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大智慧相应。有这样一层道理,就是像这样的著作完全是从大光明藏中流现的,它没有任何分别念的杂染、障垢,而是在智慧照见万法的同时,用文字为我们指示真理。因为句句都是从现量中流出,所以是最准确地指示了万法的体相。比如,刚才这一段,很多人体会不到它的美妙。我认为这些金刚句非常妙,妙就妙在太真实、太明白了,就这几句话就把你带入到有为法的生起次第和真实状况当中,只要顺着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理路进去,很快就进入了诸行无常的法义。)

  上面有关诸行无常的道理,把握了原则之后,就应该让它具体化,也就是在具体的事相上观察诸行无常的意义。趣入观察的思路,全知麦彭仁波切已经为你开通了,你只要照着套用就可以。

  比如,有为法中的花是怎样无常呢?把论中的“某法”换成花,“因缘”换成种子、水、土、阳光、时间等,然后就会产生具体的认识。花还没有从花盆里的种子、水、土中开出时,什么花也没有。现在花开了,它又如何呢?往前看,因缘还没有积聚,确实一无所有;在种子、水、土等因缘和合的无间,忽然间显现了花,这是花的第一刹那,而且它不住第二刹那就灭了,以后几十个小时中因缘在持续,花也是刹那刹那地相似相续。这就是名言中花的存在状况,因此花就是无常。

  这就是共同的规律、共同的体相。诸行无常是一个大公式,在一切有为法中普遍成立。这样一种认识超过了所有科学家、所有外道修炼家的认识,超过了一百多年来所有诺贝尔奖得主的成果总和。

  以上总的揭示了一切有为法具有的共相——诸行无常。对此,我们要认识到两点,一是普遍性,二是刹那性。普遍性,就是在一切有为法上都成立;刹那性,就是刹那生灭,生了不住第二刹那就灭了。除此之外的认识都和真理不符合,这也有两种:一是认为有为法中一部分是无常法,另一部分是常法(比如自性、神我是常法,其它是无常法;或者能量是常法,其它是无常法);二是认为有为法的无常,只是相续的中断,并不是刹那灭,相续没有中断期间是常住的法(比如天体没有爆炸前是常法)。

  这两类邪见必须破除,因为如果不破除就成为认识真理的障碍,而不相应真理就无法让佛性苏醒。(以这里来说,有为法是刹那性,也就是虚幻性,心没有和这条真理相应,就认为有为法有实义,这样心就贪著在上面,埋没了自己。相反,和真理相应,就知道有为法的客尘无实义,不生不灭的佛性才是自己,就会生起希求出离轮回、获得解脱的心态。在《宝性论》上说,这是佛性苏醒的一个标志。)“愚昧”等于“贫穷”、“落后”(意思是不会出现任何清净的白法,长劫滞留在迷乱轮回中。),等于“被动挨打”(意思是,处处受颠倒心支配损害自己。),致使生生世世脱离不了迷乱,也就是以执著有为法常有的愚痴,让我们无意义地执著有为法、追求有为法,这样既不会对有为法放下贪著,也不能趣入胜义空性。总之,要认识到世界上一切问题的来源就是愚痴、邪见。

  【对此,凡夫认为万事万物从产生到未灭之间是常住的,这只是错乱而已。】

  这是世间凡夫普遍都有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一个事物在产生之后,一直到没有坏灭之间,是常恒安住的。

  这是万物存在的本相吗?绝对不是!这是什么呢?这只是心识错乱而已!为什么是错乱?因为有为法上本来没有极微尘许的常,没有常还执著有常,就像兔子本没有角还认为有角一样,除了自己的心识错乱,再没有别的意义。

  凡夫是怎样生起事物常住的错觉呢?这是因为他辨别不出同类相续前后刹那的细微差别,误以为前后刹那是一体,因此而生起常住的错觉。比如,山崖上的瀑布飞流直下,前前后后相似相续,站在远方分辨不出前后的差别,以这个因缘就感觉瀑布是一条静止不变的“白布”。这不是什么好事,这是自己的心识出了问题产生了错觉。

  从这里也知道,我们不应该过分相信自己的心。人们都信任自己的感官,从不发觉在认识这个源头上已经出现问题,所以就从初一错到十五,从一生错到无量生。错了不仅不知道,而且傲慢比天还高,妄执比金刚还坚固,然后自以为是天底下最伟大、最聪明的人。凡夫凡夫这就叫凡夫。

  佛法讲我们凡夫有常乐我净四种大的颠倒,常颠倒是其中的第一大颠倒,它的作用是让人产生幻觉,觉得这个虚假的世界是稳固的、坚实的、有东西可以拥有的,这其实是严重的精神病。

  我们今天有幸皈依了佛教,才有重新认识真理的机会。其实,我们以往的看法、作法都是颠倒的,学佛就是要把凡夫的知见转成佛的知见,也就是按照佛法的开示,逐渐调整自己的认识。不然,一切行为的源头是见解,见解颠倒不作及时地纠正,迷乱的轮回怎么能止息呢?心态和行为怎么能清净呢?无意义的追求怎么能放下呢?所以树立正见是当务之急,人人都需要在这个根本上努力。

  再看真实的状况:

  【实际上,无论外在无情器世界,抑或内在根身、心所摄的心王、心所,一切都像流水、灯焰般,是刹那生灭的。】

  从这里看出,我们眼里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相差很远。我们眼里的世界如何呢?我们认为自己的脚踏在坚实的大地上,自己的身体住在坚固的建筑物里,根身、心识都是永恒坚固的法。这不知错到哪里去了!实际上,外在的山河大地,内在的身体、心识,这所有一切的法都和流水、灯焰一样刹那生灭,眼睛才刚一眨,全世界就都换了新景象。就像天地之间,雨点密密麻麻地降下,连一点稳定性也没有。整个大千世界,都是灯焰闪闪、摇摇晃晃,都是迁流不息,哪里有半点常呢?这样反观自己原有的认识,就会知道自己是已经迷乱了的人,自己的心识已经出了严重的问题,过去的所作所为哪样不是错乱呢?现在这样一种常的错觉,还牢牢地笼罩在自己心上,这就是患了精神眼翳,戴了一副“常见”的墨镜,怎么抖也抖不掉坚固的常的幻觉。再看周围的人,都是身在迷中不知迷,大家说的、做的、想的全是颠倒错乱。

  论中以河流和灯焰作比喻,这两者是刹那性的象征物。它的作用就像晴天霹雳一样能震醒世上的人。

  我们再三地说“真理是普遍的”。上一次的《醒梦辩论歌》是由一个梦就把醒全部暴露了,最开始大家认为醒和梦有天壤之别,谁要在醒和梦之间打等号,除非他是发狂了。后来呢?大家都服服帖帖地承认醒和梦平等平等。

  现在又出了个“河流”和“灯焰”,它们在世人面前公开地显示刹那生灭。一般人做梦也想不到钢铁、高山乃至无量无边的有为法都和河流、灯焰一样,是刹那生灭的。只有极少数有灵性的人,看到一条河,就能观察、体会到一切无常。

  大家或许心里还不太接受,等学完了这个法印之后,一定能认识到钢铁、高山原本就和河流、灯焰一样,是刹那生灭的。那时候,你的认识深度就超过了世间所有的学问,在你眼里,万事万物都在刹那无常之中,你会知道这就是宇宙公式,庄严无比。

  过去一百年里,有很多位大物理学家都在寻求有没有宇宙方程式,想作出统一场论,以“一”来统一“一切”。其实,这只有在佛法当中才能得到最终的解决。所谓的宇宙真理在哪里呢?就在这个四法印里面,可以说,这是最高、最彻底而又最简明的认识。这四大真理就是四大总纲,比如诸行无常贯穿在一切有为法当中,就是一条宇宙大公式。

  【如是应知,从云、电、水泡乃至须弥山之间的一切事物,无论显现安住时间如何长短,都同样是刹那性。】

  “无论显现安住时间如何长短,都同样是刹那性”,这就在“刹那性”这一点上把万事万物全部拉平了。在我们眼里,天地万物好像在体性上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我们没有智慧。真正来说,在名言当中一切造作的现象都是刹那性,真是大统一!

  云、电、水泡是短暂的存在,很快就坏灭,须弥山是长久的存在,看起来千万年不变动,从存在最短暂到存在最长久之间的一切事物,在“刹那性”上完全平等。就像人类,男女老少、美丑贤愚、千差万别,但都同归一死,大千世界从地狱到有顶的器情万法,虽然相续上有长长短短的差别,但都同样是刹那性。所以通达细无常就知道天地万物只是一刹那。

  以上总的讲了粗相续安住的时间有长长短短无数种的差别,但是在法性上都同样是刹那性。(这里“法性”是指有为法自己的体性,不是胜义法性。)所以差别中有平等,平等中有差别。

  二、列出理由

  分三:(一)正说 (二)例破 (三)摄义

  (一)正说

  【何以故?】

  这是提问:为什么相续短暂或长久的事物都同样是刹那性?

  以下出示理由:

  【由见到此等事物 具有最终坏灭,及相续安住(时)的诸多不同阶段而了知(故)。】

  怎么知道这些事物是刹那性呢?因为见到这些事物发生了变异。

  见到哪些变异呢?有两类变异:第一类就是最终的灭。比如,开始有这个人存在,后来这个人死了;开始有一座楼房,后来这座楼倒塌了……这就是显著的变异。第二类就是在中间相续安住的期间有种种不同的阶段。比如人的一生,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种种不同阶段;或者一件衣服,开始崭新笔挺,后来旧了、皱了,再后来破了。这就是中间的变异。见到这两类变异,智者就知道事物都是刹那性。

  到这里,一般人还不明白,所以进一步解释:

  【也就是,如果除了第一刹那的最初位外无有其他变异,则不应出现此外的最终坏灭及中间不同的差异,应成恒时像刚生的第一刹那那样安住,但事实并非如此,现量成立故。】

  用两句话表达这一段的道理,就是:一、最初不变,终究不变;二、最终有变,最初必定变。

  论中说:假如只是第一刹那的最初位而没有其他变异,那就不应该出现和它不同的最终坏灭以及中间新、旧等等的差异,应该什么时候都像刚生的第一刹那那样安住,但事实并非如此,现量见到从崭新变成陈旧等等。这证明第一刹那是变了。

  比如,买了一台彩电,如果第一刹那不变,那就不会出现任何差异,但现量见到彩电最后坏了,而且中间出现了种种变异,比如外形变得陈旧、图像变得模糊不清、不断出现故障等等,由后来有变异可以断定第一刹那就变异了。

  有人问:为什么由最初不变就成立终究不变呢?

  这样提问表明他心里有疑惑。这和他原有的观点格格不入。他是想:虽然事物在产生之后一段时间不变,但最终遇到缘还可以变,比如,从第1刹那到第100刹那之间不变,到第100刹那才变异。实际上,这种立论自相矛盾。我们把内在的矛盾找出来:

  第1刹那到第100刹那不变,等于是说,第1刹那和第100刹那一体。如果第1刹那不变,则第100刹那也不变,这和第100刹那变异相违。如果第100刹那变异,则第1刹那也变异,又和第1刹那不变相违。可见“第1刹那产生之后不变,到第100刹那才变”是一句悖论,又说变又说不变,自相矛盾。它既是不变的,怎么会又变了呢?“一直不变的它”变了,那就是“它”变了。

  总之以上讲了:如果第一刹那不变,那就不会出现后后的变异,应当永远像第一刹那那样安住。但是现量见到变得和前一刹那不同,由此就发现第一刹那是变了。依此类推,第二刹那、第三刹那都是如此,所以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性。

  (二)例破

  就是以瓶子为例破除执著常的邪见。

  【例如认为:从泥团、陶工手的运作、圆轮、木杖等因中产生陶瓶,从最初产生到未遇锤等灭因之间,瓶是常住的。】

  这是讲了世间人的三段论,就是生、住、灭三段,因缘和合无间就产生,没有遇到灭的因缘就常住,遇到灭的因缘就坏灭。所以是首先生,再常住,再坏灭。

  以瓶子为例,泥团是近取因,陶工手的运作、圆轮、木杖等是俱有缘(“俱有缘”就是一起有的助缘。)由于因缘和合就产生了新的事物——陶瓶。然后,没有遇到铁锤等的灭因期间,瓶一直是常住的。

  所谓常住,常是住的方式,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相续住,一种是常住。相续没有中断叫做相续住,比如河里的水,水流过去了还是水,河水的相续没有中断,这是相续安住。到了某一天,大河干涸了,没有水流,这是水的相续中断了。第二种常住是静止的住,没有任何变动的住。

  注意:以上两种观点是由第一刹那体性的认定不同,从这里而出现大的观点上的差别。比如出现了这样三种大的差别:

  第一、有没有常住。

  如果第一刹那不是坏灭性,那就是观待其他因而坏灭,因此从产生之后到没有遇到灭因的一段时间里,它是以常的方式而安住,这就是承许有为法上有常住。

  如果在第一刹那成立时就不住第二刹那而坏灭,这就彻底否定了常住,所谓住,最多只是同类相续的持续不断。

  第二、“灭”是不是有为法的法性。

  如果承许第一刹那的法不是坏灭性,这等于是说,“灭”不是有为法的法性,有为法自身不是坏灭性,只是由因缘才让它坏灭。

  如果承许在事物第一刹那产生时就是坏灭性,这样就承许了灭是每个有为法的法性。就像水性潮湿,只要是水,就是湿性,同样,只要是有为法,就是刹那灭。

  第三、“灭”是不是周遍有为法。

  如果第一刹那不是坏灭性,而是观待因才灭,那在没有遇到灭因期间的所有刹那都不是坏灭性,由此灭就没有周遍在一切有为法的一切刹那上。

  如果第一刹那是刹那灭,那说明凡是由因缘造作的有为法,在产生时就是刹那灭,由此就成立了“刹那性”周遍于一切有为法的一切刹那上。因此无常就是一切有为法的共相,叫做诸行无常。

  既然推证诸行无常的关键是在成立第一刹那是坏灭性,下面重点证成瓶子在第一刹那产生时就是不住第二刹那而坏灭的自性。具体以“三步定乾坤”,三步是“立”、“证”、“通”。“立”是建立一个观点;“证”是举出一条可证明的理由;“通”是贯通在一切刹那上,把前前后后综合起来,认识整个过程的刹那相。

  第一“立”,论中说:

  【破斥:从因中所生的第一刹那之瓶,在其自身成立的当时,是不住第二刹那而坏灭的自性。】

  “因中生”,就不是“本来有”,表明第一刹那的瓶子是有为法或者所作法。

  “在自身成立的当时,就是不住第二刹那而坏灭的自性”,这是建立瓶子的第一刹那是刹那灭的观点。

  第二“证”,就是对此以一条理由来证成,理由就是“有变异故”。

  【(因为:)倘若不灭而住,则不应出现任何后后阶段的差异,然而,该瓶具有新旧、花纹、色形、瓶中有水无水、以手执持不执持等作业或不作业等的种种不同时空分位故。】

  理由是:假如第一刹那的瓶子不灭而安住,那就永远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应该出现任何后后阶段的差异,但是现量看见瓶子有种种不同的时空分位,因此,第一刹那的瓶子决定是刹那灭的自性。

  具体来说,如果第一刹那不灭,那就不允许它有任何变异,永远就是那个体。对它来说,只有两种情况,要么那个体变了,那就是刹那灭;要么那个体不变,那就永远是那个体,不会出现任何变异。事实上,在瓶子身上出现的变异太多了,种种的变异都在暗示我们“瓶子是刹那性的法”。论中列举了五类:

  一、新旧的变异:最初瓶子是崭新的,后来变得陈旧,而且年代越久远,越显得古旧。

  二、图纹的变异:瓶上的图纹有变异。

  三、色形的变异:色彩由鲜艳变得黯淡,形状由完整变得残缺,表面由光滑变得有凹凸等等。

  四、盛水的变异:从瓶子里无水到有水,又从有水到无水。

  五、作业的变异:瓶子有时作业,有时不作业。比如,有时拿宝瓶作灌顶,有时安放在桌子上不作业。

  像这样,瓶子有种种不同的时空分位。时间的分位就是瓶子在不同时间点上呈现出不同的相状;空间的分位就是瓶子有东西、上下等的空间方位差别。

  以上“由瓶子有差异”这条理由证成了瓶子的第一刹那是刹那灭的自性。

  第三、“通”,就是把前前后后贯通起来看到整个过程的刹那性。

  【应知这是以瓶自身诸尘为近取因,水、火、陶工等为俱有缘后,事物此位彼位迁变的一连串刹那的自性。】

  这是以“第一刹那”为入手处,遍推瓶子的一切阶段都是刹那性。

  我们先看怎样入手:由瓶子自身的诸微尘作为近取因,水、火、陶工作为俱有缘,因缘和合,就产生了第一刹那的瓶子。这就是瓶子新生的时位,而且它是刹那不住就坏灭的。

  再遍推到第二刹那以后的一切刹那,道理上一样。(论中“水、火、陶工等”,把“等”字换成其它,比如温度、湿度、手拿等等。比如以瓶子的诸尘作近取因,以手拿作俱有缘,瓶子从东边移到西边。)像这样,由一套一套的因缘和合,就出现瓶子一刹那一刹那的显现。在一组同类的刹那过后,种类变了,又出现新的一组同类刹那,这就是瓶子从此位到彼位的迁变。但是整个过程只是一连串刹那的自性,瓶子的自性就是一队队的刹那。

  【虽然在该瓶未移至它处、未改变相状、也未遭遇他缘时,并未直接见到与前不同的差异,但不可能没有前后刹那的差异。】

  这是讲:虽然在瓶子放在桌上没有移动,没有出现新、旧等相状的差别,没有遇到地水火风等外缘时,并没有直接见到和前面不同的差别,但事实上不可能没有前前刹那和后后刹那的差别。

  这里“没有直接见”是指第六意识。我们知道,前五识是无分别的识,就像哑巴一样,这五识确实是刹那刹那见色、闻声等,确实是刹那性取境的,但它不会分别。所以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是由第六意识告诉我们的,如果它说的符合事实,那就是妙观察的智慧,如果它说的不对,而我们又相信他,那就完全被它蒙骗。所以它说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

  现在这个第六意识就像瞎子一样,瞎子明明给了他新衣服穿,他还说:“没有看到新衣服。”他是一直这样认为的,当然我们不能听信他的。同样的道理,凡夫的第六意识直接分辨不出刹那变异,在这个问题上它和瞎子一样,事实上,不可能没有前后刹那的差异。意思是,每一刹那有为法的法性就是刹那灭,前一刹那生而灭了,后一刹那又生而灭,所以前后都不同。

  以下得出一个结论:

  【由此可知,该瓶从生至灭之间共积累多少个刹那,便有那么多生灭的自性。】

  第一个“生灭”是指粗相续的生灭,从最初产生到最后“同类相续”的坏灭。第二个“生灭”是指细法性的生灭,生起一个刹那时,它本身就是坏灭性,生和灭都是在一个刹那上安立的,是一体的两个侧面,从它前面没有,就说是新生的法;从它第二刹那不住,就说这是刹那灭的法。

  现在知道,瓶子不是前面生、后面灭、中间一段常住。真实情况是,从生到灭之间有多少个刹那,就有那么多的生灭。比如,瓶子放了一分钟,有千千万万个刹那,一个刹那就是一个生灭,所以这期间就有千千万万个生灭。

  小结:

  以上是抉择瓶子的体性是常还是无常。世间人认为瓶子从产生之后,在没有遇到外在的灭因期间,一直是常住的。

  这是一种错误观点,佛法认为瓶子在自身成立的同时就是不住第二刹那而坏灭的无常体性。所谓体性,就是在一个法自己身上存在的特性。比如,甜是糖的特性,哪里有糖,哪里就有甜性,并不是糖自身非甜,由于其他因缘才使它变成甜。同样,刹那灭是有为法的法性,哪里有有为法,哪里就有刹那性,并不是有为法自身不是刹那灭,由外在的灭因才使它坏灭。

  再看:为什么瓶子是刹那性呢?这需要用理由来证成,如果能以理证明瓶子是刹那性,那就彻底推翻了“瓶子常住”的观点。从此,我们认为“瓶子常住”的颠倒心,因为失去了道理上的支持,就会逐渐地退掉,也就是常执会退掉。现在以什么理由证成瓶是刹那灭呢?用一条理由,就是“有变异故”。

  我们从反面入手推导:假如第一刹那的瓶子不坏灭而安住,那它就永远是第一刹那的瓶子,不会出现任何变异,而现在在瓶子上面出现了种种变异,证明第一刹那的瓶变了,因此第一刹那的瓶子是坏灭的体性。

  论中讲了很多瓶子的变异现象,有新和旧的变异,图纹、颜色、形状的变异,有水、无水的变异,作业不作业的变异,总之看到瓶子有时空的种种不同阶段。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他说我能理解颜色、形状等的变化,因为这是瓶子自己身上出现的前后不同的差别,当然足以表明瓶子是出现了变异。但是把有没有水和作不作业安立是瓶子的变异让人费解,第一,在瓶子里装水,只是水装进去了,怎么能说瓶子变了?所以瓶子本身没有变,只是瓶子外的水进来了,不能把其它物体的进入说成是瓶子自己变了。第二,用手把瓶子从此处移到彼处,只是瓶子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瓶子自身并没有改变。

  首先解答第一个问题:

  分两步观察:

  第一步观察:瓶子有没有承载水。

  第二步观察:没装水的瓶子和装水的瓶子有没有差别。

  首先观察,水倒下来时,要么有东西托住它,要么没东西托住它,如果没有东西托住,水应该一直往下流,现在水停止了向下的运动,证明是由瓶子承载了水。

  其次观察:没装水的瓶子和装水的瓶子有没有差别。

  如果有差别,表明装水的瓶子已经不是原来的瓶子,也就是出现了变异。如果无差别,那就和原来的瓶一样。没装水的瓶子因为没有任何负荷,应该是很轻松的,如果装了水还是原来那个轻松的瓶子,那就应成把全太平洋的水装到瓶子里也没有任何压力,但这明显和现量相违,因为很容易了知,连装一斤水,瓶底都在承受很大的压力,瓶子自身没有产生任何变化,能说瓶子承受了压力吗?没有任何实际的改变是不能凭空说有压力的。所以,承受压力意味着瓶子出现了变形,而且压力越大,变形越大;压力大到一定程度,超过了瓶子的承受能力,就造成爆裂。

  如果觉得还不好懂,那就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把你的手伸出来,静止不动,我把一块糖放在你手心上,你感觉现在的手和原来相同吗?是不是有一点压力,手上的皮肤、肌肉是不是有紧张感,如果你的手有压力、有变形,装水的瓶子也同样有压力、有变形,道理上是相同的。

  再让思维开阔起来,从反面观察,如果放上一颗糖,手没有任何变化,那么放上两颗、三颗也没有变化,也就是,如果一颗糖对手的作用是零,那么放多少颗糖对手的作用加起来还是零。实际上,放一颗糖,手只有轻微的变形;放十颗糖,手有比较明显的变形。放多少颗糖,手就有多少相应的变形。怎么能说不变呢?

  由手类推瓶子就知道,在瓶子装水的同时,瓶子顿时就变了。我们没有观察到它的变异,就以自己的错觉武断地认为它是静止不动的,其实,以精密仪器去测量,瓶子的分子早已发生了显著的位置变化。

  还可以观察汽车,空车和装货的车一样吗?装货时,轮胎会扁一点,这就是变异。如果装货而车没有任何变形,那就说明货物对于车的作用是零,应成装多少货物都像没装一样,即使装上须弥山,车也不喘气、不弯腰,成为永远压不挎的“金刚”。

  现在我们揭示它的真相,以第一刹那的瓶子作为近取因,以水的重压作为俱有缘,因缘和合就在第二刹那立即产生新的承载水的瓶子,总的情况就是这样。

  再进一步揭示缘起的差别相,因为缘起不空过、不错乱,由如是因、如是缘,必然会显现如是果,以这个道理可以知道,在瓶子里加一斤水,就出现承载一斤水的新瓶子;加两斤水,就出现承载两斤水的新瓶子,依此类推,以瓶子作近取因,配合一百种的装水差别,就会产生一百种的新瓶子,瓶子的变形程度从轻微到严重有具体的数量,一丝一毫都不会差错,这就是缘起丝毫不爽的体现。

  以下解答第二个疑惑:一般人认为瓶子从东边移到西边,只是改变了空间位置,而瓶子本身并没有改变。

  分两步观察:

  第一步观察:空间位置的改变是无因还是有因。

  第二步观察: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物体本身有没有改变。

  首先观察,空间位置的改变是无因还是有因。从反面入手,假设一辆车无因能从东方行驶到西方,那会有以下的过失:

  一、如果无因也能从静态变成动态,应成所有的机动车不加油、不发动,就自动在公路上飞驰。

  二、如果无因可以达到一种速度,那么以同等的道理,它应该能达到任何一种速度。

  比如,如果无因就达到每小时一百公里的时速,那么同样可以达到每小时两百公里、三百公里的时速,以及任何一种速度,因为不需要因缘就可以达到的缘故。为什么它现在只以特定的速度运动呢?

  三、如果无因就产生开往西方的运动,应成可以产生开往任何方向的运动。为什么它只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运动呢?

  四、如果不需要因就可以向西方运动,那就可以永远不断地向西方运动,应成这辆车向着西方越过无数个星球,一直驶向无边无际。

  通过以上观察,得出一个结论:任何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都不是无因生,而是由特定的因缘所造成的结果。比如,球星快速运球,球在空间移动,这是以球为近取因,以手的运转为俱有缘,而让球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其次观察:在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物体本身是否发生了改变。

  一般人认为球的空间位置是改变了,但球本身并没有改变。我们观察球星的手把球从A点移到B点,这是由球为因、手作助缘,因缘和合所现前的结果,也就是前一刹那手和球配合起来产生了后一刹那的球,前一刹那的球是因、手是缘,后一刹那的球是新生的果法,说明球发生了改变。

  如果还不好懂,那就以自身为例。比如,你从楼下沿着楼梯跑到楼上,身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这是无因吗?当然不是。这是由肢体的运动和楼面的支撑配合起来产生的结果。

  当你从楼下跑到楼上时,位置改变了,你的整个身体也变了。你不是感到很累吗?不是身上出汗、在喘气、在发热吗?这个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吗?

  有人说:虽然喘气、出汗,但身体没变。

  反驳:身体原先没有出汗,现在变成有汗,怎么是一样?现在身体每个点上的温度都增加了,这还是原来的身体吗?而且身体的血液、肌肉通过运动都发生了变化,再细下去,全身每个细胞都发生了变化,这还是原来的身体吗?现在身体的皮、肉、血、汗等所有的部位都变了,你所说的不变的身体在哪里呢?除了这些身体的部分之外,再没有别的身体了。

  再观察,并不是到了楼上身体才变异,实际上,从下往上,随着空间位置的刹那迁变,身体也在刹那变异,如果身体不变动,怎么能移动呢?所以一举手一投足,就已经换了一个新的身体。

  皮球和身体并没有差别,只要球的位置一变动,就已经变成新的皮球,只是我们没见到前后微细的变化,但是没见到变化并不等于没有变化。自己的身体是因为自己有自证分,一反观就能体会到,如果球是一个有情,它会告诉你:我运动一点就损耗一点,我打过几百场的比赛,我在空中走了几千里的路,现在我已经衰老了,我的外皮和弹性根本不能和年轻时相比。想当年我丰华正茂时,大家都喜欢我,争着来抢我,现在我已经老态龙钟了,没人喜欢我,明天我就要被丢到废品收购站了。

  下面开一点儿玩笑,看起来是“开玩笑”,实际是实话实说。我这样说:

  我脚一接触长江,长江就变了。

  我手一摸长城,长城就变了。

  我咳嗽一声,整个中国、整个地球、整个宇宙都变了。

  我看你一眼,你就变了;我和你一握手,你就不一样了。大家一起来祈祷世界和平,世界就变了。

  微风一吹,大楼就在摇晃;天气一冷,大楼就蜷缩起来;很多人在大路上走,大路累得直喘气;有人安静地念佛,世界就变得安祥起来。

  我说了这些话,很多人也听懂了,这是说“一有新的因缘加入,就有新的变化”。所以装了水的瓶子并不是原来的瓶子,移到东边的瓶子并不是西边的瓶子。瓶子是宇宙中的一个物体,以它作为近取因,以地水火风等因缘配合起来,刹那刹那都在出现新的瓶子。

  最近日本有位科学家叫江本胜,作出了一些科学观察,证明水“能听”、“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现场拍摄的许多水结晶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

  这些实验总的是说在水的旁边放一张写上字词的纸条、或者放一张照片,对着水说好听或者刺耳的语言,放上一段音乐,心里动一些念头……水结晶就呈现出相应的结构。这些实验都是有力的证据,表明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刹那随因缘而变异的,我们眼里一成不变的水,其实只是错觉中的现象。

  下面从《水知道答案》这本书里选取几个例子让大家产生具体的认识。大家知道了微观世界的瞬息万变,就会对诸行无常的宇宙真理生起具体、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里讲,把水装在瓶子里,用写上字词的纸贴在瓶壁上,如果纸上写的是“爱,感谢”,水就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不论用哪国语言写的“感谢”,都让呈现的结晶形状整齐。看起来,水也会“阅读文字”,有不同的文字信息作俱有缘,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水“看到”伤人的语言,它就无法形成结晶。看到“气死我了,宰了你!”这样的话语时,水竟然呈现出一个孩子被欺负时的样子。看到“恶魔”时,水结晶呈现黑色凸起的相状,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攻击性。看到“让我们一起做吧”,水的结晶非常可爱,而看到“你必须给我做”,水结晶有一些像恶魔。

  我们原先认为,瓶壁上的字纸和水之间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不论贴在瓶壁的纸上写了什么,都丝毫影响不了水结晶,水在瓶里安安静静纹丝不动,这是一种常执的愚痴。其实,瓶壁上一贴上字纸,水的结晶形状立即就发生变异,不但有变异,而且明显地有变异;不但明显地有变异,而且以不同的字纸作俱有缘,水结晶会有恰如其分的变异。

  还做了这样的实验,让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对着水说话。孩子对水说“你很可爱”时,水结晶呈现的形状非常可爱。孩子骂它是“混蛋”时,水就不能形成结晶。还有实验见到,听过古典音乐的水结晶,风姿各异;听过重金属音乐的水结晶,歪曲零乱。

  以上这些实验处处在说诸行无常,可以很好地给佛法做注脚。

  我们回顾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金刚句,金刚句这样说:“应知这是以瓶自身诸尘为近取因,水、火、陶工等为俱有缘后,事物此位彼位迁变的一连串刹那的自性。”这是放之四海法皆准的定理,换成水结晶,可以下同样的结论:所谓的水结晶,唯一是以水自身的粒子作为近取因,以瓶壁上的字纸、人们的心念、语言,或者音乐等等作为俱有缘之后,此位彼位迁变的一连串刹那的自性。

  另一方面,我们要发现自己原来的认识存在错误,在我们眼里,空间和物体是分开的,只是物体的空间位置在改变,物体本身并没有改变,这是不了解缘起的表现。其实,根本没有脱离物体的独立的空间位置,物体的空间位置本身就是具体的缘起法,积聚了物体去东边的因缘,物体才能到达东边;积聚了物体去西边的因缘,物体才能到达西边;持续积聚物体安住东边的因缘,才出现物体一段时间安住在东边,前前后后的空间位置都是缘起生的刹那性。

  展开来观察,宇宙当中有无数物体,每个物体都处在自己特定的位置上,不会出现丝毫紊乱,事实上,这是由一分分因缘和合而出现的一个个空间位置。比如,宇航员登上月球,他所到达月球的位置是需要积聚大量因缘才可能出现的。推展到万事万物上,都是由缘起力而精确地确立各自所在的空间位置,世间的物理学、天文学之所以能够准确地计算一部分物体的速度、位置等,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了解了一部分的缘起规律。

  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不论东、南、西、北哪一方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的空间位置,由于缘起不断积聚转变,就呈现出宇宙万物的运动之相,这样看起来,都是由因缘聚合而刹那刹那产生时空的变化,所谓的天文、地理,只是这其中一部分的规律。

  上面我们说过“只要是规律,决定都包含在四法印当中”,现在初步可以体会,诸法无常的法印确实印在每一个有为法上,盖在时空的每一个点上,所以佛法都是大道理、大规律。

  从缘起入手可以统观一切,一切由因缘而起的有为法都是当生即灭的法,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在因缘的相互作用中,念念迁流变异,我们的宇宙实际是充满无常性的宇宙、是昼夜运转不息的宇宙,盈虚消长、此起彼伏,在有为法的字典里永远找不到常字。

  上面以理观察了空间位置是一种缘起的现象,并没有脱离有为法的独立的空间位置,所以世间人所说的“物体本身没有改变,只是物体的空间位置改变”完全是错误的观点。

  有关时空的问题是很大的问题。凡是大科学家、大哲学家,没有一个不关注时空问题的。我们汉语里的“宇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无限的时空叫做宇宙。众生只要生活在世间,就处在特定的时空点上,所以时空是每个人身心上本来存在的现象,必须求得正确的了解。

  世间人在时间上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瓶子没有移动、没有改变相状、没有遇到其它破坏的因缘时,瓶子是不变的,但瓶子上的时间却是不断变异的。比如高山自身不变,但高山历经沧桑有着千年的古老。

  以下就对这一观点进行破斥。分两步观察,第一步观察时间是不是各刹那不同,第二步观察物体和时间的关系。

  首先观察:时间是不是各刹那不同。

  瓶子的时间从第一刹那算起,一刹那、二刹那、三刹那……这样一直算下去。首先看第一刹那和第二刹那是不是一体,如果这两个刹那是一体,那么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刹那,不应该在第一刹那之外再安立第二刹那。因此,只有在第一刹那和第二刹那不同的前提下,才能建立两个刹那的差别。依此类推,如果建立了多个刹那的差别,这其中所有的刹那一定都各不相同。

  第二步观察:物体和时间的关系。

  瓶子和时间只有两种关系,要么是他体的关系、要么是一体的关系。如果是他体,那瓶子和时间互不相干,瓶子在这边不动,时间在那边独自地一刹那一刹那迁变,由此不能承许时间是瓶子的时间,因为二者毫无关系的缘故。

  所以应当承许瓶子和时间是一体。这样,第一刹那坏灭时,就是第一刹那的瓶子坏灭;第二刹那生起时,就是第二刹那的瓶子生起。按这样类推,刹那的生灭其实就是瓶子的生灭。因此所谓“瓶子不动,只是瓶子的时间迁变”完全是错误的观点。

  以瓶为例,推到一切有为法上,我们要理解到:刹那和生灭其实是一个意思,一个刹那也就是一个生灭,时间的量是在生灭上建立起来的,有多少个生灭,时间上就有多少个刹那;时间上有多少刹那,就有多少个生灭。以这个原因,《涅槃经》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佛法把我们的分别心叫做生灭心。这样就知道,有为法的世界里时时处处是生灭相。本论说:“由此可知,该瓶从生至灭之间共积累多少个刹那,便有那么多生灭的自性。”“瓶”换成“一切有为法”,个个都如此。所以是由刹那性才可安立三世时间的量,这就是时间的意义。

  以上讲解了时空迁变的意义。下面再讲:

  不懂刹那无常是人类的一大愚昧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以下这些理由:

  一、不通达刹那无常,就无法从刹那性上建立宇宙万有的阶段差别,因为由常住只能得出世界是凝固的世界、死的世界。

  二、不通达刹那无常,就不能认识所谓的现实只是当下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东西。人们认为现实是一段过程,其实是颠倒的观念。

  三、不通达刹那无常,就不知道有为法的世界全体是虚假的、无实义的。

  四、不通达刹那无常,就不会领悟到人类源于常有的观念所引起的一切贪著、追求,都只是无明的冲动。

  五、不通达刹那无常,就无法止息对过去法的留恋、对现在法的执著、对未来法的希望。

  六、不通达刹那无常,就不理解虚假的有为法并不是生命的真义。

  七、不通达刹那无常,就不知道以当下一刹那作为依处去通达它的无自性。也就是,如果不以一念显现作为依处,而是内心缘着常的方面、暂时常住的方面,或者过去、未来的方面,那将永远无法趣入空性,就像朝着东边开枪,无法射中西边一样。

  相反,一、通达刹那无常,就能从刹那性这一点上建立宇宙万有的无量阶段差别。

  二、通达刹那无常,就能认识到所谓现实只是当下的一刹那。

  三、通达刹那无常,就知道有为法的世界是无实义的世界。

  四、通达刹那无常,就会止息贪著有为法的颠倒心以及追求有为法的无明冲动。

  五、通达刹那无常,就会远离对过去法的留恋、对现在法的执著、对未来法的希望。

  六、通达刹那无常,就能理解生命的真义唯独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七、通达刹那无常,就知道从当下一刹那入手趣入空性,以刹那性作为依处,就能顺顺利利地趣向彼岸,这是一条最稳当、最正确的道路。

  进一步讲,如果是常,世界就成了僵死的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是常就不允许有任何活动的,一有时空的迁移就不是常。所以,不论日月的运行、草木的生长、车辆的奔驰、人的肢体运动,所有的生命活动、生产活动,都只有在刹那性上才能建立。如果安立有为法是常,那整个宇宙就没有了作业、没有了活动,自然界就不可能有四季的时序转变;花草树木就不可能发芽、抽枝、开花、结果;人类就不可能有孕育、生长、成熟、衰老,不可能有事业的开创、发展、衰落,祖宗、子孙的家族延续,不可能有起居、饮食、运动、语言、思维;动物界也没有了活动、没有了繁衍生息;推演开来,不是刹那性就没有古往今来的历史演变;就没有轮回一生又一生的生死流转;就没有宇宙无数次成住坏空的循环往复……所以秉持“刹那不变”是多么有害的观点,由它会遮止无量无边的时空现象。所以一切有识之士都应该观注“诸行无常”的宇宙真理。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堕在最大的愚昧当中。

  大家如果想进入智者的行列,最初的一步就是要得到“诸行无常”的认识。从这个基本点上就能一气贯通所有的有为法。大家知道,数学里最重要的一个数字就是“1”,因为一切数量都是在“1”这个基本单位上建立起来的。那么,什么是万事万物在时间上的“1”呢?就是一刹那!

  历史学家们应该知道,宇宙万法都各有自己一段悠久漫长的历史,所谓历史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阶段差别,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刹那性之上的。如果不是刹那性,怎么能组成万事万物的无数个同类、不同类的阶段差别呢?怎么能组成无始以来千回百折、起承转合的宇宙画卷呢?怎么能建立旷劫以来的生死流转呢?怎么会有上下五千年兴衰存亡的历史演变呢?所以这个“刹那性”就是名言中时间上的“1”,它是形成从无始到无终大宇宙恢弘时空画卷的基本依据。

  确实,万法的演变是刹那刹那依次向前推移的,由一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万……就这样,一个人走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走过了一生又一生,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刹那刹那演变,才有一段又一段的历史过程。展望未来,也是刹那刹那地迁变,未来还不知要迎来多少的时代。佛陀无余照见有情三世的流转,为我们宣说了轮回极为漫长的迁流过程,由佛的语言,我们知道未来还有一劫又一劫的成住坏空,有光明劫和黑暗劫的交替出现。这都是由刹那迁移所组成的宏观现象,如果一刹那不灭,那就停在那一刹那上不移动,不可能依次显现后来一个又一个的阶段。

  比如放一部电影,电影的画面始终都是刹那性的,所以才在第一刹那坏灭之后出现第二刹那,第二刹那坏灭之后出现第三刹那,按照这种方式连续不断地放映,前前后后所发生的故事情节都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来。假如当中有某一个刹那不灭,那在它之后发生的所有的阶段都无法出现,因为“刹那不灭”就等于“永远不灭”,所以由一刹那不灭就阻止了后后一切现象的发生。其实整个大宇宙的演变就是在放一部特大特长的电影,这个放电影是理解诸行无常最容易懂的一个比喻。

  又比如,驾车从北京开往广州,如果不是刹那性,那在空间上就不可能逐步地向前推移,这样就成了停止不前,相反,因为是刹那灭,就有车从最初的起点逐步位移,越过了千万里而最终到达广州。

  再比如,太阳在天空中运行,如果中午的太阳不是刹那灭,那就永远不会出现后后的阶段,也就成了永恒的中午,无法建立一天的时辰。相反,因为太阳的运行是刹那性的才看到有东升西落、西落东升,每天都有从零晨到深夜的有序时间迁变。

  总之,一个是刹那性,一个是次第性,由刹那刹那次第迁流才组成一秒、一分、一日、一月、一年……在宏观上才出现了众生的生老病死、物质的生住异灭、朝代的兴衰存亡、宇宙的成住坏空,乃至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生死流转的无数阶段和故事。

  宏观是微观的假合,离开微观没有另外的宏观。把宏观的时间现象回归到最微观的时间上,这个微观其实就是一刹那的显现。有为法上绝对没有常,不但没有永恒的常,而且没有下至安住两个刹那的常。即使以佛的智慧遍观宇宙时空,也根本没见过一丝一毫的常法,所以诸行无常是在一切有为法上普遍成立的真理,印定了一切有为法是刹那性,因此被尊称为法印。

  以下再由刹那性推知有为法都是虚假、无实义的。这并不难理解。我们先讲两个比喻,再讲比喻所表达的意义。

  第一个比喻:数学上有个非常特别的数字,就是零。零就是没有内容,十个零加起来还是零,百个、千个、万个乃至无数个零加起来也还是零。

  第二个比喻:黄连是苦性,无数个黄连加起来也只是苦性。现在问:一个黄连出现在你眼前,你会不会在它上面求取甘甜?当然不会!因为它的本质是苦,再怎样追求也得不到一点甜味。知道了这一点之后,贪著黄连的心就会彻底息灭,哪怕有须弥山那么多的黄连堆放在眼前,你也毫无兴趣,看都不去看它。

  这两个比喻表达了什么意义呢?一是无实义;二是执取不到。

  首先看“无实义”,分三步观察:

  第一、由诸行无常的法印,可以一概决定有为法都是刹那性;第二、既然是刹那性,那一定不住第二刹那就坏灭了,由此就看出有为法是没有实义的;第三、由基本的一刹那没有实义,可以知道,再多的刹那组合起来,仍然是没有实义。也就是,一个刹那的意义是零,无数个零的意义总和还是零。

  智者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就对一切有为法通盘放下贪执,这是对十方三世的一切有为法,一点不剩地全数放下贪执。

  这个理的威力很大,就是要从根上看破,一旦在根上看破就能全盘看破,也就是一旦在根上看到有为法的法性是刹那性,就再不对有为法抱任何希望。

  二是“执取不到”。分两步观察:

  第一、从一刹那上观察,因为有为法的法性是刹那灭,在它刚出现时停不住,一刹那就消失了,所以即使我们用尽努力想抓住它也抓不住,想保持也保持不住,最终只落得徒劳自苦而已。这是观察到在一个刹那上执取不到任何东西。

  第二、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刹那上观察,既然一个一个的刹那都抓不住、取不到,那么无数个刹那合起来也仍然抓不住、取不到。知道这一点之后,就可以放下对有为法的贪执。

  从此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从无始以来一直都在错乱中追求,在毫无实义的世界里追求一种意义,建立、营造一种意义,这纯粹是一种迷乱的举动。

  我们人总是对于未来抱有无穷的幻想和希望,为什么会对未来希望、幻想呢?就是看不破。看不破什么呢?看不破再长的未来也只是刹那性的法,是坏灭、捉不到、握不住的法,总认为有个东西能得到。所以这是“一点痴心,万劫缠绕”,这一种常执让我们在千万劫当中捕风捉影。根子就在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细无常。相反,对于刹那无常生起了定解,就会对于未来息灭贪执,这就是看破。因为已经看穿了只要是有为法,决定是刹那性的,不管未来是十年、一百年、一生、一百生,乃至无量生,再多数量、再多种类的有为法全部加起来,也只是一个刹那灭。由此就知道按这一路走下去,只有一种产品,就是“肥皂泡”,即使想求也求不到什么,因此就死了这颗对于未来求取的痴心。

  总之,知道未来不会有任何有实义的法出现,也就不再苦苦盼望、追求了。进而从这里觉悟到,刹那灭的有为法并不是生命的真义,应该转过头来求证大无为法——不生不灭的法性。

  所以,通达了细无常,就会引起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动机、行为上的巨大转变,从此不再去执取虚假的有为法。所以通达细无常是舍弃世间、趣入解脱、证悟无生、回归本性的极强因素。

  观察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运用智慧深入观察,在细无常上得到定解,就可以粉碎对一切世间法的妄想追求。以这个原因,佛经上说,无常想就像一个大铁锤,能够顿时摧毁一切烦恼恶行,能够遣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又是能转而趣入成办一切胜妙的大门。《集法句经》说:“应达此身如瓦器,如是知法等阳焰,魔花刃剑于此折,能趣死王无见位。”

  下面讲个故事,大家边听边想故事表达了什么意思。

  追捕黑手党的党魁

  全世界的社会学家都对人类目前的状况深感忧虑。他们观察到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人的身心越来越痛苦,天天频繁地制造烦恼和恶业,如果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那就不能解决这一切问题。大家认为应当邀请国际刑警去人们的内心世界中追捕黑手党的党魁。

  国际刑警很快进入黑手党的工作中心——五方大楼,发现有一座指挥中心,在五方坐着五兄弟,名字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他们各有一个对外的窗口,收集一切外来信息。眼识取长、短、方、圆、青、黄、赤、白;耳识听高低、粗细等的声音;鼻识嗅香、臭等的气味;舌识品尝酸、甜、苦、辣;身识触软、硬、冷、热等等。

  国际刑警捕捉了他们,并且盘问:是你们五兄弟让人类执著常法起烦恼造业吗?只听到下面一阵“吱吱啊啊”,原来五个都是哑巴。从他们摇头摆手的表情看出来,他们表明自己是无辜的,既没有见到常,也没有散布常的邪论。

  警长仔细思索,事实确实如此,五个哑巴工作不作分别,他们是老老实实地取外境,来了什么就接收什么,外境的五尘在刹那刹那出现时,他们也是刹那刹那取境,境和识一一对应,境是什么就了别什么,比如听一首歌时,歌声刹那刹那生灭的同时,耳识也是刹那刹那地取歌声,五兄弟都是这样不作手脚、不动歪脑筋的老实人。

  警长经过分析,感觉在他们背后一定还有幕后的操纵者。仔细一检查,发现五兄弟的工作台上都有一根线,连向指挥中心,原来问题出在这里。警长推开门一看,里面坐着一个瞎眼的老巫婆,名字叫做第六分别意识。只见它正在不断地发出各种常住的信息,她在后台这样分别、判断,“这是永恒的”、“这是坚固的”、“这是不变的”、“还是那个人、还是那座山”,而且一经她分别,就出现很多贪嗔痴的小鬼,驱使人的身口意不断地造业。

  警长一把抓住老巫婆,原来黑手党的党魁就是你。老巫婆十分狡猾地说:“我只是个瞎眼的老太太,跟在五兄弟的后面,在他们识取外境的时候,我认为这些东西前前后后都是一样,我就说它是常住的、有实义的。我犯了什么罪呢?”

  警长说:“你是瞎子,并没有看到事物的真相,你有什么资格胡乱下结论?你把人心蒙蔽了,在当下正显现的时候,是你在后面捣鬼。你带了一个常的总相,遮住了人们的慧眼,让人生起贪执,完全忘记了要解脱成佛,反而把一切精力用在追求世间法上。

  粗大的,如果执著名利、恭敬、物质享受常有,就生起猛利的贪心;如果障碍你获得,就生起猛利的嗔心;不知道这些法刹那就坏灭、毫无实义,就落在常执的愚痴当中。总之,因为妄执当下一刹那的法具有实义,使得内心的我慢、嫉妒、竞争、失落等烦恼像瀑流一样相续不断,天天增长感受恶趣大苦的恶业,不去希求解脱成佛。”

  警长说了这些话之后,老巫婆的真实面目已经被曝光了。人们开始发现自己原先最信赖的总指挥原来是个瞎子兼疯子,她除了一无所知,就是只会胡言乱语。老巫婆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就化作一道黑烟,消失在虚空中,原来只是一个虚妄的分别。

  从此之后,五方大楼的指挥中心换了一名叫做妙观察的分别意识,它客观公正地衡量万法,让人心远离迷惑、趣向觉悟,每当有为法出现时,它都及时地发出这是刹那灭、无实义的提示。从此,全世界止息了一切动乱,人心重新苏醒过来,人们不再贪著有为法,一心趣向解脱和成佛。

  【人们认为:障碍瓶常住的即是锤等的灭因,以其能令瓶成为无常,而在未遭遇彼因期间,则是常住。】

  这是世间人典型的观点。以铁锤为例,这种观点认为:铁锤是瓶的灭因,瓶本是常住的,由铁锤使它从常住变成无常。

  下面遮破,第一步破铁锤是瓶的灭因,第二步破由铁锤毁坏了常住的瓶。

  第一步破铁锤是瓶的灭因

  【破斥:不然!凡是从能生自己的因中所生的法,自身法尔 刹那灭故,灭不需其它因。】

  破斥:凡是由因缘造作的有为法,法尔就是刹那灭的,所以有为法的坏灭不需要观待其它因,是它自身体性的缘故。

  比如,糖为甜的自性,在糖产生之后,它的甘甜不需要观待其它因,如果糖需要依靠其它因才能变甜,那应成没有遇到该因时,糖就不是甜性。同样,瓶不是原有的法,瓶是由泥团、陶工等因缘造成的,由此决定它是刹那灭的自性。由于它的体性是刹那灭,因此它的灭就不需要观待其它因,如果需要观待其它因,那就成了瓶没有遇到该因时是常住的,这和承许它是刹那性相违。

  问:有何理由能证成有为法的法性是刹那灭?

  答:所谓有为法,就是由因缘和合造作的法,也叫所作法。这里把因和缘都归在因中,重点在因果上作观察,首先观察因是刹那性,再观察果是刹那性。

  观察因是刹那性

  因只有三种存在方式——永恒常、暂时常和刹那灭。暂时常住是指一段时间内常住,到这一段的末尾才变坏,这在逻辑上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然一段时间内常住,那这段时间中的前前后后就都是一体的,一头一尾也就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开头不灭,后面怎么能灭呢?所以不可能有暂时常住。

  其次,承许因是永恒常有很多过失,举两种来说:

  一、如果因恒常,因就永远存在;因永远存在,因所生的果就永远存在,为什么不见它恒时生起呢?所以因不可能是常法。

  二、因是常法,因就不可能有任何作业,这样,因始终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忽然间新的果法生起了,不能说此常法是生起它的因,因为常法没对它起过任何作用。

  常法在这边纹丝不动,果法在那边生起,常法什么也没做,怎么能安立是因呢?如果一无所作也能安立是因,那应成它是一切法的因。比如,一块石头放在地上纹丝不动,石头边盛开了鲜花,能说石头是产生鲜花的因吗?如果石头什么也没作,也能安立是因,那可说它是一切法的因了。

  由以上观察就知道:任何能生果的因,既不是暂时常住,也不是永久常住,而只是刹那灭的体性。

  抉择果是刹那性

  首先观察因果有先后,即因灭了才生果,果既不在因之前,也不是和因同时存在。

  如果果在因前存在,那么当果产生时,因还没有产生,果的产生并没有依靠这个因,所以不能安立是因。其次,果和因同时存在,在因存在时,果已经存在了,果并没有观待这个法,不能说这个法是它的因。因此只能是因前、果后,前一刹那的因灭了才生起后一刹那的果。

  其次观察果的刹那性。如果果不是刹那灭的自性,那它的灭必定是观待因缘才灭,在没有遇到灭因期间,它应是常住的体性。现在证明“它是常住”这一点不能成立。怎么不成立呢?因为因灭时生起了第一刹那的果,如果这个果能安住到第二刹那,那么是谁造成它存在呢?生第一刹那的因是刹那灭的,在第一刹那的果生起时,它已经灭了,而第二刹那的果和第一刹那的果是一体的,当然它们的因是同一个,现在因灭了,第二刹那的果就成了无因生。如果无因也能生果,则应成一切时都生果,因为不需要因缘就能产生,当然任何时候都可以产生。

  进一步推导,如果这个果法何时都能产生,那应该在第一刹那之前也产生,为什么它在因缘积聚之前不产生,而只在因缘积聚的那一刻才产生呢?

  由此可知,果不可能是常住的法,由因缘生起的果法在最初形成的刹那就是刹那灭的体性,这个灭不需要观待其它因缘,所以有为法是刹那灭的自性。

  第二步破由铁锤毁坏了常住的瓶

  【“以锤令瓶的相续不能安住”,并不是瓶本常住以锤方毁,若是常,则无法毁坏。】

  “以锤让瓶的相续不再安住”不能理解成“瓶本常住,只是以锤使它毁坏”。为什么?因为是常法就不可能被毁坏。以下分三步观察:

  一、观察常法是前后一体的(前后指时间上的前时和后时)

  推理:如果一个法前后不是一体,那后面就和前面不同,不能说是常法。因此常法是前后一体的。

  二、观察常法是不可变动的

  推理:常法既是前后一体,就不允许有变动,因为后面的它变了,就是前面的第一刹那变了,第一刹那就变了的法并不是常法。因此常法是不能有变动的。

  三、观察常法不可能被毁坏

  推理:因为常法不可变动,所以它连轻微地动摇一下都不可能,何况被四分五裂地毁坏。所以常法不可能被毁坏。

  以下再举理由成立常住的瓶子不可能被毁坏,理由是“无常法遇不到常法”。

  首先观察铁锤是刹那法:铁锤被举到空中之后,迅速往下砸碎陶瓶。在此期间,铁锤刹那刹那在空中迁移,可知它是刹那无常的。如果瓶子是常法,铁锤变到第二刹那之后就不可能和瓶子相遇,既然遇不到瓶子,怎么可能毁坏它呢?

  问:为什么遇不到?

  答:因为铁锤已经到了第二刹那,而瓶子还停留在第一刹那,如果铁锤还能遇到瓶子,应成铁锤能遇到过去法,或者下午能见到早晨的太阳,今天能吃到昨晚开锅的米饭。

  比如,一列火车在铁路上飞驰,车窗旁边的旅客观看窗外的景物,他能看到静止不动的事物吗?当然不能!他的位置随着火车不断迁移,他所见到的事物也一定在不断更换。如果他前后见到了同一种事物(比如见同一棵树),那应成火车已经奔驰到了前方,而他还在原来的位置上纹丝不动,这显然和现量相违。所以,运动者永远见不到不动的事物,同样的道理,刹那变的铁锤永远砸不到不变的瓶子。

  反驳:比喻不对,因为车窗旁边的观察者把头探出窗外往后看,就能见到前面见的那棵树。

  答:比如对同一人拍照,从正面拍一张,从侧面拍一张,这两张照片洗出来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观察者从两个侧面见到的树怎么会相同呢?

  以上只是浅层的解释,下面继续深入:

  在印度佛教中有一位法称大菩萨,他在因明著作中作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就是在观现世量里永远见不到常法。这个的理由是“能见的心识是刹那性”,也就是,分别识是刹那迁变的,它一迁变,它当中的现象自然跟着迁变,就像梦心念念迁变,梦境也念念迁变一样。由此就知道,我们的分别识从没见过两刹那一样的事物。

  结合比喻想一想,比如放电影,放映机的马达在不断地转动,在放映的画面里能找到两刹那相同的画面吗?当然找不到,因为前前后后放出来的光线都不相同。或者,在一个盘子里放上很多颗糖果,当盘不停地旋转时,盘上有没有不变动的糖果呢?当然没有,全盘的东西都在随盘旋转。这是比喻“心变则万法变”,我们的分别心刹那迁变,分别心中的景象也就在全盘迁变,所以在迁变的分别心中,谁也没见过前后不变的常法,既然没见过,有什么理由说它存在呢?

  总之,安立一个法是常住,最起码要见到这个法在后面的某时和前面相同,但我们的分别心在两个刹那时的现象毕竟不同,所以在分别心的境界里永远见不到两刹那相同的法。(其实,我们在无量劫中根本没见过微尘许的常法,但我们都认为有常法,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自己的意识错乱了。)

  现在应该明白了,这是因为心识刹那迁变,识所显现的森罗万象无一不是刹那无常的,由此,我们心前的万事万物在“刹那性”上得到了全盘的统一,即使是分别心所见的佛的色身也只是刹那性的影像。为什么?因为佛的色身也是众生分别心前显现的影像,哪里有常住的体性?所以报、化非真佛,唯有法身是真佛。

  有人说:报身、化身是无常的,法身或一切种智总该是常住吧!

  在观现世量里,所见的、所认为的、所观想的,不论法身或一切种智,除了只是刹那性的影像之外,决不会有常住的法,这就一概否定了常法。在分别心的境界里,连无上的一切种智都不能说常住,何况瓶子这样的小物体,更不会有常住的体性。

  有人说:虽然瓶子是刹那性,但还是由铁锤造成了它的坏灭。

  答:如果是由铁锤造成了瓶子的坏灭,那灭就是一个果,灭有两种:一是前刹那瓶子刹那灭的体性,二是后刹那瓶子荡然无存的灭(这是无事法的灭,无事和有事是一对,“无事”是零事物,就是像石女儿那样,没有任何东西。)。现在问:铁锤是造成了有事法瓶子的刹那灭,还是造成了无事法的灭。首先,瓶子的刹那性是由泥团、手等因缘造成的,和铁锤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硬说是由铁锤制造了瓶子的刹那性,那就是把泥团和手等的功劳揽在铁锤身上。其次,无事法的灭就是一无所有的灭,这样子虚乌有的法谁也无法制造。比如,我们刊登一则启事:谁能制造一件龟毛衣服,就奖赏他十亿美金,相信没有人能造出来,谁能造出没有的东西呢?(如果觉得抽象,可以手里抓把面粉,然后问自己:用尽一切努力捏这把面粉,能不能捏出一个零来?无论如何也捏不出无事法来。)

  这里关键要知道:只有产生了新事物才能说造成,没有产生任何事物是不能说造成的。“造成无事”实际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造成无事就是造成的是零,也就是什么也没造出,怎么能说“造成”呢?

  有人说:铁锤造成瓶子毁灭的同时,自然出现它的附产品碎片。(自然:无因。)

  破斥:如果在铁锤毁瓶的同时,自然产生了碎片,那以同等道理,应成工人毁灭泥团的同时,无因产生了瓶。为什么不说工人的手毁灭了泥团,自然蹦出一个陶瓶呢?或者,为什么不说水、土、阳光毁灭了种子,无因产生了苗芽;厨师毁灭了面团,无因产生了拉面?事实真相是:

  水土等+种子 →苗芽

  手等+面团 →拉面

  以上遮破了“铁锤使常住瓶变成无常,铁锤是常住瓶的灭因”的观点,附带还讲到铁锤不是刹那瓶的灭因。总之,如果瓶是常住,就无法变成碎片。

  【然而,瓶自身是刹那灭的自性,由最后一刹那瓶为近取因、铁锤为俱有缘,而出现碎片阶段,如同由泥为因、手运作为缘,从中产生第一刹那之瓶。】

  “然而”是承接上文,有个转折的意味在里面,意思是如果瓶是常住,无论如何都毁坏不了,也就是不可能由铁锤的击打而产生碎片。相反,承许瓶是刹那灭的自性,便能合理地建立因果,即最后一刹那的瓶是忽尔显现的刹那灭的现象,铁锤也是刹那灭的现象,两种法聚会的当下,以缘起力忽尔就显现碎片,就像当初泥团和手的运作聚会,忽尔就产生第一刹那的瓶一样,都是因缘和合生果的现象。

  用公式来表达,就是:

  最后刹那瓶(因)+ 铁锤猛击(缘)→碎片(果)

  如同:泥团(因)+ 手运作等(缘)→第一刹那瓶(果)

  这里要领会两点:一、只有在刹那性的法上才能安立因果;二、一切显现只是缘起生的自性,前前后后一直是因缘生果,都只是生了一个法,而不是灭了一个法。

  陶瓶是一个例子,研究透了它,举一反三,就会通达一切有为法存在的状况。比如,瓶换成种子,如果种子常住的话,不论农民如何努力,也不可能使它变成苗芽,因为常住的种子是不会有任何变动的。相反,种子是刹那性,种子自身就有变的因素,和水、土等的助缘和合,以缘起力就会产生苗芽。依此类推可知一切因果只有在刹那性上才能建立。

  疑:论中用产生第一刹那瓶的现象来比喻,初始是瓶生起,最终是瓶坏灭,一始一终看起来差距很大,就像一个孩子最初来到人间,我们庆祝他的诞生;最终他离开人间,我们哀悼他的死亡,这是一生、一灭的两种事,怎么能说一致呢?

  我们有这样的疑惑,是因为我们没细心作过观察,稍作观察就能看清它的真相。比如,手里捏一团湿泥,立刻出现一个泥团,这是因缘生果,泥是因,手是缘,泥团是果。再用铁锤打这泥团,顿时出现一堆散泥,也是因缘生果,泥团是因,铁锤是缘,散泥是果。前后都是“因+缘 →果”的模式。

  人的生死也是如此,一个人的诞生是自己的业识配合父母精血而出现人的身体,一个人的死亡仍是自己的业识加上缘而出现中有形态。拉开来看,从无始到今天的漫长流转中,每个刹那的显现都是因缘和合的现象,而且在它产生的同时又作为因,配上其它缘,又产生下一刹那的现象,就这样,按照“因缘生果,果又成因,因又生果”的程序辗转不断地演变。就像手和泥造成了瓶,瓶和锤又造成了碎片一样,一切时空点上的显现都是缘起生的自性,由因缘和合只是显现新的法,并不是毁灭旧的法。

  我们再检查上面的观点,会发现这些观点多么荒谬可笑。

  观点一:铁锤毁坏了常住的陶瓶,使陶瓶变成无常。这是把因缘生果看成以缘毁灭了常法的因。

  观点二:铁锤毁坏了刹那性的陶瓶,自然产生碎片。这是把因缘生果看成以缘毁灭了因的同时,无因产生了一个果。

  观点三:铁锤既制造了瓶子的坏灭,又生起碎片。这是把因缘生果看成以缘同时制造了无事的灭法和有事的果。

  下面进一步辨析。世间人都说“铁锤是毁灭瓶的因”,这种说法合不合理呢?或者,从哪种意义上说合理,按哪种意义说不合理?

  【尽管如此,由铁锤能中断陶瓶同类不断而生的相续,也取名为灭瓶之因。】

  “尽管如此”是转折词,意思是,虽然铁锤没有造成任何灭法,并不是灭因,但由“铁锤能让瓶的相续中断”这一点也安立是灭瓶之因。

  问:前面说铁锤是产生碎片的因,这里又说是灭瓶之因,如何圆融这两种说法呢?

  答:我们过年贴春联,会写“辞旧迎新”四个字,其实,“辞旧”就是“迎新”,“迎新”就是“辞旧”,两者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的说法。比如,脚向前迈开一步,脚到了新位置时,就是离开旧位置时;脚离开旧位置时,一定到了新位置上。同样,“碎片产生了”和“瓶的相续中断了”也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的说法,新的碎片产生时就是旧的瓶相续中断时,针对前者就说铁锤是产生碎片的因素,针对后者可说铁锤是导致瓶的相续中断的因素。两种说法都可以。现在随顺世间名言把瓶相续的中断说成是瓶的坏灭,从这一点也把铁锤叫做灭瓶之因。

  【虽然按粗相续无常的现相说以锤灭瓶并没有不符合意义,但不了知细法性无常而认为“瓶期间常住,仅以其他灭因而无常”,则只是错乱而已。】

  (“粗相续无常”和“细法性无常”是一对专有名词,简称“粗无常”和“细无常”,中断了同类相续是粗无常,有为法法尔刹那灭是细无常。比如一个人几十年中刹那刹那显现人的形态,叫做人的同类相续。最后遇到死缘中断了人的相续,转成天身,这是人的粗相续无常。做人期间,每刹那是因缘造成的有为法,法尔是刹那灭的体性,这是细法性无常。)

  世人都说“铁锤毁灭了陶瓶”,按照粗相续无常的现相,以铁锤的因缘而导致陶瓶的相续中断,说它是灭因和实际意义吻合。但是,不了知有为法细法性的无常,心里认为陶瓶本来常住,只是由外因的铁锤使它变成无常,就只是一种错乱(为什么说是错乱?因为本来不是如此,还认为是如此,这就是心识错乱了。)。

  比如一个人中毒死亡,从“毒物让他此生的相续断绝”这一点说他中毒而死,和事实吻合,但认为他的身体一直如金刚般常住,只是毒物让他出现无常,这就是心识错乱了。

  一般人认为人死了才显现无常,人活着并不是无常,实际上,“诸行无常”是指即使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也是每刹那坏灭的自性,佛经里把人身比喻为广场中央的烛光,只有通达细无常才能领会这一比喻的喻义,事实上,不是到烛光吹灭时才出现了无常,而是在烛光稳定显现的期间,就是每刹那生灭的无常性。每刹那的光是由蜡烛、灯芯等因缘造成的,法尔只是一个刹那的显现,而且,由烛光是刹那灭的,才会被风一吹就导致熄灭,不然,常住的灯光再怎样吹也不会熄灭。

  《八大人觉经》说“国土危脆”,不懂细无常也难以领会其义。我们想一想,如果高山、平原在存在期间是坚固的,怎么能说“国土危脆”呢?学了细无常才知道,高山、平原都是由因缘造成的,即使在相续稳定存在期间,也只是每刹那瞥尔一现、瞬间就消失了,和银幕上瞬间闪现的画面一样。从刹那性来看,国土确实和泡沫一样,这样一闪就消失的东西,当然是危脆的。

  所以,要看到自己在哪点上错乱了,地球不是只到爆炸的那一刻才显现无常,而是就在存在期间也是刹那不住的无常体性。

  【因此,由不同的因缘集聚而出现的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阶段 ,一切都是缘起生的自性,以一组组刹那而次第安立的。】

  这是开示一条贯穿一切有为法的大共相,学习时把握从近到远、从小到大的方法,首先从切近处入手,把它观察清楚,然后展开来推到一切有为法上。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凡夫心量狭小,一下子讲广大相不容易相应,所以要找到很切近的点,心能在这点上观察、分析、体会,再逐步扩展到一切有为法上,就能落到实处,生起具体的认识和感受。

  以陶瓶和碎片为例,陶瓶从生到灭时,每刹那的显现都是缘起生的自性。首先,第一刹那的瓶原来不存在,以手和泥团等的因缘和合才显现。这以后在瓶相续安住的期间,每一刹那都是缘起生的现象,就是以前一刹那的瓶为因,以瓶以外的地水火风等为缘,显现后一刹那的瓶。由于刹那刹那都显现瓶的形态,就把这一组同类的刹那安立为瓶的阶段。在最后一刹那遇到了铁锤,忽尔就显现碎片的新形态,这是进入了新的碎片阶段。

  再看碎片也有从新生到相续灭的一段,碎片并不是本有的,它只是由瓶和铁锤造成的现象,所以它是缘起生、是刹那性的。在它产生之后,由前一刹那的碎片和地水火风等和合,产生后一刹那的碎片。这样碎片从新生到消失之间,每刹那都显现碎片的形态,把这一组同类的刹那安立为碎片的阶段。

  所以,陶瓶和碎片的阶段都是在一组同类的刹那上假立的。展开来,碎片之后有粉末,粉末之后还有后后阶段;陶瓶之前有泥团,泥团之前还有前前阶段,前前后后都是刹那刹那的显现。这是一条漫长的相续之流,这期间的一切阶段都只是缘起生的自性,都只是按照同类归纳的原则在一组组形态相似的刹那上假立的。

  再以自己为例作观察,以三生来说,假设前世作牛、今生作人、来世作极乐世界的菩萨。以前并没有这个今生的身体,这只是在自己的业识和父母精血和合时,才形成第一刹那,既然这是由因缘造作的法,就没有常住的体性,就只是一刹那的显现。此后,从入胎到死亡之间,刹那刹那由因缘显现人的形态,这组同类的刹那就叫人的阶段,实际上,除了一刹那显现一相之外,并没有别的实体的阶段。

  在临终最后一刹那,以念佛为因,以佛的大愿为缘,一刹那就出现莲花化生,这是生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此,刹那刹那显现轻虚之身、无极之体,直至证入无为法。这一组刹那可以说是净土菩萨的阶段。

  再看前世做牛的阶段,最初是以造恶的业识和父母精血和合出现了牛身的第一刹那,正当形成时,就是刹那性,从此由业力牵引,刹那刹那显现牛的形态,直至死亡。这期间,一组刹那都是显现牛的形态,合起来叫牛的阶段。

  像这样一世世往前推,一直推到无始,统观起来,才知道无边的生命旅程,实际只是一个个刹那灭的显现。在这里面没有一个实有的阶段,阶段只是一种假立,就是按照同类归纳的原则,把一组组的刹那安立为一个个的阶段。

  推而广之,十方三世的器情现象都只是缘起生的刹那性,不同的因缘和合,就出现不同的刹那显现。所谓阶段,只是按归类的原则在形态相似的一组刹那上假立的。在有为法的世界里,不论有多少种阶段,不论是同类还是不同类的阶段,不论持续多长或多短的阶段,总之,一切都是以一组组的刹那按次第而安立的。

  这里关键要理解阶段和刹那的关系,一般人认为阶段不是刹那,他认为有一段实有的阶段存在,其实,阶段只是分别心把一组刹那连系起来而假立的,除了一个个刹那之外,并没有别的阶段存在。

  没有通达刹那无常的人,在他眼里只有阶段、没有刹那,就像不懂微尘性的人,只“见”到一个个粗大的事物,比如一张桌子、一个人或者一座山等。以门为例,我们觉得是一种浑然一体的、有形有相的物体,其实,在微尘层面上只有许许多多的微尘,根本没有一扇整体的门,心前显现整体门的形相只是第六意识的错觉。同样,在时间的微观层面上,除了当下一刹那之外,谁也没见过整体的阶段。我们觉得有一段完整一体的时间,这是第六意识错乱了,出现了实有阶段的错觉。总之,所谓的阶段就是第六意识在一组同类的刹那上假立的。

  (三)摄义

  【如是,万事万物呈现了从因中新生,有因牵引之间同类相续不间断的安住,以及在因退失时同类相续也最终断灭的生、住、灭三相之性,而且,这不观待其他因、自己法尔不住第二刹那的无常性也为诸圣者所照见。】

  这里总结了两点,一是有为法呈现了生、住、灭三相,二是有为法的细法性无常。

  第一点:有为法呈现了生、住、灭三相

  注意到在描述生、住、灭三相时都出现了“因”这个字,像“从因中新生”、“有因牵引之间”、“因退失时”是告诉我们万物只是所作性,既是所作性,就完全受着因缘的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体性。从生住灭三相来看,就是有因集聚时,就从因中有新的相生起;有因牵引时,就一直变现这种同类的显现,这是同类相续的安住;因退失时,失去了因缘的支持,这种显现就随即消失,这是同类相续的断灭。

  灯焰是这方面最能启发人的比喻,它能很快让人生起理解。我们观察到,油灯点起来了,是从油和灯芯中出现了灯焰;在油和灯芯不断积聚时,有油和灯芯的牵引,刹那刹那都显现火焰之相,这期间,灯焰的同类相续没有间断,叫做灯焰的安住;最后油和灯芯没有了,火焰不可能无因安住在空中,到这时,灯焰的同类相续就断了,这是灯焰的坏灭。在灯焰上呈现了这样的生、住、灭三相。

  万物如灯焰,因缘如灯芯和油,万物显现就像灯焰闪闪发光,万物的坏灭就像没有油,火焰随即消失。一切有为法就是这样呈现出生、住、灭的三相。

  第二点:有为法的细法性无常

  所谓法性,就是法自身的体性。有为法本身就是刹那灭的体性,不必要观待其他因,这种自身刹那不住的无常,叫做法性无常。

  和粗无常相比,细无常是圣者瑜伽现量照见的事实,一般凡夫只是以理通达,不是以瑜伽现量照见。

  【如是,如教中所说,是以事势理成立的。】

  “教”即以正量成立的佛的圣教,不是外道的邪教。佛的教法用现量、比量、教量观察,没有丝毫垢染,是清净的圣教,其他外道都有染污。事势理就是事物必然如此成立的道理。

  三、遍推内外

  分二:(一)外器世界无常 (二)内有情界无常

  (一)外器世界无常

  分二:1、抉择刹那无常 2、揭示常执错乱

  1、抉择刹那无常

  以下一段是由两方面的理由,即万物有最终的坏灭和安住期间的种种变异,成立器世界是刹那无常的体性。

  理由一:万物最终坏灭

  【若作如是观察 ,即使外器世界的风、水、地以及须弥山、金刚石等的坚固事相,也全部是由诸有情业 力,像空中的浮云般最初形成、暂时安住 、最终以火等 坏灭 而于虚空中化为乌有故;】

  学习这一段,一要知来由,二要知比喻,三要知推理。

  (1)知来由(知道器世界的来由)

  论中“由诸有情业力”要连到下面的生、住、灭三相。器世界万物最初形成是由有情业力,暂时安住是由有情业力,最终坏灭还是由有情业力。

  知道万物的生、住、灭都是由业力决定,就知道万物只是业力所作的法,并没有独立的体性。

  (2)知比喻(知道浮云所表达的意义)

  在我们眼里,浮云是一种无实质的法,起先空中没有浮云,后来因缘积聚忽然在虚空中显现;然后一段时间内,呈现浮云的因缘在积聚,浮云的相就不断显现;最后因缘消散,浮云也消失在虚空中。

  实际上,器世界的万物就是虚空中呈现的一朵朵“浮云”,最初因缘集聚时,忽然在虚空中显现,这是生;其后在因缘没有退失期间,刹那刹那显现同类的相状,这是住;最后随着因缘消散,这类现象荡然无存,这是灭。我们心前的山河大地、城市街道、花草树木,乃至我们的住宅、住宅里的桌椅、电器,都是这样的“浮云”。

  比如,须弥山是不是一朵“大浮云”呢?没有通达细无常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实际上,原本没有须弥山,只是劫初由众生的共业忽然在虚空中显现这种巨大的现象;中间长时间里,须弥山刹那刹那在虚空中显现;到了劫末,三灾降临,大火把须弥山烧尽无余。所以须弥山和浮云并没有两样,只不过是朵体积巨大、相续长久的浮云。

  (3)知推理(知道由哪条理由推出器世界的万物是刹那性)

  器世界的每个事物上都有由业力最新形成、中间安住及最后坏灭的相状,因为能见到最后位的变坏,所以器世界的万物都是刹那灭的体性。为什么?因为如果万物不是刹那灭,就不会有它后来的变坏。

  理由二:万物安住时有变异

  我们抉择器世界安住时的刹那性,就是以“有变异故”证成万物都是刹那灭的体性。

  方法比较简单。上面细无常的道理精通了,接下来就在具体的事相上观察,推理方法是首先观察事物上的变异。观察变异要吃准,“变异”重在异字,“异”就是不同,所以把握一点,就是观察一个法后面有什么相和前面不同,比如是颜色不同,还是形状、位置、状态、性能不同等等。总之,观察到前后在哪方面有不同,就是在那方面有变异,也就证明在那方面是刹那灭的。

  为什么有变异的法就是刹那灭呢?因为有为法的存在方式只有永恒常、暂时常、刹那灭这三种方式,永恒常当然无变异,暂时常即暂时一段常住、在这一段的最后坏灭,而暂时一段常住就是这一段前后一体,这一段的最初不灭这一段的最后也不能灭,这和承许它最后坏灭相违,所以不存在暂时常的情况。这样就知道,如果一个法上有变异,那它既不是永恒常,也不是暂时常,一定是刹那灭。

  从哪些方面观察变异呢?这要注意俱有缘,俱有缘一变,变相就显示出来了,所以重点在俱有缘上拓开思维,一类一类具体地分析事物的变相。经过深入、持久、多方面地观察,最终会明白:器世界的万法本没有一段稳固的存在,本来只是刹那灭的法。再深入就知道器世界只是虚假的法,如同梦中的器世界。

  原先,我们认为器世界里有一部分法是恒常稳固的,即使学过一些无常的教法,我们也只知道到了地动山摇时才是显现无常,而在此之前是毫无变动的。这只是一种粗大的认识。佛法的无常超出世间认识的方面只在细无常上。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开演诸行无常时,重点落在细无常上。细无常是说,并非到天崩地裂时才显现无常,而是就在风平浪静时也是刹那生灭的,所谓的常住,实际上像石女儿一样一点也不存在。

  抉择好了细无常就知道,所谓的器世界,仅仅是由业力显现的一幕幕彼此他体的假相,由这种认识就可以彻底地破除常执,进一步以刹那性为基础,很顺利就能趣入空性。

  我们首先抉择器世界、根身、心心所的刹那性,是十分关要的趣入空性的加行。能够抉择到量,我们实执上的千斤重担就可以卸掉一大部分。为什么呢?因为抉择到器情万法都只是当下一刹那的显现,过去、未来的法像石女儿一样,而这一刹那的显现也是刹那就灭了,到这里再迈进一步证到这一刹那空,无边的二取山峰顿时就消失了,留下来只是平等一味的法性。

  所以,为什么最初一步要落在刹那性上?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识太粗、太沉重,无法一下子趣入空性,这就要有巧妙的过渡方法,首先抉择刹那性就非常巧妙。当你抉择到一切色法、心法只是一个刹那的显现时,问题就变得非常简明、轻松了,无边的诸法顿时减到只有当下的一刹那,能把这一刹那空了,万法顿时就空了。所以,这个刹那性就是趣入空性最佳的跳板,从这里起跳,轻而易举就可以趣入胜义。

  抉择无常时,我们要力求具体、细致,一类一类的现象在心里以理推导,确认它是刹那灭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像建造一座大厦需要一块块砖垒起来一样,我们只有在一个个具体的事物上作观,从这里进入,才能让无常的见解日益稳固、明显、深刻,舍此一路,没有其它办法。

  这里有两种方式,一种只是笼统地知道器情万法是刹那性,但自己没做过具体的观察,心里没有深刻的体认,在碰到具体的事物时,根本不知道这是刹那灭的。这样理和事就脱离开了,本来无常是有为法的法性,应该在万事万物上见到,如果万事万物上抉择不到无常,单单只是一种抽象的无常概念,这就有很大的偏差。因为无常只在具体的事物上体现,离开事,哪里有单独的无常呢?一般人口中说无常,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世界上哪一样也观察不到、运用不来,造成这种中空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扎扎实实地用功观察。

  另一种方式是注重基本功,对一类一类的事相都以理观察而确认到它的刹那性,由于思维缘着具体的根身、器界、心、心所把它想透了,所以遇到具体的人、事、物时,就都有能力作无常想,综合起来会对诸行无常引发没有人能夺走的定解。

  所以这两种方式很不一样,一种是大而空的,大而笼统的;一种是细而实的,能渗透一切的。

  很多人碰到具体的事情,心里根本不反应这是刹那灭的,面对一张桌子、一个人、一座山,一点刹那性也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用思维想透它,真正想透了,临时就用得起,心里会很有把握,而且思维越用越熟,越熟越有力量。这就像打拳,经过实战练习的人和花拳绣腿根本不一样,他是真刀真枪和很多人较量过,所以临场实战的能力很强,一上场就能用出来,而且能克敌致胜。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心引导》中这样说:“对于一切器情世界所具有的形成之后坏灭的相状,外界四季迁变,内有情由少至死的变化,从高至低、由盛而衰、由乐至苦等,凡是自他所见所闻的种种法,一切诸行犹如闪电、水泡、浮云般迁变的现象,乃至尚未对此生起明确的定解,就要持续不断地观修。”里面对观修无常的方法、修量和观修要具体化、要持续不断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交待。而在观修之前,最重要的就是通达细无常的法义,这就要精进地听闻、思维,对我们来说,现在欠缺的是有质有量的思维这一环。

  总之,我们需要作具体的观察,通过千百次的努力观察来引生无常的定解,这样才可能把无常观贯彻到方方面面,由此彻底掀翻常执,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样,见一张桌子,就知道桌子是刹那性;面对一个人,就知道人是刹那性;坐一辆车,就知道车是刹那性……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没有不是刹那性的。我们学习诸行无常,按这样由听闻转入思维、由思维转入修习,就会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

  以下开始抉择器世界安住时的刹那无常:

  【如此正安住时(器世界万物在同类相续安住的期间),也可见有外界四大种和色等五义由缘而增、减的变异(“由缘而增减”,缘指俱有缘,增、减是变异,比如因季节关系,水位上升和下降是增减的变异。);由宿业力造成环境的变异(“宿业力”:从心上说,是指同类习气的积聚。);如是,人作挖掘、焚烧等业;火等为其它大种损害;历时长久而变异;由心转变,诸外境义也如是转变,如同获得三摩地的行境等(这是讲“境随心转”,随着内心习气变得清净或不清净,外境五义也相应地转变。“三摩地的行境”是比喻,以十遍处为例,十遍处是指一切处观四大、青黄赤白、空无边际及识无边际,比如依靠禅定的力量,以水大为所缘,周遍一切时间、方所都能呈现水的显现。“等”字包括修白骨观等。),由此成立是刹那无常。(“由此”就是由有最后坏灭和安住时的种种变异。)】

  分七方面抉择:

  1、观察四大的变异,抉择刹那性

  “四大种”指构成器世界的基本元素——地水火风,万事万物都是由这四种元素构成,所以叫做大种。

  我们原先认为地水火风是常住或暂时常住的现象。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必须抉择到地水火风只是一刹那缘起生的现象,由此深入,才知道地是虚假的,和梦中的地一样,只是心前显了一下地的相,一刹那就消失了,所以并没有真实的体性。其它水、火、风也是如此。

  抉择刹那性的方法:首先观察这个法有变异,然后推导,它若是常住,则是前后一体,最初不变终不可变,现在变了,说明不是常住而是刹那灭的。总之,有变异的法就是刹那灭的法,有变异和刹那灭是一个意思。

  (1)抉择水

  观察一:江河里的水, ,干旱时,水量减少,水位降低;雨水多时,江水暴涨,水位上升,水有增减的缘故,水是刹那灭的自性,因为如果水是常住,则不会有任何增减。

  观察二:在我们的感觉里,长江在时间上是前后一体的,这就是常执。现在要破除这种执著,就要抉择到长江只是当下一刹那的一幕假像。

  以理破除常住的长江:比如汛期来时,一夜之间,长江水位上升了三十分米,如果长江是常住的,怎么可能上涨呢?常住的法永远不会有变动。所以,只有承许长江是刹那灭,由刹那刹那迁变的积累,才导致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从江水的流动也可看出长江是刹那性的,滚滚长江奔流直下,江水的位置迅速发生变化,表明长江水是刹那灭的,不然江水常住,永远也不会有空间的位移,这样怎么会出现奔腾的长江呢?比如江中的一个水分子开始在东方,后来移到了西方,如果水分子是常住,它的位置应不会转变,现在位置变了,说明已经不是原来的水分子了。由于有这种变异,就证明水是刹那灭的。

  这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水不变,只是水的位置在变,不变的水从此方流到了刹那彼方。另一种认为没有水从此流到彼,只是刹那在显现水的相,第一刹那显现它在前面,第二刹那显现它在后面,第三刹那显现它在更后面,前前后后连起来就生起它流动的错觉。后面的观点才是正确的。总之,我们要体会到,没有常住、没有静止、也没有流动,有的只是一幕幕缘起生的画面,和放电影一样。

  抉择到这一点之后,再看千江万河,水量有增减,水位有变异,因此都是刹那性。

  观察三:用手摇一碗水,水马上动荡,证明水是刹那灭的。如果水是常住,无论怎样摇晃也不会动荡。或者用火烧水,水在壶中沸腾,证明水是刹那性。

  (2)抉择火

  比如烧火,有柴时,火就燃烧;柴烧完,火就熄灭;柴多,火就旺;柴少,火就小。火的画面在不断转换,证明火是刹那灭的体性。实际上,没有常住的火,有的只是由柴、空气等因缘显现的一幕幕火的画面,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

  (3)抉择风

  观察一:风是动转的体性,没有静止不动的风,由风的体性证明风是刹那性,不然常住的风怎么能动转呢?

  观察二:比如,风从南刮到北,风的画面在不断转换,如果风不转换,能感觉到风在飘动吗?由风的吹动证明它是刹那灭的显现。

  观察三:风力有变异,风越刮越大或者逐渐变小,这是风力在转变,证明风是刹那灭的。

  总之,风不是常住的法,它只是因缘和合显现的一幕幕风的画面,显现的当时只是一刹那。

  地的刹那性不另作抉择,后面讲其它方面时会多次以地大作比喻。

  2、观察五义的变异,抉择刹那性

  “五义”指色声香味触五方面的意义,一个物体上的意义无非是这五种。比如一块面包,细致地观察,它所具有的意义就是五方面,面包的颜色、形状是色义;有面包粒子振动的声波是声义(只不过超出人类所能感知的频率范围);面包的香气是香义;放在口里咀嚼,有味道,是味义;有柔软的触感,是触义。

  我们把器世界的物体从相状上分类成色声香味触五义,把五义都抉择为刹那性,由五义合成的器世界就全体都是刹那性。这种抉择方法是先把总体分成若干个侧面,把每个侧面都抉择为刹那性后,总体就成立是刹那性。我们遵循这样的思路,对构成器世界的五义分别观察,抉择每一义的刹那性。

  (1)抉择色(色即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器世界中,万物的形状和颜色在不断变化,比如草木在春夏秋冬有非常分明的变化,浮云随风不断变换姿态,这都是明显出现了变异。也有很多物体,变化速度非常缓慢,但是逐渐积累下来,会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变化,比如一块巨石在大自然中逐渐风化,表明再坚硬的物体也存在变异。总之,在整个器世界当中,找不到一个形状和颜色一点不变化的物体。

  从万物的形状、颜色有变异这一点,透露出色是刹那灭的,因为如果颜色或形状不是刹那性,那应该永远保持当初的相状,而不会有任何变化。(比如一种形状,在一段时间中不变,它在这段时间里是前后一体的,既然是前后一体,前面不变,后面就不可能变,所以是永远不变。因此,形状上有变异,就决定形状是刹那灭的。)

  这个理很不可思议,虽然没有以现量或者精密仪器见过颜色和形状的刹那性,但是以正理的作用可以断定颜色和形状是刹那灭的。十方三世的任何形色都和梦中的形色一样,只是心识前显现的刹那生灭的影像。

  (2)抉择声

  声音的变化最为显著。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高低起伏,有种种声调、强度、旋律上的变化,这表明声音是刹那灭的法,如果声音不是刹那性,那就永远是第一刹那的声音,听不到一点不同的东西,照这样听不到声音的起伏、听不到一句话的意义或者一首乐曲的旋律。

  观察一:比如听交响乐,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激烈、时而平缓,这样的旋律实际是第六意识把多个刹那的声音连起来所造成的错觉。如果声音不是刹那性,那就永远不变,决定产生不了波动感。

  观察二:我们说话,下至说一句话都需要由刹那性才能建立。如果声音不是刹那性,那说第一个字就永远是第一个字,不会听到后面的字;说第一个音节,就永远是第一个音节,不会听到后面的音节。事实上我们听到一整句的语言,这说明声音是刹那性的,也就是由内心的作意、发音器官等因缘和合,刹那刹那显现不同的声音,第六意识把前前后后的声音联系起来,而听到了一整句的语言。

  观察三:我们口里发“阿”的声音,能听到声音越来越大,如果声音不是刹那灭,怎么会一点点变大呢?声音不是刹那灭,就永远是固定的一种相,不会有增强和减弱。

  又比如新年敲钟,钟声渐渐宏大,然后又渐渐变小,最后消失。从钟声有转变,就知道钟声是刹那灭的,不然绝不会变大或变小。

  进一步要明白,只有当下一刹那的声音呈现,前面的声音消失了,后面的声音还没有生起,如果意识不把前后的声音连起来,就只有当下一刹那的声音显现,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了。

  (3)抉择香

  我们用鼻子嗅香时,发现香气有浓淡、种类等方面的变异。比如先闻到浓郁的芳香,后来芳香渐渐散去,又传来刺鼻的臭气,过后臭气也消失了,所以香是有变异的。由香有变异,就一定是刹那性。不然,香不是刹那灭,就永远只是最初的相状,而不会有任何改变。

  进一步,当下只有一刹那的香在显现,除此之外,前前后后的香像石女儿一样根本没有。所以香只是刹那性的影像,如同梦中的香。

  (4)抉择味

  观察一:口里咬一根辣椒,开始时辣味不明显,很快辣味就强烈起来,可见辣味已经转变了。由辣味有变异,就一定是刹那性。

  进一步,辣味是所作的法,是由辣椒、舌根、唾液等因缘和合而造成的,所以辣味只是缘起生的现象。正当显现时,没有过去和未来法,只是当下一刹那的辣味。

  观察二:比如苹果没成熟时,味道是酸的;成熟时,味道变成了甜味。如果苹果的味尘不是刹那灭的,那苹果就永远是酸味,不可能变甜。

  总之,一切物体的味尘都是刹那灭的体性。

  (5)抉择触

  冷、热、软、硬、光滑、粗糙都是触。我们稍微留心,就能发现物体的触尘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刚出笼的馒头,柔软烫手,放上几天之后,变得又冷又硬。馒头从热变冷、从软变硬,表明触是刹那灭的,如果不是刹那灭,那软馒头就永远是软的,不可能变硬。或者我们穿的衣服,最开始很光滑,穿久了就变得粗糙,从这一点证明衣服的触尘是刹那灭的,因为如果衣服的触尘不是刹那灭,那就永远保持原状,而不会有任何改变。

  综上分析,色声香味触五义都是刹那灭的法,合起来,由五义组成的器世界就全体是刹那灭的体性,正当显现时只是一个刹那的影像。

  3、观察宿业造成的环境变异,抉择刹那性

  观察点是由业力因缘造成了哪些环境方面的变异,就是以业力关系导致在环境的哪方面出现了前后的差异。找到哪方面有变异,就说明这方面是刹那灭的现象。方方面面综合起来,会知道器世界全体是刹那灭的体性。再由刹那灭就知道刹那刹那是他体,排除掉过去和未来的刹那,就只剩下当下一刹那的显现,由此就知道器世界和银幕上的画面一样。

  观察一:春天的土地,经过农民的耕耘,会长出很好的庄稼,不耕耘就长不出任何庄稼。这个例子中,环境是土壤,业是耕耘,由这种业造成了土壤的变异,就是由不能生长庄稼变得能生长庄稼。

  由土壤有变异,就推出土壤一定是刹那灭的法。因为如果土壤不是刹那灭,那土壤就是常住的法,不论农民如何劳作,也不可能改变它的品质。所以,土壤一定是刹那灭的。

  知道了刹那灭之后,再观察,土壤前一刹那生了又灭,后一刹那也是生了又灭,刹那刹那都是他体法,这样当下排除掉前后的刹那,就只剩下当下一刹那的显现,而且现了就灭,所以现实中的土壤就像银幕上的土壤一样。

  这只是人间几个月由业力所造成的变异现象,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会发现业力在方方面面造成环境的改变,也就在在表明环境只是刹那灭的现象。

  观察二:在业感缘起中,说了十种恶业怎样造成器世界的染污,又说了十种善业怎样使器世界变得美好。比如,邪见业力让地上的宝藏逐渐消失;邪淫业力让环境变得染污;由善业力,五谷的色、香、味变得圆满,即使下劣物质也显现成珍贵之物……从这些变异方面,可以推出环境是刹那灭的法,因为环境若不是刹那灭的法,就是常住法,这样再怎样造业也不能使它改变。相反,环境是刹那灭的法,才会由众生业力的作用,而一步步地演变。

  比如,历史书上讲,万年前的水味像乳酪那样醇厚,今天的水则发展到不能直接喝了,即使经过净化的纯净水也是淡淡的,没什么味道。如果水味是刹那灭的,那就只会永远保持原态,不会出现前后悬殊的差异。

  又比如,就在二十年前,我们吃的蔬菜、瓜果、鱼肉,都感觉味道很浓、很有营养,吃了很有气力,现在吃什么都没有从前那样的感觉,味道、营养降低了很多。这也说明生态环境是刹那性。

  古印度有位叫耆婆的医圣,他在世时还有一种药王树,能照见人的肺腑,到了中国明朝,上品的人参多数有形,价格也不很高,到清朝时,价格提高了四五倍,人参的形色、味道却不如以前。按这样观察,业力确实造成了环境的变异,证明环境是刹那灭的显现。

  4、观察人为造成的环境变异,抉择刹那性

  观察点:由人类的工作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变异,由此抉择环境是刹那灭的体性。

  人为造成的环境变异处处可见,比如在我们周遭,有开凿隧道、建筑大坝、铺设高速公路、建造地铁、建造高楼、开通运河、人工降雨等等。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在短时间内让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在宣说无常法,尤其在今天,只要有一双慧眼,了解无常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容易。

  观察一:用镐挖地,泥土从地下移到地上,这是一种变异——泥土位置的变异,前面在地下,后来移到地上。泥土的位置变了,说明旧泥土灭了,变成了新泥土。

  “有变异故”推出泥土是刹那灭的法,因为如果泥土不是刹那灭,那么它在地下就永远在地下,不会有任何位置的改变。现在见到泥土的位置变化了,证明泥土是刹那灭的。

  再看泥土是刹那灭的法,前一刹那生了就灭,后一刹那也生了就灭,前前后后都是他体,所以在当下正显现泥土时,没有前后,只有当下一刹那的泥土,而且它刚一显现就坏灭了,所以和空中的浮云一样。

  观察二:能由挖泥推出泥是刹那性,举一反三,就可以推出一座城市是刹那性。比如上海是一座刹那灭的城市。为什么呢?因为一百多年前,这里只是东海边上的渔村,今天的上海完全是由人工建造的,一条条街道 、一座座高楼、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地铁、机场、水底隧道、公园、广场、港口,一切都是人类后来的创作。原先的渔村不见了,换成了大都市,这就是前后不同的变异,有变异就是刹那灭的法。

  这样讲还有点笼统。应该再具体化,比如思维一座高楼,原来是一块平地,后来由一块块砖堆积成了高楼。这些砖从工厂拉到这里,再由工人砌起来,每块砖都有位移,所以都有变异,都是刹那灭的。除了砖之外,其它材料也是如此。所以整座楼是刹那灭的法,像一朵浮云浮现在虚空中。

  展开来,上海所有的高楼、街道、广场,都是由一块块砖、一片片玻璃、一盏盏灯、一种种建筑材料组合起来的。这些都是当初用车运来,前面在工厂里,后来移到城市中,再由工人建起来的。这些材料有空间逐步的位移,而有了位移,就是前面的法灭了,新的法生起了。由此就知道,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刹那灭的,由建筑材料组成的上海城也就是一座刹那生灭的城市。

  总之,按这样实际作观察。除了从空间位置上找到变异外,还可以从物体状态方面观察,比如这些建筑材料是原来没有的,后来由工厂的加工而制成,这也说明这些材料是刹那灭的。或者,上海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由于有变异,就知道上海城是刹那灭的法。

  观察到量时就会相信,哪怕再大、再现代化的城市也不是稳固存在的事物,不仅没有永恒的城市,而且没有下至两个刹那安住的城市。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原先在我们眼里,城市是一种稳固存在的事物,现在抉择到城市是刹那性,前刹那的城市生了就灭,后刹那的城市也是生了就灭,前前后后的刹那是他体关系,这样,在显现当下的城市时,没有前后,只有这当下一刹那的显现,而且它现了一下就灭了,这不是像闪电一样的法吗?全上海的建筑物不就是虚空中的一朵朵浮云吗?还有常住的上海吗?这样的大城市只是一幕幕缘起生的假像,和海市蜃楼有什么两样呢?

  所以不要以为有实体的城市前后一直常存着,这是不可能有的。懂了之后,就常常观照,比如站在一座高楼前,就要提醒自己:这座高楼是刹那性的,它不是时空中稳固的存在,它像银幕上的高楼一样,只是刹那生灭的影像。既然是刹那性,当下就只有这一刹那,而且它第二刹那就灭了,所以这座高楼像水泡一样虚浮。像这样,运用刹那性这把无坚不摧的大铁锤就可以砸碎一切常执的妄相。

  5、观察四大相克,抉择刹那灭

  观察点是四大中一大如何损害另一大,也就是以一大使另一大产生了哪些变异,找到了某方面不同,就能断定这一大是刹那灭的。

  总之,观察一大如何损害另一大,是观察俱有缘的作用;观察另一大前后有什么差异,是观察变异;由“有变异故”推出刹那灭,是抉择刹那无常;排除掉前前后后的刹那,单单提出当下一刹那来,是以第六意识显出它的本相。

  四大相克有十二种情况,(比如火被水息灭,被地压住;地被水淹、被风吹散;风被火蒸热,水被火蒸发等等。)我们举几方面的例子。大家掌握了方法,就要对自己环境中的现象作具体的观察。

  (1)风克地

  比如,大西北的风沙很大,刮大风时,几小时就可以把一座沙丘刮得无影无踪。这是风大损害地大的明显例子。下面就以它来抉择地大的刹那性。

  首先找出在风大的作用下,地大有什么变异。大风把沙子从此处刮到彼处,沙子的空间位置产生了变化,沙子的位置改变了,就是沙子本身改变了,前面的沙子灭了,变成了新的沙子。

  再推:由沙子有变异,沙子一定是刹那灭的法,因为如果沙子不是刹那灭,那沙子就永远保持原样,而不会有任何转变。

  进一步,沙子前一刹那生了灭,后一刹那也生了灭,前前后后是不同的他体法,所以在当下没有前后刹那的沙相,单单只有这一刹那的沙相,而且它显现一下就消失了,所以沙子就像空中的闪电一样。一粒沙子是一刹那的幻化相,无数粒沙子也只是一刹那的幻化相,合起来,西北大沙漠只是在虚空中呈现的一刹那的假像。

  (2)火克水

  比如,目前全球气温上升,造成南极冰川大量融化。这是火大损害水大的现象,从这里可以抉择出水大是刹那性。

  首先看,在火大的作用下,冰川出现了什么差异。我们明显看到状态不同,原先是凝固的冰层,后来变成流动的水,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然产生了变异,也就是冰灭了,变成了全新的水。

  其次由“有变异”推出冰层一定是刹那灭的法,因为如果冰层不是刹那灭,冰层将永远保持原状,而不会改变,事实上,由于冰层是刹那性,才在火大的作用下一点点迁变,累积起来就出现冰川大量融化的巨变。

  冰川是刹那灭的,前刹那生了灭,后刹那又生了灭,这样生生灭灭,只是一系列他体的刹那法。既是他体,在当下就没有前后刹那的冰川之相,这样排除掉一切前后的刹那,就只有当下一刹那的显现,而且它显现一下就消失了,所以和银幕上的冰川一样,是刹那灭的影像。

  6、观察时间造成的变异,抉择刹那灭

  “由时间造成的变异”是指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出现了相状上的改变。这种随时间而出现的变异,在万事万物上都存在,小到粒子,大到天体、星系,无不随着时间而迁变。

  比如一碗新做的大米饭,过夜之后,形状、颜色、气味、口感、软硬都变了,所以时间是造成米饭变异的因缘。

  进一步由“有变异”抉择米饭是刹那灭的法。怎么抉择呢?就是如果米饭不是刹那灭,那米饭就是常法,这样不论米饭放多久都不可能变质。但事实上,米饭放了几天就发馊、发臭、长毛,证明米饭是刹那灭的法。

  知道米饭是刹那灭之后,再看米饭,只是一个个不同刹那的显现,前一个刹那的饭生了灭了,后一个刹那的饭又生了灭了,饭是许多个不同的他体。既然各刹那是他体,那在当下就没有前后的刹那,在当下就看不到任何过去和未来的米饭,只有这一刹那的米饭,而且它生了就坏灭,所以和肥皂泡一样。

  按这样类推,破饮食、破电器、破家具、破住宅、破城市、破国土、破地球、破星系、破三千大千世界、破一切器世界。

  破饮食、破电器、破家具、破住宅

  我们每天享受的饮食,不论哪种饮料、糕点、面食、水果,经过几天,颜色、气味、口感就和刚买来时不一样,由此就知道,一切饮食都是刹那灭的法。当下正显现时,只是一刹那显现那样的色、香、味等,而且它转眼就消失,所以一切食物都只是幻化的食物,如浮泡般当生即灭。

  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在这些食物上能抓到一点实义吗?等我们执取时,它已经消逝了,所以最后一定是一无所获,既然无实义可得,我们有什么必要对饮食生贪呢?有什么必要没得到就心中不快呢?

  观察家里的电器,彩电、冰箱、空调、电脑、壁灯、微波炉,一样一样作观察。当初从商场买来时,崭新、光亮,用起来顺手,不出一点故障。但是用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电器变得陈旧,颜色褪了,线路老化了,故障出来了……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异,由此就知道大大小小的电器,只是一刹那生了就灭的假像。

  再看家具,桌、椅、橱、柜,刚搬进家门时,样样崭新,用了几年都变成老家具了,由此就抉择到满屋子的家具都只是刹那灭的显现,没有一件是常住的。我们是把前前后后的刹那混成一体,误以为有什么常住的家具。其实这只是一堆生生灭灭的肥皂泡,在上面得不到任何实义。

  再看住宅,住了几年,门、窗、地板、天花板、墙壁都明显地变形、开裂、褪色,这表明房屋是刹那灭的法,既是刹那灭,前后的刹那就是不同的他体。当下正显现房屋时,根本没有前后的刹那,单单只是这一刹那的显现,而且它刚一显现就灭了,所以房屋完全和肥皂泡一样。

  一刹那是显现一个房屋的泡泡,多少刹那下来,也只是一个个的泡泡。在这样的房屋泡泡上能得到什么实义呢?这样一想,才觉悟家里的物件只是一个个浮现的肥皂泡,自己多年付出努力,就是为了得到一组“好看”的肥皂泡,岂不是颠倒之举。

  破城市

  比如,一座新建设的城市,房屋、街道、立交桥、路灯,样样都是崭新的,但过了十年再看,整座城市都陈旧了,楼房的色调变得黯淡,街道的路面已经开裂,路灯也不像原来那样明亮。由这些可抉择到城市是刹那灭的法,如果城市不是刹那灭,那就永远保持原貌,应该和十年前的城市一样。城市出现了变化,证明城市是刹那灭的法,像闪闪的烛光一样。在这样一刹那就灭了的城市上,得不到任何实义。

  (很多人出门在外,读书工作,到了春节回家时,都会感到家乡变化很大。这时候前后对比很明显,人往往会生起很强的无常感受,这样的感觉人人都有,可惜一般人不懂得从这里推究整座城市的刹那性,即使学佛的人也在生起一念无常感之后,就轻易放过去了。但是,也有人探索真理的愿望强烈,他这时会把握修无常的机会,从这里抉择一座城市乃至所有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体性,这就是智者随时随地的观察修。能这样实地观察,就会知道,一切都过后就不复存在了,世事都在迁变中,恍然如梦!)

  破国土

  有个“沧海桑田”的成语,是说古代的神仙女子麻姑,修道中曾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就是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反反复复经过了三次)。

  我们想想,如果器世界是常住的法,怎么可能由沧海变成桑田呢?原先是浩渺无际的大海,后来成了满眼绿色的桑田,完全成了崭新的世界,这只有由刹那性才能解释。不然沧海如果常住,就应该永远是沧海,再怎么也不可能变成万顷良田。从这里就知道,沧海桑田是刹那灭的法。

  又比如西安,一千多年前是唐朝的国都——长安,当时长安一带很大的面积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风调雨顺、森林茂密,但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变,由于长期过度地采伐、开垦,水土大量流失,森林植被消失,今天成了风沙严重、水资源缺乏、荒山秃岭的贫瘠之地。

  从西安地区有变异可以推出它是刹那灭的法。什么是西安地区呢?从刹那性上回答,就是当下一刹那生了就灭的幻相,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常住的西安地区。所谓的常住,只是第六意识把前前后后的刹那误认为是一体,而生起的错觉。

  总之,大家可以观察自己所在的地区,今古一对照就知道,自己是生存在一片幻化的国土中,影子般的国土里浮现影子般的人,本来就是如此。

  破地球、破星系

  不论地球还是大大小小的星系都是由一大堆的粒子组成的,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粒子有生起、衰变和陨灭,既然基本单位的粒子有生灭变异,由其所组成的宏观天体就一定有形成、安住和毁灭。由天体有变异,就知道它是刹那灭的法。

  我们要认识到,所谓的天体,只是当下显现一刹那的幻相,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坚久的天体,所以天体是个体积庞大的浮泡,太空中充满了这样的浮泡。

  破三千大千世界

  我们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是由因缘造成的有为法,它是原本没有,最初是由众生的共业成熟而形成的,而且也在最后劫末时,被火、水、风三灾毁灭无余。

  从“大千世界无余毁灭”这一点往回看,我们会发觉,宇宙从形成到毁灭之间所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只是刹那灭的影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大劫中所显现的一切事物最终都烟消云散了,由最终的消失就知道它们当初存在时一定是刹那灭的法。所以,佛语千真万确,国土危脆、世界危脆,有为法一刹那就灭了,毫无实义,所以只有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才是生命的归宿。

  以上从“随时间变迁”的角度抉择器世界的刹那性,此外还有一条抉择途径,就是从空间位移上入手抉择。大家知道,宇宙中的星系、星云都在运动,比如地球日夜围绕太阳旋转,从这一点就知道,地球上的山河大地、城市高楼,一切都是刹那性的。地球在旋转也就是它上面每个点上的事物都在位移,这一移动就是全新的改变,既然有改变,就是刹那灭的法。

  所以,地球只是一个巨大的浮泡,全体是虚浮的泡影,而地球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个大浮泡上大大小小的泡影,所以这是“一泡之中有万泡,万泡合来是一泡”。

  不仅地球是如此,整个太阳系、银河系、太空中的无数星系也都在不断运转,这一运转说明全体在迁变中,都是刹那性的影像。放眼观去,无数大大小小的肥皂泡在虚空中此起彼伏,大千世界俨然一大幻化场!

  7、观察境随心转,抉择刹那性

  比如瑜伽士由心清净的力量,把泥土观为黄金,就能显现成黄金。由泥土变黄金的缘故,泥土是刹那性。不然,泥土是常住法,瑜伽士有再深的三摩地,也不能使它转变。像这样,证得甚深的定心,以心力能让一切色法按自己的所欲自在转变,由此就证明器世界的色法是刹那生灭的。

  或者万物随顺有情的心,由心造善恶业成就种种世间界。心不清净造恶业,庄稼的色、香、味等都下劣不圆满,黄金等珍贵物产也变现为炭等。心变得清净,庄稼的色、香、味等也随着显现为圆满,即使是下劣物质,也显现为珠宝等的珍贵物质。从“万物随有情的心而转变”这一点,说明万物是刹那性。或者从因果上推,万物由心变现,心是因,万物是果,不可能因的心识是刹那性,而果是常法,所以万物是刹那性。

  以上我们通过七个方面的观察,抉择了器世界的刹那无常。从这里也发现原先的观点不正确。我们过去认为自己是处在稳固的器世界环境里,就像一只蚂蚁呆在一个大碗里一样,这个器世界坚固可靠,长期不会毁坏、不会变动。抉择了细无常才知道,器世界的森罗万象,总的只是刹那性的假相,没有实体的大地托住我们,也没有实体的房屋、高山、日月。所以,并不是无常的有情安住在常存的器世界里面。器情万法是一味的刹那性、是一味的虚幻,就像梦里的人活在梦里的世界那样,有情是虚空中瞥然一现,世界同样是虚空中瞥然一现,一切一切都只是一刹那生了就灭的显现。

  2、揭示常执错乱

  【然而,仅仅由形状 、颜色 、触 等的相状相似,而于同类相续不间断的诸前后刹那错乱为一体,从而认为是常法。】

  这一段精确地描述了凡夫是怎样生起常执错乱的。从三方面剖析:一、错乱的原因,就是以什么原因造成错乱;二、错乱的对象,就是对哪种法产生了错乱;三、错乱的结果,就是由错乱生起了哪种错误认识。

  错乱的原因是形状、颜色、触感等的相状相似,以及第六分别意识无法辨别;错乱的对象是同类相续不间断的前后刹那;错乱的结果是对前前后后各不相同的刹那执著为一体,由此生起认为此法是常住的错觉。

  比如,一台笔记本电脑,外形是像笔记本那样薄薄的长方体,打开来有液晶显示器和键盘;电脑外壳的颜色是银灰色,键盘的颜色是黑色,屏幕是暗灰色;用手摸外壳有种光滑、坚固的感觉。在这台电脑新买来的几个月中,形状、颜色、手感、功能都非常相似,根本看不出它有什么变化,前前后后显现的都是相似的相状。以这个原因,我们产生了电脑前后是一体的错觉,认为电脑在这段时间内是常住不变的。

  这里,笔记本电脑在一段时间内前后的相状极其相似,是致使心识错乱的原因。对于哪种法,心识错乱了呢?心识是面对前后他体但又相似的一连串的刹那显现,陷入于错乱的状态中,把前前后后混淆为一体。以心识错乱产生了什么结果?就是在心识错乱之后作出了错误判断,认为电脑是常住不变的法。

  问:上面说了造成错乱的原因,一是前后的显现非常相似,二是第六意识无法辨别,为什么说这二者是造成错乱的原因?

  答:如果事物前前后后的相状明显不同,即使是凡夫也不会产生常住不变的错觉,比如电视画面不断地切换,我们不会认为这是不变的画面,又如,灯焰忽高忽低地闪动,也不会认为是常法。所以,引起错乱的因素一定有一条,就是前后的相状极其相似,是这个原因使心不自主地陷入错乱。(比如,一块钻石看上去亿万年都丝毫不变,谁见了都认为它是长久不变的。)

  单有这一条还不够,因为在第六分别意识转成圣者瑜伽现量时,即使变化再微小也能了了分明地见到。凡夫和圣者看同一事物,有真实和错乱的差别,凡夫就像在远处看瀑布,因为超出了他的分辨能力,所以“看到”的只是静止不动、像白布那样的假像;圣者就像在近处看瀑布,看到的是刹那刹那明显迁变的水。所以,在造成错乱的因缘中还有一条,就是第六意识无法辨别。不然,哪怕前后的显现有多么相似,也不会生起常住的错觉。

  前面我们“由有变异”抉择刹那灭时,差不多是用同样模式在讲解。每一回讲完了某种法是刹那灭之后,总是强调说,“因为这是刹那灭的,所以前前后后的刹那是许多个他体的法。既然是他体,那在当下显现这一刹那时,就没有前后刹那的显现。现在把前前后后排除掉,单单只有这当下的一刹那,而且它一刹那就坏灭了,这样就在心前现出了细无常的总相。

  这样讲实际已经给你讲了要点,讲了消除常执错乱的方法。为什么说是要点呢?首先看常执是怎样形成的,本来物体前前后后是一个个他体的刹那,但因为前后的相状太相似了,第六意识分辨不出它的差别,就把前后混为一体,由此生起它是常住的错觉。到这里抓住两点,一是由于前后相似,而混为一体;二是由于前后一体,而认为是常住。

  现在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才能消除常执,方法就是从生起常执的反面进行操作,分两步,一是粉碎一体,二是孤显刹那。

  一、粉碎一体:我们知道,错乱是把前后相似的刹那显现混淆成一体,反错乱就是把一体碎成别别他体的刹那。怎么碎开呢?就是用“刹那灭”这根金刚杵对准了点一下,“一体”的妄相立即就分成一个个刹那,也就是,由有变异推出是刹那灭之后,再前前后后观察,前一个刹那生起坏灭了,下一刹那又生起坏灭,再下一刹那又生起坏灭,排开来只是一个个他体的刹那法,这样就彻底瓦解了“前后一体”。

  二、孤显刹那,即孤零零地显出当下一个刹那来。怎样孤显呢?这样看,当下一刹那正显现时决不会杂有前后的刹那,过去和未来的法如石女儿一样完全见不到,因此就只有当下一刹那的显现,而且它刚生起就灭了。这样就看到了有为法在名言中的真实面目,也就开始在念念执著常住的大黑暗中现出了细无常的总相。到这里才明白为什么佛法把有为法比喻成闪电。

  知道了以上的方法之后,再经过反复串习,就会对刹那灭形成明确的定解,见到万事万物,心里坚信这是刹那灭的法,这才有了坚定的无常信念,由此能从内心深处把常执彻底遣除掉。从此,心态和行为会产生根本性的转变,不论别人说什么都骗不走你的心,你不会相信有为法有所谓的常住。这样串习下去,就能到达对于一切所作境界都不贪著的境地。

  (二)内有情无常

  分二:1、身无常 2、心无常

  1、身无常

  首先分析段落结构。论中先从总体上讲了有情根身都有从初生到最终坏灭的过程,而且在安住期间表现出种种变异,由“有变异”成立根身是刹那灭的法,一期身体的相续实际上只是许多个他体的刹那。

  总之,由两方面推出根身刹那无常,一是根身总体上有生、住、灭;二是安住期间有种种阶段变异。

  【内有情各自身 、根 的种种相 ,最初以惑业引生,在同类安住的最后际,寿命耗尽而坏灭。】

  生、住、灭三相:生是最初由烦恼和业引发而新生,住是一期身体的同类相续还没有中断,灭即到了同类相续的末尾,一期身体的相续最终坏灭。

  比如,最初以业和烦恼投入母胎,以心识的力量取父母的精血而显现身体的第一刹那,叫做“生”。从住胎第二刹那开始,直到今生最后一刹那之间,刹那刹那都显现人的身体形态,叫做“住”。到了最后刹那,心识离开身体,身体的同类相续到此断灭了,叫做“灭”。在这之后就成了一具不被心识摄持的尸体。

  【现在正安住时,也是最初住胎、出胎,其次从婴儿到衰老到死亡之际,期间以各种年龄阶段次第转变,以及以苦乐等各异的阶段依次产生。】

  今生在身体安住期间有各种年龄阶段按照次第转变,包括:最初在母胎中住胎的阶段——胎中五位,出胎的阶段,从诞生到死亡之间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前一阶段灭了,后一阶段又生起,叫做次第转变。而且有苦乐等各不相同的阶段依次产生,比如,身体一时苦,一时乐;一时饥,一时饱;一时胖,一时瘦;一时疲倦,一时精力充沛等等。

  【如此,与心相续相连、以受摄持、按一一刹那前后因果相连而产生,】

  身体由心识摄持,所以说相连。比如截断了的手,心识没有摄持它,就不会有苦乐的感受;手在身上和心相连时,就一直被感受抓住,手有冷、热、痛、痒、酸、胀等的感受,叫做以受摄持。前一刹那的身体是因,后一刹那的身体是果,前前生后后,因果相连而产生。

  【并且随着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

  没有贪、瞋、痴三毒的心是清净心,以烦恼杂染的心是不清净心。“同类转变”,即身体转变的相和心态同类,这是由无欺缘起律所决定的,也就是由贪、嗔、慈、喜等心态,恰如其分地变现与其同类的身体相状。

  【以及见到有增、减、胜、劣、苦、乐、境、作业等别别不同阶段的缘故,】

  增:相貌、种类等的增上。减:相貌、种类等的降低。胜:身强力壮、身体有光泽等等。劣:胜的反面。境:身体所在的地方。作业:身体作某事。见:现量见。

  以上列举了证成身体是刹那性的理由,即见到身体有种种变异的缘故。下面下结论:

  【应知是他体的众多刹那。】

  “他体”筒别“一体”,比如第二刹那的身体和第一刹那的身体完全不同,叫做他体。

  上面观察到身体有变异,证明了身体是刹那灭的法。一期身体从诞生到坏灭之间是许多个别别他体的刹那。所以并不存在常住的身体,身体是刹那灭的法。

  下面破除人们心中常见的几种常执:

  一、虽然身体形态变化了,但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比如身体在表演舞蹈,虽然肢体在运动,身体的形态在改变,但身体本身是不变的。

  二、身体的感受变化了,但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

  三、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变化了,但身体本身不变。

  四、身体的重量、体积增加了,这只是在原有身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东西,原有的身体并没有改变。

  以下逐一破斥:

  一、破身体形态变化、身体不变

  所谓身体的形态改变了,实际就是整个身体改变了,也就是当身体在活动时,原有的身体已经不复存在了。

  以木偶作比方,木偶的头部、四肢来回地活动,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木偶的形态改变了,也就是木偶每根木条上每个点的位置都改变了。所有微尘的位置变动了,就是所有的微尘都变成了新物质。所以,木偶的形态变了就是木偶本身变了。

  上次讲过这方面的推理,现在再复习一次。如果木偶不需因缘也能动起来,那就可以永远不停地活动下去,成了像疯子一样谁也控制不住的木偶,但这显然和事实不符。再者,如果木偶可以无因向某一方动转,为什么它不向其它方向动转呢?它应该能向任何方向动转,这也和现量相违。实际上,是以前一刹那的木偶为因,演员的手抽牵为缘,才出现木偶形态的变化。所以木偶的新形态是因缘和合的新产物,完全和前刹那的木偶不同,所以说,木偶变换了形态,就是变成了新的木偶。这样就破除了“木偶不变,只是形态变”的观点。

  同理,身体本来是许许多多微尘的积聚,我们把它叫做“点阵”。当身体从一处移到另一处的时候,这个“点阵”中的每个点都移动了位置,既然位置移动了,就表明这些点上的微尘完全更新了。所以说,身体形态变了就是整个身体变了。

  这条道理弄通了,我们就知道,自己一天当中行住坐卧,身体的形态在不断地改变,因此身体也就在不断地改变。由身体动转而改变,证明身体是刹那灭的体性。

  二、破身体感觉变化、身体不变

  有人认为:虽然身体的感受有很多变化,但身体本身并没有变,始终是同一个身体,时而感受苦、时而感受乐、时而感受冷热等。比如刚吃过早点,肚里很饱,到了中午肚里开始有饥饿感,虽然感受上有从饱胀到饥饿的变化,但身体是不变的。

  破斥:感觉和身体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感觉和身体是一体,那么感觉从饱到饿变了、是刹那灭的法,则身体也是刹那灭的法。

  对方说:我承许感觉和身体是他体关系。

  我们说:如果身体是常法,而感觉又是前面饱后面饿的,那感觉前后不同,就是刹那灭的法,这样,身体是常法,感觉是刹那生灭的法,两者就是无关系的他体,既是他体,身体怎么会有饱和饿的感觉呢?

  对方说:虽然身体没有饱和饿的感觉,但身体知道饱和饿。

  反问:知道饱的知和知道饿的知是一样吗?

  他说:不一样。

  抓住这个“不一样”发问:既然不一样,这个“知”就有变异,就是刹那灭的法,这样“知”又和常法的身体成了他体关系,这样“知”在身体之外,身体怎么知呢?

  他说:虽然“知”在身体外,但身体上还有一个“知”来知道它。

  破斥:一个“知”需要由另一个“知”来了知它,按这样推下去,就有无穷个“知”的过失。

  由以上的辩论就知道,感觉和身体是分不开的,并没有脱离身体的独立的感觉,感觉变了就是身体全部变了。比如吃火锅时,感到全身发烫,被汗湿透了,吃完之后浑身气血旺盛,全身的感受和吃火锅之前不同,随着感受变化,身体已经换成了新的身体。又比如,清晨出门上班时身体很轻松,工作了一天,消耗了精力,等到下班回家时,腰酸背痛、头部发晕,全身懒洋洋没有一点气力,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这个身体和早上的身体是一体吗?我们觉察到,全身的感受都有明显的变化,说明身体已经变成了新的身体。

  三、破身体功能改变、身体不变

  有人说:我的胃功能时好、时坏,胃功能好时吃得下一大碗饭,胃功能差时连一小碗也吃不下,但胃还是原来那个胃。

  破斥:胃功能和胃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当胃功能从好变差时,和它一体的胃也发生了变异,这和承许胃不变相违;如果是他体,胃功能和胃就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法,这样,胃功能在胃的外面,和胃脱离,胃就成了没有消化功能的法,而没有消化功能的法怎么能叫做胃呢?

  总之,要理解到身体的属性和身体不是他体,离开了属性并没有独立的身体。身体的属性包括形状、颜色、温度、功能、重量、体积等等。如果身体和属性是他体,那身体就无形、无色、无声香味触、无温度、无功能、无重量、无体积……这样的身体,没有形状、颜色,眼识看不到;没有声、香、味、触,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觉察不到;体温计测不到,刀切不到,听诊器听不到,这就成了像虚空一样的身体。

  其次,如果属性和身体是他体,那二者就毫无关系,怎么能说此属性是身体的属性呢?因此,两者不是他体。在属性发生了变异时,就是身体发生了变异。

  四、破身体有增减、原有的身体不变

  有人说:身体长高、长胖了,只是在原有身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

  破斥:如果新的身体只是在原有的身体上增加了新的部分,而原有的身体是不变的,那么这个新身体就是原有的身体上加上新的增添的部分,我们请这个身体向前走几步,走到前面的身体因为发生了位移,所以成了全新的身体,应该是无常法,而原有的身体是不变的常法,应该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这样,这个身体就分成了两部分,新的增添的部分移到了前方,原有的身体留在原位上,但这显然和事实不符。

  有人说:胎儿在母亲子宫里,他是由最初的一小点逐渐增长成几斤重的胎儿,最初的那一点永远在胎儿的体内。

  这也是谬论。如果最初那一点还在的话,那就是不变的常法,这样,在母亲向前走动时,母亲的身体和子宫内的胎儿都到了前方,而那点不变的东西因为是常法,应该独自停留在虚空中,和子宫分离。但谁也没见到这种现象。

  又有人认为胃切除了三分之一,虽然胃变小了,但还是原先那个胃。

  破斥:这个胃和原有的胃是一体吗?如果是一体,那就成了要么原有的胃减少了三分之一,要么后来的胃没有被切除。

  对方答:原有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当然已经从体内取出来了,我没说现在的胃和原有的胃在总体上是一个,我只是说剩余的三分之二和原先胃的这部分是同一个。

  破斥:请这位胃病患者向前走一步,这一走,身体移到了前方,应该是有变异的无常法,而胃的剩余部分因为是常法,应该留在后面,但我们从没见过这种身体和胃分离的现象。

  还有一种怪论说:虽然胃在膨胀,但胃的本体并没有变,就像一个气球,可以吹得很大,但还是那个气球。

  破斥:实际上,气球被吹大时,气球已经变成了全新的气球;胃在膨胀时,胃已变成了全新的胃,原因是:当胃在膨胀时,组成胃的所有微尘都有位移,都变成了新的微尘。

  有人说:不一定,这只是一部分发生了位置移动,而胃的中央部分并没有改变。

  破斥:如果胃里有不变的部分,请向前走一步,这一走,身体又分成了两块。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白我们的语言、观念有很多不符合事实的地方。我们常说:身体长胖了、长高了、脏了、干净了、受伤了、身体在动、肠胃在蠕动、心脏在跳动,我们说的时候,心里是认为还是过去的那个身体,只是它增添了、减少了、运动了、功能变化了、有不同的感觉了,其实身体增减了、运动了、功能变了、感觉变了,就是身体整个都变了。

  有人认为时间是身体的属性,一天当中,身体的时间不断在变化(比如一点钟的身体、五点钟的身体),而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

  破斥:身体和时间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时间的生灭就是身体的生灭,比如前刹那灭了、后刹那生了,就是前刹那的身体灭了、后刹那的身体生了,由此,身体并不是原来的身体。如果是他体,时间就成了脱离身体的法,这样是时间自己在生灭迁变,怎么能归到身体上呢?应成身体没有时间这种属性。

  其它形状、颜色、体积、重量、功能等属性,都可以按这样破除,即属性和身体是一体,属性变则身体变;如果是他体,属性就成了身体之外的法,这样属性是独自变化,和身体无关,不能叫做身体的属性。

  有人说:虽然我承许身体是刹那灭的法,但不决定后刹那的身体和前刹那是不同的他体。

  问:你认为前刹那灭了,后刹那又生起前面那个法吗?

  他说:虽然前刹那的法是灭了,但后刹那又再生出它来,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狡辩,如果不破除,会有很大的问题。这是到了关键点上,必须辨明不可。怎么说是关键点呢?因为我们说:由身体是刹那灭,身体就是许多个他体的刹那,由此就可以分开来,而且知道刹那刹那都是显现新的身体,时间一过,原有的身体就不复存在了。现在他提出“虽然是刹那生灭,原来的法还可以重新产生”,那就否定了前后他体。

  以下破斥这一点:

  比如,由前刹那的因产生后刹那的果,我们注意到“因灭时就是果生时,中间没有任何间隔”。现在看,如果第一刹那的甲灭了,第二刹那又生了甲,盯住第二刹那这个点,在第二刹那时又是甲灭了、又是甲生了,同一个甲怎么可能在同一时刻又灭了、又生了呢?灭了就不是生了,生了就不是灭了,一个法上不可能存在生和灭两种相违的状态。所以,第二刹那的身体决不是第一刹那的身体,两者全然不同。

  通过以上的辨别、分析,我们了解到身体既不是在不变的部分上累加出来的,也不是“身体不变、身体的属性在变”,也不是一段时间内常住再变异,又不是重现原有的身体。所以,身体是刹那灭的体性,一期身体的相续只是许多个他体的刹那。

  最后还想说一点,我们必须抉择到承许身体刹那灭是最合理的观点,也是很稀有的观点。但这要靠自己用心体会到才行,只是录音机那样重复说一个结论是不行的。

  举个例子,胎儿从一点开始逐渐演变成具有五官、四肢的圆满胎身,这是一种显著的巨变。想一想:如果胎中的色法不是刹那灭,能发生这样的巨变吗?我们对比两种观点的合理性,一种观点认为胎身不是刹那性,那就是常住的体性,在常住里面不能成立暂时常,因此是永恒的常住,这样就成了永远是原来的形态,一切身体后后的阶段都不可能现前。另一种观点是承许刹那性,这是最合理的,因为刹那灭也就是刹那变,想想看,一刹那变出一个新的相,下一刹那又变出一个新的相,每次变一点点,经过万亿个刹那的微变,累加起来就会出现显著的变异。按这样看,无论在身体上出现多少种的阶段、出现多长或多短的阶段,乃至生生世世的身体转换,都可以解释得通,因为刹那灭就是更新不断地更新,累加起小的变异,就会出现巨变。

  (以上讲了由微变渐积到巨变的真理。)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还没有抉择到位。很多人认为变异的累加就是把一点点变化加起来,就像在一个器物上不断镶上珠宝一样,在原有的基础上一点点加上去,加多了,就成了一个大东西。(这是一种常执,把原有的那个基础看成不变)

  事实上,变异的累加是指变了一点又变一点,越变差距越大,不是加了又加,那就成了在常法上加东西,这种观点我们上面已经破了。打个比方,这就像连续拍了很多张身体的照片,把照片排开来,每两张都是全然不同的他体法。虽然相邻两张的相片差别很小,但是因为每换一张都有微变,积累到第一万张时,就和第一张有很大的差异。

  有人质疑:你说前后的刹那是全然不同的他体法,而全然不同就是毫无相同,是百分之百的变,既然是全变,怎么会有变得小和变得大的差别呢?

  答:在百分之百的变当中仍有变得大、变得小的差别,比如电影胶片,隔得近的两张是他体法全然不同,但很相似,这是变得小;隔得远的两张也是他体法,全然不同,但是相差远,这是变得大。

  总之,身体是缘起生的刹那法,前后刹那的显现完全是他体的,身体就像银幕上显现的一幕幕影像,决定是以这种方式成立的。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才知道为什么佛法把身体比喻为梦幻泡影。

  旁述身心关系

  在抉择身无常时,论中说:“随着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这句话非常深细,不咬嚼一番,是难以深入透彻的。

  以下逐步观察:

  第一、身体状况有变异故,身体是刹那无常,即身体只是一个个他体的刹那,由此就知道是在前一刹那的身体彻底灭了之后,出现后一刹那全新的身体。

  第二、观察后一刹那的身体相状是如何显现的?如果单单是由前一刹那的身体为因而产生的,为什么后一刹那只显现那种特定的相状而不是其它?换句话说,身体的表现有无数种可能性,血压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升高和降低还有很多量级,依此类推,心跳有加速和减速,呼吸有急促和缓慢,气血有通畅和阻塞,肌肉有紧张和放松,皮肤有光滑和粗糙……诸如此类,可以划分出林林总总、千差万别的相状。如果单单是由前刹那的身体产生后刹那的身体,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它只变现特定的相状而不是其它?比如,为什么下一刹那的脉搏跳动是一分钟八十次,而不是一分钟七十五次或九十次?

  所以,产生下刹那身体的因素,除了前刹那的身体之外,还有前刹那的心态。用因、缘、果来配,前刹那的身是因,心态是缘,后刹那的身是果,因决定了果的总体,缘决定了果的差别,就像种子和水、土、阳光等和合产生果实,种子为因,决定果的总体,水、土、阳光等为缘,决定果的差别,是这样的关系。

  现在看到身体只是一刹那的显现,由此才可能随着心态而相应地转变,如果身体是常住的法,则永远不可变动,任凭我们起心动念,也不能对它构成任何影响,这和现量是相违的。相反,身体只是刹那法,和心态和合起来就可显现下一刹那新的身体。上次我们举例讲了瓶和铁锤和合生起碎片是因缘生果的现象,这里,身心和合产生下一刹那的身体也是因缘生果的现象,而且应该认识到,在后刹那的身体生起时,前刹那的身体已经完全消失,出现的是全新的身体。

  全知说:“身体随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染净之心是缘,不清净的染心和清净心有很多差别,和这些心态配合,身体会产生同类转变。“同类转变”,就是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态,身体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转变,心态和身体的变异完全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同类转变”反映了缘起的精确性,没有丝毫的紊乱和误差。

  观察心态和身体转变的对应关系,应该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课题,这个“同类转变”需要在极其清明的状态下观照,体会到不同的心态造成了人体气血、脏腑哪些具体的变相,按照这条“同类转变”的原则,分门别类地找出具体的对应关系,这是传统医学的精髓。比如中医巨典《黄帝内经》中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怒等是心态,气上、气缓等是人体内气的变相。“怒则气上,喜则气缓”等是指身体内气的运行随着人的心态而发生同类的转变,这是无欺缘起律的具体反映。又如《黄帝内经》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也是揭示心态如何造成脏腑的同类转变。像这样,把心对身体的作用现象准确观察到位,扩而充之,应该是人类医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黄帝内经》开宗明义就说“百病从心生”,这一句是医学的心要。

  以上所讲的身心关系用比喻来说明,身体像一辆车,心是驾驶这辆车的司机,车在运行时,随着司机把方向盘转向哪边,车就相应地转向哪边,心就是这样操纵身体的司机,精确地控制着下一刹那身体的演变。

  第二步观察:我们当下的染净心是有一定相状的,比如染心有贪嗔痴慢,净心有慈悲喜舍,总归是无量染净心态中的一种。这样的心态从何而来呢?是无因生吗?如果是无因产生的,应该恒时都生起这种心态,为什么没见到心态固定为一种相呢?由此可决定当下的心态是缘起生的现象。

  进一步寻找,会发现这是由以往的造作势力所传来的,所以论中说“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这是说当下的心态,追溯它的起因,都是由前面造作的势力带来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内心是按那种方式造作的,这个造作一生起就具有等流的作用,决定了后来遇到同类境界时,会出现同样的造作方式,按现代语言来说,叫做条件反射。

  举例说,我们读小学时,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更优秀,在他们被评为三好学生上台领奖时,心里会难以忍受,这是缘别人的圆满生起嫉妒心。当时心识是以这种嫉妒的状态来运作的,而这种造作一出现,就有它的影响力,会造成后后同类的心态。即使在我们成年之后,看到别人的名誉、地位、财富、家庭很圆满,以过去造作的等流,仍然会心里难以忍受生起嫉妒心态。

  举一反三,我们仔细地反省自己,会发现自己的种种心态都受着过去造作势力的影响,缘起力丝毫不空耗,造作了、串习了就有势力,会导致后来同类的心理状态。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我们的心识总在以同类的方式重复过去的反应模式,这在佛法里,叫做造作等流的作用。

  比如,我们有表现欲,这是受不良观念影响,由杂染缘起造成的心态。外界告诉我们要显示自我、张扬个性,自己内心是一团无明,加上媒体的宣扬鼓噪,人就会形成这样的心态,一到大众场合,就开始在自己的形象、语言、知识等方面,有意识地显露自己的长处。心识只要有一次按这样运转,以后就会接二连三地以同类方式现行,一到人群聚会的场合,就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有想显示的心态和行为。

  又比如,听到一种言论说:不能吃亏,吃亏是傻瓜。如果内心认同了这种观点,就会对吃亏产生排斥心理。比如让他多干,他就不乐意,因为多干意味着付出,而这种付出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他是坚决不干的。以这种造作方式的等流作用,每遇到别人要求他多尽一点义务时,他就不愿意,如果勉强让他做,他会产生抵触情绪,满心的不情愿。这样逐渐形成了心理定式,遇到类似的情况,都是生起这样的心态。

  总之,要认识“身”、“心”、“业”三者的关系,身是随心而产生同类的转变,心是由过去的造作传来的,也就是当下面对境界时生起贪嗔的心、不满的心、抵抗心、逃避心等等,都是由过去造作的惯性带来的。

  以上讲了“身体随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染净心又是由宿业传来的”,下面结合具体事例作一些分析。

  身随心转

  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天,一位女士对医生说:“我是从山西来北京看眼病,今天特别难受,头又晕又胀,我得高血压一年多了,想请您给看看。”经过检查,血压为180/140 mmHg。

  医生问她:“一年多前,有件什么事,你认为不应该那样做而较劲,心理不平。”

  她回忆说:“因为单位一刀切,干部50岁都退下来。当时我认为不应该让我退,我刚刚50岁,是财务科长,又是业务尖子、骨干。开大会时局长多次表扬我工作敬业、业绩好,我总认为我和其它干部不一样,我满打满算这次领导一定会把我留下来。结果公布时,我和大家一样都在一刀切的行列里,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意外的打击。我想不通,认为领导不应该把我当作一般干部,让我也退下来。”

  她又请问:“我的血压这么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医生说:“一般收缩压增高是你为别人不应该做的事而较劲的心情,导致气血定向运转,使收缩压增高,你的这种不平的心情,我们叫做信号,它可以导致你得病。你要把刚说的这件事仔细想开,这件事都过去一年多了,你还想不通,认为领导不应该让你退下来,这就是你得高血压的直接原因。退下来是一刀切,这是改革的需要、形势的需要,你为什么要特殊,你有什么特殊的条件,你把对这件事的理念转换过来,再心平气和的想想。”

  她的观念一转变,当时就感觉头轻松多了。

  医生进一步对她讲了舒张压高的规律,医生说:“是对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做的事较劲,这个心情使气血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导致你低压高。”

  她说:“是这样,我认为退下来后不应该当家庭妇女,做家务、带孙女,认为这样做没有人生价值,过去我就看不起家庭妇女。”

  医生说:“你当家庭妇女也是间接的为国家做贡献,儿子、儿媳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工作。”

  经医生引导,她观念发生了变化,大约半小时之后,再量血压,血压为130/90 mmHg,恢复了正常。

  她觉得用这个方法治病很神奇,既可以治好病,又使自己对某些事想得开,不但头轻松了,心里也舒畅了。以上事例说明了心情和疾病是有密切联系的。(心平健康学)

  对以上的案例我们首先观察心态和身体转变的对应关系。这位女士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认为领导不应该让她退下来,她对领导的这种做法心怀不满。她的心理倾向,我们体会一下,就是她认为心外有个领导,她对这位领导的做法内心反抗,由“同类转变”的原则,这股内心反抗的力量必定导致在血管收缩时收缩压变大。后来她心里改变了观点,她认为这样安排是应该的,这是形势的需要,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她的观念一转变,她的反抗的心态去掉了,变成心里顺从,对这件事一顺从,内心的压力就解除了,所以,头马上轻松了,收缩压也降下来了。

  第二种心态是她认为自己不应该做家庭妇女,在家带孩子。这是她对自己的做法心里不愿意。因此在家带孩子时,她内心并没有完全放开,如果她完全放得下,做起来内心就是完全轻松、完全自在的状态,不会出现舒张压增高的病相。比如,我们在大街上扫地,如果内心完全放下,心里就不会有压力,如果认为自己不应该做,那内心就是收缩的状态,会造成血压增高。

  她在医生的引导下,觉得当家庭妇女很合理、很有意义,这个观念一得到转变,她对自己的做法心里愿意了,内心顿时就开放了,所以“舒张压”也很快减下来了。

  其次观察“由微变发展到巨变”的道理。比如,当她退下来时,最初生起“领导的安排不合理”的想法时,这是一种反抗的心态,导致收缩的压力变大。这是一刹那缘起生的现象,就是由前一刹那的血压为因,反抗心态为缘,产生后一刹那更高的血压。在这之后的一年多中,她一直没想通,也就一直处在反抗的紧张状态中,持续下来就形成稳定的病变。

  再看,为什么她会产生这样的心态?这跟她的心识造作方式有关系。她对自己看法高,每当别人对自己评价不够的时候,她就表现一种不服气的态度,这是她心识运转的方式。到这次领导让她退下来时,她也是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所以这是由过去的造作方式传来的。

  这是一个例子,从这里也体会到全知麦彭仁波切金刚句的涵义非常深广,其实金刚句讲的是一条大定理,无数的事实都是这条定理的具体表现。按照这条定理,细心观察推理,会体会到身随心变的无欺缘起规律,由此也知道“百病由心生”是一条真理。你是怎样想的,你是什么样的不良心态,就会造成什么样的病相。而且,反过来,就懂得怎么调整观点,才能调整心态;怎么调整心态,才能调整身体。当然,这要有很深细的智慧去体会到,真正把自己心态上的错误找出来。这个智慧来自对佛法的深入思维。

  再举例子,比如由内心消化不良造成生理上的消化不良。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心里对某些事情、别人对自己的某种做法消化不了的时候,吃饭的食欲会减弱,肠胃的消化力会减弱,这就是以心态造成生理同类的转变。

  照这样,如果心里经常对人、对事想不通,久而久之,肠胃长时间处在这种消化功能低下的状态,重复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固定下来,在肠胃上出现器质性病变。

  这里关键要认识“由微变到巨变”的规律,前一次讲过,所谓变化的累加,就是一次变一点,是变了又变,不是加了又加。但是变得久了,串习力强,它的强度、幅度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固定成形了。所以器质性病变并不是一下子突然产生的。我们学了细无常,知道没有“一段不变,突然变化”的情况。所以器质性的病变是由最初第一刹那微小的病变发展来的。

  什么是微小的病变?注意!这个病变是从心态来的。贪嗔痴一起,就引起身体的变化,这就是微小的病变。贪嗔痴有强弱,程度弱,病变小;程度强,病变大。心生起烦恼,身体就有病变,身体在病态中积累多了、久了,就形成大的病变。所以说,“百病由心生”。

  又比如,有人养成一种偏激的个性,他习惯用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常常觉得别人的做法不对,常常会感到失望和生气。这个心态一直造成他的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心理偏激,身体也出现偏激的状态,尤其大脑会处在病态当中,久而久之,就成了大病。

  我们看他,在家里,觉得父母对他照顾不够,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在学校,认为学校的制度不合理,老师没水平;在单位,对同事看不惯,对领导挑毛病;在社会生活中,看很多社会现象,认为不公平。

  总之,看一切都不顺眼、都不合理,不顺他的意思,经常怨天尤人,他也经常因此而遭受挫折,常常处在烦恼、头部紧张、身体紧张的状态当中。到最后,这个人会头疼得厉害,有些严重的半张脸麻木,甚至全身麻木。

  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在做小孩子的时候,受家长的溺爱,他想什么,家长就要满足他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心态,就是什么事都要满足他才行,不满足他就生嗔心。到了长大之后,他这种任性的心态,让他的身体常常发生病态反应。

  比如,在单位里,领导、同事并不可能处处满足他的愿望,在家里是以他为中心,事事要听他的。但是单位是以领导为中心,怎么可能围着他转呢?他以习惯性一碰到别人不听他的就心里生气,又不敢对领导发泄,时间长了,就会得气喘病,就是那股气发不出来造成气喘,所以心态准确地造成身体的病相。

  像上面这样的病,从根本上只有从心上治疗,心病还需由心治。我们稍作观察就会明白,这种病不转变自己的观点,不转变自己的心态,只靠药物、饮食是治不好的,因为他时常以这样的心态反应,所以同类的身体病态就会一直那样变现,碰到境缘强、反应强时,还会进一步恶化。这个病是由心态制造出来的,心态是由特定的造作方式形成的,造作方式又是由内心的观点来的,如果病人能在观点上转变,不看别人的过失,只看自己的过失,偏激的个性一消除,头疼的病就会减下来。或者我们认识到“事事以自己为中心”是一种错误的心态,换成“事事以别人为主”,这样气就很顺,不会得气喘病了。

  以上举例解释了“随着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上面是从身体的病态上讲的,下面从身体的相貌上讲。

  相随心转

  我们观察人的相貌是如何随心态而变化的:比如,人害羞时,脸一下红了,而且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来;受惊吓时,脸立即变得煞白,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欢喜时,眼睛是有神的,脸上是放光的,全身轻松、散发着活力;愤怒时,满脸狰狞,眼睛里透着凶光,身体的皮肤、肌肉绷得紧紧的;突然受挫折陷入绝望时,两眼失神,面色苍白,浑身无力,瘫软在地;内心陷入极度忧虑时,一夜之间满头都成了白发,显得极为苍老;书上讲,有些新兵上前线,听到枪响,就要拉肚子。就是因为枪一响,他的心就紧张,一紧张就刺激胆汁大量分泌;胆汁分泌之后,增加了肠蠕动;肠一蠕动就拉肚子。

  为什么身体的相貌会随着心转变呢?就是因为身体是刹那灭的法,在心态的作用下,立即就发生转变。如果身体是常住法,再怎么起心动念也不可能使它改变。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当下生起了愤怒的心,它和身体一和合,立即显现新的身体。而且缘起不错乱,愤怒并不是轻松的、和善的,以它造成的皮肤是紧张的皮肤,造成的眼光是凶恶的眼光,造成的脸色是发暗的脸色。(其它都可依此类推。)

  有人说:这些都是由很大的情绪起伏造成的,我随便动一个念头,想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应该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吧!

  其实,科学上早已做过实验,让一个人平躺下来,不动念头,用仪器监测他体内的血氧水平,当他起念头时,耗氧量立即升高,而且念头越多越强烈,耗氧量也越高。由此可见身心是紧密联系的,并不是别别独立、相互无关的他体。起一念而动全身,而且是立即反应,丝毫不拖延。

  懂了道理之后,就要善巧地用心改变自己的相貌。我们的相貌其实是内心的反应,认识了这一点,就知道改变相貌只在一念间。比如,过去心态冷漠没有慈心,相貌看起来冷若冰霜;现在心里对有情生起慈爱,立刻就变得和蔼可亲,表情慈祥,眼睛里有喜神。又比如,心态傲慢时,把自己看得过高,身体上的表现是眼睛往上看,眉头绷着,看人时眼睛是往下或者根本不看人。意识到这种相不好,心态要调整过来,怎么调呢?就是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低,看自己是凡夫,看别人都是佛菩萨,这个善念生起来时,整个心就低下去了,相貌也随着改变了,身体的筋骨、皮肤、肌肉会变得柔软,呼吸会变得平和,眼光会变得柔和。(关键要体会到身体的相貌只是缘起生的刹那显现,它没有常住的体性,因此以心态为缘决定会改变。只要我们努力发善心,相貌就会变好。)

  在《了凡四训》中讲到有个叫张畏岩的书生,很有文才,参加省级考试,榜上无名。他大骂主考官没长眼睛。旁边有个道人说:“你的文章肯定不好,因为作文贵在心平气和,你的心气这样不平,怎么能写出好文章?”他听到后,心里屈服,姿态马上低下来,向道人谦虚地请教。所以心一变,相貌就随着变了,这就是相随心转的道理。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人人都能体会。比如,伸出手来,手掌向下,然后把手掌翻过来,要知道这是因为心念动了才把手翻过来的,心不动,手掌自己不会翻过来的。开车的司机是你的心,手掌就像是车,是心动了,手的相状才变了(由覆掌变成翻掌)。所以改变相貌的关键是心态要变一下。

  也就是,我们改变相貌,唯一是在心上转。心一转,相随着就产生同类变化。内心有谦德,就现谦虚的相;内心有恭敬的德,就现恭敬的相;内心有慈爱的德,就现慈爱的相……相反,内心傲慢、不恭敬、凶狠、冷漠,也会立即表现出同类的丑陋相貌。总之,一切相貌随心转、随心变。

  丑女改容的公案:

  《贤愚经》上有个公案,是讲波斯匿王的摩利夫人生了一个女儿,叫做金刚,长相极为丑陋,皮肤像骆驼皮那样粗糙,头发又粗又硬如同马尾。

  国王把她养育长大之后,找了一个贫寒子弟做她的丈夫,然后为他们建造舍宅,从里到外有七重门关着。

  国王嘱咐女婿:“在你外出的时候,要自己带好钥匙,开关由你,不要让我女儿出门见人。”

  金刚女内心苦恼,她自责说:“我造了什么罪业,被丈夫厌恶,每天都关在黑屋里不见天日。”她又想:现在佛在世上利益众生,凡是受苦受难的人都能得到救度。于是就以至诚心遥礼世尊,心里说:“唯愿世尊慈悲我,降临在我面前,给我教导。”

  由于金刚女内心精诚,佛知道她的心愿,就显现在她前面,现出绀青色的头发让她看到。

  金刚女抬头看见佛头发的相,更加欢喜。由于欢喜恭敬达到了极深的程度,这时她的头发自然变得又细又软,像绀青色那样。

  佛又现出面轮,金刚女见到之后,心里欢喜,她的面貌也顿时端庄起来,恶相、粗皮自然消失。

  佛又显现半身相,齐腰以上,金色耀眼,金刚女见到佛身,欢喜心更深。因为欢喜的缘故,恶相顿时消失,身体显现得像天女那样端正。

  佛怜愍她,现出全身相,金刚女目不转睛地看着佛身,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时候她全身都变得端正,原来的丑相完全消尽,显现出举世少有的美貌。

  公案中金刚女的容貌得到改变的原因是她对佛陀生起了至诚恭敬的心。这里关键要体会到身体的相貌只是一刹那的现象,而且它一刹那就灭了。这样就知道它是变的相,一配上心态,就出现相应的差别相。

  大的方向上要懂得,只要是善心的状态,相就往好的方面发展;只要是恶心的状态,相就从坏的方面发展。

  金刚女在佛的加持下生起了极深的欢喜心,这个欢喜心深到当时就能完全转相的程度。

  我们最重要就是安住在爱心的状态当中,在慈心当中心理是清净、纯正的,心态是平和的,性格是和善的,心胸是开朗的。古人说“诚于中,形于外”,内在真诚、恭敬、善良,自然有非常庄严的表相:眼睛明亮、声音柔和、仪表端庄、容光焕发。有这样的相貌,别人和你交往时,会感到亲切、安祥、宁静,时时受你的善心加持,你也能感动所有和你有缘的人,得到大家的喜爱和支持。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不必要做任何外在的美容,有一颗慈爱心,就有最好的容貌,而且,也不需要用什么长生不老的特效药,慈爱就能让你青春永驻、延年益寿。

  功名随心转

  我们抉择了身心世界的刹那性,就是抉择到一切由因缘造作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体性。回到具体的现象上来,像功名、富贵、寿命,都是有为法,都是身心刹那性的显现。以功名来说,功名是以因缘造作的有为法,刹那生灭,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功名,而且它随着不同因缘会产生增减变化。怎样变呢?就是造恶削减功名,行善增长功名。

  古代有个叫丁湜的人,相士看他能大魁天下(就是会做状元),后来再遇相士时,相士大惊说:“你做了什么事,功名已经夺去了。”

  丁湜想起曾经用方法拉人来赌钱,赢了六百万,就告诉相士实情。相士说:“你造这个恶业,把功名都削掉了。”

  丁湜很后悔,急忙还掉所赢的钱来作赎罪,结果勉强落到了榜尾。

  从这个公案,我们知道,功名是有为法,它是可以创造也可以削减的。为什么是有为法?因为它是福德因缘的产物。创造相应的因缘,才会得到;没有因缘,单单空想也不会产生;前面有因缘,后来造了恶业,也会立即变化。功名是刹那灭的法,它没有常住、没有实质,就看你积聚什么因缘。丁湜造了恶业,状元功名完全消尽。

  《寿康宝鉴》上讲有个李登十八岁考上解元(省级考试第一名),后来到五十岁都一直没考取,他就到一位法师那里去请问原因。

  法师代他祈祷文昌帝君(帝君专管人间的科举功名),帝君叫官吏检查善恶记录薄,上面写着,在李登降生时,天帝赐给玉印,他18岁中解元,19岁中状元,52岁做宰相。因为他考中解元后,想调戏邻居的女儿,事情没有得手,他又诬告邻居,把他关起来,他因此而录取推迟十年,功名降低到二甲。

  后来又因为侵占哥哥的屋基,打官司,又推迟十年,功名降为三甲。再后来,在长安旅店奸淫了良家妇女,又推迟十年。现在又强暴邻居的女儿,做了很多恶事还不知悔改,他的福禄已经消尽了,死期就快到来。

  法师把情况转告他,李登在惭愧、悔恨的心态中死去。

  李登的一生,就是一步步堕落下去的。随着他不断造恶,他的功名也不断削减,最后完全消尽。

  其实,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是刹那灭的现象,刹那刹那都在发生变化,随着自己的起心动念、造作行动,在福德上时时有加减乘除,如果在恶心恶行上造多了,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大的变相就会显现。所以人是会变的,上半生是大官的命,下半生会成乞丐;或者上半生是出家人,下半生会成在家人,都是无常的表现。

  河南潘解元跟两个朋友到省里参加乡试。旅店有个相士,偷偷告诉那两个朋友说:“潘君会有大难,你们赶快避开他。”

  两个朋友对潘说房屋太小住不下,然后每人送给他二金,让他另外去找房子住。他就借住到一个小店里。

  到晚上,他走到河边,看见一个妇女要跳河自杀,就问她是什么原因。她说:“我丈夫买棉花织布,积了很多匹。丈夫出门之后,我卖了得到四金,没想到是假银子。丈夫回来一定会责难我,所以我才寻死。”

  潘君急忙从袖子里拿出四金钱送给她,回到旅店,因为没有住宿的钱,店主骂着把他赶出来,他只好借宿在一所寺庙里。

  寺庙有个僧人在当天晚上梦到很多神打鼓、吹号降下来。有一个神说:“录取名单已经定了,原定的解元最近做了损德的事,他已经被除名,还没有人代替。”

  另一位神说:“这寺庙里的潘生可以。”

  又有神说:“他的命相该遭受横死,怎么可以作解元?”

  那位神就用两手摸了摸潘的面容说:“你看看,这不是中解元的相吗?”

  僧人心里记住了这个梦,很好地款待潘君。考试结束了,潘君到两位朋友那里表示感谢。相士一看他,大惊说:“你作了什么阴德,变成这种非凡的相,现在你超出众人,是第一名了。”到发榜时,果然如此。

  公案里,潘君本来没有功名,后该遭受横死。这是一种过去业力所造成的结果,但我们不能看死了,虽然没有新的因缘和合时,会按原来的结果显现,但是有很强的善业,就可以转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是刹那性的有为法,加上新的因素,不可能不变化。

  懂得一切有为法都只是缘起生的刹那法之后,对于人生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心里也会明确,只要在世间,现世或者来世的显现,都只是一刹那缘起的现象,一刹那一刹那相续下去,就叫做身心相续。我们要想自己好,确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行善积德、改过自新,这是唯一的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

  2、心无常

  以下从“心法所摄”到“次第出现”是抉择心识的刹那性,有两方面的理由:一、临时变异故;二、因缘不同致使果有迁变故。

  【心法所摄的三界一切心、心所,无论产生同类相续如定心,抑或不同类种种散乱心如欲界识,种种不同,临时速疾产生而迁变,】

  三界的心、心所归纳成两类,就是同类相续和不同类散乱心。同类是指前后心识的种类相同,比如上界定心在一段时期心识前后的相状相似,叫做同类相续。所谓不同类,就是前后心识的种类不同,比如欲界心识变化快,高兴过后是低沉,紧张过后是轻松,贪心过后是嗔心,一时冷一时热、一时甜一时辣、一时睡一时醒、一时见这种色法一时听那种声音、一时说话一时沉默、一时礼拜一时念诵,总之心识前后的所缘或状态各不相同。用比喻来说,同类相续像高山,前后显现的相状种类相同;不同类散乱心像浮云,不断地变换。

  不论同类或不同类的心,到了临界点上,忽然间就变了。在这方面,不同类心的临时迁变,处处可见,容易理解。同类相续怎么临时迁变呢?比如上界天心识在长劫中安住,但是到引业穷尽时,忽然出定,心识现行,堕入下界,这是临时速疾迁变的例子。由“心识临时迁变”可推出心识是刹那灭的法。

  【具有从等无间缘、所缘缘等四缘的种种不同因中而迁变,】

  等无间缘等四缘是指生识的四种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和因缘。下面依次解释:

  等无间缘指心和心所是无间隔地次第显现,前刹那心才灭,后刹那心就生起了,前刹那心就是后刹那心的等无间缘。单单排除阿罗汉入灭尽定的前刹那心识,因为在它之后心和心所就不现行了,所以不能把它安立为等无间缘。

  所缘缘就是能使心识生成境相的所缘境,如缘声音、色法等境生起心识,声音、色法等叫做所缘缘。

  增上缘是指那些对于生果能增强势力的因缘。比如,眼根对生起自果眼识能增加效力,眼根就是产生眼识的增上缘,依此类推,五根是产生五识的增上缘。

  因缘是总说,上面三种缘和三种缘中没有包括的方面,统称为因缘。比如,由贪心生嗔心,前面的贪心是后来生嗔的因缘,由欲界的善心生起色界的定心,由计此山的心念生起计彼山的心念等等,都归在因缘当中。

  【应知三界所摄的不同类出生时,以及某处出生之后,在各自尚未圆满寿量之间,有无分刹那之流生灭次第出现。】

  以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摄的种种不同生类,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等等,不论是哪一种,都没有永恒的常住和暂时一段的常住,而是依次第刹那刹那地显现。

  《大宝积经》说:“心如河流,生灭不住;心如灯光,因缘所起;心如击电,剎那不住。”分别心如河流,前面的心过去了,后面的心又生了,生生灭灭的,根本没有常住的体性。分别心又像灯光,油和灯芯和合生起的刹那灯光,没有常住的体性,由种种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分别心,也只是一种忽尔的显现。分别心又像空中的闪电,现一下就没有了,连一刹那都不安住。大家要知道,正当一念现前的时候,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有当下一念,而且过后就无影无踪,这就是分别心的刹那无常。

  《大智度论》中说:“有为法中,心的无常最容易了知。”心的无常最容易了知,是因为分别心是取相的心,相转变,心就转变。比如,色法从青变到黄,眼识就从取青色变成取黄色;声音从大变到小,耳识就从取大声变到取小声;温度从高变到低,身识就从取热变成取冷,所以分别心的变异非常明显,很容易观察到。另外就是用心了解心是最直接、最容易的,中间不隔一点点,一反观就知道。所以,不像了解器世界和身体的无常,自己分别心的无常最容易了知,以这个原因,四念住中的第三念住是观心无常。

  本论前面有一句说:“实际上,无论外在无情器世界,抑或内在根身、心所摄的心王、心所,一切都像流水、灯焰般,是刹那生灭的。”我们抉择到这里,就算以理证成了这个结论。

  记得前面讲过,有为法中有流水、灯焰这样的法,公开显示刹那生灭。在学细无常之前,我们做梦也想不到钢铁、高山乃至无量无边的有为法完全和河流、灯焰一样,现在抉择下来,根身、器界、心王、心所,无一例外,都是和流水、灯焰一样的刹那灭的法。

  大家熟悉《论语》里的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确实,一切有为法都是像河流一样迁流不住。在西藏有这样的传说,有一次阿底峡尊者走到水岸边,尊者说:“水淅淅流,修无常很便利。”说完尊者就作修持。我想:尊者是在修三界刹那灭的细无常吧!

  大家按上面的思路观察器情内外的刹那性,真正作了观察,再温习以前学过的无常教言,就会发现那些语言是那么亲切、明显。比如《大游戏经》中说:“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佛说了“秋云”、“观戏”、“闪电”、“瀑布”四个比喻,思维了细无常,才知道这些比喻的落点在哪里,不然心里始终觉得身心世界和浮云、闪电相差悬殊。《广论》中有一句说:“若能略为向内思维,一切外物无不是显示无常。”懂得观察无常的方法,试试看,一切外在事物是不是在显示无常呢?大恩上师的《无常道歌》也说:“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金刚句内涵深广,没有详细观察过细无常是很难领会的。很多人当初学时一晃而过,心里没什么定解。现在再看字字句句都是谛实之语,大千世界确实是显示寿命无常的如海经卷,处处都演唱“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学好了细无常能产生很大的作用,能领会身心世界处处在透露刹那性,这不是只局限在书本上观无常,书本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而大千世界的演说无常法是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时时说、处处说,自然的无常道歌无边无际,尽宇宙时空,哪里不在显示无常呢?

  那天,我念诵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开显解脱道》,念到修无常的仪轨时,一上来就是“诸行无常像闪电一样动摇,不论器情何者都是坏灭法。”我当时想,观无常要落在观一切有为法是刹那灭这一要点上。所以,必须如理如量地闻思,才能相应殊胜的仪轨作观修,不然,要点都不知落在哪里,怎么观修呢?(我再往下看,在第三修法“修轮回苦”的仪轨中,前三句每一句指点一种苦的相状,第一句修苦苦,第二句修坏苦,第三句修行苦。如果对有漏皆苦的法义不通达,怎么观修呢?教理不通,根本就无法下手。所以要想使自己的实修有质量,就要注重听闻和思维,不然是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的。)

  问:如果有为法都是刹那灭,那应该像油灯那样,一看就知道它在刹那迁变,为什么很多有为法用根识再怎么观察,也无法了知它是无常呢?

  答:我们要辨明“有”和“知”的关系,“有”和“知”配成两句,就是“有而知”“有而不知”。“不知道”不等于“没有”,“有”也不等于“现在能知道”。由世间人的见没有能知道一类有为法的刹那性,并不证明有为法中一类是刹那性、另一类是非刹那性。

  问:为什么油灯一看便知是刹那性,而其它很多法再怎样看也不知是刹那性呢?

  答:虽然这两类法都同样是刹那性,但闪电、浮云、瀑布、灯焰、流水这类法,在显现时前后是不同的显现,所以容易知道这是刹那无常;而像高山、大楼、桥梁、磐石这类法,前后的显现极其相似,由同类相状不断显现为迷乱因缘,使心识错乱,生起这些是常住的颠倒想,以颠倒想的障碍就不知道是刹那性。

  总之,要辨明在什么上有差别,在什么上无差别。所谓有差别,就是刹那性的法有两类,一类前后的显现明显不同,另一类前后的显现非常相似,面对这两类法,凡夫心识有知道刹那性和不知道刹那性的差别(能境识有知和不知的差别)。所谓无差别,就是有为法自身何时也不可能是非刹那性,何时也不是常住而存在(有为法在刹那性上无差别)。

  问:对于凡夫的心识,佛法是如何定性的呢?

  答:佛法认为凡夫识是一种颠倒识,也就是,凡夫具有迷乱的因缘,造成他的心识是一种和有为法的真相相违的颠倒认识。比如,有为法本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的,世间识却耽著它是常、乐、我、净,因为和真相完全相违,所以应定性为“颠倒”。这种心识的颠倒就像眼翳者见白海螺是黄色,眼睛不明亮在昏暗中见绳是蛇,或者漆黑的夜里见旋火轮一样,都是无而见有、有而见无(本来没有的事,见到有;本来有的事,见为没有。),所以是颠倒。

  (比喻的意思是,一、以眼翳因缘见白海螺是黄色,真相是白色,见到是黄色,这是和真相相违的颠倒认识。二、以眼睛不明亮和光线昏暗的迷乱因缘见绳是蛇,真相是绳,见到是蛇,也是和真相相违的颠倒认识。三、在夜晚没有光时,点燃一支香,用手快速旋转,以此迷乱因缘见到圆圆的光圈,叫旋火轮。真相只是一个光点在空中移动,并没有光圈,见到却是一个不动的旋火轮,这也是不符合真相的颠倒认识。)凡夫见有为法是常乐我净,就像比喻这样,是和真相相违的颠倒识。

  问:有什么理由可断定世间识是颠倒的认识?

  答:理由是这样:如果我们承许世间识是颠倒,则可以由此成立杂染和清净(轮回和涅槃);相反,如果世间识正确,那既不能成立杂染,也不能成立清净。而现相上确实有杂染和清净的差别,由此可断定世间识只是一种颠倒的认识。

  以上讲了推理的理路,重点落在现相的染净差别上。这是大问题,关系到是否承认现相有杂染和清净的差别,或者说是否有轮回和涅槃的差别、系缚和解脱的差别。如果承许世间是颠倒的认识,那么这一切差别都可以安立,否则都不能安立。下面再把上面的道理展开来讲一下:

  我们要注意到世间凡夫是因为有颠倒的认识,以此为根源而形成轮回的,也就是,以常乐我净的颠倒见生起执著,从这里起种种烦恼,造种种业,受种种苦,这就是轮回的由来。相反,如果能引生具量的智慧,断除这些颠倒想,就能获得涅槃。

  反过来观察,如果世间心识见的一切都真实,那应成众生无始以来就解脱了,或者永远不可能解脱,有这样大的过失。(我们要明白解脱是什么?“解脱唯迷尽”,只是消尽了迷乱。如果世间识见的都是真相,由于没有迷乱的缘故,应成众生无始以来就解脱,这样就不用修行,众生没有什么杂染,没有杂染需要消除。换一个角度,假如世间心识见的都是真相,那这些世间心识的境界或者六道的境界完全是真实有的,这样再怎么努力也消除不了,应成永远不能解脱。)

  总的说来,如果承许世间识是正确的认识,则无法建立杂染和清净的差别。事实上,无欺有杂染和清净故,世间识决定是颠倒的认识。

  到这里,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世间识是颠倒识。既然是颠倒认识,那就不能以它为正量(判断标准),即不能以凡夫见了就认定是有,不能以凡夫没有见就认定为没有,所以凡夫的认识根本不可信。我们知道自己的认识完全是颠倒之后,我们应该转过来依靠佛的圣教和真实成立的正理,以此途径会出现和增长智慧光明。我们学习四法印,第一印破常,第二印破乐,第四印破我,就是依靠正理打破原有的颠倒认识,开出佛法的智慧。

  四、通达利益

  分三:(一)所通达处 (二)通达利益 (三)赞无常想

  (一)所通达处

  【如是,一切所作是由因缘积聚之力,按照从种生芽等的方式次第迁变故,经劫安住的事物也唯是从年、月、日乃至刹那之间的生灭,如秤低昂般,不间断而延续的无常,】

  这一句是说“一切所作法是由因缘积聚之力次第迁变故,在安住时也是无常。”其中,“由因缘积聚力次第迁变”是成立无常的理由。这里关注的重点是安住时的无常体性,最后相续坏灭的无常,一般人都懂,但为什么正安住时就是无常,很多人不通达。所以需要通达的地方,是正安住时即是无常。

  为什么是无常?就是因为所有的所作法,没有自己的体性,它是由因缘积聚的力量造成的,因此就时时随因缘迁变。怎样迁变呢?就是按照从种子当中生芽等的方式次第性迁变,种子加上水、土等因缘就显现芽,芽配合水、土等又出现枝、叶、花、果等。种子、芽、枝、叶、花、果就是次第地迁变,前前过了又生出后后,分到最细时,就是前一刹那灭了又变成后一刹那。以这个原因,万事万物在安住时也一定是无常性。

  我们认为存在最长久的事物就是经历大劫还安住的事物,即便是这样稳固的事物,也一样是无常性。它在安住期间是怎样的无常性呢?就是,它是一种生灭相,前一年灭了,后一年生起,这样才有一年年的累积,一直累积到大劫;再看,只是前一个月灭了,后一个月生了,才一月一月累积成一年;只是前一天灭了,后一天生了,才由一天天累积成一月;只是前一刹那灭了,后一刹那生了,才由一个个刹那累积成一天。就像秤的两头,这一头低下,那一头就昂起来,中间没有间隔,就是时间上不会出现一段无显现的空白段。

  这样不间断地一幕一幕显现,新的换旧的,这不是无常吗?所以即使经劫安住的事物也全体是刹那不住的无常性,只不过长期显现同类的相状,让人误以为它是常住的法。

  (二)通达利益

  【若能了知此点,则不贪一切所作行境、希求解脱及成为趣入空性之义的所依等,】

  通达细无常的话,会成为一种无上的对治法,就是缘着过去留恋、缘着未来希求、缘着现在执著永恒等的毫无意义的耽著,以及由此引生的贪恋、追求、恐惧等一切迷乱止息的对治法。

  不仅如此,对于寻找甚深中观见的人来说,通达诸行无常也是何时也不可缺少,是建立中观见的基础。

  在《中论》等的许多中观论典当中讲,万事万物是刹那灭的缘故,依靠相续安立的很多概念——来去、所作、所行等都不成立,如果不懂细无常的关要,就不会有通达的机会,以这个原因,首先通达细无常极其重要。

  总之,在唯识论典当中,以破除微尘的理论抉择心外无境,这样一切显现都安立成是自己的心识所现的,按照这种观点来说,我们眼前的色法,在睁眼时现了,闭眼时根本不存在,这就了知仅仅是心迷乱显现。进一步通达细无常,就能更深地切入,也就是这样的显现分除了最细的当下一刹那之外,没有任何过去、未来的显现,就像虚空中一刹那间显现毛发一样。通达这一点就是趣入甚深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入门。什么甚深见呢?就是彻底推翻一切二取迷乱山峰的极深的见,就是说,虚妄分别境界里的器世界、有情世界(根身、心、心所),名言中抉择到底就是当下一刹那心识的显现,像虚空中毛发一样。而这一刹那的现象也是虚假的,一旦空掉就进入了无二取的胜义境界。通达了细无常就已经走到临界点上。这边分别心的状态中,显现的根身、器界只是一个刹那的假相。这就是名言世俗的境界。妄心一消,就证入本性,这就是胜义真如的境界。

  所以,我们想精进修持上上法门,尤其需要圆满具足下下的功德,以这个原因,何时也不能轻视这些基础法门,需要经常反复观修,直到透彻为止。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诫。在我们抉择好了有为法的无常、苦、无我之后,就能顺利地修证般若。

  以下具体开演三大利益:1、不贪一切所作行境 2、希求解脱 3、成为趣入空性义的依处

  1、不贪一切所作行境

  “所作行境”:所作即由因缘和合所造作,比如房屋、轿车、衣服、饮食,都是因缘所作法。

  为什么通达细无常能不贪所作法呢?因为一切所作法都是一刹那就灭掉,由此可见它毫无实义,再如何努力也取不到实义。所以这是对一切所作行境止息贪著的极有力的因缘。

  2、希求解脱(就是对真实的解脱有希求心)

  什么是真实的解脱?刹那刹那的现象是空花,陷在这种杂染缘起里,是系缚。这些远离了,就是解脱。《大乘庄严经论》说:“解脱唯迷尽。”这是解脱的意义。

  为什么通达细无常会希求解脱呢?就是一方面见有为法只是刹那灭的,就知道陷在无意义的实执当中像陷入迷梦一样没有意义,所以有脱离的愿望。另一方面看到是真有解脱,而且解脱并不遥远,解脱才有真正的生命,这样就会对解脱全心地求证。也就是刹那性的假相一消除就是解脱,从此之后再不会缘着假相生烦恼,所以解脱一定是有的。就像梦里有多迷乱、多痛苦、多执著,都是缘着梦生起的,只要消了迷梦,这一切就都会消除,而且这不是到心外去求,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去求,因为这只是一刹那的假相,这一刹那能化空,就解脱了。真正解脱了二取,那就有真正的实相现前,会显发自性本具的无量妙德,现前常乐我净的般若波罗蜜。所以,真正懂了解脱的意义,一定会发起真实的希求心。

  下面我们讲两个故事,来说明通达无常的利益。

  一休的故事

  日本高僧一休从小出家,在他九岁时,有一天他的师父出门,他在大殿里坐不住,就找师兄去玩。在方丈室找到了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正在方丈室里哭。

  一休问:“你为什么哭呀?”

  师兄解释说:“这个柜子里有师父最喜欢的东西,他平时背着我拿出来自己欣赏,就是不让我看。今天师父出门,我实在忍不住,就把柜子打开,看到是个瓷器,我也拿在手里玩一玩,没想到把瓷器摔碎了,这次不得了,我没办法交待了。”

  一休安慰他说:“师兄,你别哭,碎瓷器交给我,就算是我摔的。”

  师兄说:“算是你摔的,我怎么报答你。师父让我看方丈室,给我带馒头,我给你吃。”

  这样馒头就归一休吃,瓶子也算是一休摔的。一休把碎瓶用布包好,放在口袋里。

  师父回来就问:“一休!你在用功吗?”

  一休说:“我在大殿里参禅,非常用心地参一个问题。”

  师父问:“你参什么问题?”

  一休说:“我在参有没有一个不死的人?”

  师父说:“我的傻徒弟,哪有不死的人呢。”

  一休说:“原来是这样啊!人都是要死的,那东西有没有常存的呢?”

  师父说:“东西也一样啊,无情的东西也是无常的,因缘聚了就有,因缘散了就坏。”

  一休说:“这样的话,我们心爱的东西坏了,我们是不是也不该伤心呢?”

  师父说:“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因缘散了就没有了,伤心有什么用呢?时间因缘到了就要坏掉,没有办法挽回。”

  一休说:“这儿就有一个缘散就坏了的东西。”

  一休把口袋里的碎瓷片交给师父。师父也就一笑了之,没有发脾气。

  我们要知道,好的故事里面都有一个道理、一种规律在里面,有智慧的人单单听故事,就会明白人生。其实,故事里的道理,你能发现把它提取出来,时时去用那一点,就成了修法。很多人一生的修行得力于几句话,或者由几件事的启发让他受益终生。相反只是听听觉得好玩,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个故事显示了如理作意和心态的关系,证明作意无常确实能伏住烦恼。

  一休的师父见到心爱的瓷器打碎了,不仅不生气,反而一笑了之,推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他的心正缘在无常上。他当时的心理活动是:东西是缘起生的,缘散了就会坏,到坏时,伤心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个无常想刚好和贪著的心态相反,所以他见到瓷器碎了时,即使想生气也不可能,因为非理作意没有现前,因缘不聚合是不可能生烦恼的,就像三只脚的架子,缺一只脚就立不起来一样。

  再观察:师父为什么会安住在无常想当中呢?这是他不知不觉中被一休转了,聪明的一休很懂得转心的方法,他两三下就把师父的心带到无常的关键点上,在这个点上是很安全的,是看得开、放得下的。这时候,一休再拿出瓷器的碎片来,就不会爆发无明火。因为师父自己心里承认这是要坏的,坏了伤心也没有用,他很承许这一点,就生不起烦恼。如果心没到这个点,一见宝贝坏了,只是想到“价值连城的宝贝,工艺这样精巧,好好地放在那里,你把它摔碎了……”这一想,心就会贪执、不愿意它失去,当然会伤心,可能一天都吃不下饭。

  故事里,一休和师父在一问一答之间,就转变了心态。我们怎么把它转换成内心的修行呢?这就要把一休和师父都变成自己,都归到自己身上,就有受用。一休劝师父,就是启发我们用智慧自己引导自己的心。一休能把师父引到无常想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劝导自心。

  就是自问自心:有没有不坏的东西?

  自己答:没有!因缘一散,就自然坏灭了。

  又问自己:坏了,伤心有没有用?

  自己答:伤心没有作用,伤心不可能让坏灭的法复活。无常本来是有为法的法性,连佛都没有力量让有为法常住。

  常常叩问自己就会起作用。这就是在演示一种方法,知道了之后处处可以运用。

  我们学了细无常,可以更深入地思维,就是首先问自己:瓷器是什么样的法?一问就清醒,这是因缘造作的法,原来没有它,只是由泥土、陶工等和合才出现了这个现象。它没有自己独立的体性,是由因缘在操纵它,所以它不可能凭自己安住到第二刹那,这样就看到它只是刹那灭的影像。

  再前前后后观察,所谓瓷器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实际只是很多个他体的刹那现象,只不过每次现同类相似的相。又看到它正在一刹那显现时,也取不到任何实义,既然是没实义的东西,有什么必要贪著它呢?就像不必要对忽生忽灭的泡泡贪著一样。

  所以,能深入地观修细无常,就在它正存在的当时,就可以止住贪著。见到它相续灭了,变成碎片时,心里知道这只是从一种影像换成另一种影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不会伤心,一脸苦相。

  我们通达了细无常,就能看破一切有为法,瓷器是一个例子,不单是瓷器,一切内外显现法都是这样。这个身体一大堆的眼耳鼻舌、五脏六腑,是刹那灭的,没有实义;种种分别心也是刹那灭的,毫无实义;自己所在的世界,电器、住宅、轿车、城市也是刹那灭的毫无实义,整个三有世间,上到天界也是毫无实义。一切所作法都是刹那灭的泡影,心是刹那灭的、身是刹那灭的、房屋是刹那灭的、小车是刹那灭的、男女是刹那灭的、亲友怨敌是刹那灭的、日月星辰是刹那灭的、衣服饮食是刹那灭的、花草树木是刹那灭的、地水火风是刹那灭的、色声香味是刹那灭的、种种商品是刹那灭的、城市乡村是刹那灭的、语言思想是刹那灭的……像这样,见到一切所作的境界都没有实义,也就没有什么可贪可耽著的。

  所以,通达细无常的第一条利益,就是能对一切有为法心无贪著,就像天空中出现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它起来,心里没有贪著;它灭掉,也没有贪著。心里看开了这只是假像,就像木人看肥皂泡一样,不会动心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有一段问答:

  有人问:并不是人人见了无常都能止住贪执,很多人见无常到来时会更加执著。比如有个国王的王后被罗刹带走了,国王很忧愁。大臣对他说:“夫人现在还在,大王为什么心里忧愁呢?”国王说:“我忧愁不是担心失去妻子,我是害怕强盛的时期就要过去了,就像一个人喜爱花,当他看到开花的时期快过去了,他会对花生起更大的执著。”

  下面龙树菩萨就作简别,他回答:这样见无常只是知道粗无常这部分,连旁生也会见到这一点。所以佛告诉舍利弗尊者要具足观修无常想。什么是具足无常想?就是观有为法念念生灭,像瀑布向下奔流,像火焰随起随灭,一切有为法不坚牢、不可取、不可执著,如同幻化一样,欺骗迷惑凡夫。(具足观修无常想,即无常想观到一百分,也就是观到细无常。)

  这样就知道,通达细无常决不引生或增长贪执,以法尔规律,会对一切有为法远离贪著。《大智度论》说,在佛没有出世时,凡夫人只是用世间道来遮止烦恼,现在想让众生拔除烦恼根本的缘故,佛宣说无常法。而且,外道种种法门都只是以身体远离五欲为解脱。佛说,由邪相的因缘故束缚;观无常真相故解脱。(邪相即错觉中的相,并不真实,这里特指常住相。外道从外表上看也远离五欲,但他没通达细无常,心里始终认为有个常住的法,所以他离不了贪执。相反,内道观细无常是真正见到身心世界本来取不到、执不到,所以内心是自然放下的。)

  《大智度论》中说:“如经上说:‘善修无常想,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尽,能除三界结使(即烦恼)。’以是故,即名为道。”

  《红楼梦》的故事

  以下讲《红楼梦》里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极强的启发性。

  故事是说,有个姑苏阊门,属于红尘里一二等的富贵风流地方。阊门外有条十里街,街中有个仁清巷,巷里有个古庙,因为地方狭窄,人们叫它“葫芦庙”。

  庙的旁边住着一户官宦人家,主人叫做甄士隐,妻子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甄家虽然不很富贵,但本地也推他是望族了。主人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天只是赏花、修竹、酌酒、吟诗,作为人生的乐趣,倒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只有一件事美中不足,到他年过半百时,膝下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乳名叫做英莲。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转眼间又到了元宵佳节。甄士隐叫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出去观赏社火花灯。半夜里,霍启去解手,把英莲放在一家的门槛上。等他解手回来,哪里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找了半夜,一直到天亮也没有找到。霍启不敢回来见主人,就逃到其它地方去了。

  甄家夫妇见小女儿一夜都没回来,就知道有些不对,又派几个人去找,但也毫无下落。夫妻俩半世只生得这个女儿,一旦失落,哪有不想的?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才一个月,甄士隐先得了一场病,夫人封氏也因为思念女儿伤心得病,天天请医生治疗。

  没想到,到了三月十五号,葫芦庙里炸供,油锅的火冲出来烧了窗纸,这一带的人家多半是竹篱笆木头房子,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把一条街烧得像火焰山一样。

  虽然有军民来救火,但火已经烧成势头,怎么救得下?大火烧了一整夜,才渐渐熄下来,也不知烧了多少房屋。可怜甄家就在葫芦庙的隔壁,早就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俩和几个家人的性命没有伤到,急得甄士隐顿足长叹。

  夫妻俩没有办法,只好暂时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偏赶上这段时间旱涝不收,盗贼四起,官兵出来剿捕,难以安身。甄士隐只好把田庄卖掉,带着妻子和两个丫环投奔岳父。

  他的岳父是个农民,但是家里还算富裕,现在见女婿这般狼狈地赶来,心里有些不高兴。幸亏甄士隐还有点变卖田地的银子没有用完,就拿出来托岳父随分就价置办点房地,作为今后的生计。

  甄士隐是个读书人,做不惯种田、干活等的事情,勉强支持了一两年,日子越过越穷。岳父每次见面,都说些现成话,而且人前人后抱怨他们不会过日子,只是好吃懒做等等。

  甄士隐知道没投到人,心里不免悔恨,加上上一年的惊吓,急忿怨痛,已经有了积伤。一个暮年之人,贫病交加,竟渐渐露出了下一世的光景。

  可巧这一天,他拄了拐杖挣扎着到街上去散散心。忽然看到那边来了个跛足道人,疯疯癫癫,脚上穿了一双麻鞋,衣衫褴褛,口里还念着几句词,词这样说: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上的人心里也明白做神仙快活自在,只是忘不了功名,才做不了神仙。古来那么多的帝王将相,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只留下一个个被乱草遮盖的坟堆。今天更是推土机一推,连葬身之处都平掉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上的人都晓得神仙日子过得逍遥,只是他忘不了黄金美钞,所以做不了神仙。整天只抱怨钱赚得不多,等到钱赚到差不多时,眼睛也闭了,连一张票子也带不走,这又是何苦呢?)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上的人都晓得神仙日子好,只是忘不了娇媚的妻子,在生时,日日说恩情,说这一生不变心。死了没几天,又跟着别人走了。凡人的心像天上的浮云,哪有不变的情?)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世上的人都晓得神仙无牵无挂,只是忘不了儿孙,一辈子给儿孙做牛马。从古至今,世上有多少痴心的父母,但能见到几个孝顺的儿孙呢?父母对孩子有很多期望,希望他将来做哪种职业、过哪种生活,孩子长大了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根本不是父母所想的那样。所以父母的一片痴心,付之东流。)

  甄士隐听了,迎上去说:“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好了、好了的。”

  道人笑笑说:“你果真听见‘好了’两个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就叫《好了歌》。”

  甄士隐是有慧根的人,一听这些话,心里就明白了。他笑着说:“停停!等我把你的《好了歌》解出来怎么样?”

  道人笑着说:“你解,你解。”

  甄士隐就说了下面这首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简陋的房屋空空荡荡,想当年这里挤满了达官贵人。草木枯黄,曾经是一处热闹的歌舞场。厅堂里,雕梁画栋上结满了蜘蛛网,今天又用绿纱糊在窗户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说什么胭脂正浓、粉正香,到如今两鬓怎么又变成斑白如霜?昨天还在黄土坡的坟边埋下丈夫的白骨,今天夜里就另找新欢,在红绡帐底同床共枕。)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曾经是金子、银子装满了箱子,转眼之间一落千丈,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谁见了都讥笑说:大富翁变成乞丐了。刚刚还感叹别人年纪轻轻就走了,哪晓得自己回来就一命呜呼。)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对儿子教导有方,希望他长大了做个君子,但也保不定他日后变得性情刚强。本想女儿嫁给富裕人家,这一生有好日子过,谁料到她沦落在烟花巷里,卖身作了妓女。)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因为嫌官职太小,努力地往上爬,没想到最后披枷戴锁,成了阶下囚。以前还可怜自己命苦,寒冬腊月穿着破破烂烂的棉袄,到如今做了高官,却嫌蟒袍太长,穿了太累赘。)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些妙语有很深的意味在里面。“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比喻现象的替换,就是一个现象隐没了,另一个现象又登场了。上面讲细无常时,抉择到身心世界是许多个他体的刹那显现,前前灭了,后后出现,用文学来表达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旧的没有了,新的又出现,不断地被换掉,这里面有什么实义呢?佛法的道理随处可以体会,比如电视就在说无常法,观察电视,一个画面灭了,又出新的画面;一个节目结束,又演新的节目,乱哄哄的,前面哭,后面笑;前面生,后面死;前面团圆,后面分手……在在都在显示什么叫做人生无常。

  再看“反认他乡是故乡”,什么是他乡?什么是故乡?他乡是指客尘有为法。故乡就是本有的自性。大家怎么“反认他乡是故乡”呢?这个他乡就是这个身体、这个分别心、这个器世界,地水火风和合的身体忽生忽灭,旋聚旋散,属于无常法,你却认为是自己的身,这是一;攀缘六尘的妄分别,忽起忽灭,也是无常法,你却认为是自己的心,这是二;器世界的山河大地,由业惑变现,刹那生灭,你却认为是自己的安身之处,这是三。你认为这些就是你本有的故乡,是生命唯一的、最真实的内容,这就是颠倒。这些如浮云般忽生忽灭的法,怎么会是生命的本有呢?它仅瞥然一现,过后就消失了,能说是常住是自性吗?不认识身心世界只是忽生忽灭的虚妄假相,反而认为它是常住的,贪执它、想永远拥有它,认为它就是实实在在的,这叫“反认他乡是故乡”。他乡就是客尘法,像旅客暂时在旅店里过夜,一清早就走了,表示“不住”。或者“他乡”的意思是,不是自己本来有的,就像虚空中的空花,把本来没有的看成实有,这叫“反认他乡是故乡”。

  上面我们抉择了身心世界都是刹那灭的法,第二刹那就灭了,当然都是客尘的假相。不认得这一点,劳心费力地执取,都是被假相所骗,冤冤枉枉起烦恼受苦。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他作嫁”是个成语,唐诗说:“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意思是古代贫女为了谋生替人缝制出嫁的嫁衣,自己年年辛苦制作的衣服没有一件能自己穿上。就像这样,凡夫人为了求得客尘法而忙碌,辛苦一生,费尽心思,最终自己什么也得不到,这不荒唐吗!

  我们已经抉择了细无常,知道不论器界、根身、心和心所,都只是一刹那就灭尽的假象。人生的富贵、功名、家庭、环境只是这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最终也得不到任何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正当你起心动念去捕捉它时,它早已没有了,怎么能抓到它呢?

  从粗相续的角度来说,富贵、功名,如果能不断显现同类的假相,也算是长久的维持,但连这也做不到,谁也没见过果上能一直显现同类的假相。最终连心识显现同类的假相都得不到,彻彻底底地烟消云散。总而言之,这是荒唐的事,日日夜夜辛苦操劳,最终什么也得不到,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呢?

  (再看故事最后的情节:)

  那个跛脚道人听了,两手拍掌笑着说:“解得切!解得切!”

  甄士隐说了声:“走罢!”说完就把道人肩上的包抢来,背在自己身上,竟然不回家,和疯道人一同飘飘而去了。

  甄士隐原先迷在红尘里,贪著安逸、清闲的生活。虽然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过去了,但他总是不醒悟,他一点没觉察到眼前的生活只是刹那幻化的光影。心是微妙的,心一时看不清真相,就一时落在错觉中执著假相;心一贪著假相,在假相破灭时,就免不了忧悲苦恼。

  现在经跛脚道人一指点,他顿时大变活人。现在他看透了有为法只是个泡泡,恍然明白了“他乡并不是故乡”,有什么必要在这里苦苦希求执著呢?刹那灭的幻像中,本来没什么真东西。

  这一下看到只是个空花泡影,心里顿时就放开了。他不想套在客尘法里面,生生世世妄想执著下去,所以就很干脆地说“走吧!”把跛脚道人的包抢过来,背在自己身上。这一句有它表示的意义。“跛脚”表示什么?跛脚是两只脚一高一低,人是同一个人,脚是一只在地上、一只在空中,我想这是比喻“即世间而离世间”,表示“处世间而不染、在俗恒真”的境界,即身处在这个现象界里面,心无丝毫染著。“把跛脚道人的包背在自己身上”表示承当,就是把出世间的道业完全担当起来,包表示大乘的道业。这一句就是说看破客尘如空花之后,自然发心求证真实的解脱,发心求证自己的本性。

  “不回家”就是不再走老路了,意思是不再回到过去那种苦自己的方式当中。过去是什么方式呢?就是认假为真,缘着幻生幻灭的有为法,贪恋、耽著、希求,最终落得一无所有。现在不入惑、业、苦的圈套,不落在轮回流转的缘起里面,就是不回家。

  从究竟来说,这个“不回家”并不是要躲到一个虚无的世界里去。身心世界本是刹那灭的假像,像空花一样,对这样的空花,贪求它、执取它固然是妄想,害怕它、躲避它也同样是妄想。

  当然这不是说初学者不必要远离红尘,因为初学者习气深重,道力不足,一遇见境就会动心,陷在里面。但也要知道,尘境本是空花,它并没有障碍你,避开它,也是一种执著。所以圣者谛洛巴说:“显现法没有障碍你,只是执著障碍你。”唐朝庞居士的诗也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再看“飘飘而去”,这要联系前后才看得懂,前面拄着拐杖出来,后面是飘飘而去,这是讲心上的变化。拄着拐杖,不拄就跌倒,可见压力很重。压力是什么?就是执著。对家庭、对子女、对地位、对财富,心里执著得很深,这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身上,就是因为看不透。“飘飘”是什么?就是看到有为法是空花,一下子放下了,不再对过去法苦苦留恋,不再对未来法妄想追求,不再对现在法抱怨,这样心中没了压力,就飘飘而去了。“而去”指趣向解脱。

  这个故事生动地解说了通达无常的利益,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是怎样得到改变的。人生从哪点开始走向解脱呢?就是从看破世间开始。看破世间从哪开始呢?就是从了达刹那无常开始。

  甄士隐的故事是一个样板,它显示了一个人一生的兴衰际遇和趣向解脱的过程和方法。甄士隐的心态前后变化很大,告诉我们,通达无常会有离贪的作用、希求解脱的作用。

  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乐、苦、悟三个阶段,前面没有入道时,不论在乐里还是在苦里,总是迷。后面悟了,看清了人生的真相,内心就从对现象的贪著中摆脱出来,不再受影响。

  他的一生从前半生到后半生显示的就是无常四边,所谓崇高必堕落、积聚皆消散、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当初,他是当地的望族,有身份有地位,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转眼间,天崩地裂,他的人生境遇突然大变,女儿失踪,仆人跑了,妻子伤心得病,家庭变得残缺不全。这是“会和终别离”,往日的团圆再也看不到了。

  紧接着,一场大火把他的家产烧得一干二净,然后他到田庄去安身,又遇上天灾人祸、土匪出没、连年旱涝不收,置办的田产也变卖亏损,他从富裕变得贫穷,这是“积聚皆消散”。

  再后来他投奔岳父,过去他身份高,现在寄人篱下,他一个读书人不会干农活,被岳父瞧不起,比一般人还卑贱,这是在说“崇高必堕落”。

  心里悔恨、气恼、忧愁,很快露出下一世的光景,也就是这一生快走到尽头了,这是讲“有命咸归死”。

  所以,他这一生就是展示无常活生生的样板,把人生的真相托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看清楚什么是人生。

  甄士隐是现实世间无数人的命运的样板,在他身上出现了无常四边的现象,现实世界无数人何尝不是有这四边呢?只要没有修解脱道,谁也逃不出甄士隐所演示的人生模式。

  大家自己反省或者观察周围熟悉人的人生经历,或者读国内外新闻人物的传记,就可以找到无数大同小异的甄士隐式的人生命运。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能只是就甄士隐而剖析甄士隐,而是要把甄士隐这样一个模板结合到自己和无数有情的身上来观察,观察到自他有情是如何在三有中流转的。对此深深思维,真正认识到无常四边,认识到没实义,真切地从内心深处生起出离心。认识到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甄士隐,自己的命运不会逃出甄士隐的模式,不会超出那种结局。看透这一切是无常、虚幻的,看透沿这种走法走下去,只是枉受痛苦而已,便会毅然决然地放下世间的一切。

  所以不要只作一个局外人看热闹,要想到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出现了甄的情况,是不是必然出现无常,必然落得甄的结局,无论现在的状态如何圆满,最终一定落在这条流转的链子上。我们能借甄士隐看透自己的命运,早早明白,就能早早像他那样看破、放下,趣入解脱道。

  把甄士隐研究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走、该怎么修了。这个走法是这样的,首先,以甄士隐作为样板,观察人生,看到四边的现象,也就见到粗无常;其次,由粗无常就说明是细无常,由此发现苦乐等的两端都是虚假的客尘法;既然是虚假的客尘,就不应贪著、不应希求,由此自然生起希求解脱的功德和进入对实相的修证。

  细致生动地描写甄士隐一生的前后有什么必要呢?这是为了让我们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的认知。不细致观察、不真切体察这个世间,而只是空泛地说无常、说要出离,就无法和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身处的这个轮回紧密地结合,也就无法对轮回世间生起真切的体认。这样不切身,容易托空,不能把自己身处的世间真正看透、看破、放下。

  修行不是修外在、不是修别的,是修自己,是体察自己有血、有肉的生活,所以要观察自己的命运,切实地分析自己生生世世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到底在唱哪场戏,到底背后的规则是什么,一一落到切身上来。这样看来,是非观察自己不可的,是非观察现实人生不可的,所以参照甄士隐认认真真地做观察,就会和他一样出现心态上的转变。

  他作一首歌是表明自己真正了解了,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无实义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功名过去了,时过境迁,当年显现的功名不是真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财富过后没有了,当年的财富也不是真实的财富,只是一刹那的显现。“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寿命过后也没有了,去后成空,说明生死也是虚假的。诸如此类,家庭、财富、感情、地位,一切都是缘生缘灭,缘聚就显现,缘散就消失,所以执取不到任何实义。

  他这样唱,能看出他的心已经脱开了,看到了这一切都只是生生灭灭的幻像,没什么可贪的地方,他的心一下就放下了。以前他内在的贪执没有放下过,那时候他不懂无常,不知道这些只是客尘,总觉得世间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得到时心里也很陶醉,其实这是贪执的状态。这样就免不了在幻像破灭时内心悲伤、苦恼。总之,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执刹那客尘而引发的。后来,他认识到这只是客尘幻化之后,心就打开了。同样的事,观念不同,心态就大不一样。这时再看人世间的兴衰成败、悲欢离合,宛如舞台上的戏剧,所以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见到世间万象生生灭灭,这些生灭的并不是本有的,并不是常住的,实际上,只是自己这颗心迷失在幻化的光影里,认为它是真的、是本有的,把这些虚幻的泡影视为真实义,然后苦苦地追求、贪执,最终也只落得两手空空,所以说“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们不但是这一生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是从无始以来的无量生当中,都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真是一场无比漫长的无意义追逐,一生又一生都累死在轮回里,结果什么也没得到。能观察到这一点,就会断然放下这种虚妄的追求、没有必要的贪著,义无反顾地寻求真实的解脱。

  3、成为趣入空性义的依处

  所谓“依处”,就是依靠处。在抉择到内外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无常之后,整个身心世界就成了只有当下一刹那的显现,在这个刹那上观察、抉择,就可以趣入诸法无我的意义,因此说通达无常是趣入空性义的依处。由此也就知道,四法印中第一印诸行无常是第四印诸法无我的入门关键。

  以下分两方面作抉择:一、通达无常是趣入人无我的依处;二、通达无常是趣入法无我的依处。

  一、通达无常是趣入人无我的依处

  人无我可分成“无遍计我”和“无俱生我”两部分。首先看前者,由通达无常自然趣入无遍计常我的意义。

  古今中外,很多外道学说都承许有常我存在,比如,数论外道承许神我、自在天派承许大自在天,或者具有五种差别、九种差别的不可思议我……这些五花八门的我,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恒常不变、永远不灭。

  事实上,在凡夫见闻觉知到的所有事物当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常法。连常法都没有,哪来具有各种具体特征的常法呢?连安住到第二个刹那的常法都没有,哪来永远不变的常法呢?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上面已经以理抉择了一切内外的有为法,不论器世界地水火风,还是根身、心王、心所,一切都只是刹那灭的现象,也就是分别心中的所有现象都是一刹那就消失的现象,在这些内外法当中哪个法是常法的我呢?根本不存在常法的我。

  我们在器世界的任何法或者有情众生起心动念的状态上面去看,念念生灭的器世界上没有常我,念念生灭的身体上没有常我,念念生灭的心、心所上也没有常我,身心世界上没见到任何常法,身心世界之外又没有任何现象,所谓的常我到底在哪里呢?以理观察,确实是没有的。为什么?万法的本性在名言谛中唯一是缘起生,而且都只是一种因缘造作的刹那灭的无常法,在这样的法的本体上面、里面、外面,由一体的关系、他体的关系、能依所依等的关系安立一个常有的我,是永远不可得的。所以细无常观察到量,自然就破除了常我戏论,而且以观察引生定解的力量,一刹那也不会作常我想。(因为这样的无常是以理观察、抉择引生的定解,是毫无动摇的一种如理的定解。这个定解的力量一起来时,一刹那也不会做常我想。)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心引导》中说,对无常等着重观察抉择,以修习的力量轻而易举就能认识无我。(就像只要不断地烧火,就可以让水沸腾一样,火虽然不是水,但火是让水沸腾的因,有智慧的人认识了这个关系,就会着重在烧火上努力,因为他知道不烧火,水是不可能开的。同样,我们要趣入甚深空性,必须重视观察、抉择无常。通达了无常,就能顺利趣入空性;没有通达无常,就难以趣入空性。以这个道理,这里说通达细无常是趣入空性的依处。)

  想一想,外道讲万法也有自生、共生、无因生等,或者说器情万法有各自的体相等,但它说作者是常我、神我,有个不可思议的常我存在,这就是他在根本上出了大问题。我们通达了诸行无常,当下就可以止息种种外道的邪见,完全可以知道他所安立的是一个颠倒的常我戏论,所以闻思细无常到量,引起定解,由定解的力量,一刹那也不会做常我想。所以通达无常就直接趣入无遍计我当中。

  通达无常可趣入无俱生我的意义

  我们知道,包括旁生在内都具有的俱生我执,就是对自己这个自相续的五蕴念念说“我”、说“我的”;对自己以外其他有情的五蕴,如亲人、朋友,念念说“我的”,这就是俱生我执。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深处,有一种错误,就是认为有个不变的我的实体,从过去来到现在,再走到未来。(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以及未来乃至没有得解脱之间,生生世世堕在轮回中,就是认为不变的我的实体,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去了,有这样一种错误的念头。)

  我们观察细无常,有非常明确、透彻的认识,确实心里会清楚,在自他的五蕴上只见到刹那生灭,不论自己的五蕴,还是其他众生的五蕴,或者外在器世间的色蕴,一切都见到刹那生灭的无常,全部都明白了,看得清清楚楚。里里外外,自他相续五蕴所摄的法,只见到了刹那生了灭,根本没有一个我。这个细无常可以从深处彻底瓦解掉俱生我执,这就像一个炸弹能把一座房屋完全炸成粉末一样,因此通达细无常可以趣入无俱生我的空性义。

  再具体一点讲,在上面“遍推内外”时,已经抉择到:身相续只是一串他体的刹那,心相续也只是一串他体的无分刹那。身心五蕴只是一个刹那生了灭了,下一个刹那又生了灭了,这样相续不断而已。

  众生特别愚痴,没有想到自己的五蕴就是刹那刹那地生起灭去,只是这么一个身心在相续不断。从无始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或者从凡夫到成佛,并没有俱生我的存在。我们把身心相续分成一个个他体的刹那,我们见不到有任何常法从过去来到现在,从现在走到未来。以两刹那为例,第一刹那灭了,第二刹那生;在第二刹那生的时候,第一刹那已经彻底灭了,它根本没有走到第二刹那上来。所以,由第二刹那找不到第一刹那,就知道第一刹那并没有来过。

  由此就彻底明白,并没有我从过去来到现在,不是有我来了,只是有同类的相状现了。这里永远没有一个常法在来来去去,有的只是刹那刹那地显现相状。为什么会认为有个常我从过去来到现在呢?这就是由于心识错乱了,把前后相似的现象看成是同一个,由此引起了有我从过去到现在的错觉。

  总之,在自他的五蕴上,看清是刹那性,就明白这上面没有任何我的东西,没有任何我所的东西。不论清净的圣者还是不清净的六道凡夫,都没有“我”的存在。这并不是在五蕴上有个清净的我和杂染的我,这只是为了辨别蕴的杂染和清净的差别,而安立种种圣者、凡夫的名称。这个名称只是安立的,不是真有有情的实体。圣者也没有圣者佛菩萨的人我的存在,凡夫也没有单独不清净的六道凡夫我的本性存在。

  我们比较两种情况,不通达细无常的人,看圣者和凡夫,都是带我执的有色眼镜来看,不用说凡夫,他想佛菩萨也是以有我的观念来想,他想佛是“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有个不变的实体从那边走到这边,又结跏趺坐、又打手印、又传法、又放光等等,全都是脑子里认为有个我,包括佛都是这样不变的一个实体我。总之都是在我执里面,把佛菩萨也看成有实体,这就根本没有趣入无我。或者他观想自身是佛也离不开“我”的概念,这根本不会相应无我空性的修法。所以对没有通达细无常的初学者来讲,他的起心动念,不管知不知道,他的状态就是在我执上面。

  相反来看,通达细无常之后在见解上会有大的转变。对细无常引生定解之后,只见刹那不见常法,也就是见到身心五蕴只是一串刹那的假合。所以,佛菩萨、六道凡夫不是真有那样常住不变的实体。常法的佛菩萨、常法的凡夫是绝对没有的。佛菩萨是对清净蕴假立的,凡夫是对不清净蕴假立的,除了只是现前了清净法身之外,并没有别的佛。所以通达了刹那生灭的无常性之后,见解上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可以洗掉执我的概念。也就是,在安住刹那无常时,不会再起有常法佛菩萨、常法凡夫的念头。

  的确如全知老人家所说,真正通达诸行无常,是趣入空性的依处。

  二、通达细无常是趣入法无我的依处

  首先看声闻缘觉趣入部分法无我在细无常这个点上。

  细无常是小乘佛法当中一个核心的法。从见解上看他们抉择到了一切有为法是刹那性之后,就只有一个个他体的刹那法,没有实有的粗大相续存在。

  小乘抉择时空万法有两个方面,一是微尘方面,最后见到只有无分微尘,没有粗大的色法;二是刹那方面,见到只有无分刹那,没有粗大的心相续的实体。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最后落在胜义中有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一切粗大的时空现象都只是世俗虚妄的所见。

  小乘经论所抉择的内容就到了这个地方,而且他把一切粗大的、相续的、对粗大时空现象的执著,全都判定是世俗谛的妄见。所以,小乘修行人从闻思上完全这样理解,安住四念住修行,就是小乘入资粮道的一种修行,上至独觉阿罗汉证到的境界也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知道他的见解,他的修行,他达到的果。

  他抉择胜义谛、世俗谛时,一切粗大的相续和积聚都只是世俗虚妄的所见,完全就是观待不能如是通达的凡夫而安立一个世俗谛而已。真正小乘有智慧的修行人,他说一切粗大时空的现象全都是虚假的,不论粗大的色法还是粗大的心相续,完全都是虚妄的所见,这就见到了部分法无我空性。

  小乘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从五道来看,他见到的,根本没有俱生我的存在,根本没有遍计我的存在,而且他在一切内外的有为法、自他相续所摄的五蕴上,见到不论粗大的色法还是粗大的心相续,全都没有真实的存在,这就见到了部分法无我。小乘趣入法无我的一大依处就是通达刹那无常。

  再看大乘唯识宗,唯识宗的宗义是万法唯心、三界唯识,这是抉择名言谛至高无上的宗派,他的一个精要就是自证(也叫依他起识)。他破除了心外有境之后,把一切现象都归在一个心上,都只是唯识所现。进一步通达了刹那性,由于是刹那生灭的缘故,各刹那是他体关系,不可能同时存在,这样在当下一刹那正显现时,决定没有前前后后的刹那。再体会,这只是一刹那的身心器界,而且它不在心外,只是自己的心自己现了、自己了知,自明自知的,完全就知道万法唯心,是当下的一个自证的心识,也就是当下依他起识的本体而已。

  唯识宗认为:下至凡夫上至成佛之间,在这一切阶段中永远存在的,就只一刹那的依他起识。在凡夫时叫做不清净的依他起识,在圣者位叫清净的依他起识,连佛的一切智智都离不开这个刹那的心识,所以此宗的重点是落在刹那自证上,就落在一个心识上面。而且它不是常法,也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粗的无常,就是刹那的,是最细的一刹那上安立万法唯心的。或者,唯识宗讲依他起存在就是在这个刹那的本体上面,也就是,落在一个刹那的自证上。

  唯识宗讲万法唯心,就是一颗自证的心,或者一颗依他起的心识,也就是一个阿赖耶的变化,其他没有什么。我们在名言上达到这样的认识,就是无论多长久或多短暂的身心世界,除了只是一刹那的现象之外,再没有更坚固、更长久的东西,仅仅只是一个分别心的状态而已。第一刹那的法到了第二刹那就彻底灭了,在第一刹那现的时候,第二刹那、第三刹那根本没有产生,根本不存在,就只是当下一刹那。所以,万法就是当下一颗心的状态而已。如果这个当下看破了,当下安住了无生的大空性,确实就是远离一切戏论,已经直接达到了万法的胜义本性当中,也可以说无生无灭的本来面目、自然清净的智慧就显露出来了,就差这么一点。

  所以,轮回的一切、有为法的一切、凡夫的一切全部归摄在当下的心上。这样认识了以后,无论眼前显现什么美好的东西,都只是自己当下一刹那的心,心外没有,心里都没有贪执。

  活着的时候,醒觉位的一切见闻觉知都只是当下醒位的一个分别念;梦中一切显现,不论山河大地,还是种种五颜六色的东西等,万事万物全都是一颗梦心;在临终时,一切的境界,不论显现快乐或恐怖的境界,清净或不清净的境界,都是在当下一个念头上安立的,凭临终当下的分别念可以判断是清净还是不清净的显现,是往生还是堕落的境界等;到了中有时,一切内外的显现,无论器世界还是心和心所的法,都是在中有众生的心识上安立的。不可能把前生带到今生,今生的带到临终,临终的带到中有,绝对不可能,都是由中有心识和善恶的状态来判断,是什么样的一种苦乐状态,或者是轮回还是涅槃的境界。

  所以,一个念头创造万法,万法都归在这一个心上面,而且这一颗心就是当下的一刹那的本体。前面的过了,就彻底灭了,跟石女儿一样。在第一刹那的时候,第二刹那念头还没有生起,第二刹那是不存在的,犹如石女儿一般,就只是当下的一个念头。哪怕圣者在出定位时,见到无量的佛、无量的刹土、无量的清净眷属,都是在当下一个清净心上现出来的。六道凡夫一切上上下下的境界,每个人各自的觉受或者共同的所见境,全都是同分妄见、别分妄见的差别,再没有别的,就是一个颠倒的妄心、颠倒的不清净的依他起识,而且都是当下的一刹那。这样就知道,唯识宗所讲的是非常殊胜的修法。

  接下来讲大乘趣入法无我的依处也在通达刹那无常上,就是站在通达细无常这个点上很容易趣入空性的意义。

  用两句话说,就是“万法归一念,一念归于空”。通达细无常,无量的器情现象顿时就归到一刹那的显现上,在这一刹那上抉择空,就趣入空性义;在这一刹那上证空,就证入胜义。所以这是进入空性的要门,是进入空性最简、最细的地方。《大智度论》中说:“观无常,即是观空因缘……因为这个无常而得入空门。”

  在大乘第二转般若*轮中,不论广、中、略哪种般若经的精华要义,都是对万法本来是离戏的空性作殊胜的抉择、开示。抉择的方法就是首先抉择到诸法从本以来没有生,由于无生,也就无住、无灭、无长、无短、无来、无去……诸如此类,依靠生所安立的种种概念全部都破除了。所以,整个般若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抉择清楚这个问题,中观论师造各种广或略的论典,处处也都是在重点破除四边生。

  在这个当中,又有中观应成派和自续派抉择重点的不同。应成派是相应圣者入定的境界,抉择离四边八戏像虚空一样离一切相的法性胜义,自续派则着重抉择圣者出定位万法如梦如幻现而无自性的空性。总而言之,不论是哪一种,通达细无常都是趣入空性的依处,也就是不论破有边实执的单空,还是破四边八戏粗粗细细执著的大空性,站在细无常的刹那性上,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趣入。

  比方说,一扇很窄的门,身体庞大的牦牛是进不去的。同样,很细的空性,有种种粗大实执的心识是难以趣入、体会的。换句话说,我们对这些世俗的显现法认识很粗,这颗心一直在各种常的概念、乐的概念、过程的概念上打转,这样心就在陷在一张无比复杂、繁琐的戏论网中,心里执著的,所思、所想、所分别、所贪求的,像大地上的尘埃那么多。这是难以抉择空性、认识空性的,即使在当下这一念上给你直指心性,也因为你的心散乱成性而难以契入。

  反面看,如果一开始前行的无常修得非常好,那就做了一个大的减法,减到只剩下一个刹那。从心态上看,这已经单纯了很多,原先有无量无边的妄想,缘过去法、缘现在法、缘未来法,妄想纷飞。现在安安静静的,落在当下一念上。这就完成了一次“大扫除”,扫得只剩下一刹那。然后在抉择空性时,一切胜义理论都用在这一刹那上作抉择,看看它到底有没有自性,有没有四边,有没有生、灭、一、异、常、断、来、去,这就非常简明,容易抉择,心态是轻松而明快的。

  接到前面,我们说过“抉择无生”是学般若的重点,抉择的理论很多,现在把金刚屑因用在刹那上,如果当下一刹那有生,一定不会超出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四种情况。以下就在刹那上破这四种生:

  一、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是他体的缘故,不是自己生自己。

  二、前一刹那灭了,后一刹那才生起,两刹那不能同时存在的缘故,不是他生。

  三、既不是自生和他生,也就不是自他和合的共生。

  四、这一刹那是由因缘造作的缘起生,所以不是无因生。或者,如果无因能生这一刹那,这一刹那应成恒时都有,这和刹那生灭相违。

  这样就知道,把一个法抉择到刹那,刹那生的东西在没有观察时,在世俗当中确实有缘起生,以胜义理论在这上面一观察,当下根本就没有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的情况,所以当下就明白万法原本是无生的,从当下一刹那上就可以抉择到无生。所以,生和无生、灭和无灭完全是无二的,二谛无二的本性就摸得到一点、感觉到一点、体会到一点,这些境界直接间接慢慢就会生起来的。

  再比如抉择“无来无去”,只看两个刹那就会明白,第二刹那时没有第一刹那,可见第一刹那没有来,因为在第二刹那显现的时候,第一刹那已经彻底灭了,它怎么来了呢?没有来者,是谁来呢?再由第三刹那时没有第二刹那,说明第二刹那也没有去。

  整体来看,每个刹那现了就灭,它只安住在自己的时间点上,本来没有来来去去。我们认为有个东西在时空当中来去,这是把很多个他体的刹那误认为是一体而生起的错觉。实际上有为法刹那灭的缘故,并没有一个常法从这边到那边,从过去到现在,所以诸法本来没有来去。

  总之,不论应成派或者自续派,在没有以胜义理论作观察时,所谓真实的世俗谛,就是因缘生的有为法,说得更到位一些,就是当下这一念的显现,此外没什么世俗谛。

  比如在《中观庄严论》中讲真实世俗谛时,也是说,在胜义理论不观察的前提下,好像是实实在在的、生生灭灭的有为法,它各自有一种起作用的功能,这个就是真实的世俗谛,还是点在刹那生灭的有为法上面。同样,应成派讲真实世俗谛,六根识和六根识的对境,凡是世俗中存在的刹那生灭的有为法,都是真世俗谛,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世俗谛。所以说到底,确实就是当下这一念的显现,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世俗谛。如果中观学得非常好,看这个世俗谛,就是在当下这一刹那的有为法上安立的。

  现在抉择胜义谛,就是在当下这一刹那的有为法上去抉择。怎么抉择呢?就是运用胜义的理论抉择色即是空,这当下一刹那的色法是空,或者说,当下的起心动念就是无生无灭的。以胜义理论观察得到的结论,就是“这一念显现”它就是无生无灭的空性。

  佛法并不是让你在散乱的状态中去通达诸法的本性。按大乘不共的观点来讲,这一刹那的显现是空基(空的对象或者具有空性的事物),是在它上面抉择当下离戏的空性,所以称它为依处。没有它,在哪里谈缘起性空呢?真正的缘起性空,缘起就在当下这一刹那由因缘造作的法上面,当下空就在这上面安立,所以,如果在名言谛中没有达到诸行无常——细无常的认识,那就没有办法安立缘起性空,在哪里谈“现即是空”呢?离开当下一念,再找不到其它依处。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说,通达诸行无常是趣入空性的依处,没有这个,那就再没有其它依处,也就是离开了当下一念,再不可能找到其它的依处。

  不管大圆满、禅宗还是中观、唯识,点的时候就点在当下的一念上面,让你明白这个是什么样的本性,离开这一念再找不到其它依处。我们有念头、有分别就是当下的一念,如果当下这一刹那安住当下无生的空性,就是无念。真正的禅宗法门就是无念,无分别智的精华——大圆满的修行就在这一念上面可以显现出来,所以哪怕无上的大圆满也离不开当下这一念,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称它是依处。

  而且,我们要看到大小乘是在这上面区分的,小乘落到刹那性上面,因为他心里的实执很强,把这个刹那误认为是实有,不是大空性,而大乘在这上面见到是空性,所以可以彻底地消除一切粗粗细细的实执。也就是,大乘见解的不共之处就是见到当下生的时候就是无生,当下灭的时候就是无灭。

  有不少人认为刹那无常只是小乘的修法,只是最初前行的修法,大乘人有智慧不必要学。这是对佛法不内行的表现。其实,学佛法在名言中都要落到刹那上,只是在“刹那是否实有”上来区分大小乘的见解。所以,不是不必要通达刹那无常,而是首先应该通达刹那无常,然后在刹那上趣入空性。这是真正修解脱道最关键的第一个关口,所有的初学者都需要在这个诸行无常的正见上面趣向解脱,这样会非常地顺利。否则的话,常有的执著、世间八法的耽著,我执、我所执,或者很多很多的邪见、烦恼、戏论执著是离不开的,但是以通达无常作为依处,作为趣入空性的要门,再趣向大小乘上上正行的修法就会非常容易。

  《维摩诘经》上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楞伽经》说:“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初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华严宗贤首大师解释说:“以刹那流转,必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无生。”

  是这样从刹那上点无自性,点的当下就是里里外外通彻的大空性的、无自性的面目显露出来,本来般若无生的面目就在这上面。由此就知道,哪怕大乘的正行修法,也是在刹那流转上给你介绍当下就是无自性,因为过去的法全都灭了,未来的法一个也没有产生,就是当下一念,当下一念它就是无自性,就安住到无生的本性上去了。所以,通达这个细无常,的的确确成为趣入空性的依处。

  悟入物不迁的依处

  (“物不迁”意思是万物本来没有迁移,前面为了破常,我们用了“迁流”、“运动”这样的词,这仅仅是一时随顺世俗的假说,真正是无动转、无迁流的。)

  僧肇法师的《物不迁论》有很著名的一颂: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漂鼓而不动,日月经天而不周。(“旋岚”指劫末的毗岚风,“岳”指须弥山,劫末的大风吹倒了须弥山,叫做“旋岚偃岳”。“江河竟注”是江河迅速流注。“野马”出自《庄子》,是指阳焰。)

  《宗镜录》里的注疏说:前风非后风,故偃岳而常静。前水非后水,故竟注而不流。前气非后气,故漂鼓而不动。前曰非后曰,故历天而不周。(前时的风不是后时的风,所以吹倒须弥山仍然是寂静。前时的水不是后时的水,所以波浪滚滚仍然没迁流。前时的气不是后时的气,所以气流飘扬仍然无运转。前时的太阳不是后时的太阳,所以日月经行仍然无旋转。四句的推理:因为在后后生起时,前前已经灭了,所以并没有同一个法在空中运行。)

  以“旋岚偃岳而常静”来说,因为风的自体念念不同(风是有为法,法性是刹那无常,刹那刹那都是他体),所以第一念起时的风并不是第二念时的风,乃至最后吹倒须弥山时的风不是最初起风时的风,所以,不是前念的风体从起点开始吹过来吹倒了须弥山。(比如我手上有足够多的梅花K纸牌,这些牌是别别他体,我从东往西走动,一刹那亮出一张牌,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同一张牌在走动吗?事实上只是一张张他体的纸牌在自己的位置上显现,并不是同一张牌从东方走到西方。所以,运动是错误的概念。)

  再看,须弥山看似轰然倒地,其实并不是同一座须弥山从上往下倒塌在地上。这样推理:由于须弥山从最初动摇到最后倒在地上有位置的改变,所以须弥山是刹那灭的法,也就是须弥山的自体刹那刹那不同,第一刹那动摇时的须弥山不是第二刹那动摇时的须弥山,乃至最后接触地面时的须弥山不是最初动摇时的须弥山,所以并不是最初动摇时的那个山体不断向下而最后接触地面的。

  以上以理证成了没有风吹到山,没有山倒塌在地上,即使是“旋岚偃岳”也没有丝毫运转的迹象。

  以上讲了“旋岚偃岳而常静”,其它三句依此类推。

  憨山大师悟入物不迁

  憨山大师在《年谱》和《肇论注》中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憨山大师年轻的时候读《肇论》,曾经一度对“旋岚偃岳”等四句疑惑不决。后来有一次重刻《肇论》校对阅读,读到论中一段——“梵志从小出家,到他回故乡时,头发花白,邻居见了惊讶地说:‘昔人还在呀!(就是你还在呀)’梵志答:‘似昔人,不是昔人。’”憨山大师读到这里恍然有悟,内心无比的欢喜。他就从禅床上起身礼佛,见身体没有起动、俯下的相。他揭开帘子站在台阶前,忽然风吹庭树,树叶飘满了天空,只见叶叶不动,这时真信了“旋岚偃岳而常静”。然后上厕所小解,了无流相,感叹地说:真是“江河竟注而不流”。之后,再看《法华经》所说的“世间相常住”,过去的疑团顿时冰消瓦解了。

  憨山大师是从“似昔人,不是昔人”这句话悟了物不迁。“似昔人,不是昔人”(像那个人,不是那个人),只是相似,不是一体,两者是两个他体的法,怎么是原来的人回家呢?到这里举一反三,就知道有为法事事不迁,道理上是一以贯之的。

  然后憨山大师现量证到了“物不迁”的境界,他在礼佛时不见有身体起动的相,飞叶满空,见叶子没有任何飘动,只是一幕幕不动的飞叶满空图。这是因为憨山大师没有动意识分别,所以现象各住各位,本来没有迁移过。而我们第六意识的惯性太强,它会在一瞬间就把前前后后的显现错乱成一体,误认为是同一个法在从此处移到彼处,由此生起运动的错觉。(这里还要注意到,理论上的理解和现量证入有很大差距。我们不能以只是理解就说自己证入了刹那无常或者物不迁。没有到量的修行,理解归理解,错乱归错乱,自己的身心没有实际到达那个境界,就不能说证入。)

  我们可以由细无常抉择到物不迁。从时间不迁来说,每个显现都只是在自己那个时间点上的刹那显现,在这样仅仅一刹那的显现上本来没有丝毫运动,过去法住在过去时,现在法住在现在时,彼此是他体的缘故,过去法没有来现在,现在法没有去过去,没有任何往来动转的迹象。这就是时间不迁。

  从空间不迁来说,物体从此处到彼处,正运动时丝毫的动相也找不到。理由是:所谓运动,就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不断迁移;而有了位置的迁移,就是刹那无常的法;是刹那无常的法,前后就是不同的他体,运动中每刹那的显现都唯一安住在自己的位置上,并没有同一个法从此处运行到彼处,这叫空间不迁。

  用放电影来说,电影播放是每秒钟播放24幅静态画面,因为放映速度太快,导致第六意识马上处在错乱的状态当中,在心前显现成动态的画面,如果把电影机的马达速度调低到一秒钟只投放一幅画面,那在银幕上看到的只是一幅幅他体的静态图像,这时候心识不会认为有人物在运动。

  这个放“慢镜头”是理解“物不迁”最好的比喻,实际上,所有十方三世的有为法现象,都只是在各自时空点上。缘聚而现的一刹那显现。在纷纷而现中,只有一幕幕彼此他体的现相,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来、去、动转。从前面到现在,我们多次用了“一幕幕画面”这个比喻,这是引导你领会细无常、领会无迁流、无动转。现在应该从理上明白了,江山如画、人物如画、身心如画。《放光经》说:“诸法不动摇,故诸法亦不去亦不来。”

  进一步,我们要理解到“动静一源,本来不二”,真实中本无动静。所谓静止,最起码要有两个刹那的安住才能安立。一刹那就变了,怎么能说是静止?如果能说是静止,那一切车辆的运行,刹那就变了,也应该说是静止。所以在刹那性的有为法上是没有静止的。所谓动转,是指同一个物体在时空中迁移,但是因为刹那灭的缘故,找不到不变的运动者,所以在刹那性的有为法上没有运转。这是万物本无动静的道理。

  为什么又说“动静一源,本来不二”呢?这是指静和动原本只是在同一个根源上作的不同的假立。也就是在同一个刹那法上,从它“没有常住”这一点说是动、说是迁流,从它“没有动转”这一点说是静、说是不迁。一般人把动、静理解成两个,他舍动而取静,舍静而取动,其实动静是不二的,正在万动现前时,丝毫不动;正在一丝不动时,变化万端。所以舍动求静、舍静求动都是一种无明。

  明朝万历三年,憨山大师三十岁时在五台山坐禅。当时是三月份,憨山大师独自一人,单提一念,人来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看着,时间久了看人就像看木头一样,最后到达一字不识的境地。

  起先,时常刮大风,万千空穴都在怒号,山涧里化了冰的水冲击奔腾,像雷声一样。静里听声音像千军万马在出兵一样,非常喧闹。

  憨山大师就去请问妙峰禅师,禅师说:“境由心生,非从外来。听古人说:‘三十年听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

  溪水上有一座独木桥,憨山大师天天在桥上端坐或站立。最初水流声很明显,久了动念才听到,不动念则听不到。

  有一天,他坐在桥上,忽然忘掉身体,音声当时就静下来了,从此之后,各种声响都寂灭了,不再有干扰。

  (这不是在外境上真有水声、风声,如果第六意识不把一个个时间点上的显现连接起来,根本听不到声音的流动,所以妙峰禅师说:“境自心生,非从外来。”憨山大师修定没有动念时,就听不到水声。再后来“众响皆寂”,我猜想至少也该是一切声音的动相寂灭的境界。)

  又有一天,憨山大师吃完粥经行,忽然站着入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就像大圆镜那样,山河大地都影现其中,等到觉察,则明明朗朗,寻找自己的身心了不可得。当时说偈:“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悟入客尘意义的依处

  在佛法里,客尘和自性是一对极重要的法义。客尘指什么?就是指有为法。如果抉择好了细无常,很顺利就能领会客尘的意义。

  《楞严经》上讲㤭陈如因为悟了“客尘”二字而开悟证果,他向佛汇报他所了解的客尘之义,他说:就像旅客投宿在旅店里吃饭、住宿,食宿完毕,就打点行装继续前进,不会在旅店逗留,而主人是不会走的。按这样思维,不住叫客人,住叫主人,不住是客的涵义。其次,雨后天晴,阳光照进屋子,可以见屋里有尘埃摇动的景象,但虚空是寂然不动的。这样思维,澄然而寂静的是虚空,摇动不停的是客尘。由这段经文就知道,客是不住、尘是摇动。

  如果我们抉择好了细无常,心里会很明白,客尘就是指有为法的身心世界,因为器世界、身体、心、心所,都只是忽生忽灭刹那不住的法,这样刹那就灭了的法,怎么会是自性的主人?决定是客尘法。比如,妄想不会常住,它才生起就没有了,所以是客人;身体旋生旋灭,也是暂时性的,不是主人。

  当年虚云老和尚开示《用功下手——认识宾主》时,引用《楞严经》这段经文后,这样解释:“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这里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自不为妄想迁流。进一步明白了‘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了。”

  从上面这段重要开示就知道,通达细无常是悟入客尘意义的重要依处,是有助于参禅悟道的重要前行。

  普照禅师《修心诀》上说:“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断不变,故云:百骸溃散归火归风,一物长灵盖天盖地。”这也开示了客尘和自性,从生灭无常上指示了色身(凡夫的有漏身)是客尘法。

  通达刹那无常是悟入有法和法性的依处

  通达了细无常,依靠它容易悟入《辨法法性论》有法和法性的意义。

  有*轮回的具体内容,就是器世界、根身、心和心所。如果直接讲这些是无而现、是虚妄分别,一般人接受起来很困难,他的实执那么强,难以理解这样实在的器情万法是一种虚妄分别。但是,有了通达细无常的基础,心里就很容易接受,甚至会百分之百地相信。

  我们这样观察,由于器世界是一刹那的现象,器世界就是虚空中一现就灭了的忽尔性假像;由于身体和心识是一刹那的现象,身体和心识就是虚空中一现就灭了的假像。到这里就会想到身心世界一刹那就消失了,在这里面有什么实义呢?这不是虚假的显现吗?也就开始感觉到森罗万象都是空中毛发一样的显现,决定是“无而现”的。

  《辨法法性论》说:“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彼一切无义,惟计故分别。”举例来说,器世界是刹那灭的,器世界就不是实有的,它是实际没有而显现的,所以器世界是虚妄。一切时处得不到它的实义,它只是心识遍计的法,所以器世界是分别。同样,身心是刹那灭的,身心就是实际没有而显现的,所以身心是虚妄。一切时处都得不到身心的实义,所以身心是分别。

  以上讲了以刹那无常为依处,趣入有法的真实义。正因为身心世界只是一种假相,所以才在证入无分别智的时候,不见器世界、身体、心和心所。论中说:“第二由无现,二取及言说,根境识器世,悉皆不见故……由现一切法,见如虚空故,及一切诸行,见如幻等故。”大乘圣者入定时,二取的假相都隐没不见,这时候是安住如虚空般无相的境界,出定时见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

  没有深刻抉择细无常的时候,由于内心对时空现象有粗大的实执,以这个障碍会觉得难以接受,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在这时候,如果能首先把细无常抉择到位,落到一刹那上再去观察体会,那就容易多了。

  问:为什么会更容易趣入呢?

  答:首先抉择细无常是极为重要的遣荡工作,它从时间上把过去、未来一切有为法的现象都遣荡无余了,只剩下当下一个刹那的显现,这等于把重如泰山的二取显现减轻到只有一根毫毛那么小,只要把全副心力放在当下一刹那的显现上,因为观察对象极其简单而微小,所以容易趣入。实际上,我们最终都应该落在一刹那上来抉择,从一刹那上去领会什么叫有法,什么叫法性。

  悟入三世流转的依处

  我们建立了身心相续只是刹那的假合之后,会知道从无始流转到现在是一条刹那生灭的生命之流。以今生为例,今生的相续就是许多个别别他体的刹那,向前推到初生的第一刹那,向后推到临终最后的刹那,中间就是以前前为因引生后后的刹那相续。现在观察一始一终的两端。

  观察今生第一刹那:这一刹那要么是常住性,要么是坏灭性,由身心后后有变异,就知道第一刹那是坏灭性,因为如果第一刹那不变,那就一直保持原样,而不会有任何改变,但这和事实不符,所以第一刹那决定是坏灭性。

  其次由“初刹那坏灭”,可以推知它是由前面的因缘和合产生的。我们看到它不能安住到第二刹那,就体会到它是在受着因缘的支配,因为如果它不受因缘支配而是无因生的话,它应该恒时存在。这样就知道,它是由前世最后一刹那的业识和父母精血和合的产物。这样,前世还有前世,一直推到过去无始,合起来就领会到,生命的流转实际是一条刹那心识的相续之流。再看最后死的一刹那,它是由前一刹那的因缘造成的,所以是刹那性。而且,今生的死和前世的死都是一期相续的坏灭,既然前世的死不是断灭,那今生的死也不该断灭。这样就还有来世、来世的来世。由此就知道,三世流转实际是刹那心识的相续。

  从相邻三个刹那可以知道过、现、未三世,三刹那是最微观的三世,展开就是宏观的三世。一刹那灭了,二刹那生;二刹那灭了,三刹那生。由于有生灭,才安立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刹那是这样,百千万亿个刹那也是这样。在还有引生后有蕴的因缘时,轮回仍然会延续。到还灭的因缘积聚时,才开始截断相续。以小乘来说,直到阿罗汉入灭尽定时,五蕴相续才灭尽。

  总之通达了刹那性,就知道今生只是一刹那,轮回只是一刹那。

  (三)赞无常想

  【具有此等殊胜必要故,经云:“一切迹中,象迹最胜。一切想中,无常想最胜。”】

  具有以上所说的种种殊胜必要的缘故,《涅槃经》说:“一切足迹当中,大象的足迹最殊胜。一切想当中,无常想最殊胜。”

  大象的足迹一是很庄严,二是清晰,尤其是大象会观察,所以沿着它的足迹走是非常安全、保险,能够非常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同样,在种种分别心的想当中,无常想是最殊胜的。为什么呢?因为要破除常有执著、看破红尘、放下一切刹那迁变的无常法、直接趋入无为法涅槃等等,都要依靠细无常想,没有无常想,就没有了真正放下轮回、趋向解脱、证悟空性的依处。

  一般人为了自己得到安乐、远离恐惧、痛苦,修善法的功德,但还是耽著世间八法的心态。以这样的状态,想直接了脱生死、趋向解脱,是没有希望的。因为布施、持戒的动机只是想求人天福报、想求名闻利养,没有无常观,就都成了轮回的因。所以和无常观相比,不作意无常的修法都成了一般的善法。就算在千万劫当中,以七宝、金银等对十方世界的阿罗汉日夜不断地做供养,也比不上一刹那安住细无常的修行。

  所以,看破红尘、厌离生死轮回、一心希求解脱以及修般若空性的根本依处,唯一是这个无常想。以这个原因,《涅槃经》说:“一切想中,无常想最胜。”

  《涅槃经》当中把无常想比喻为大象的脚印,沿着大象的脚印走,不会有任何违缘出现,可以非常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大象从不会走险路,在它走过的路上没有悬崖、没有荆棘、没有坑井,总之远离了一切有危险的地带。同样,我们念头上走一条无常的路,不论是常执、我执、乐执……所有的险路都完全可以避开,不会落在任何一个里面,就在这无常想的正念里,可以顺顺利利地越过一切。也就是,一个人念念往无常方面想,他是平安的、顺利的、往涅槃、往清净去的,他走的是一条三世诸佛走过的圣道。

  《普贤上师言教》中引用了一个校量功德的教证说:对于一百位像舍利子、目犍连那样如妙瓶般的殊胜对境做很大的财供养,还不如一刹那忆念“有为法是无常”更殊胜。

  我们比较一下,忆念一切有为法是刹那无常时,在心态上对身心世界没有贪执、没有我执、没有我所执,是止息烦恼、唯一趣向解脱的。相反,如果没有无常的定解,没有无常的观修,自己的心缘在轮回方面追求,虽然供养殊胜的对境有很大的福德,但是不如前者一刹那忆念无常的功德。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造因感果的作者是在自己心上,功德并不是以外在形象,而只是以内在的心态来衡量,如果只是缘轮回贪执的心,那再怎么也比不上一念真正趣向解脱、趣入无我的无常想。

  所以,我们要重视无常的修法,依靠通达细无常,人无我就在掌中,解脱就在掌中。这是极关要的趣入途径。以这个原因,佛在宣说第二转无相*轮和第三转善加辨别抉择如来藏光明的*轮前,首先说四谛;在说四谛的最初,首先说苦谛;在说苦谛的最初,首先说无常。这个无常是进入圣道的最初关口,也是最关键的关口。大家要深深体会到这里有极大的善巧,这里是极紧要的地方。

  思 考 题

  一、诸行无常

  1、解释名词:(1)诸行无常 (2)同类相续

  2、为什么说“世间人认为事物从产生到坏灭之间是常住的”是一种错乱?

  3、常住和相续住在“住”的方式上有何差别?

  4、具体描述以下事物的生、住、灭三相:

  (1)一辆轿车 (2)清朝 (3)地球 (4)一只狗 (5)我的中学时代 (6)今天的工作 (7)一场晚会

  5、以什么理由成立从闪电到须弥山之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刹那灭的自性?

  6、以理阐述若承许事物当生的第一刹那是坏灭性,由此即成立(1)无常是遍于一切有为法中的法性(2)有为法上永远没有常。相反不承许此点,会造成哪些相反的观点?

  7、(1)有人说:我的小车在没有坏之前,一直是常住的。对此应如何破斥?

  (2)把“小车”换成“住宅”、“身体”、“电视”等,再以理破斥。

  8、在以下事物中任取几例,阐述此事物是以近取因和俱有缘配合而出现的事物此位彼位迁变的一连串刹那的自性。

  (1)做包子的过程 (2)做米饭的过程 (3)驾车 (4)我的一次运动 (5)我的工作

  9、以理证明在以下情况下瓶子发生了变异

  (1)瓶子从有水到无水

  (2)我把手拿起瓶子

  10、(1)以理证明:没有脱离事物的独立空间位置。

  (2)体会:自我出生以来,我在人间的每一个空间位置,都是缘起生的现象。

  (3)进一步体会:芸芸众生在六道里的每个空间位置都是缘起生的现象。

  11、(1)以理破斥“钢铁没有发生变异,只是钢铁上的时间有变异”的观点。

  (2)阐述生、灭、所作性这三者只是同一个事物不同侧面的说法,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解释(如当下的电视画面,花盆里的花,等等。)

  (3)体会:在我身上的时间是什么?比如,我的工作时间、我的饮食时间、思维时间、行走时间,其真相如何?时间的量如何建立?

  (4)进一步体会:我这一生的时间是哪样一种法?我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流转的时间又是什么?

  (5)进一步体会:我的轮回生命实际只是一刹那。

  12、(1)以刹那性为途径,以理抉择有为法无有实义、无可把捉。

  (2)体会:当下的电视画面,我执取不到任何东西。进一步体会:播放两小时的电视剧,我也执取不到任何东西。

  (3)运用这一理论观察体会:我这一生没有执取到任何东西。

  13、(1)以理证成常法是无法被毁坏的。

  (2)为什么说在我们根识的境界里永远见不到一个常法?

  14、(1)以理破斥“铁锤制造瓶子坏灭”的观点。

  (2)从哪一角度可以说铁锤是毁灭瓶子的因素?

  15、解释名词:(1)粗相续无常 (2)细法性无常

  16、为什么说“若有为法刹那不灭,则成为僵死的世界”?

  17、体会: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里,一切人、事、物都像河流、灯焰一样。

  18、观察器世界的坏灭性:

  (1)地大是刹那性 (2)水大是刹那性 (3)风大是刹那性 (4)火大是刹那性 (5)颜色是刹那性 (6)形状是刹那性 (7)香气是刹那性 (8)味道是刹那性 (9)触觉是刹那性 (10)声音是刹那性

  19、综合观察(1)首先从周遭的外环境开始入手观察,比如自己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学校环境等,整体上是许许多多刹那灭的四大、五义的假合。

  (2)扩展到观察自己所在的城市、国家、地球、太空都是刹那性。

  20、反观:我是怎样产生了认为诸法常住的错觉?

  (1)致使我错乱的原因是什么?

  (2)我是对于哪样的境生起了错觉?

  (3)由这一错乱致使我的心态和行为生起哪些颠倒,会导致哪些负面影响,造成未来生生世世往哪方向发展?

  (4)具体化:思考我对我的生活用品、喜爱的物质如何生起了常执?以这一常执让我生起了哪些痛苦,给我带来了哪些过患?(根据各人的经历作思维)

  21、观察身体的坏灭性。

  (1)头发 (2)皮肤 (3)肌肉 (4)面容 (5)眼睛 (6)牙齿 (7)关节 (8)内脏等等

  22、反思:缘于身体的常执让我产生了哪些颠倒的心态和行为?

  23、观察自己的身体只是缘起生的自性,而且是按照刹那性依次而安立的。

  24、思维通达细无常是清净白法的依处:

  (1)不贪一切所作境界 (2)希求解脱

  (3)趣入空性意义 (4)安住当下

  (5)理解器界根身、心心所同为虚假

  (6)真实中,有为法没有静止和运动

  (7)有为法是客尘

  (8)因、果只有从刹那性上安立

  (9)一切三世流转只有从刹那性上才能安立

  (10)由“一刹那”作为1,建立名言无量的阶段差别

  (11)由“一刹那”是0趣入胜义。

  25、佛经说:“一切迹中,象迹最胜;一切想中无常想最胜。”以喻义结合的方式揭示经文的涵义。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