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第一法印:诸行无常

    四 法 印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 第一法印:诸行无常   如是善说了十种善巧处的涵义后,再以理抉择彼等所应通达的心要——四法印的法义。经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诸法无我。”如所说般,应知初者所谓“行”即以因缘造作或所作之法,此等一切皆刹那生灭,故为无常。也就是,某法未从因生,即未生;某法已生,在诸因缘积聚之前尚无存在,而因缘积聚的无间,即...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19232773820.html
  •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盤寂静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盤寂静 一行禅师 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盤寂静。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我们不仅不应该抱怨,相反我们应说:"无常万岁"!无常,是我们解脱的一个工具。 第二法印是诸法无我。如果你相信有一个持久的、永恒存在的、独立自主的"我",那么你的信仰就不能被称之为佛教。无常是从时间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3076371.html
  • 大乘非佛说?

    很多人名和地名,都是佛灭度二一百年以后的事,可以说流传大小乘经典都不是完全为佛亲口所说,只要符合四法印就行了。佛陀乃真理的像征,是真理就是佛法,在四法印第一法印就讲依法不依人,所以说以非佛亲口所说来...法印来衡量是否非佛说  很多人总认为,经王舍城的五百结集和毗舍离的七百结集的经典,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的;大家可曾想过,结集是口诵没有文字记载,而后展转代代相传。在当时的每一个时代环境,都有不同的时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651494.html
  • 空与情(三、四、五) -- 民间佛教的来龙去脉

    要求;而原始佛教的思想,乃基于一种原初的体验,就是“无常”与“无我”。  佛教的四法印,为其教义的标准。第一法印为“诸行无常”(Sabbe Samkhara anicca),即以一切事物和活动都在变他...佛学。这其中已转出很多的新思想和解释。佛 教哲学的本源,是始于对解脱痛苦的要求;而原始佛教的思想,乃基于一种原初的体验,就是“无常”与“无我”。  佛教的四法印,为其教义的标准。第一法印为“诸行无常”...

    梁燕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3059961.html
  • 宗教的净土与哲学的净土

    垢。“净土”连词即为清净的地方、或清净的世界。故“净土”的意义与“三法印”的第三法印“涅槃清净”的意义相同。  仅就“净土”而说净土,其所表示的似只是三法印中第三法印的意义,而对三法印第一法印“诸行...相对的“染污的地方”、“染污的世界”或“俗垢的地方”、“俗垢的世界”的意义,而此意义正为三法印第一法印“诸行无常”与第二法印“诸法无我”所表示的。  页62 宗教的净土与哲学的净土 人间净土与现代...

    李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3342580.html
  • 现代人如何学佛

    观察分析,找到佛陀正觉“缘起性空”的真义,应非难事。  四、三个根本原则  “缘起性空”可以借助杂阿含经揭示的宇宙三大根本法则(即“三法则”)来解释,第一法印叫“诸行无常”,第二法印叫“诸法无我”,...佛陀第一代大弟子的解脱成就,如说阿含经是小乘、是不了义经,说智慧第一舍利弗对天女散花执著放不下,说阿罗汉未证涅槃而只是入定。几乎每一部自称“大乘”的经论,都看不起阿罗汉的解脱成就,他们忘了佛陀也是阿罗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4340451.html
  • 开启佛门(1)

    、第三圣谛:灭  8、第四圣谛:道  9、信  10、三皈五戒  11、定  第二章:三法印  12、见地  13、法  14、第一法印:诸行无常  15、第二法印:诸法无我  16、我执的过患  ...行苦,或者说五蕴炽盛苦,才是苦圣谛中最究竟的苦(三法印中的第一法印“诸行无常”就是这么来的),一切时中都有行苦,苦苦和坏苦只不过是行苦的两种比较强烈的表现形式而已,如果没有行苦,那么当我们不苦不乐的...

    阿枫 编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5849876.html
  •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

      四法印   上述的四法印,对佛教修行者而言,具有深远的启示。第一法印说诸行无常。无常的问题,已经被经部宗解说得最为彻底。经部宗认为诸行的本质就是无常,因为因缘所生法本身就是无常,会随着因缘改变...来看,判断一个学派是佛法的标准是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接受四法印的系统,就属于佛教。在大乘佛法中,对于无我有比较深刻的解释。现在让我说明二转法轮和初转法轮中的空。   让...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4243602.html
  • 原始佛教的三法印

    理性而证实它是究竟正确的;因为用「诸行无常」等三法印来证佛法,所以称为「法印」。理解三法印的内容,也就理解佛教的根本思想。 二   三法印第一法印——诸行无常。行是造作运行义,无常是变化不居;...原始佛教的三法印 一   印度的原始佛教,对于宇宙人生存在的考察,与当时印度一般宗教的看法,有著完全不同的独特立场。这一不同的独特立场,便是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特征;从大体上说,我们可以举出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0551133.html
  • 朱文光:汉语佛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二)

    研究佛法”(收入《妙云集》第十六册,pp.1-14)。   [24] B.41, p.356。   [25] B.41, p.360。此系对应于第一法印。   [26] B.41, p.361。此...1972;台北:新文丰,1977;台北:长春树,1984;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觉归〈论研究佛学的新方法〉(《三觉丛刊》1,1926)、化声〈佛学研究之历史观〉(《海潮音文库》第一编,...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543508.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