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寻找恭敬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寻找恭敬 

 

  文/见术法师

  电视新闻报导中,国会里相互谩骂及肢体冲突,已是习以为常的画面;弑父弑母、学生殴打老师的社会新闻亦时有所闻。在这样的潮流中,中国固有伦理的敬君爱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及尊师重道,似乎早已被现代社会的乱象所淹没,连最基本的尊敬他人、恭敬他人的观念也日趋式微。

  何谓恭敬?恭为谦和之义,敬为谨肃的意思,所以恭敬就是对人肃敬有礼。《礼记.曲礼上》:“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说明了恭敬的态度是君子所必备的条件。其实恭敬心亦是尊重、谨慎、感恩、谦卑及守法心的延伸。为何尊重他人能够激发恭敬之心?因为面对他人时,若能尊重对方,态度自然就会谨慎,不会造次,更不会看轻他人而出言不逊,伤害对方。

  现代社会是个人主义挂帅的年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大众往往只考虑到自己,而忽视他人的权益。例如:部分议员只考虑自己的意见,而罔顾议事程序,造成国会乱象;医师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病人痛苦,而招致医疗纠纷,这些皆因没有尊重他人、尊重生命而产生。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但如果自己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也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法华经》记载,有一位常不轻菩萨,无论见到任何人都会恭敬礼拜,并且说道:“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当别人闻之,心生瞋恚打骂他时,他还是依然坚持恭敬的态度,并不会因别人的辱骂而改变,这位常不轻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所以能够秉持恭敬之心,亦有无量的功德。

  为何恭敬之心也是谨慎态度的延伸?如果我们能以谨慎的态度面对一切,做起事来必定不会苟且,对待师长必然不会随便,内心自然就会生起恭敬之心。所以我们以此心求学,必能深入学问的精要;以此心做事,必能面面俱到,容易成就。

  恭敬亦源自于内心的感恩。对于父母,因感念双亲生我劬劳,辛苦栽培,如果没有父母生育、养育、教育之恩,根本无法成就今日的自己,所以孝敬父母,是本份也是感恩。再者,因感念师长辛勤教导,给了我们丰厚的精神和知识的财富,于人生道上,不致走上歧路。所以,为感恩师长的教诲之恩,平时就应当抱持恭敬尊重的态度。

  除了父母与师长外,我们为何还要恭敬其他人呢?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与人之间善恶因缘的不同,自然而然会感召顺、逆境界,如果我们能以光明的态度来看待一切,那么所有的人都是菩萨示现,都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与进步。此外,生活当中食、衣、住、行各项所需,也都是要靠社会大众的努力才能成就,所以为了感恩大众的付出,应对所有众生起恭敬之心。

  此外,我们还要恭敬三宝。因为僧众舍弃世间一切,出家修行,以最究竟的真理教化大众,为的不是个人的名闻利养,而是希望能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种无私无我的付出,这种广大的心量,的确是值得大众的恭敬。所以对父母、师长、众生,乃至于三宝的感恩,应表现于恭敬的态度上。

  恭敬亦代表谦卑的心。如果我们为人处世不懂得谦卑,便容易产生骄傲自负的态度:在下位者如果自负,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容易落入批判的负面态度,工作也就无法成就;在上位者如果骄傲狂妄,心胸就容易狭小,如此也留不住人才。反之,恭敬之人处事严谨,为人所信任,且愿意为其效劳,所以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正是此义。

  恭敬也包含了礼节在里面,有恭敬心的人会注意自己行为举止是否进退合宜,并以尊重他人为前提。所以人若能“诚于中,形于外”,常存恭敬之心,自然对礼节、对规矩就不敢马虎,更不会做出违法犯纪之事。

  《中庸》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伊川先生云:“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所以我们生活当中,若能以恭敬之心为本,面对万事万物,相互尊重,不相妨恼,冲突自然就能减少,家庭自然就会和乐,国家社会必能够达到安康祥和的境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