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11 敏锐五根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苏济瓦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11敏锐五根

 

  ▓ 敏锐五根的九种方式

  为了使我们对敏锐五根,能有个较好的理解,查阅《清淨道论》所载的九种方式,将会有助益。简单说,这九种方式的意思是:

  「你要充满信念,紧记在心,外在的因缘,以及内在的要素,持续认真地努力,无视于痛、病以及挫折,直到达到目标。」

  1. 你要紧记在心:诸行无常。

  要找到路径离开危险的地方,最有帮助的是手上有张好的地图。这个理论基础在生起信心方面有其重要性,激发信心,而为导引,避免陷阱,成就道业。受正法之前,要排除所有的恶见。也要放下所有的哲学理论与思考,否则是不可能亲身体证。

  初步的接受三共相为生存体(有情)的特性,这是第一个要素,它推动你到内观智慧开展的正确的方位。

  2 仔细认真地奋斗

  认真周密地努力奋斗,跟正念「彻头彻尾」的特性一致。正确的理解毗婆舍那禅修的重要性,给我们正确的态度。唯一道途,带领我们解脱诸苦,修行带给我们平和、安全,应该被视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部份。虽然如此,许多人因为对工作、家庭的承诺,没有办法找出时间禅修。所以,不管有任何宝贵的时间,只要是可以利用的,就用来持续这个神圣的修行,让我们本着最认真的态度来看待它。只有当你有这种认真的态度,修行过程中不会漏掉任何细节,这是深度理解生起,不可或缺的条件。

  3 持续努力

  认真周密的努力,每一刹那用心观照,才能成就优质的禅修,这需要持续努力。要能努力不断,就要有意志力及耐心、禅修技巧、正念的灵活性。因为目标的观照及刹那定,这在毗婆舍那禅修更是重要。

  正念的持续会让它更平稳的增长,产生相当多的动能。那就是为什麽大多数人,在密集禅修营,短短期间(一个星期或再长点),就可以有明显可见的进步。

  4 记下得定的方法

  我们不可能期望禅师能教我们所有的东西。很多都靠自己,以及个人的常识。譬如,从个人经验中,定力如何生起,虽然会不同的描绘,这可是自家珍宝。它是依个人习性及风格而异。当它出现时,最好把它纪录下来。对智慧的体证也一样的要记下来。要完整的记下过程,这就好像完成旅行后,要记下地标。那下一次会容易些,快速入手。每支香后写禅修笔记,可提供你纪录,小参时有益于禅师来帮助你,对你之后的自我评量也有帮助。正念被比喻为国王的顾问,在他彻底并正确的评估状况之后,他对国王提出建议。

  5 外在环境的可适性

  除非是老修行,外在环境,对心有重大影响。甚至对老修行,适当的选择外在环境条件,禅修会较得利。简而言之,七种可适性为:

  A. 适当的食物

  均衡的膳食,适于个人健康,是合情理的选择。我们也要从烦恼心的方面来考量,那就是食物不要引起贪爱。接着就是要考虑律仪。这裡的重点是动机,并适切的忆念我们所用的食物。用餐时要有正念,用完餐再做一次忆念,食物将对我们禅修有助益。

  通常用餐前作资具忆念,把食物当作营养品,为了维持色身,使其无损害,有助益修持。提醒自己不要用麻醉品,取用食物不为美丽容颜、趣味或是增胖。

  B. 适当的住所

  在《尼柯耶》中提及住处有几点需要考量:

  不要太远或太近于村庄。

  容易到达。

  白天不吵杂,夜晚宁静安稳。

  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安全可免于疾病,以及其他害虫、伤人的动物。

  能指引修行的善知识可以来访。

  《清淨道论》更进一步地描述 18 种妨碍修行、不适居住的处所。此外,它也说住所的合适性将视禅修者个人习性而定。

  简而言之,18种妨不适居住的寺院为:

  太过于吵杂,

   该处太多事务要人们来参予,

   该处有困难取得四资具,

   该处不安全,

   该处没有指导老师,

  所提到适切的住处包括:

  树林,

   树下,

   旷野,

   空屋,

  关于禅修者习性:

  建议贪行者应住简陋、不美观的屋棚,

   建议瞋行者应住乾淨、清淨、美观愉悦的屋宇,

   建议痴行者应住有景观、不封闭之处,

   建议有疑心行者应住幕帘、隔板或者封闭之处,

  信行者适切的住处与瞋行者同,

   慧行者并无不适住处。

  C. 适合的气候

  显然,最好是不要住在太热或太冷的地方。在热带地区,多数人为了舒适,较喜欢住在一个凉爽的环境,也此较容易集中心念。这是可以理解的,热很耗损体能。经常可见有些人还要求助于冷气。这样的使用争议性蛮大,它是身体差的人的藉口。在此我们需记得,我们的菩萨(佛陀)在最热的季节,证悟了最圆满的涅槃。禅修者通常也都知道,热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困扰。此外,还有雨季。居处小的人就很关切这点,虽然雨季的凉爽是很受欢迎。

  D. 适合的姿势

  通常禅修者的坐禅及经行时间要均衡。这对平衡心力是很有助益。这也对身体健康有帮助。不过,《清淨道论》提及,依个人习性,某些姿势可能更适于他们。

   贪行者-经行及立禅。

   瞋行者-坐禅及卧禅。

   痴行者-经行。

   信行者:如贪行者(经行及立禅)。

   慧行者:任何威仪皆适合

   疑行者:如痴行者(经行)

  E. 适当的人:有良师益友一起努力

  有些有经验的修行人,具宽广深厚的知识,并充满慈悲心,善巧睿智地传授他人出世间圣道。他们予以弱者及沮丧的人鼓励,为有心学习的人立下典型风范,帮懒惰的人定学习进度。

  《清淨道论》提及良师益友的特质:

    令人崇敬并爱戴,

  爱柔软语(即是个好的谘询者、有耐心的听众),

  语言表达很充分深切(即开示很有深度),

  要求的事项不是没有理由的。

  它进一步地建议禅修者,亲近圣者阿罗汉,如果不能够的话,亲近证道层次稍低也可以。再不能够的话,导师要找修行禅定的,再不能够的话,就读经卷。

  F. 适度的言论

  在密集禅修期间,谈论修行的法益是许可的。这范围个甚至被缩小到只跟禅修有关的。无益的世俗言谈,除非有需要,应断绝。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儘量避免无益的言论,当你要工作营生,某些程度的言谈是无法避免。无论如何,我们要儘力持守第四戒,不打妄语,及避免不善言语。

  G. 适当的经常去处

  这裡指的是比丘的托钵处。对在家人,它可以是他的工作场所。找一份适当的工作很重要,找少烦、少恼的环境,并考量我们要花多少时间在工作上。

  6 培育七觉支

  七觉支是开悟的这七种要素,它们是心理条件,汇集而在那一刹那光耀(证悟)。它们可以分开来探讨,所以,我们可以一一研讨解说细节,并运用在各种因缘条件。这类探讨文献很多,我们把范围定义在四念处的论书。

  A. 念觉支支

  八正道裡的正念即四念处中的正念。修内观智慧禅时,当它们现象现起,就如实正念观照。因为它是这裡面最重要的因素,那你就不会感到奇怪,为什麽它最先被提及。

  引导正念现起的四种因缘为:

  如同 《念处经》所叙述,以清明的理解力,来从事修习正念禅。

  远离没有正念的人。

  与正念十足的人交往。

  心通意强朝向培育念觉知。

  B. 择法觉支

  这是智慧贯穿的观点,其寻求理解现象法的共相。生起的因缘条件为:

  探究五蕴等

  清洁身体

  平衡内观修行诸根力

  避免无知

  与智者为友

  忆念觉知名法、色法的过程的困难,及其间的巨大差异

  欢喜培育择法觉支

  C. 精进觉支

  这是圣八支的正精进。它也是努力修习内观禅的精进。有十一种可以导致它生起的因缘条件:

  a. 忆念苦界的可怖 (或者轮迴苦)

  b. 忆念精进的法益

  c. 忆念圣者的足迹,就不应该放逸。

  d. 对钵具(及其他资具)有敬意。

  e. 忆念伟大的法宝传承(七宝),不该昏沉。

  f. 忆念师(尊)的功德(考量自己是不是称意的弟子?)。

  g. 忆念伟大的门第(种姓)(从佛陀、自己及自己的儿女)。

  h. 忆念同参道友的功德(如舍利弗与目揵连尊者)

  i. 远离懒散的同伴

  j. 与精进用功的人交往

  k. 欢喜开发精进觉支

  D、喜觉支

  这是修内观禅时所发生的喜乐。它跟信心有密切关连,用来激发修行所需的精力,其间它是连结为安止定(jhana) 的要素,促进定力的开展。它可被以下项目所激励:

  忆念佛陀的功德。

  忆念佛法的功德。

  忆念僧伽的功德。

  忆念(禅修者的)戒德。

  忆念无私的布施。

  忆念天人的功德及其呈现在禅修者的面前。

  忆念涅槃的寂静。

  远离粗俗、没有信心的人们。

  与高雅、有信仰的人交往。

  忆念激励信心的开示。

  欢喜开展喜觉支。

  E. 轻安觉支

  这指的是心裡的宁静或平和。有七件事会引导轻安的生起:

  a. 使用良好(即有益且适当的)食物。

  b. 住在气候调和,有益于修行之处

  c. 舒适的姿势(即有益且适当的)

  d. 依中道判断事物,即忆念业因及业果。

  e. 远离散乱的人。

  f. 与安定的人交往。

  g. 欢喜开展轻安觉支。

  F. 定觉支

  定是心与目标结合为一。在此,它是直接指内观禅修,当它处于近行定(世间禅定的阶段) 和其目标,呈现出三共相。

  有十一种因缘条件会导致定力的生起;

  a. 要有基本的清淨心

  b. 根力要均衡

  c. 取获禅修目标要有技巧

  d. 心鬆散时激励起心

  e. 心过动的时候要收摄它

  f. 偶而当心不满意时,要让它欢喜

  g. 根力均衡,不要去扰动心

  h. 远离不安定的人

  i. 亲近安定的人

  j. 忆念禅定及解脱的功德

  k. 欢喜开发定觉支

  G. 捨觉支

  在此平等捨是心的平衡状态,要在实相法上,相当有正念,它才会出现。

  导引其生起的因缘条件为:

  不执着于生命体。

  不执着于事物。

  远离执着生命体的存在或现象,或自我心重的人。

  与不执着的人交往。

  欢喜开发捨觉支。

  7. 在禅修时不要担心自己的身体及健康

  当你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密集禅修,是有可能偶尔会有疾病降临。我们经常把它当成藉口,来停止练习。如果我们理解病痛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将能看清,没有理由中止修行。我们要修习到嚥下最后一口气。很多人观痛,在临终时证达崇高的成就。也有人从病中痊癒。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医疗救助。只是不要放弃修行。

  8 以精进力来克服痛

  痛与病经常是携手而来的。但是,然而是会有其他因素,譬如同一姿势持续太久。定力的增加,也会使小痛变大。甚至饥饿也被看待成一种疾病。我们无法完全逃脱这些肉体的疼痛,我们迟早要面对它。要这麽做的话,我们需要很多体能,我们观照的时候,才能保持正念。当我们的心力够强,我们可克服痛,我们说的:「心灵超过物质。」但是在它出现以前,我们需要很多精力。

  9 不半途而废

  最后的目标是完全除尽烦恼,证阿罗汉果。如果还没达成阿罗汉国,苦仍会可怕地压迫。

  要证达这个,多数人都要花费长久的时间。抱持这种不半途而废的态度,禅修者尽其所能,长远地勇勐精进。

  ▓ 敏锐根的其它的方式

  1 目标的领域要尽量宽广

  每一个目标都有它的独特性。它可能较适于某些习性的人,禅修者(观照不同的目标)在某些心念的观点上,获得训练及禅修技巧。如果我们耽于观照同一目标,那禅修训练会狭隘,因此灵活性就降低了。可能无从认识其他目标,它们可能也会很有助益。因此,已培育一个强健的基本,譬如身念处,最好花段时间观照其他的念处,如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不拣择目标来作观照,会让我们证得较深层的修行。这样一来,增加了观照的灵活性,以及扩充目标的范围,势必可造成强烈影响,成熟内观智慧。

  2 寂止禅的修行

  儘管纯止禅禅观和内观禅截然不同,但是它确实是有帮助的。那些止禅背景强的人,可以久坐不起,较深层的专注,可以让深度的内观智慧生起。虽然修纯观也可以达到,定力强的话,会容易一点。此外,不同的止禅业处目标,对修行人有特殊的影响。譬如,有些止禅业处特别适于某些烦恼心强的人。瞋心强的人,在行慈心禅过后,会发现禅修变得较容易进步。

  它也可以强化某种特别的道德状态,如果太弱的话。另一个例子是:修习佛、法、僧随念后,缺乏信心的人,会变得较热诚有信念。

  另一点要提及的是:佛教大多数的止禅修习,它们跟观禅是息息相关的。止禅的目标很容易就可以转到观禅上。它只是专注力的移转。有个桉例引用在修习风遍,它的取相如果禅修者并不是两者都很精通的话,它与内观禅初期的风大是很难以分辨的。在另一个桉例,他非常清明的心是由光遍培育,它确实能对禅修者的观照有助益。

  除此之外,某些禅观的目标可以催化心,生起内观智慧。经书上提及,某些纯概念性的目标,在遇到它们后,内观会生起。譬如,见尸骨会生起非常强烈的出离心,如同醒悟的智慧,等等。

  止禅的问题在此为:

  ▓ 要证达令人满意的定力需时甚久。能不能保持定力(不持续修练,是不是会退定)就无从而知。

  ▓ 从止禅移转成观禅的技巧。

  然而,你要考虑缩短时间因素,因为一切无常,光阴如梭,我们要快快起身而行。其他因素还有: 是否具有所需善巧及相当禅修经验的指导老师。

  3 使用决意

  决意(发愿)的力量是未知的。禅修者使用决意,心意识、精力都会趋向决意的目标,来达成它。

  一方面说来,它坚定了意志,这是心最重要的调节员。它就像提供软体,让电脑朝某个方向进行。

  决意让我们运用控制现象,否则我们达不到。心会很有力,可以做出,我们一般意识觉知所做不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定力是那种力量的来源,决意是心力的运转线路。

  很多商业行为使用这种正面思考,来规划达成较世俗化的目的。甚至神通(超自然能力),也是朝类似路线训练出来的。在此我们只关注,纯内观智慧禅的目的。

  当你做那种达不到的决意时,你要记得以下事项:

  动机要纯淨-不被贪、瞋、痴任何烦恼所影响,否则苦果可能就在前面。

  精准及清楚地叙述(发愿词要清楚)-如果没做到的话,结果只会不准确,甚至会令你大吃一惊。它就好像提供电脑不清楚的指令。我见过一宗不幸的桉例,因为练决意的关係,那位禅修者失去心智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曾请教过我师父,什麽是禅修者应抱的最好态度?答桉是禅修要有清淨心。如果是出自清淨心,才会是好的。

  首先,我忆想起我的发愿词,我在做功德(譬如布施钵食)后经诵念,发愿迴向菩提。

  Idam me danam

  以此布施(或是 Idam me puňňaṃ 以此功德)

  Asavakkhayavaham hotu

  愿我漏尽愚昧

  Idam me silam

  以此持戒功德

  Nibbanassa paccayo hotu

  愿它引领我至证悟涅槃

  Idam me bhavanam

  以此修持禅定功德

  Magga phala nanassa paccayo hotu

  愿它引导我证达道智果智

  这些发愿迴影响意志,来导向、输送我们所有的善行功德,迴向证道解脱诸苦。

  有时我也注意到,如果禅修者,他的心不太确定运转的方向,结果会比较差,决意会导致他的禅修变得更清楚、更殊胜。

  (发愿文如下)

  「愿我勤修智慧观禅。以此勤修,引导至完全止息诸苦,愿智慧快速、清明地生起。」

  也有禅修者藉着它下坚定决心,来观照并清楚地开展每一观智,譬如: 「愿生灭随观智生起!」

  当你真正的经历过这些观智后,才可以做这个的。你这麽做的话,帮你心路更成熟,更能安住在每一观智。除非较低层次的观智能够良好地确立,否则是没办法(跳过去),来进行较高的智慧。这种修行要有个有经验的老师指导才能进行。

  ▓ 《弥醯经》

  在《弥醯经》中,佛陀指示弥醯尊者因缘条件,益于使心更成熟,但未到解脱。

  首先,佛陀开示五种因缘:

  1 比丘要有一个善知识,良师益友。

  2 比丘要修习禁戒。安住律仪。善摄威仪礼节。习性完美,纤芥般细小的过患,也要怀有畏怖的心态,受持学戒,守护从而解脱。

  3 言论严谨,心胸开放:说少欲,说知足、说隐居、说不乐聚会、说精进、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灭,则心柔软,意志坚定,心无障碍。

  4 比丘居住严谨,合于宗旨,离开不正当的环境,取正当的,常行精进,积极有活力,不规避正当的责任担当。

  5 比丘修行智慧,观生灭法,以得智慧,圣慧明达,以证苦灭。.

  具备以上五项,另有四种因缘条件必需培育:

  1 随念不淨,断除爱欲。

  2 修慈心,念亲善友好,断瞋恚。

  3 正念出入息,断散乱。

  4 观无常,根除对「我」的幻想。

  ▓ 七项修行重点

  在以上经中,佛陀说:「比丘应有熟练七项修行重点,并以三种方式来进行审查,才称为成就。」如果我们要培育内观智慧,可以把这七项牢记在心。此「七项」为完整的智慧:

  1 五蕴的特性(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2 它们的生起 (因)

  3 它们的灭去 (果)

  4 止息之道,即八正道

  5 满足(即导出的喜乐)

  6 苦 (衍生的苦)

  7 远离它们(放下贪爱)

  「三种审查方式」,指的是审查以下三种特性:

  1. 四大(Dhatu)

  2. 处 (Ayatana)

  3. 缘起 (paticcasamuppada).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